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壤性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2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土壤性质
分类号: P463.23
页数: 3
页码: 114-117
摘要: 舟曲县土壤分5个土类,8个亚类,27个土属。
关键词: 土壤 土壤性质

内容

舟曲县土壤分5个土类,8个亚类,27个土属。
  一、亚高山草甸土土类
  面积267.0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95%。以碳酸盐岩类,泥质岩类风化残积坡积物与黄土状物质为母质,呈带状分布于气候冷湿的马鬃岗梁等海拔3300〜4000米山地间。由于地气阴凉,土体潮湿,机质分解缓慢,积累较快,促成该土类的成土过程。其表层黑色草毡,呈半腐解状态,根系盘结明显,土体松软富弹性,质地轻壤或重壤,结构呈团粒或团块状,有机质含量高达10—20%,全氮0.5—0.9%。碳氮化12—14:1,厚度5—8厘米,其下腐植质层有机质含量8—20%,全氮0.1-0.8%。以下各层次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下降,土色明显变浅。腐植层下向母质过度处多出现少量黄色锈斑。土体中碳酸钙淋失强烈,呈弱酸性至中性,酸碱度为6—7。此类土壤中除生.长一些灌丛和细叶苔草、蒿草等草本植物外,无耕作条件,土壤人为影响小,土体完整。
  二、暗棕壤土土类
  一般分布在海拔2600—3500米的高山阴坡和海拔3100—3300米的高山阳坡地带。面积711.3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84%。成土母质多为碳酸盐岩、泥质岩、红砂砾岩风化坡积物与黄土。由于降水量多,生成温度低,腐植化作用强烈。腐植质层有机质含量10—45%,全氮含量0.5—1.6%,碳氮比为13—18:1。碳酸钙淋洗强烈,但因凋落物富含钙镁,土壤溶液中也有一定的钙镁。酸碱度为6—7.5,有机质蓄水多,土体过湿。处于嫌气条件下,土壤表层分布有红棕色薄膜。土体有轻度的沉积粘化现象,人为活动影响轻微。
  三、山地棕壤土土类
  分布在海拔2300—2600米的半山地区,呈带状,面积817.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7.4%。成土母质以页岩、千枚岩等泥质岩类风残积坡积物和黄土为主。碳酸盐岩类与酸性岩类风化的残积坡积物次之。生成于暗棕壤以下湿润的山地森林地带和林间草地。土壤的淋溶、粘化和有机质积累的腐化过程明显,易溶盐和碳酸钙被淋洗,酸碱度6—7.0。但是,发育在黄土和碳酸盐岩类风化物上的酸碱度略高。此土类表层一般有0—7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层,其下有厚约20—30厘米的腐植质层,内有机质含量为2—23%,全氮0.2—1.2%。腐植层下多有向粘化层过度的层次,一般厚度20—60厘米左右,呈块状或棱块状结构,表面有棕红色或暗褐色铁胶膜。
  四、褐土土类
  分布在山地棕壤上下部,湿潮土之上。即海拔1200—2300米的阴山山坡和海拔1200—2700米的阳山山坡一带,面积1136.25平方公里,占全县农用地的92%。该土类以沉积粘化为主,粘化层明显,土体呈棕褐色,碳酸钙在土体中淋溶沉积活跃,形成假菌系状、根管状、斑块状沉积,因长期耕种,耕作层土壤有复盐现象,碳酸钙含量高,土壤中性偏碱,酸碱度为6.5—8.5,有机质积累弱于暗棕壤和山地棕壤,表层有机质含量1—11%,全氮0.05—0.5%,全磷0.017—0.128%,全钾1.45—2.95%。速效磷为2—25ppm,速效钾105—1058ppm。林地腐植质积累多,有机质的含量比农地高。五、潮土土类
  分布在白龙江、拱坝河两岸低洼的冲积阶地上,大部为20世纪60〜70年代打坝淤地所形成,面积3.48平方公里。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经常受地下水的浸润,发生干湿交替的变化。土壤中有还原淋溶和氧化沉积所形成的锈纹斑和铁镒结构。土体构成主要为上粘上下砂的漏砂田,俗称棉麻砂土。上部有20—30厘米的人工垫土层,其下为河水淤积的细砂或卵石层,亦有原有的细土层或垫土层的土体。该土通体石灰反映强烈,无明显的钙积层。土壤酸碱度为8.2—8.6,有机质含量1—3%,全氮0.07—0.2%,全磷0.07—0.08%,全钾2.0—2.5%。速效磷4—35ppm,速效钾42—600ppm。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

相关专题

暗棕壤土土类
相关专题
山地棕壤土土类
相关专题
褐土土类
相关专题
潮土土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