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植树造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6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植树造林
分类号: S725.71
页数: 3
页码: 174-176
摘要: 舟曲人民具有悠久的植树造林传统,当地农户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尤其是白龙江沿岸,无村不绿。村内村外广植柿子、核桃。庭院内多种石榴、桃李。地边田填普遍栽植椒树。江边、沟旁遍栽杨柳。既美化了村庄,又起到抗洪的作用。盛夏四处郁郁葱葱。金秋万紫千红,硕果累累。
关键词: 舟曲县 植树造林

内容

一、悠久传统
  舟曲人民具有悠久的植树造林传统,当地农户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尤其是白龙江沿岸,无村不绿。村内村外广植柿子、核桃。庭院内多种石榴、桃李。地边田填普遍栽植椒树。江边、沟旁遍栽杨柳。既美化了村庄,又起到抗洪的作用。盛夏四处郁郁葱葱。金秋万紫千红,硕果累累。
  地处林区的村庄周围,多有护村林。培育“护林”成为每个村民的自觉行动,世世代代辛勤培植,“护林”神圣不可侵犯。
  公共建筑内外,亦是传统栽树的重点,不少庙宇古柏苍然。大可几围。驼岭山的 “七星古柏”,构成西固八景之一。县衙、粮仓以及城内街道都有数百年的大槐树,树冠大可盈亩。春场一棵青杨树,传明代植,有三、四围。不少村庄栽种果树,其规模及优势各具特色。
  二、苗圃建设
  40年代初,在广坝中山公园辟苗圃5亩,工作人员2名。民国35年苗圃增至20亩,另外增办保苗圃20亩,所育树种主要有桑、椒等。由于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收效甚微。
  解放后,苗圃建设有很大发展。九二三、金钱沟、瓜子沟县属国营林场及苗圃育苗总面积287亩,尤以九二三磨沟苗圃规模为最大,共203亩,育苗1190万株;瓜咱苗圃桃、苹果、梨、葡萄、核桃、椒果树为主,共累计育苗270万株。其余3个林场育苗以松、柏、杉等针叶树和落叶树种为主。所育苗木除零星销售外,主要供应县属林场造林用。1988年全县育苗1.83万株。
  70年代末,育苗专业户大量发展,由县林业站与专业户签订合同,实行钱、粮挂勾。80年代中期,专业户发展到6086户,育苗3690亩,出苗6254.29万株。苗木以花椒、洋槐、白杨、泡桐为主。
  舟曲林业局有苗圃549.45亩,其中舟曲县境4个林场苗圃355.05亩。一场169.95亩,规模最大。二场60.5亩,三场61.95亩,四场54亩。1980〜1990年出苗总量5539.43万株,其中舟曲4个场共出苗3932.64万株:一场1709.2万株,二场941.35万株,三场685.96万株,四场596.13万株。苗木全部供林区造林用。(表五)三、植树造林
  民国25年(1936)在城区二郎山、驼岭山两处植白杨、洋槐、臭椿等各一万多株。乡镇村民植树1000株,西固县长陈宝全责成全县保甲长,督导农民在450余处水塘滨栽植白杨、柳树4500余株,成活率55%。民国时期造林计划制定多,造林活动也开展不少,但成活率很低,收效甚微。
  解放后,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大力植树造林从未间断,虽然每次植树运动轰轰烈烈,无论投入人力,栽种面积及数量规划都超过历史记录,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 “左”的路线影响,管理不善,成活率很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农村普遍划分自留山、荒坡,实行谁种谁有,调动广大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原有集体林果园和树林也分片划给农户个人承包,使成片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全县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每年植树节,全县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县林业部门进行指导和验收检查。截止1990年,累计荒山造林43.8万亩,保存率59%(其中用材林2.1万亩、经济林0.2万亩);四旁植树312万株,零星植树252万株,封山育林8万亩。县城郊黄土山、二郎山、北山、驼岭山和南岸桥头坡的人工林,已绿树成荫。80年代初,成立植保队伍,专门管理和保护人工林,在林内修筑管理房屋,部分林边缘筑上围墙,阻止人畜入内。国营林场的营林生产,在全县人工造林中占主导地位。县属林场人工造林6830亩,原磨沟九二三林区已完成采伐任务,现仅留营林队在林区育苗、营造人工林。省属舟曲林业局历年造林29.43万亩,其中舟曲部分23.36万亩。造林平均成活率97%;人工林面积23.75万亩。其中一场7.93万亩,二场3.64万亩,三场3.88万亩,四场2.83万亩。
  近年来,全县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填补林业生产上的一项空白。1981年以来,全县封山育林面积9050亩,目前大多地方已成林。江盘乡的姚家楞村原有林地800亩,经过封育,现已达到1000多亩。内有杨、桦、云杉等乔木6万余株。全县次生林改造和幼林抚育逐年增加。县属林区每年进行幼林抚育,和次生林改造各3000亩。1990年累计改造次生林7万多亩,幼林抚育3万亩,以洋槐、油松等为主。迹地更新则以云杉、落叶松为主,其次有华山松、侧柏、泡桐及各类经济树种。
  目前全县人工造林成林面积61.78万亩(包括舟曲林业局迹地更新9.67万亩),蓄积量7.27万立方米,平均每亩0.62立方米,其中1988年人工造林1.2万亩,育苗1.83万亩,零星植树2.77万株,幼林抚育5200亩,成林抚育627亩。
  四、林业科研
  解放以来,全县林业科研从无到有,机构人员有较大发展,林业科研人员有20多名。至1990年,培训各乡林业技术人员380多名(次),推广适地适树,良种壮苗,按照各林分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抚育、利用。
  果树资源调查1959年4月普查全县果树种类,有14科、27种、6个变种、57个品种,果树共4.86万株。其中以柿子、花椒、核桃为本县三大特产。柿子、花椒主要分布在大川、南峪、城关、峰迭地区的白龙江沿河地带;核桃主要分布在曲瓦、巴藏、大峪、立节、峰迭、八楞、铁坝、博峪等乡,以白龙江、拱坝河岸生长的质量最好。其次有梨、苹果、桃、红枣、石榴、杏、酸梨、无花果等。
  核桃良种调查根据省、州林业部门要求对大峪地区核桃良种进行调查的指示,1981年县农林局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调查小组。经过120天调查,共选出优树8株,对优树年龄、胸径、树高,单果重量,单株年产量,皮壳厚度,出仁率作出详细记载,建立优树卡片。
  树种引进70年代,瓜咱苗围引进山东大桃、山东密桃、蟠桃、李子、梨、苹果等优良品种。试种成功后,进行推广,本地老品种逐步更换。
  九二三林场引进落叶松,栽培成功,新品种速生丰产。
  解放以来,逐年引进树种10多种。现已推广栽培的有加拿大杨、合作杨、新疆杨、华北落叶松、泡桐。1982年引进的泡桐(白花和紫花两种),长势良好。
  花椒病虫害防治花椒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是花椒叶甲、流胶病等。林业站把花椒流胶病列入科研项目,并对花椒叶甲病进行防治。1988年防治花椒病虫害55万株, 增产32%;同时设立花椒病虫害监测点,进行测报。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