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邮政
分类号: F614
页数: 4
页码: 219-222
摘要: 古代烽燧、驿站烽燧亦称烽火台,为古代边防昼夜示警报信之设施。舟曲民有“烽燧大鼓”之口碑。县境残存的一些烽燧遗迹为秦、汉至宋时期所建。
关键词: 邮政 建设发展

内容

一、解放前的邮政
  1、古代烽燧、驿站烽燧亦称烽火台,为古代边防昼夜示警报信之设施。舟曲民有“烽燧大鼓”之口碑。县境残存的一些烽燧遗迹为秦、汉至宋时期所建。
  秦、汉时县境设羌道(县),为便利公差人员往来,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邮亭,驿站以至丝绸之路南道开通。
  驿站(所),明代称水马驿并递运所,为符验。军情重务,递送公文又置铺舍。转运军需给养物资,以地理条件抽派运夫,使用马、驴、船、车等。西固至京城陆路4500里,61站,限120日抵京。西固辖区沙湾设杀贼桥驿。清袭明制,仍设杀贼桥驿,马4匹,夫2名。
  清光绪34年(1908),西固州同设驿夫3名,1银12两。
  2、近、现代邮政清宣统3年(1911),西固
  设邮寄代办所(西关天成西楼下韩宗轩中药铺,由韩代办业务)。后移南门内西侧处。1931年又移至西街(洪家铺子)营业,由韩子志勤、志恭轮流从杀贼桥接邮件,日行程60里,两日1次。民国28年(1939)8月14日,西固邮寄代办所升三等乙级邮政局。是年,官亭信柜改代办所,并在两河口村设信柜1处,由该村杨爱录办理业务。西关村张一民每日从两河口往县城送邮包1次。民国30(1941)年,两河口村毛春禄充邮差,专为县城送信,是年,邮政局由西街移到北街(今农行所在地)。
  1947年,西固邮政局因业务收入达不到三等乙级邮局规定,又降称西固邮亭。是年,西固始设无线电分台,初发电报业务。电台设在南街上翠号西楼,与武都联络通信,为军、政机关和银行部门服务。
  解放后,邮电事业迅速发展,自1951年西固邮亭升为四级邮局,至1990年,有邮路1264公里。
  二、邮政网路
  1、干线邮路解放初,西固至两河口邮路为畜驮班,从沙湾接运。1954年10月,武都至兰州
  班车开通,并托运邮件。1955年8月1日起,舟曲邮局从石阚子接班,12月14日又改沙湾接班,每日1次,配两头毛驴昼夜兼行;夜间12时从舟曲出发,次日凌晨抵达沙湾,中午11时返回县城。
  50年代初,在两河口村租民房3间,设立转运站。1959年后邮政业务量及报刊发行量剧增,邮运改为马车班。1963年初,为加快邮件传递速度,兰州至武都邮车到两河口先进入舟曲,后达武都(返程不进舟曲)。1969年邮电分设后,两河口至舟曲邮路由武都至舟曲班车委办,县局派员押运。1971年省邮政局拔款购小型方向盘拖拉机1台,每日往返两河口运送邮件。途中交换大川所邮件。
  1973年,在两河口修建邮件接转站。省局从敦煌局调嘎斯63型旧汽车1辆。1976年初,配北京212型小“面包”车1辆,转运邮件。1983年又为两河口邮路配备手扶拖拉机1台运邮。舟曲到迭部邮路经峰迭、憨班、立节邮电所。
  2、军邮1951年,武都至西固邮路配军邮人员4名,归县委秘书室直接领导。1953年以来,机要文件实行军、邮分设。1956年7月邮电部门设机要通信机构,军邮员归县邮电部门。
  3、县内邮路1954年9月1日,开辟舟曲至洛大干线3日班邮路,由两名乡邮员步行运邮,贯穿峰迭、憨班、洛大1区6乡,全程138公里。
  1956年底,全县设乡邮电所4处,邮路总长度246公里,自编乡邮员10名。乡 (镇)与县之间邮件交换次数每周6次的3个,每周3次的5个,每周两次的6个。1958年底,全县75%的公社通邮。至1960年底,上河片通邮达拉、卡坝、旺藏、多耳、阿夏、腊子口、桑坝等乡,下河片通博峪、铁坝、大年、坪牙等乡。1989年底,全县邮路,有委办汽车邮路两条,即两水至大草坡逐日90公里;大川至三角坪自行车(班期周六)26公里,交换点10处,(考核点);舟曲至弓子石当日步班17公里,交换点两处(考核点)。舟曲至迭部(当日)157公里。
  农村自编环形投递线路15条,(步班14条,自行车班1条),形成贯穿全县22个乡,210个村,487个村民小组及7个林场的邮政通信网。(表五、六)
  4、市内投递路线西固邮政代办所初设时期邮件数量少,县城投递频次和路线尚未形成。1954年县局仅有1名封发员兼城市投递工作,主要为机关单位递送报刊、信件。
  1988年后,配投递员两名,县城区域分东西两段投递:东以南街、北街以东到瓦厂、三眼村为1段;西以南街以西至中学为1段。日均投递报刊2381份,各类邮件600多件。
  三、邮政设施
  县城至两河口接邮交通工具,1959年前为驮班,军邮自行车班,县内步班。1959〜1963年为马车班。1963〜1969年为省局自办汽车。1969〜1973年为拖拉机班。1973〜1983年为汽车。1983〜1988年为拖拉机班。县以下邮路大部为自行车班;舟曲至迭部,两水至大草坡均为委办汽车。
  四、邮政业务
  解放初开办信函、包裹、汇兑业务。1953年增办报刊订销业务。1956年后逐步增加印刷品、特种挂号信、国际平信、保价包裹、快递小包业务。1985年开办“商品包裹”和“集邮”业务。1988年开设“邮政储蓄”。1989年5月开办“邮政快件”业务。至1990年底,邮电交换量增加10倍至25倍,其中长途电话由1953年的305张增加到19914张,增长65.29倍;各种函件也增加到9.8倍。其他业务量成倍增长。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