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代军政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98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古代军政人物
分类号: K81
页数: 5
页码: 855—859
摘要: 本节主要讲述了迭部县的古代军政人物传记,介绍了无弋爰剑、姜维、吐谷浑、弥黄等迭部县古代军政人物。
关键词: 人物志 人物传记 军政

内容

无弋爰剑战国初期羌人首领,被秦虏为奴隶,后逃至黄河与湟水之间,被羌人推为首领。他传授给羌人耕种和畜牧知识,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羌人称奴隶为“无弋”,首领称“爰剑”,故称无弋爰剑。他的子孙们后来自成部落,分别进入甘青各地,其中数支南入白龙江流域,成为甘青及迭部境内羌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羌族。是三国蜀汉著名将领。初为曹魏天水参军。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汉丞相诸葛亮出兵祁山攻魏战争中降于汉。归汉后深得诸葛亮的信任,即任曹椽、加奉义将军,赐爵当阳亭侯。在跟随诸葛亮几次北上伐魏的征战中既勇且谋,屡建战功。诸葛亮死后,为继承诸葛亮的未竟统一大业,数北上伐魏。先后被任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但因蜀汉政权自亮死后已日趋腐败,后主刘禅信任宦官黄皓,维多次进谏不听,遂离开成都到沓中(今迭部洛大一带)屯兵。不久,于景耀五年(262年)为魏将邓艾所败。次年在魏三路大军压境之下,蜀后主刘禅出降,并令维降于钟会。后于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暗中联合钟会图谋趁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吐谷浑生活在西晋时期。系辽东鲜卑族,因与其弟发生争执,遂于西晋永嘉末年(312年前后)率部由内蒙一带辗转到枹罕(临夏),逐步扩充势力,占据洮河以西大片土地,成为甘青羌人的统治者。后以首领名为族名和国名。其子孙沿袭共350年。县境迭部亦受其统领。后被吐蕃所灭。
  弥黄其父梁弥忽是南北朝时羌酋所建的宕昌国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公元424年)遵其父弥忽之命,举表作使向北魏内附,受到拓跋焘嘉许称赞,拜弥忽为宕昌王,赐弥黄爵甘松侯。(治所今迭部境内)。骆平难隋开皇六年(586年)十月任芳州(治今县境达拉沟口)刺史,旋又调任叠州(治今电尕乡吉爱那村南)刺史。
  杜粲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后任叠州刺史。
  慕容三藏隋代燕(今河北北部)人,系南北朝北齐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慕容绍宗之子。天资聪明,自幼好武。初随父仕齐,始职太尉府参军事,寻迁备身都督。武平初袭爵燕郡公。因军功历授武卫将军、武卫大将军、右卫将军,别封范阳县公。公元577年北周灭齐,遂归服北周。周武帝因三藏父子“诚节著闻”,授开府仪同大将军。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后于开皇初授为吴州刺史。开皇九年岭南酋长王仲宣反叛,诏令三藏为检校广州道行军事,破败叛军,获全广州,功授大将军。开皇十二年授廓州刺史。开皇十五年(595年)授叠州总管。大业元年授和州刺史,三年转任淮南郡太守,寻改授金紫光禄大夫。大业七年卒。
  房当树唐武德六年(623年)前后任芳州刺史。
  拓跋赤辞系唐代党项羌拓跋部豪酋。拓跋部当时分布在迭部及川北一带。拓跋赤辞起初臣属吐谷浑,浑主伏允待其甚厚,与之联姻。唐贞观初,诸羌相继归附于唐。贞观九年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率唐军由西路进攻吐谷浑,途经赤辞领地,赤辞答应资助粮运,并提出不许欺掠的条件,于是唐将与赤辞“插血而盟”。但李道彦由松州行军至阔水(今迭部达拉河上游),见赤辞无备,纵军进袭,掠赤辞部牛羊数千头。赤辞怨怒,遂伏兵“狼道峡”(一作“狼道坡”,今迭部境内洛大峡)击败道彦,死者万余人。迫使道彦退保松州。后唐廷降罪道彦,“减死徙边”。此后,拓跋赤辞在岷州都督刘师立遣人招诱下率众内附,被唐廷赐姓李氏,拜为西戎州都督,以松州为都督府。列其地为懿、嵯、麟、可等三十二个羁縻州,仅迭部境内就有9个州。后为吐蕃所逼,内徙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带)。
  李勣唐代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北)人。原名徐世勣,字懋功,赐姓李,因犯太宗世字讳,去世字,单名勣。隋末曾参加翟让、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勣以奇计败隋将王世充于洛水,被李密拜为东海郡公。唐武德二年(619年),拥众归顺于唐。诏授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寻加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后又授光禄大夫、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英国公,代袭蕲州刺史。十五年拜为兵部尚书。李勣屡立战功,竭力效唐,曾得到太宗李世民的称赞:“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借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感,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贞观二十五年五月,唐太宗临终前恐其死后太子不能怀服李勣,嘱托太子说,我今黜其职,我死后再由你亲任为仆射,便能感恩诚服。遂黜李勣为叠州都督。李勣已识破李世民的苦心,领旨后即刻至叠州赴任。六月,高宗即位后召拜李勣为洛州刺史,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是岁,又册拜为尚书左仆射。
  丘神勣唐河南洛阳人,系唐高宗时左卫大将军行恭之子。永湟元年(682年)授左金吾卫将军。高宗死后,唐中宗嗣圣元年、武后光宅元年(684年)三月,武后命丘神勣至巴州,逼三年前流放于巴州的章怀太子李贤自杀,遂归罪神勣,将其黜为叠州刺史。不久仍复为左金吾卫将军。武后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邪王冲起兵反武氏。授丘神勣为清平道大总管,率兵讨伐。丘神勣领兵至博州时,冲已被孟青棒、吴希智等所杀,其余官吏素服迎勣,丘神勣却纵兵挥刀杀尽,破千余家。因其残杀“叛逆”之功,被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后又复赐姓武氏。天授二年(691年)十月,以逆党罪诛。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三月,被御史大夫程行谌奏列为“残害宗枝,毒陷良善,情况尤重,子孙不许与官”的二十三名酷吏之一。
  李晟(公元727年〜793年)字良器,唐代洮州(今临潭县)人。18岁时,在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军中任裨将,因作战英勇,被王忠嗣称赞为“万人敌”。李晟在边镇屡建战功,多被升迁,曾先后被升为左羽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源、四镇、北庭兵马使,合川郡王(治今迭部县城东)。李晟调往朝廷后被任为右神策都将。公元779年唐德宗继位后,各地藩镇割据势力乘机作乱。先后爆发了“四镇之乱”。在讨伐叛逆的战斗中,李晟的神策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协同马燧、李抱真等讨平叛军。因功升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中四年(783年),朱泚乘发兵讨伐叛臣李希烈之机,路过长安,发动兵变。李怀光亦随之反唐。唐德宗被迫外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梁州(今汉中)等地。李晟以忠义感化将士,誓死收复京师,统领各路军马,讨平朱泚之乱,奏请德宗皇帝回銮长安。唐德宗感动得流泪称赞:“天生李晟为社稷也!”李晟功授司徒,兼中书令,“赐田宅、园林、女乐”,皇帝还亲笔撰文为李晟记功,并令太子书碑于东渭桥。此后,李晟又被任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封西平郡王。后遭奸臣妒忌,加之宰相张廷赏从中诽谤,于贞元三年(787年)被解除兵权,仅拜为太尉、中书令。享年67岁。死后德宗册赠大师,谥忠武。
  唃厮啰(997年〜1065年)本名欺南陵温篯逋,系吐蕃赞普后裔,出生于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磨榆国。十二岁时,适逢河州番人何郎业贤,见其相貌奇伟,且出身高贵,遂将其领回河州,安置在窬心城(今夏河县麻当),以图利用他号令和统一河湟一带吐蕃诸部。不久,又被河州另一吐蕃酋长耸昌厮均接往移公城(今夏河县甘加八角城),始称他为唃厮啰(意为佛的儿子)。当时占据宗哥的大喇嘛李立遵和邈川(青海乐都)大酋温甫哥得知赞普后代在河州,凭借自己的实力将唃厮啰迁至廓州(今青海省化隆县),又于公元1015年迁至宗哥城(今青海省西宁市东南平安)建立地方政权。1032年,由邈川大酋温甫哥取代李立遵的地位,迁于邈川,逐步建成一个地辖河湟、拥兵六、七万的唃厮啰政权。其地东接北宋,北邻西夏。唃厮啰政权基本上实行亲宋抗夏的政策,曾多次遣使入宋进贡,进行茶马交易;宋亦多次遣使回赠,并授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1032年,廊厮两杀温甫哥,移都青唐城(青海西宁市)。1038年,北宋政府又加封唃厮啰为保顺军节度使。其子孙亦历受宋封,唃厮啰政权延续百年,县境迭部亦一度在其势力范围之内。1065年唃厮啰死后,其三子董毡嗣位。
  王韶(1029年〜1081年)字子纯,北宋江州德安(今江西)人,进士及第,曾为新安主簿。熙宁初,曾游历陇右,遍观西北山川,了解宋、金、夏对峙政局,遂上书宋廷,提岀西平西夏,必先收复河湟,以恩信招抚羌部,使西夏腹背受敌。宋神宗采纳了王韶的意见,遂任王韶为秦凤路经略司。熙宁四年(1071年)八月置洮河安抚司、命王韶主其事,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王韶先后击破蒙罗角、抹耳水已族、河州木征。十月置熙州和熙河路,辖熙、河、洮、岷及通远军,以王韶为经略指挥使兼知熙州。熙宁六年(1073年)六月,攻取河州,因功迁枢密院直学士。是年,王韶挥军翻越露骨山(白石山),兵进洮州,身不解甲,连续平定洮、岷、迭、宕诸州。以功进升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后又加封资政殿学士、礼部侍郎,并任枢密副使。后因与王安石政见相悖而罢职知洪州。元丰四年(1081年)病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
  青宜可南宋时,系“劲勇得众”,雄据叠州的蕃族首领。南宋宁宗庆元元年、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附于金。宋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被金朝任为叠州副都总管加广武将军。“实为陇南蕃族中的雄强者”。有部众43族、14城、30余万户。
  汵京系南宋时蕃族首领青宜可所属鲁黎族帅,曾据叠州。
  赵阿哥昌土波恩(吐蕃)乌思臧掇族人,系南宋时诸羌豪富之一,世居临洮。始附于宋,赐姓赵。其貌甚伟,勇猛过人。附金后于金贞祐年间(1214年〜1216年)因军功授熙河节度使。1234年退保莲花山。金亡,率众归附蒙古汗国。蒙古太宗窝阔台汗次子阔端遣兵征西后,于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任赵阿哥昌为叠州安抚使,课农安民。遂成世袭土司。年八十卒于官。后辈袭会川土司。
  些地约生活于元末明初,是藏王赤热巴巾派到安多地区征税大臣噶・益西达吉长子的一系。出生于四川作盖(今若尔盖),自幼聪明机智。为寻找宜农宜牧之地发展部族势力,与其弟傲地率部走出草地,至甘川交界的“热东巴”时,内部发生分歧,部分属部沿白龙江而下进入迭部沟。他亲率部属沿草地到达作格曼玛(今夏河美武一带)时,有5个部落留下来。他继续率部东进至达高坡(今卓尼县申藏乡石山大族村北5公里)暂时定居。后又南迁至雷马沟(今卓尼木耳乡境)。是时,藏传佛教萨迦派在政治、宗教方面地位极高。些地为图发展专程赴卓尼大寺朝拜,受到寺院的支持,遂成为卓尼头人。明永乐二年(1404年)些地收复迭部十八族,后又在守护茶马交易所(茶马司)和戍边中立有军功。永乐十六年(1418年)些地进京朝贡,封为正千户,并授为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从此,些地便成为集族权、神权、政权于一身的卓尼第一任世袭土司。
  南哈伊实迭部地区藏族部落头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遣人入朝向明廷贡马,遂被明廷赐予钞币,并授命统治叠州之众。
  哈布迭部藏族部落头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赴京,被明廷授职千户。
  南葛坚藏迭部藏族头人,于明正统年间被朝廷授为千户。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人物

无弋爰剑
相关人物
姜维
相关人物
吐谷浑
相关人物
弥黄
相关人物
骆平难
相关人物
杜粲
相关人物
慕容三藏
相关人物
房当树
相关人物
拓跋赤辞
相关人物
李勣
相关人物
丘神勣
相关人物
李晟
相关人物
唃厮啰
相关人物
王韶
相关人物
青宜可
相关人物
汵京
相关人物
赵阿哥昌
相关人物
些地
相关人物
南哈伊实
相关人物
哈布
相关人物
南葛坚藏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