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国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00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国时期
分类号: K901.9
页数: 3
页码: 68-70
摘要: 本节讲述了舟曲县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相关内容。
关键词: 舟曲县 民国时期 行政区划

内容

民国16年(1927),西固县直隶于省后,于17年(1928)设3区、40村。一区(城关一带)辖村14,二区辖(官亭、沙湾一带)村14,三区辖(西三河:上河、中河、下河)村12。
  民国23年11月,甘肃省政府决定在全省限期实行保甲制度,随后,西固即实行保甲制度,划3区40保103甲。第一区,福津区,驻福津镇(县城),辖19保74甲;第二区,官亭区,先驻官亭,后移驻沙湾,辖15保21甲;第三区,峰迭区,驻峰迭,辖6保8甲。1936年设25联保,即化马里、大峪里、秦家峪、春源浦、邓邓桥、南三寨(寺底下)、杀贼桥(沙湾)、上堠沟、石阏子、瓜咱族、憨班铺、大峪沟、西河北、西河、城关、大川坝、南峪寨、石鸡坝(河南)、端阳山、崇信村(沙川)、蒲池、坪里、弓子石、三阳村(坝里)、坪定关。联保组织为区以下、保以上行政单位。作用同乡(镇)。与此同时,并在原宕昌县马士司辖区八楞、三角坪、武坪等4族编制保甲,划归西固县。藏族群众不服,反对接管。1937年5月,县长屠安良用武力征服。翌年,西固县划入第一行政督察区。1939年前整理保甲,全县设8乡(镇)。(表一)1944年划入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武都。1948年至解放前夕,西周县有8乡(镇),60保,768甲。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