第二节 中共舟曲县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1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中共舟曲县委员会
分类号: D235.42
页数: 5
页码: 218-322
摘要: 1949年7月26日,中共武都地委在西安成立。8月3日,中共西北局决定了中共西固县委领导班子。是年12月10日中共西固县委正式成立,书记石峻,组织部长刘志明,宣传部长郭秉。1954年,中共西固县委迁宕昌。7月1日,中共舟曲县工作委员会在原西固城成立。1956年4月7日经省委批准,中共舟曲工委更名中共舟曲县委员会(简称舟曲县委)。1958年12月20日改名中共龙迭县委。1961年2月复名中共舟曲县委至今。
关键词: 地方组织 中共舟曲县委员会

内容

1949年7月26日,中共武都地委在西安成立。8月3日,中共西北局决定了中共西固县委领导班子。是年12月10日中共西固县委正式成立,书记石峻,组织部长刘志明,宣传部长郭秉。1954年,中共西固县委迁宕昌。7月1日,中共舟曲县工作委员会在原西固城成立。1956年4月7日经省委批准,中共舟曲工委更名中共舟曲县委员会(简称舟曲县委)。1958年12月20日改名中共龙迭县委。1961年2月复名中共舟曲县委至今。
  1949年12月〜1954年7月前,县委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若干名。所属机构有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村工作部、秘书室、工会联合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固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西固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简称县妇联),农民协会等部门。
  1958年12月,县委设立书记处,除第一书记外,另设书记处书记3名,常委5名,委员13名。下属机构增设合作部、监委会、财贸部、工交部、机关党总支。
  1961年1月撤销书记处,恢复县委书记、副书记称谓。设书记1名,副书记4名,常委7名,委员13名。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成立以县人民武装部(简称人武部)领导为主的“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生产指挥部,取代县委,统一领导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
  1968年4月成立舟曲县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后,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革命委员会下设3部(政治部、保卫部、生产指挥部)1室(办公室),代替县委、县人委工作部门的职能。1971年4月选举产生第五届县委领导机构,县委恢复。设书记、副书记各1名,常委7名,委员21名。县委与县革委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三部一室”既是县革委会的工作机构,又是县委的办事机构。
  1979年县委、县革委会分署办公。县委设书记1名、副书记3名、常委9名、委员21名。所属机构有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工部、机关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纪委)信访办公室、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团县委、总工会、妇联等部门。
  1990年底前,县委设书记1名,副书记4名。秘书室改为办公室,农工部改称政策研究办公室,新设机要室、老干部科、信访办公室、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1983年设政法委员会。翌年,纪委升格为副县级部门。
  1993年1月,县委召开第十届委员会,选书记1名,副书记4名,常委8名,委员22名,后补委员3名(表一、二)第三节历次代表大会
  1956年6月1日召开中共舟曲县首届代表大会。至1993年1月,共召开过10届代表大会,并选举委员会及以后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