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粮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107
颗粒名称: 第十二章 粮油
分类号: F717.5
页数: 11
页码: 238-248
摘要: 舟曲历为缺粮地区。解放前,大部缺粮户常年累月熬制土盐、种烟叶和收获干鲜果等物换取岷县粮油。市场上时有少量粮油出售,多是山区农民为购买日常急需商品 逼迫出售,为数极少。
关键词: 舟曲县 粮油商店

内容

舟曲历为缺粮地区。解放前,大部缺粮户常年累月熬制土盐、种烟叶和收获干鲜果等物换取岷县粮油。市场上时有少量粮油出售,多是山区农民为购买日常急需商品 逼迫出售,为数极少。
  1952年旱灾,人民政府为贫困农民发放农贷粮食2.62万公斤。实行粮食统购统 销后,粮油购、销、调、存业务由粮食部门经管,形成统一的国营粮油市场。1979 年起逐步开放粮油集市贸易。1981年全县粮站始开办粮油议价购销业务。至1990年,国家为舟曲缺粮贷款累计1226.1万元、使群众的生活得以稳定。
  第一节机构
  一、县粮食局(科)
  民国10年(1921),西固县城东街设粮仓1所,职员5名。翌年,省设丰黎社仓西固分仓。民国30年(1941),成立“田赋粮管理处”,职员32名,县长兼任处长,副处长省府委派,下设田粮,人事科,并在县城设粮仓1所。民国36年,田赋粮管理处更名田粮科。1949年12月西固县解放,人民政府成立后,财政科接管田粮科和城关仓库业务。1954年成立粮食科,1958年全县粮食系统职工44名。1968年,粮食科由县生产指挥部财政组领导。1971年改舟曲县革命委员会粮食局。后,更名舟曲县人民政府粮食局,设人秘、业务、计财等股。1990年,全县粮食系统职工127名,其中县局18名。下属劳动服务公司1处,职工19名;流动资金55万元,固定资产174万元,有粮仓13处,仓储面积6444平方米,仓容950万公斤。有大小汽车3辆。
  二、基层粮站
  1954年,舟曲行政委员会粮食科接管城关、峰迭、武坪、洛大粮站。1955年设武坪区哈河坝、斜坡粮油购销点。1956年峰迭粮站并入立节粮站。1958年增设下迭地区和拱坝、博峪粮站.1959年增建铁坝、八楞、坪牙粮站。1971年全县有6所粮站,职工27名。1990年,全县基层粮站发展到12所,职工90名,粮仓总库容950万公斤,其中巴藏站50万公斤,立节站115万公斤,峰迭站25万公斤,八楞站40万公斤,插岗站80万公斤,铁坝站75万公斤,博峪站50万公斤,拱坝站55万公斤。
  第二节经营
  一、统购统销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为防止粮商非法套购抢购倒卖粮食,农村粮食购销由供销社代购代运,保证粮食供给。1953年11月,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禁止自由买卖。1954年7月由供销社预购和代运。1955年实行“三定”(定产、定购、定销)。1957年7月,核定各农业社(户)粮食产量和居民用粮标准及余粮社(户)、自足社 (户)和缺粮社(户)。依照国家规定,对缺粮社(户)进行统销,对余粮社(户)正常年景粮食产量扣除各项用粮(口粮、种子、饲料)和应交的公粮(包括地方自抽粮)后,凡达到起购点(每社余粮100公斤,每户余粮2.5公斤)的均按单一统购率(80%-90%)经民主评议后,以社(户)为单位进行计购。但在具体执行中与实际严重脱节,征购中以硬性任务指标为依据,农民不愿接受,影响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
  1958年“大跃进”时期,农村大量劳动力抽调去炼“钢铁”,致使丰收的田禾未能及时收回,粮食浪费极其严重。是年完成统购粮食106万公斤,占任务数的70.67%。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产量下降。I960年农村集体食堂农民日人均口粮达不到最低标准,加上地方虚报冒产,国家从农村超征12.50万公斤粮食,农村群众生活陷于困境。国家除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口粮“低标准”和“瓜菜代”以外,回销农村群众粮食372万公斤1966年执行国家调整粮食征购指标,实行“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灾荒年适当减免当年征购任务,丰年实行“超产超购”加奖励办法,适当多征粮食(表一)。1971年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征粮改为“一定五年”,并增加征购基数,任务是114万公斤。对粮食超购和油料收购任务改为“一年一定”。超购部分仍实行加价奖励(加价幅度为收购牌价的30%,后调整到50%)。此奖励办法延续到1983年结束。(表二)。1954〜1983年,共征收超购粮食112.50万公斤。1980〜1987年,征购粮食51.50万公斤,其中县政府收农业税22.55万公斤,给农村供应回销粮达5811万公斤。舟曲因属特困县,1980〜1987年国家在粮食征购上政策上实行免购,减轻农民负担。1986〜1988年,省政府对舟曲农村返销粮实行年低价供应500万公斤的优惠政策。1984年农村粮食合同定购、收购和超购合并计算,实行比例价。1988年省政府下达合同定购任务,同时对粮食产、购、调、销、财务实行“五包干”,一定三年不变;县政府下达农业税合并为45万公斤;同时,县政府与州政府签定粮食购销责任书,指标为:粮食产量1500万公斤,收购44.40万公斤,销售960万公斤,其中回销650万公斤,调入917.50万公斤,财务支出127.90万元。正常年景,农村回销粮每年递减10%,灾年调整。(表三、四、七)二、食油供应
  1957年始对油料(油品)实行统购统销,粮食部门向农村下达油料统购任务,无统销指标。对城镇居民用油实行人均月4两(原1斤16两制,4两即今0.125公斤,1965年改为10两制4两),凭证定量供应。1982年供应5两(0.25公斤)。此外,另行供应一些补助用油、特殊用油和行业用油等,均按规定的用油计划控制供应。
  三、市镇粮食供应
  1954年始对居民、工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口粮按计划实行定量供应。1956年2月,居民口粮供应根据舟曲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市镇粮食供应办法》,按照劳动差别和年龄大小分别划定等级供应;食品加工业及饲料用粮单位编制用粮计划,经核准后供应。1965年,执行甘肃省政府统一规定。本县定量标准按成品粮计算。若需供应原粮,则按规定的加工折合率折合后供应;同时,对在押人犯,根据其劳动情况分别按等级定量供应,每人每月定量14公斤(1983年增至18公斤);在节约原则下适当照顾少数民族节日特殊用粮,但按标准折合供应。(表五)
  1980年4月,执行省粮食局对市民人口粮食供应标准调整和补充规定,在城镇人口粮食供应中,增加个别劳动等级,男女劳工同等定量标准。第三节仓储
  解放前,甘肃各地多灾荒,西固亦然。省政府有时也以仓储粮赈济重灾民。民国11年创办省丰黎社仓西固分仓,为官署堆积丁粮之所,仓址设城内东街,面积约600平方米,四合院形,仓周筑以土墙。东西对面7间,南北对面6间,高约3米,宽约6米。民国15年积谷300石。16〜19年,川军和回军挪用散失110石,借民间190石。民国22年积谷210石零1斗7升4合7勺,23年积谷238石5斗2开6合1勺。时,积谷折合市价,小麦每市斗(28斤),合洋1元5角;大豆每斗重42斤,合洋7角;粟米每斗42斤,合洋1元5角;养麦每斗27斤,合洋1元3角;青棵每斗40斤,合洋1元2角;谷草20斤1束,价洋3分5厘;麦草20斤1束,价洋1角8分;杂草30斤1束,价洋1角5分。库原纹银一两换市钱13串200文,市原纹银一两换市钱12串883文,现洋1元换市钱8串800文。仓斗较市斗每斗小5升,京斗较市斗小6升4合3勺。
  民国11年,西固县田赋粮管处成立后,省丰黎社仓西固分仓改设为县丰黎义仓及乡仓,同时扩建仓房3大间(9小间)。是年,收国币88223元9角3分。翌年收国币5498元9角。民国32年仓容为:县仓一所,1965石。1所1890石;县义仓一所186石,一所3897石、一所1077石;沙湾乡仓一所1610石,共计10625石(市石)。民国34年又扩建仓房6间。民国35年,征解契税附加数目请册,共收国币443786元8角9分,其中契税354285元5角1分,规费930元,契税附加88571元3角8分。共计开除国币443786元8角9分。
  1949年12月,西固县人民政府财政科接管原西固县政府四柱清册,收县城仓库粮和沙湾区粮站、官亭粮站小麦分别为83040市斤,15587市斤,9623.3市斤、以上共接收粮小麦108250.3市斤(59125.5公斤);支出11629市斤4两。存小麦96620市斤15两(沙湾粮站12977市斤12两)。1950年11月10日,县城仓库小麦64914市斤11两,沙湾粮站小麦21224市斤,官亭粮站小麦10408市斤,合计
  96546.11市斤(48273.4公斤),收支结平。
  1950年,全县公粮4500石,其中分配城关区1200石1斗5升,峰迭区822
  石,沙湾区1607石4斗,官亭区870石4斗5升。1952年,本县旱灾,全县粮食作物产量普遍降底,减少公粮征购数。(40500公
  1952年西固县公粮纠偏数字控制表。合计81000市斤
   第一区:通产60000市斤减免21000市斤
  斤)第二区:通产60000市斤减免21000市斤合计81000市斤 (40500公
  斤)第三区:通产60000市斤减免21000市斤合计81000市斤 (40500公
  斤)第四区:通产125000市斤减免31000市斤合计156000市斤 (78000公
  斤)自治区:通产50000市斤减免21000市斤合计71000市斤 (35500公
  斤)阳山自治乡:通产15000市斤减免5356市斤合计20356市斤 (10178公
  斤)
  总计:每亩平均产量60〜70市斤,改定通产370000市斤,减免120356市斤, 合计:490356市斤(295178公斤)。
  1953年冬,城关粮仓扩建10间。1975~1977年,城关粮站在瓦厂建成仓容110万公斤的粮食仓库(两栋)。三角坪、八楞、城关等粮站分别建成300、300>1000平方米的晒粮场。至1988年,全县各粮站已修建仓库和职工宿舍,为粮油购销,赈济灾民提供了优越条件。
  1990年,全县共有粮仓13处,配专职保管员25名,仓储面积达6444平方米。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