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解放前的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6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解放前的水利
分类号: F407.9
页数: 2
页码: 178-179
摘要: 舟曲人民历来有兴修水利,抵御水患的史迹,曾建过一些简单的水利设施,如砌筑防洪石墙,夯筑胶泥土墙,砌筑马嘴(导流堰)等防洪措施。大多水患村采用石块压树梢的筑堤办法抵御洪灾。另外修筑一些塘坝调洪蓄水,虽有修缮,是应急措施, 未做根本性治理。
关键词: 水利建设 水利经济

内容

舟曲人民历来有兴修水利,抵御水患的史迹,曾建过一些简单的水利设施,如砌筑防洪石墙,夯筑胶泥土墙,砌筑马嘴(导流堰)等防洪措施。大多水患村采用石块压树梢的筑堤办法抵御洪灾。另外修筑一些塘坝调洪蓄水,虽有修缮,是应急措施, 未做根本性治理。
  据民国31年《西固建设概况及今后设施计划》载:“本县城北年久失修,沙石壅塞,渠床高岀堤墙以上。每季秋汛,城墙溃决堪虑.御防水患,关系县城安危,实闻今日要政。据闻虽经历任提倡疏浚,终未见诸实现,言及于此,隐患实深。本年秋或翌年春,绝当筹款兴工,以谋一劳永逸也。“1942年春,西固县政府虽付诸实施,但未能彻底根治。
  又据载:“三眼峪渠长4里,灌田42亩。罗家峪渠长5里,灌田36亩。八楞四沟渠长40里,灌田133亩。石门子渠50里,灌田45亩。瓜咱沟渠长60里,灌田54亩。憨班坡沟渠长30里,灌田65亩。皆有沟水开渠。每年山洪瀑发,渠道淤塞,须疏通”。
  民国35年由南峪乡公所督办,大川各田户自力整修2000余米旧水渠,可灌田300余亩,均由受益户保护。
  其次,大部村庄多有水磨,约400余处。再无其他水利设施,许多计划未能实施。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