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舟曲自然条件的复杂变化和人类在长期生产活动中不停地毁林垦荒等原因, 旱、涝、雹、洪、霜、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第一节气象灾害
一、旱灾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至元至治二年(1322)阶州、西固曾遭10次旱灾。民饥流食。
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因旱成灾,民大饥,米斗四千,道殘枕藉
明崇祯十三年(1640),甘肃大旱。“秦陇州成重灾,民大饥,人相食。麦价腾贵,斗米银一两五钱,至四月麦斗银二两。民有父子、夫妇相食者,十室九空,城外积尸如山。”
清雍正十三年(1735),甘肃全境入夏以来,雨泽愆期,致成旱患,麦歉收。民饥。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夏旱灾,歉收。
清嘉庆四年(1799),西固旱灾。民大饥。清嘉庆六年(1801),全省自夏至秋,雨泽愆期,致成旱灾,麦歉收。民饥。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大旱。民大饥。
宣统元年(1909),春、夏旱,粮歉收。
民国13年(1924),春、夏旱,重灾。禾几无收,民大饥。
民国17年(1928),甘肃各县空前大旱,颗粒无收。又值狄河战乱,天灾人祸交加,粮价昂贵,西固斗粮银洋五元。饥民号寒,人相食。
民国18年(1929),甘肃大旱,复继以冰雹、洪水、虫害,瘟疫流行。致使来年春耕失种,颗粒无收,民大饥,树皮、草根等皆食以尽,哀鸿遍野,出现人相食景况。民谣云:“正月里来是新春,年荒遭在西固城,一斗麦子五元整,城乡饿死好多人”。西固城内每日讨饭者一、二百人,哀声不绝于耳。巴藏、立节、大峪一带群犬见东倒西歪的乞讨者即扑上去咬死,顷刻食尽,惨不忍睹。
民国32年(1943),全省春旱,夏不能种。民大饥。
民国33年(1944),甘肃50余县严重干旱,夏禾无收,加之国民党连年岀动大军镇压民变,地方糜烂,天灾加人祸,西固成重灾县之一。
民国34年(1945),武都、岷县、西固等50余县春夏久旱不雨,灾情严重,禾苗干枯,秋田难以下种。民陷大饥。
1953年夏大旱,又粘虫为害,受灾户达2477户。
I960年旱灾,夏粮普遍减产。
1972年伏旱,全县受灾面积5.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3.2%。秋复旱,入冬雨雪稀少,3.2万亩农田减产,损失粮食100余万公斤。
1973年春旱,3.2万亩农作物减产,损失粮食50多万公斤。
1974年旱,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少27毫米。入夏,造成4.7万亩农田减产。
1978年春旱,3.6万亩农田受灾减产。入秋又大旱,1.8万亩农作物受灾。
1982年(7月10日〜8月30日),全县干旱持续52天。罕见。
1987年干旱,持续时间长,县城附近罗家峪、三眼峪等地小溪及城内部分泉水干涸,人畜饮水发生困难。
二、雹灾
清乾隆四年(1739),雹灾,杀禾。民饥。
民国13年(1924),严重雹灾。
民国15年(1926),夏雹灾,复继大旱。民大饥。
民国17年(1928),入夏,冰雹,大如卵,成重灾。
民国18年(1929),大旱后,夏冰雹、洪水。
民国30年(1941),冰雹成灾,田禾损伤,麦歉收。
民国31年(1942),5月26日,西固武坪地区持降1小时冰雹,大如卵,夏、
秋田禾遭害殆尽。民国36年(1947)夏,西固冰雹成灾。
民国37年(1948),西固雹灾,受灾面积达8100亩。
1950年7月24日,瓜咱、富坪、狮子3乡部分地区遭雹灾。受损田地210亩,牛92头,羊41只,马3匹,驴4头,骡子4头。
I960年旱、雹相继,夏粮普遍减产。
1970年6月30日(晚7时),憨班、立节、大峪、巴藏、曲瓦5公社均受雹灾,降雹时间达30分钟,最大冰雹约100克左右,农田受灾面积1.3万亩。
1974年6月20日,城关地区雹灾,大如桃,击伤驴5头。
1975年9月15日,峰迭、城关、南峪遭冰雹袭击,受灾面积达7661亩,粮食减产约18万公斤。
1977年6月25日,憨班、峰迭降冰雹,大如桃,地面积雹23厘米。农田受灾面积约1.2万亩,农作物减产29.7万亩。
1982年6月28日晚8时,中牌乡7个自然村降雹30分钟,洪水和泥石流暴发,农田受灾面积1700亩。
1987年4月19日下午,全县14乡遭冰雹袭击,部分乡果树叶被打光。
三、暴雨、山洪、泥石流
顺治二年(1645),西固县水灾。
1950年6月,全县先后降大暴雨、冰雹,受灾人口17439人。加之农作物又遭虫害,受灾面积达13.89万亩。
1954年4月25日,涝灾,农田受灾面积38859亩,其中重灾面积6704亩,受灾10770人,。
1956年7月25日、28日,县境两次持降3小时的大暴雨,并夹风、雹,县人委办公室进水约0.2米。
1961年夏,县城至南峪一带大暴雨,暴洪冲出的泥石流阻塞白龙江河道,淹没公路5里。
1962年8月22日,连降数日暴雨,白龙江暴涨,冲毁后坝木拱桥。
1963年4月30日,山洪冲失坪定公社奂坪大队耕牛38头,驴骡1头,水磨1座。
1966年8月8日暴雨,白龙江暴涨,冲毁南桥。庙沟山洪冲失4辆解放牌运料车,3名驾驶员落难。
1973年7月12日,暴雨,降水量达57.2毫米。山洪冲失3人,伤2人。
1974年8月17日,八楞公社遭暴雨袭击,毁坏农作物3350亩。
1978年6月12日(18时),武坪、插岗两公社遭暴风雨袭击。受灾面积达3672亩,粮食减产28.2万公斤。
1980年5月14日(22时),全县有10个公社遭暴风雨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1万亩。1982年,大峪、曲瓦乡遭受严重洪灾。
1984年7月21日〜8月4日,连降大雨、暴雨。全县多处出现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1986年7月2日,暴风雨。全县7000亩农田严重受灾,粮食减产10万公斤。
1987年4月,全县10多个乡大暴雨,大风毁坏房屋73间,树木12万多株,损失牛1头,暴洪冲毁立节乡水渠8条。
四、霜冻连阴雨
1966年10月,全县严重霜冻。果树叶枯萎凋落。
1969年4月30日,全县严重霜冻,果树芽枯落。当年水果、花椒无收。
1978年6月26〜7月8日,全县连阴雨,过程降雨量达80.20毫米,是解放后30年来最长的一次强阴雨。
第二节滑坡
历史上,县境多处地段发生山体滑坡。
1962年夏,大川公社泄流坡发生山体滑坡。
1981年4月9日(8时左右),泄流坡发生山体大滑坡,滑动土石约4000万立方米。白龙江阻流,回水8公里。江盘乡河南村829间民房淹没倒塌。
1984年县境发生滑坡23处。曲瓦、大峪公社洪灾严重。
1987年7月,峰迭乡磨沟发生滑坡,死亡5人,倒塌房屋10间。
1990年9月11〜13日,南峪、大川间山体发生深层次滑坡,公路埋没,江水回流、危及南峪村民安全。县委、县政府及交通部门及时组织乡民排除江道阻障,解除险情。
第三节地震
汉高后吕雉二年(前186)正月乙卯,羌道地震,山崩。死亡甚众。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冬,西固地震。
明崇祯七年(1634)冬,阶州、西固地震,山石崩。
明崇祯十四年(1641)四月,阶州、西固地震。
清顺治九年(1652),阶州、西固地震月余。城垣倾颓,民屋多损坏。
清康熙十三年(1674),阶州、西固地震。
清康熙十五年(1676)阶州、西固地震5月余。墙垣倾废,压死人畜甚众。
清康熙十七年(1678)阶州、西固地震、雨雹。翌年,阶州、西固地震。树鸣、雨雹成灾。
清康熙二十年(1681)阶州、西固地震。秋七月大雨弥月,江水暴涨成灾。
清康熙三十年(1691)阶州、西固地震月余。
清光绪五年(1879)五月初十日,阶州、西固地大震,大雨。十一日江水暴涨。十二日寅辰复大震。西固城垣倒塌75丈,民房倒塌压死430人,牲畜死伤无数。余震数月。翌年六月二十五日复大震。七月十日,西固东(北纬33°6',东径104°6,)发生6.5级地震,震中烈度8度,城楼、民屋有损塌。自六年起,或一月数震,或一日数震,声如雷,至八年冬,震轻。
光绪十年(1884)九月十日,西固、阶州、文县地震.十一日复震,声如雷,门窗摇动。
民国9年(1920)12月16日,海原发生8.5级强烈地震,波及西固。
1960年2月3日7时51分59秒,地震,震级5.25级,震级烈度六度,震中北纬38°6,,东径104°4',县城附近山石崩塌。
1976年8月22日、23日,松潘地区连续发生6.7级、7.2级强地震,波及舟曲,震动极强。
1985年6月24〜27日,舟曲县连续发生3次地震。震级5级,2.9级和4.3级。4所小学的36间校舍震塌,9所小学的7间校舍成为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