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营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国营商业
分类号: F276.1
页数: 3
页码: 227-229
摘要: 本节讲述了舟曲县国营商业体制改革发展相关内容。
关键词: 国营商业 体制改革

内容

1952年4月,西北贸易公司岷县分公司在西固县设立贸易组。翌年春,改为贸易商店。后,成立贸易公司。1958年成立商业局后,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和棉麻采购站、药材公司等企业归并商业局管理。全县工商管理和商品购、销、调、存及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调拨等业务皆由商业局统一领导、统一核算,形成单一的国营商业形式。后几度分合。1971年起,先后从民贸公司分出并成立医药、农副产品、饮食服务、燃料、糖烟酒副食5个公司。
  一、民贸公司
  1952年由贸易组发展为民贸公司。在组织市场,控制批发,平抑物价、扩大流通、活跃市场、繁荣城乡经济等方面发挥国营商业的主导作用。1990年,商品销售总额完成388.5万元,实现利润7.75万元。县城综合门市部营业面积514平方米,商品销售完成62.5万元,占公司销售总额的六分之一,比1985年增加6.5万元。另在县城设有各类商品零售门市部8处和民族商品专营门市部1处,立节乡设批零兼营点1处。全公司现有职工49名,流动资金69.8万元,固定资产53万元。
  二、糖烟酒副食公司
  1977年7月由民贸公司析置。现有职工54名,流动资金20.3万元,固定资产工2.6万元。除经营批发业务外,在县城设零售门市部10处,副食加工厂1处,立节乡设批零兼营点1处。1990年,销售完成368.5万元,实现利润6.64万元。
  三、燃料公司
  解放前,本县无石油、煤炭燃料来源。1952年,供销社从外地采购调运并供应少量煤油。1958年大量供应。1976年后,民贸公司分设成品油加油站,同年8月成立“舟曲县燃料公司”,职工24名。1985年2月改设“舟曲县石油公司”和“舟曲县煤炭公司”,隶属甘南州业务部门管理。
  石油公司1985年2月成立,职工23名,流动资金7.6万元,固定资产41.3万元。有金属油罐10座,容积500立方米,油罐汽车3辆。1990年,供应各种成品油1368吨,销售额157.4万元,实现利润7.5万元。(表一)
  舟曲县几个年份成品油供应量统计
  煤炭公司1985年2月成立,职工10名,流动资金6.9万元,固定资产19.3万元。有蜂窝煤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5000吨,主要经营工业用煤和民用煤炭业务。1984年销售煤炭1007吨,1987年始对城镇居民供应蜂窝煤,比原用煤节约10%。1988〜1990年分别销售504吨,980吨、1556吨(收入16.8万元)。
  四、饮食服务公司
  民国35年(1946)全县饮食服务业4家,从业人员10人;旅店业3家,从业人员10人;理发业2家,从业人员4人;照相业2家,从业人员4人。1956年饮食业发展到6家,从业人员34人(其中:饮食合作小组4家)。公共食堂2家(其中:民贸公司办食堂1家);旅店业5家,从业人员18人。
  国营1958年,饮食合作小组和个体饮食服务业过渡到国营企业。民贸公司在县城设“大众饭店”1处,理发、照相、旅社各1处,并于1959年成立“服务商店”。1971年,服务商店从民贸公司分出。于1974年2月成立“舟曲县饮食服务公司”,职工28名。1988〜1990年,饮食服务公司下设旅社1处,床位300张,食堂、照相各1处,理发2处,商业门市部3处。全公司职工19名,自有资金4.5万元,固定资金16万元。1990年营业收入4.6万元,亏损3.5万元。
  私营1990年,全县个体饮食业64家,从业人员118人。旅店业21家;其中县城11家,立节、铁坝各3家,峰迭、插岗各2家。理发业6家,照相2家。
  集体城关乡“农工商联营公司”设宾馆1处,床位50个,并设食堂1处。舟曲林业局旅社1处,食堂2处,浴池1处。县九二三林场旅社、浴池各1处。县医院浴池1处。县粮食局食堂2处。另有房屋修缮业11家。
  此外,自行车、家用电器、钟表及其他等修理业13家。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

相关机构

民贸公司
相关机构
糖烟酒副食公司
相关机构
燃料公司
相关机构
石油公司
相关机构
煤炭公司
相关机构
饮食服务公司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