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革除恶习、陋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96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革除恶习、陋习
分类号: K89
页数: 2
页码: 810-811
摘要: 本节
关键词: 风俗习惯 恶习 陋习

内容

一、禁绝鸦片
  种植和贩卖鸦片是迭部地区旧社会的一大恶习。民国中期鸦片被引种迭部,至民国末期境内鸦片种植范围已扩大到上下迭大部分地区。国民党甘肃省政府曾会同卓尼杨土司数次派员、派兵来迭禁烟,均未能禁绝。到建国初期(1954年)境内尚种植鸦片4961亩。解放后,人民政府很重视禁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1953年中共甘南区工委和自治区(州)人民政府作出了《全面禁种、禁贩、禁吸烟毒的决定》,遵照甘南工委提出的“坚决禁种,慎重稳进,逐步禁绝”的禁烟方针,卓尼工委和区(县)政府从1954年开始,连续三年向迭部派驻禁烟工作组,在地方区、乡政府的紧密配合下,全力以赴抓禁烟。广泛宣传烟毒对人体的危害,工作组和县、区政府始终贯彻了“利用上层、发动群众、形成群众运动”的工作方针,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历经三年的持续努力,终于在1956年底才基本上禁绝种植烟毒的恶习。
  二、禁止赌博
  解放前赌风盛行,民国政府及历代土司从未严禁,赌博恶习遍及全境,常以大豆、铜钱为赌具进行赌博。有的招场聚赌,有的赌棍合谋,使不少人输得倾家荡产,甚至沦为盗贼。解放后人民政府严禁赌博,在群众中开展广泛的政治思想教育,多年来使赌博遭到全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反对,赌风渐绝。近年来又出现利用台球、麻将、牛九牌赌博的现象。
  三、发式改革
  旧时,迭部地区男子仍沿袭清代遗风,终身留长发,头顶部留长梳成辫子,周围剃光。民国时期曾强迫剪发,但有的仍留长发未变,部分则改成满头长剪发。解放后,主要是建县以来,随着社会及文化的发展,群众从方便、舒适为目的自觉改变发型,农村中、老年人多剃光头,年轻人多留分头;西部妇女多由碎辫改为双辫。近年来,有少数男青年则学外国歌星发式,留披头长发。
  四、迷信活动
  在旧中国,县境内藏族群众受宗教思想影响和落后文化的束缚,因对很多自然现象和灾异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普遍存在着几千年遗留下来的迷信思想。在遇到疑难、灾病以及婚嫁、建房等大事时,为了求福避祸,只好祈求神力,通过一些迷信活动以图自我安慰和心理平衡。例如在盖新房、婚嫁、殡葬、出远门等要事之前一般都请人算卦、选定吉日或预测吉凶;在遇到灾难或家人生病时,则念经祛邪、禳灾,向神佛许愿施奉;有时请巫师驱鬼,造成重病被误。
  解放后,随着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变,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有些迷信活动的陋习明显减少或匿迹,病人多以求医为主。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