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县城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1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古县城简介
分类号: K928.5
页数: 1
页码: 76
摘要: 舟曲县城,自汉代置武都郡,始有城池。上下两千年,风雨沧桑。外控羌戎,内保秦陇,古为丝绸之路河南道(白龙江干流)之重镇。宋始名西固堡,绍兴二十年,福津县令张俊臣筑西固城。二十七年,县令平武寨苗彦茂重建城堡。后易名福津县故城镇。明千户所治。洪武十四年(1381),千户姚富新筑,“以旧城为西关,周三里,高三丈,池深八尺。辟四门:东日望阳,西日戎服,南日镇静,北日永泰。南、西、北三门,俱覆以楼,东门在驼岭上,无楼。”并在城内正北修建千户治所,于其东南创建守备署。万历三年(1575)增筑城垣。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五十一年 (1776),州同阿什浑、陈次第重修。
关键词: 舟曲县 古县城简介

内容

舟曲县城,自汉代置武都郡,始有城池。上下两千年,风雨沧桑。外控羌戎,内保秦陇,古为丝绸之路河南道(白龙江干流)之重镇。宋始名西固堡,绍兴二十年,福津县令张俊臣筑西固城。二十七年,县令平武寨苗彦茂重建城堡。后易名福津县故城镇。明千户所治。洪武十四年(1381),千户姚富新筑,“以旧城为西关,周三里,高三丈,池深八尺。辟四门:东日望阳,西日戎服,南日镇静,北日永泰。南、西、北三门,俱覆以楼,东门在驼岭上,无楼。”并在城内正北修建千户治所,于其东南创建守备署。万历三年(1575)增筑城垣。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五十一年 (1776),州同阿什浑、陈次第重修。
  光绪五年(1879),地震城圮。七年,分州府文祥、州同周书、游击督带李志刚重筑。八年竣工。“城周六百六十六丈,高二丈四尺。筑四面城门。修西、南、北三门城楼。筑东、南、北敌台各一。东南大敌台一座。新辟南北水门二。东敌台建魁星阁一座。又新筑北瓮城一道,辟一门,城垛八百三十个。沿城身新修水槽二十四道,高矮不等。”重修后,南北门各更名“迎熏”、“拱辰”。北瓮城“永泰”。北水门外名“源远”,内名“流长”南水门外“镇静”,内名“安澜”。三十年,白龙江暴洪冲毁西南角城墙,三十三年补修。至清末,县城主要建筑物有:文署(州同署)、武署及文庙、武庙、千总署、城隍庙、文昌宫、书院、粮仓等。
  解放后,古城为西固、舟曲县人民政府驻地。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