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轻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7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轻工业
分类号: F407.8
页数: 5
页码: 186-190
摘要: 清末至民国时期,本县仅有一些水磨坊、油坊、酿酒、食品加工、熬制土盐、手工卷烟等小规模的私营作坊工业。生产器具简陋,生产工艺及方法落后,产品质低量少。
关键词: 工业经济 轻工业

内容

清末至民国时期,本县仅有一些水磨坊、油坊、酿酒、食品加工、熬制土盐、手工卷烟等小规模的私营作坊工业。生产器具简陋,生产工艺及方法落后,产品质低量少。
  一、食品加工业
  粮油加工解放前,城乡皆用水磨加工面粉。油料加工条件差,油坊少。解放后,有条件的乡、村修建水磨、油坊后,基本保证城、乡粮油的加工。
  1954〜1956年,城镇居民面粉供应,城关粮站租用南街, 南桥、河南等村群众10户水磨加工城镇居民所需的面粉。年加工原粮30多万公斤。油料由月圆村私人油坊加工。
  1959年,水磨发展到382座。翌年初,立节、铁坝、插岗等粮站始安装“65”型小钢磨加工面粉,武坪、峰迭、洛大等地居民仍供应原粮。1958〜1960年粮油加工业总产值33.6万元。
  1960年,国家投资12万元,在南桥村修建城关粮油加工厂,设厂房18间,仓库6间,职工20余名。翌年,正式投产后人员减至10名。时用两组直径7米的木制大水轮带动12合旧式石磨、加工原粮。1966年底停产。1968年安装“65型”电力磨粉机5台、榨油机1台加工粮油,年均加工面粉53.2万公斤,食油0.36万公斤。
  1971年后,粮油加工厂归粮食局直接管理。1985年职工4名。动力机械总能力60千瓦,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282平方米,是年,固定资产原值13.2万元。1971〜1987年后,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累计136.8万元。
  1978年后,供应城镇居民的部分面粉、食油从外地调入。1988年,粮油供应全部从外地调入,县粮油加工厂只加工县内入库油料和杂粮。后,对外代农加工粮食。
  食品加工解放前,县内仅有城关南街一家私人酿醋作坊,年加工食醋约1000多公斤。供应县城居民,年总产值400余元(法币)。民国32年(1943),县内有饮食业3家。从业12人,总资金6000余元(法币)。
  1957年,县商业部门先后在东街和广坝始建食品加工厂,职工10余名,加工少量的酱油、食醋、挂面、糕点、水果糖(白沙糖重新加工而成)等食品。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停产,1963年恢复生产,加工上述食品及酿造散酒。1969年后食品加工厂有职工8名,每年加工少量的食醋,逢春节、“五一”、国庆、元旦加工4次糕点,年产量0.60万公斤。1971年后复加工酱油。
  1983年食品加工厂改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由县食品公司主管,职工13名。动力机械能力8千瓦。占地面积1081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1985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3.9万元,年均产醋2万公斤,糕点1.8万公斤,酱油0.7万公斤,豆腐1.3万公斤,年均总产值7.9万元。翌年,粮食系统劳动服务公司始加工酱油、食醋、豆腐等,年均总产值2万元。
  饮料1988年,城关乡镇企业年均产冰棒6万根,产值0.48万兀,1989年,县、乡企业供销公司产冰棒5.8万根,产值0.47万元;1990年加工3.5万根,产值0.28万元。
  酿酒民间主要以青棵为原料酿造土酒由来已久,大部自酿自用,以商品交换的不多。1963年起,县食品加工厂每年酿造散白酒1万公斤,年产值2.5万元。1967年停产。1980〜1988年,大峪乡酒厂毎年加工玉米散酒3万公斤,年总产值10万元。1985年以来,江盘乡河南村有两家个体小酒厂酿造玉米散酒在市场销售。
  二、印刷业
  解放前夕,县城有一家私营石印作坊,印刷表、册、作业本、文件等。由于设备落后,缺少技术人员,业务量不大。
  1986年10月,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建成印刷厂1处。翌年10月正式投产,固定资产原值6.6万元。1990年底职工17名,印刷品种有作业本、文头纸、文稿纸、发票、表格、图书及广告等。年均印刷量456万印次,产品销售县内各机关单位、厂矿,学校及迭部县的部分单位,年均产值10万元。主要设备有铸字机1台,对开切纸机1台,多功能三用冲截机1台,铁线订书机1台,四开平压回转机2台,园盘平压机3台。
  三、木材加工业
  舟曲县木材综合加工厂1977年6月设立镐把厂,隶属县供销合作社,加工生产镐把销售县内外。1979年转县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改名舟曲县木材综合加工厂。1985年为锯材加工。动力机械总能力228千瓦,占地面积3180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9万元,工业总产值15.8万元,年利税总额4.7万元。1990年职工27名,工业总产值1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2万元。
  1985年,开办江盘、武坪、拱坝、大峪乡木器厂,林木加工厂。
  江盘木器加工厂乡办集体小型企业,职工5名。木制家具制造业。动力机械总能力5千瓦,占地面积185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103平方米)。1990年,固定资产原值0.2万元,工业总产值1.2万元,年利税总额0.1万元。
  武坪乡木材加工厂乡办集体小型企业,职工10名。锯材加工业,动力机械总能力128千瓦,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586平方米)。1985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万元,1988年底达16.5万元,年总产值8.5万元。利税总额1.5万元。到1990年底利税已达4.3万元。
  拱坝乡木材加工厂乡办集体小型企业,职工10名。为锯材加工业。动力机械总能力1千瓦。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85年末固定资产原值0.4万元,工业总产值2.7万元,年利税总额0.8万元。
  大峪乡木材加工厂乡办集体小型企业,职工6名,锯材加工业。动力机械总能力131千瓦。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406平方米。1985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2万元,工业总产值1.5万元,年利税总额0.4万元。
  1960〜1990年底,全县木材加工(木器制作)业制作木器家具累计39231件, 锯材加工20637立方米。
  四、手工业
  解放前,个体手工业有照相、缝纫业各2户,染整业7户,小炉匠2户,铜器加工业1户,银器加工业5户,砖瓦场1处。另有少量的铁、木器加工店。长期从业者50余名。
  土布(俗称家机布)为传统的农村家庭纺织手工业,白龙江沿岸大部村庄中皆有数户专以此业为生者。民国30年(1941)县城西关设立一处生产土布、麻布纺织 F,称“协和纺织工厂”,资金2万元,人员12名。年加工土、麻布2.4万多米(宽0.33米)。另有少量农户养蚕自家繅土丝。
  解放后,1956年3月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时,部分个体手工业者联营建立“舟曲县手工业联社”,入社13户,社员24人,股金1405元,固定资产原值1162元。销售收入3.31万元,上缴税金120元,实现利润3651元。是年底,全行业公私合营,入社27户,119人。其中,染整业9户,44A;木器业4户,22人;铁器业8户,28人;银器业3户,12人;刻字业1户,4人;小炉匠1户,1人;炼铁铸造业1户,8人。全社分缝纫、铁器、木器、染整、制鞋等5个行业组。1957年修理、加工农具7100件,加工木器家具1023件,染整业加工土布6416匹(每匹长13.2米,宽0.33米),缝纫业加工衣服1603套。总营业额3.02万元。1958年,未合营的手工业全部合营,全面完成私营手工业的改造。3月,所属农具修造、修配、麻绳加工、刻字、染整、蒸笼加工等行业下放城关人民公社管理。是年,"大办地方工业”时,手联社铁器、木器、制鞋组分别过渡改建成“龙迭县农具修配厂”、“龙迭县木器厂”、“龙迭县制鞋厂"。年底,缝纫、制鞋行业转归商业部门管理。1976年7月,该社将所有股金全退还原入股者。全社分五金社,砖瓦社、木器社、基建社、缝纫社5个核算单位。1978年7月,基建社分出,成立“舟曲县建筑工程队”。
  1985年工业普查时,手联社有职工68名,系县属集体所有制小型企业,由县经济计划委员会主管。其生产项目有木制家具和砖瓦制造(兼营缝纫等业),有动力机械总能力80千瓦。占地面积3219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1621平方米。1985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9.9万元,工业总产值9.5万元,年利税总额1.1万元。1988年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后,年销售额10.1万元,年利税额达到1万元。翌年,工业总产值10万元,销售总额9.88万元,年利税总额0.82万元。1990年产品滞销,销售总额下降,总产值完成7.6万元。
  五、日用陶瓷业
  解放前,憨班老沟一处私办小型陶瓷厂生产小口酒缸、罐等,大多销售本县。陶瓷厂一度停办。1958年大办工业时陶瓷厂重新开办。1962年停办。1979年在原址重新办起“舟曲县憨班乡陶瓷厂”,系乡办集体小型企业。1985年从业者3人。为日用陶瓷手工制造业。占地面积816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85年末固定资产原值3.1万元,年总产值0.6万元,年利税总额0.4万元。
  六、棉花加工及针织业
  解放前,棉花加工业6户,轧花机和弹花机各6部,其中南峪乡枣园村李家轧花机、弹花机各1部,为本县最早;其次,县城东街张家轧花机及弹花机各1部,日轧籽花100〜150公斤,是本县轧花机中效率最高的一家。另外,东街洪家和月园里一家亦有轧花机、弹花机各1部。
  解放后,县城西关刘家始装轧、弹花机各1部。立节、巴藏等村相继装有轧、弹花机各1部。至1980年时仍在加工皮棉。此后,棉花在本县弃种,全县轧、弹花机弃置。
  1988年,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在北街租用民房开办针织厂1处,职工7名,是年底投产,产品有毛衣、毛裤、线袜子等,年产值达3.5万元。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