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利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6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利工程
分类号: F407.9
页数: 4
页码: 179-182
摘要: 民国时期,全县农田灌溉面积270亩。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50〜60年代末,为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全县以兴修水利,使粮食连年增产。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利经济

内容

一、灌溉
  民国时期,全县农田灌溉面积270亩。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50〜60年代末,为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全县以兴修水利,使粮食连年增产。
  1951年,城关乡上塄干整修水渠2条,灌田114亩。峰迭区花年村修水渠4条,灌田28.84亩。1952年贷水利款920万元(合新人民币920元),新修水渠34条,总长23.5公里,灌田面积1406.3亩;维修水渠49条,总长9公里,增灌田646.15亩。1953年新修水利和补修大小水渠23条,增灌田面积316.3亩;安装解放式水车两部,增灌田面积46.7亩。1954年,全县新修水渠48条,增扩农灌溉面积353.83亩。1956年前,自流灌溉渠道已有56条。
  1956年全县扩大农田灌溉面积1.5万多亩。是年,全县农业合作化,各族农民群众掀起兴修水利的高潮,提出“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引水上山”、“向石山石崖大进军”的口号,上半年兴修水渠150条、挖涝池995座、山湾塘16座、排水沟1327条、井一眼、蓄水池3座、水平沟3922条,扩大农田灌溉面积1.55万亩,完成原计划增加水地9000亩的172%。
  1965〜1978年县政府投资57.15万元,修建水轮泵站28处。目前保留有3处,有效投资9.1万元,保灌面积为900亩。70年代始,全县共建小水电站、机灌166处,总装机容量2937千瓦,其中提灌机械144台,计2863千瓦。另有机电提灌面积9480亩。至1990年,全县兴建自流渠道总长659.8公里,投资额达186.59万元。
  二、防洪工程
  全县河流水湍急,每逢连雨、暴雨季节,山洪涌泄,河水暴涨,给沿河一带乡村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和危害。解放以来,全县兴建防洪堤53处,全长27.519公里,保护农田4148亩、村镇42处,工程投资210.46万元。
  白龙江河道治理白龙江是全县最主要的水力水利资源命脉。但近代以来,随着县境大面积森林植被的消失,洪暴不断,连年出现。水利部门因地制宜,修筑干砌、浆砌河堤,以防御洪水灾害。
  城关乡是白龙江防洪河堤的主要地段之一。1980〜1990年共修筑防洪河堤2.5公里(南岸1公里,北岸1.15公里)顶宽0.6米,底宽1.4〜1.8米,高4〜5米的梯形浆砌断面,国家投资60余万元,累计用沙石2.2万立方米,开挖土石方18750立方米。
  哈河坝治理哈河坝,为武坪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偏僻,山高坡陡,每逢暴雨,洪水威胁严重。截止1988年国家投资9.46万元,修筑浆砌石防洪堤650米,顶宽0.60米,底宽1.80米,高3〜5米;另,国家投资9.46万元,修筑10米跨长碎墩桥两座,保护村庄和耕地。
  博峪河治理博峪河流域,国家投资修筑浆砌石防洪堤3处,全长510米,保护耕地90亩,村庄3个。
  拱坝河治理除哈河坝重点防洪工程外,尚有黄见村、那哈村,大水沟口和上、下大年村等,常遭洪水侵害,亦修筑浆砌石河堤7处,长1944米,保扩村庄7个。
  三、灌溉工程
  以水轮泵站机电提灌、自流灌溉渠道为主,其次还有部分塘坝和喷灌。水轮泵站大多分布于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沿岸。
  梁家坝水轮泵站位于梁家坝村1公里处的白龙江北岸。采用60〜6型水轮泵双机串联运行。扬程48米,提水流量0.14立方米/秒,保灌面积126亩。
  巴藏水轮泵站巴藏两处水轮泵采用60~6型梯级串联和抽水发电(50千瓦)及30〜6型梯级串联抽水,扬程总48米,提水流量分别为0.14立方米/秒和0.07立方米/秒,上、下巴藏550亩农田得到保灌。
  土桥子水轮泵站位于白龙江北岸,采用60〜6型水轮泵双机串联运行,扬程48米,灌溉504亩。
  自流灌溉渠道1990年,累计兴建自流灌溉渠道252条,有效灌溉面积3.11万亩,保灌溉面积2.48万亩,其中500亩以上灌区有城马灌区、项哈灌区、杜坝灌区、黄土山灌区、南山灌区、大川灌区等。
  机电提灌70年代开始发展机电提灌,到1990年,全县已有机电提灌144座,提灌面积9480亩。目前仍保留20处,825千瓦,有效灌溉面积2550亩,其中最大的巴藏二级提灌,国家投资8.5万元兴建于1987年,1988年竣工,总装容量150千瓦。提灌流量0.2立方米/秒,引水渠1500米。设计灌溉面积400亩,实灌面积300亩,使巴藏乡农业生产收到良好效益。
  塘坝和喷灌兴建两处喷灌和23处塘坝,分别投资25.54万元、20.26万元。喷灌有效灌溉面积780亩,改善灌溉面积440亩。塘坝容积7.8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664亩。
  黑水沟水渠1958年“大跃进”“大兵团会战”时上马,全长约30公里,灌溉面积800亩左右。以后滑坡、泥石流破坏,灌溉未能持久。70年代重修后只灌溉过一、二次,后又因山洪、泥石流冲毁,终未收效。80年代因缺乏资金再未修复。
  四、人畜饮水工程
  据对全县半山地区一些村居缺水现状调查,县人民政府兴建引水工程178处,兴修人畜饮水工程83处,国家投资851万元,使全县41216人,24561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得以解决。(表一)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专题

梁家坝水轮泵站
相关专题
巴藏水轮泵站
相关专题
土桥子水轮泵站
相关专题
自流灌溉渠道
相关专题
机电提灌
相关专题
塘坝和喷灌
相关专题
黑水沟水渠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