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减租减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4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减租减息
分类号: K269
页数: 2
页码: 130-131
摘要: 解放后,劳动人民在政治上获得新生,但封建土地私有制依然存在,广大农民仍无力承受沉重的地租和债务剥削。县委、县人民政府依据中央指示,在全县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减租减息运动(亦称“减租反霸”)。减少缴租数量的25%(二五减租)。
关键词: 减租 减息

内容

解放后,劳动人民在政治上获得新生,但封建土地私有制依然存在,广大农民仍无力承受沉重的地租和债务剥削。县委、县人民政府依据中央指示,在全县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减租减息运动(亦称“减租反霸”)。减少缴租数量的25%(二五减租)。
  1951年春季,全县5个区,25个乡中的17个乡,80个行政村,234个自然村的地区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反霸运动(四区、自治区、及8个藏汉杂居乡未进行)。在壮大反封建农民队伍基础上,斗争39个恶霸,削弱202户恶霸地主的封建剥削,废除373户地主解放前的债务。参加斗争会的群众28568人,有2967人诉苦。减回租子计粮食694.3132石(17.36万公斤),17个乡2813户农民得到胜利果实,其中贫农2043户、雇农304户、中农466户。有2089户农民的果实用于生产上,作其他用途的724户。
  清理粮食债务和各种银钱债务,共折粮食2092.55石,清债农民收回7735亩土地,(内贫农5798亩,雇农468亩、中农650亩,其他819亩)。
  没收恶霸地主的果实,由农会掌握,原物当场退还原主。钱粮按贫苦状况,照顾受害者的原则统一分配,解决农民在春耕生产上的困难。通过减租减息,降低地主对农民地租和高利贷剥削,减轻农民沉重生活负担,使农民初步摆脱两千多年来的封建枷锁。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