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特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5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土特产
分类号: F762.7
页数: 3
页码: 157-159
摘要: 本章讲述了舟曲县土特产栽培的地理气候生产条件以及主要分布等相关介绍。
关键词: 舟曲县 土特产

内容

一、花椒
  舟曲花椒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等生长条件,栽培历史甚久。其中,尤以六月椒(俗名“大红袍”)色红粒饱满,味浓烈,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成为本县拳头产品。1985年以来在香港、东南亚等地国际市场试销。
  全县椒树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沿岸14个乡,59个行政村,海拔2000米以下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中,生长良好,适合大力发展。海拔1600米以下地区产品质量更优。1988年栽植椒树168万株,其中结果33万株,年产花椒6万公斤,产值达80万元左右,是河谷地区群众经济收入的一大来源。1990年底,另有135万株椒树进入产果期,全县花椒产量达到6.88万公斤,产值110万元左右。
  二、纹党
  纹党产于铁坝、博峪等乡,生长在海拔2000〜2600米之间的高山林缘、灌丛稀疏的深沟地带,有晶党、散党、防党之称,有野生和家种之别,其根体硕大,肉质饱满,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生津之功能,是舟曲经营的大宗药材之一,远销四川、广州、天津、上海等地,同时也出口创外汇。现已形成博峪乡为主的栽培基地,年产量约2万多公斤,收入40多万元,在全县中药材中名列前茅。
  三、核桃
  核桃栽培历史已久,以曲瓦、巴藏、大峪、憨班、峰迭、城关、八楞、铁坝、博峪等乡栽植为多,年产量8万公斤左右。品种有厚皮,露仁(蛋壳核桃)等,以露仁核桃为佳,果仁饱满,含油量髙。
  所产核桃除少量当地销售外,大部运外销售。1986年全县核桃树4.69万株,产果的有1.93万株。1987年全县核桃总产量7.47万公斤,产值15万元左右,1990年产量7.69万公斤,产值近18.5万元。
  四、柿子
  生长在白龙江沿岸海拔1500米以下的川坝地区,有圆形、四棱形、饼形、牛心形、尖尖形多种,以圆形居多。色鲜味甘,营养丰富,价值仅次于桔、柑。主要分布在城关、江盘、峰迭、憨班、大川、南峪等乡。1983年1.19万株,结果的1.01万株,占84.87%,年产鲜柿50.4万公斤。其中以大川、南峪、峰迭、城关柿树最多.结果柿树8154株,占总结果株数的80.73%,年产鲜柿40.59万公斤,产值7.35万元。1990年全县柿树增至1.31万株,年产鲜柿61.81万公斤,产值达19万元左右。以往所产柿子自食,1987年起大量出售。
  五、木耳
  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类。野生有青㭎耳和毛木耳(软质阔叶树种)两种,一般生长在曲瓦、巴藏、大峪、立节、憨班、城关、南峪、三角坪、池干、八楞、武坪、插岗、拱坝、铁坝、博峪等乡海拔1700〜3000米的林区,具有阴湿条件的阔叶次生林带及针阔混交林区。人工木耳产在武坪、插岗、铁坝、博峪、峰迭、大峪等乡。1990年产量4660公斤,产值15.84万元,其中武坪乡产量居全县之首,年产量平均1700公斤左右,收入5.78万元。
  本县天然木耳浸泡后形体硕大,半透明状,质柔韧,仅次于人工木耳,采集时间无准。一级耳(又名春耳、脚耳)采于谷雨至立夏期间,质最优;二级耳(又名伏耳)采于小暑至立秋期间,质次;三级耳(又名秋耳)采于立秋以后,形小而薄。
  六、其他土特产
  蕨菜有白蕨、羊蕨。羊蕨分布较广,除中牌、弓子石、大川三乡因干旱不生长外,其余19个乡均有生长。白蕨较之羊蕨味佳。近年来,舟曲蕨菜外销国际市场,有“山菜王”之称。1986〜1990年,城关乡农工商联营公司收购蕨菜约20多万公斤。
  白芸豆1986年后试销,每吨上交出口价1200元,1987年种植2000亩,总产量约10万公斤。
  沙棘当地俗称“反尖刺”,主要分布在巴藏、曲瓦、立节、武坪等14个乡的山地,结果总面积约在6000亩左右,总盖度30~60%,年产百吨左右。龄均6年。
  猪苓生长在海拔1600〜2800米山区的次生阔叶林和乔灌混杂针阔林中的腐殖土壤中,曲瓦、大峪、峰迭、插岗、博峪等16个乡均有分布。猪苓产销历史悠久,是舟曲向国内外市场提供的重要药材之一。
  大黄舟曲最早的家种主要大宗药材之一。早在30年代憨班乡大马山村就有大面积人工栽培(据礼县科协对礼县所产“铨黄”考证,其种最早来源于西固县)。主要品种有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分布大峪、曲瓦、憨班、武坪等19个乡,海拔2500〜3500米之间的岩崖灌木丛及疏林草坡地带,是历来经营的主要药材之一,细加工后可出口创外汇,年总产量5万公斤,收入15万元。
  赤芍有川芍、草芍两种。野生赤芍生长在海拔1600〜2800米的林缘阴坡及草坡地带,主要分布在大峪、曲瓦、憨班、插岗等乡,年产量约5万公斤。是传统经营的常用中药材商品之一。
  细辛又名万病草、细参、烟袋锅花。细辛又分华细辛等,本县以华细辛为主。主要分布在曲瓦、大峪、巴藏、憨班、大年、铁坝、插岗、武坪、博峪等乡海拔1500〜2700之间的山谷溪边、林下、岩石旁等阴湿肥沃的地带,年产量约7万公斤,收入约56万元。贝母有甘肃贝母和川贝母两种。分布在白龙江以北的弓子石、坪定、立节、巴藏等乡海拔2500〜3800米之间的山地。群众大多采撷适时,加工得当。1990年每公斤已达400元左右,因其价昂贵,刺激药农盲目采挖,使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与保护。年产量从60年代的1500公斤降到目前的200公斤左右,年收入约8万元。
  冬花又名九九花,多产于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谷海拔1300〜2600米的河边沙地。历来采收野冬花。1986年用冬花母株根茎进行栽培人工插杆繁殖。
  冬花在舟曲有较长的产销历史,因其质地优良,年收入约12.8万元。
  丹参又名奔马草,分布较广,是历来经营的中药材商品之一。主要产在武坪、博峪、三角坪、坪定、插岗、大年、铁坝等乡,年产量约8万公斤,收入11万元,本县丹参条粗,质好,销路广。
  柴胡产销历史悠久,也属传统经营的大宗药材之一,销路广,可岀口创汇。
  升麻又名绿升麻,鸡骨升麻,主要产地曲瓦、大峪、巴藏、憨班、峰迭、铁坝、博峪等乡,产量约3万公斤,年收入约3.8万元。
  草河车又名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主要产于本县大峪、曲瓦、憨班、峰迭、武坪、博峪、插岗等乡,年产量约6万公斤,收入约15万元,是本县经营的常用中药材之一。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

相关专题

花椒
相关专题
纹党
相关专题
核桃
相关专题
柿子
相关专题
木耳
相关专题
蕨菜
相关专题
白芸豆
相关专题
沙棘
相关专题
猪苓生
相关专题
大黄
相关专题
赤芍
相关专题
细辛
相关专题
贝母
相关专题
冬花
相关专题
丹参
相关专题
柴胡
相关专题
升麻
相关专题
草河车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