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冶金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7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冶金工业
分类号: F407.3
页数: 3
页码: 191-193
摘要: 本节讲述了舟曲县冶金工业经济发展建设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冶金工业 工业经济

内容

一、米矿冶炼
  清康熙年间起,县境农民在白龙江河谷以南的瓜咱、憨班沟口及杨什哪朶一带办起采矿冶铁业,沟口矿藏及森林用之殆尽,铁厂移至沟峪纵深处。光绪时有四川人 “赵大爷”(名不详)与博学文及梁大川合资在憨班沟内采矿冶铁,前后设厂4〜5处。和文秀在瓜咱沟设厂。另有成县人刘客在杨什哪尕设点采炼。至宣统矿业兴隆。后,梁大川又在老红山、雁儿崖、傅家沟、石门、草坪子、神仙沟等地开矿炼铁。刘客铁厂停办后,陈老民继在杨什哪尕采矿冶炼。此后有“五财东”、“九财东”合资在瓜咱沟内设冶铁厂。
  民国初至解放前,先后有梁大川、王登贵、肖继昌、和文秀、杨映春、陈世民、王士铺、冯安德、张绍武等人联办或接办“登贵铁厂”、“永昌铁厂"、“映春铁厂”、“安德铁厂”、“仲兴铁厂”。
  民国34年(1945)夏,县境冶铁厂有韩起栋杨什哪尕的厂,王登贵憨班沟傅家厂及与张仲恒等合办的东厂,肖荣昌经营的峰迭沟铁厂,刘心裁、张生财在瓜咱沟内联办厂,刘心裁、冯安德联办正金沟厂,磨儿坪李发荣厂及沙滩杨文凤厂。各铁厂和农锌厂主雇人员联合成立“西固县工商联合会劳动铁业工会,
  上述铁厂资本总额2.35亿元(法币),全年生产生铁总量44.4万公斤,年产值达1.03亿元。经济效益尚可的有正金沟、瓜咱沟、傅家厂及杨什哪尕厂,余皆似办非办状态。
  各厂冶炼生铁,铁粉含量甚高,售价每公斤50元左右,铸成铧、锅,大部分驮运到岷县一带销售。而正金沟及瓜咱沟铁厂冶炼熟铁,打制生产或生活器具,售价每公斤100元以上。除满足县内群众需求外,运销武都、礼县、岷县、临潭等地。
  解放前夕,上述各铁厂停办。1952年,原峰迭沟内的铁厂由肖忠汉与张少功、荣友介等5人合资联办。两年后,由于管理不善,生产不景气而倒闭。该厂解放前建土法炼铁炉4座,雇用工人60余名。年生产铁约3万公斤,年总产值银币4500多元,产品大都销往临洮等地。
  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全县开展“户户献送钢铁活动”,群众把自用铁锅、铜锅、铁农具及其他铁质日用品砸碎,以废钢、废铜、废铁交公,全县共收废铁51.12吨,铜80.03吨,上交国家。是年10月,成立“舟、岷、宕三县指挥部”,抽调岷县、宕昌、舟曲66173个劳力和790名外地大学师生,整编成三个“炼钢兵团”,分派博峪、拱坝、武坪、沙滩、三角坪、城关、羌沟、庙儿沟、峰迭、瓜咱沟、峰迭沟、憨班拉尕沟、立节拉尕沟、曲瓦沟等地。筑起土法炼铁小高炉236座,日以继夜地“大炼钢铁”。
  由于大炼钢铁急于求成,且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搞浮夸,结果劳民伤财,于年底炼出劣质烧结铁1.7万吨,劣质钢0.27万吨。翌年,县境“炼铁”的外地大军全部撤回后,本县群众继续炼“钢铁”。1959年春,群众性的“小土炉”炼钢铁运动停止。憨班钢铁厂采用外地经验,改用“小土群”冶炼。当年炼出烧结铁114吨。1960年炼铁153吨,1961年仅炼出69.7吨。1959〜1961年工业总产值累计357.97万元(浮夸)。由于产品质差量少,1961年底,憨班铁厂同其他几处铁厂停办。
  1970年初,国营憨班钢铁厂恢复,以憨班沟老红山铁矿资源为原料重新冶炼生产。厂内职工80余名。1972年9月改为甘南州属企业。后,该厂因资金不足,冶炼技术差,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低劣,连年亏损,(吨铁成本高达1900多元,售价仅为105元,建厂以来累计生产白口铁40多吨)。1976〜1978年连续3年未出产品,1979年经甘南州政府批准关闭。人员在本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安排,厂房归憨班公社管理。机械设备大多被盗,损坏,造成很大浪费。
  二、农锌铸造
  据弓子石乡井坪村出土的西汉时期铁铸农锌证明:铁质农耕具在县境已使用了2000余年。
  解放前所产铁多用来铸造农铧。民国34年(1945)全县有私营铧厂10多家,其中有立节乡花年城鲁某,憨班张仲恒、王登贵、杨秀隆、奂荣昌,峰迭城肖家、姚家,瓜咱沟冯安德,瓜咱董银六,南峪杨文风等锌厂。农铧外销武都、康县、西和、礼县、漳县、岷县、临潭、卓尼、临洮、康乐、会川、临夏等地。其中大宗销往岷县、临潭。
  1956年,农户兼营的铸锌厂处于停顿状态,市场犁铧日缺,武都军分区派韩廷俊副营长组织军队部分人员来本县开办铸锌业务。后停办。1963年,县农机厂开办铸铧业务。1970年立节、憨班、瓜咱等地村办农锌铸造厂出现。后又停办。今用农铧皆从外地购进。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

相关机构

国营憨班钢铁厂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