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96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居
分类号: TU253
页数: 2
页码: 797-798
摘要: 迭部藏族从一千多年前由游牧逐步转为定居的过程中,在借鉴临近兄弟民族建房工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利用地形、就地取材的山区建房经验。全境旧式民房,既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藏汉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合壁特征。
关键词: 民居建筑 少数民族民居

内容

迭部藏族从一千多年前由游牧逐步转为定居的过程中,在借鉴临近兄弟民族建房工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利用地形、就地取材的山区建房经验。全境旧式民房,既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藏汉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合壁特征。
  全县各地民房有很多共同特点:多数随地形而建,依山就势,一般座北向阳;房屋四周均为厚厚的土(石)围墙,墙角以块石做墙基,用粘土(石)夯筑约60厘米〜90厘米厚的墙身;屋架紧挨围墙盖起,且均为木质结构;一座房的整体由正房和廊房两大部分组成,正房高,廊房低,正房屋顶架设搭板,廊房平顶盖土,正房住人,廊房圈牲口或堆放杂物。
  上迭一带的民房建筑主要式样分平房和楼房两种,多为平房。平房的正房(亦称上房)顶部另外架设瓦房式三角架两檐水屋顶,上盖搭板,以板代瓦,上排压下排,交接处用石块压牢,以防被风吹掉。正前方搭板泄水处横架一道泄水木槽,一头稍低,把檐水接排在围墙外。屋顶三角形空间正前一面敞开不隔,其余三面均编篱笆上草泥隔成围墙,里头堆放柴草和杂物。廊房紧接正房檐下分左右盖起,连为一体,平顶上盖一层厚厚的三合土,正房高出廊房(约1米左右)部分,装一溜长方形的花格小空窗棂,作为正房室内采光用。左右廊房挨得很近,正房与廊房之间的小天井处搭藏式独木楼梯(在一根木头上截削出台阶),通向廊房平顶,廊房顶部常清扫得很干净,供主人晒粮食、衣服或干零星家务活。正房多为四间,其中1间隔为里套,三间打通,平日起居饮食都在这里。室内多数四壁装板,上部装有壁厨、碗架和佛龛,下部两面安装一排躺柜,内装粮食、衣物,以前常用油抹布擦得发亮,如今新盖房内多用清漆刷得光亮明净。大都装有地板。右或左上角筑有连锅炕,灶台与暖炕之间用50厘米高的木栏隔开。厅室正中挖一米多宽的正方形火塘,火塘中置一直径80厘米、高约60厘米的铁制三角支锅架,火塘垂直向上的屋顶开一方口并用木板装有通向屋脊的出烟通道。灶台正前方与廊房相接处套有一间储藏室(叫“尼洞”)。正房内采光不足,光线幽暗。
  有的正房盖成楼房(二层),一般下层高,上层低。下层室内安排及作用和平房相同;上层与平房不同处是,把屋顶三角式搭板架提高,屋柱加长,装修阁楼,在廊檐处安装楼梯。阁楼全用木板装修,光线充足,一间住人,其余当储藏室。
  坐落在高山陡坡处的村庄,如多儿、阿夏的山村民房因受地形条件限制,大部分依山建成楼房式高台阶“厂”型房,实为平房,外看像楼房。修建办法是:把房基地人工削成两层平台,上层平台上盖正房,实地虚檐,下层平台上盖廊房,廊房屋顶正好与上层地面取平,上下连成一个整体,恰似一座二层楼房。这些山村的村内道路,横式小道多用木桩支架铺土筑成,竖式小巷有的铺有石台阶。
  下迭旺藏、尼傲等沿江一带的村庄,因降雨偏少,一般不用搭板,盖成平顶房,上盖一层厚厚的三合土,后柱依次比中柱、前柱稍高,以利屋顶排水流畅。正房与廊房分开一定距离,中间留有小院。正房窗棂安在前壁隔板正中位置,大小适度,采光较充足,室内光线较明亮,花格窗扇里面装有手拉开关式窗扇板。室内正中一般不留火塘,其余装修和安排基本相同。这类建筑具有藏汉结合的特征。
  东部洛大、腊子一带的民房,围墙多用片石砌成,村寨似有一种独特的 “石城”风味。
  室内器具,有着藏族人民显明的传统特色,酷爱铜器,如大铜锅、铜罐、铜壶、铜火盆、铜脸盆、铜酒壶、铜经轮等,多为民族专用产品,缕刻花纹细腻、图案精美,不易生锈,常被擦拭得熠熠生辉,颇显古朴浑厚。
  家中使用的生产工具和日用器物亦有一个显明的山区地方特征,很多都是自制品,如纺织麻布、褐子的纺车,织花带的木制器械,小石磨、木杈、木耙、木犁、梿枷、木锨、木碗、木桶、木勺、糌粑匣、木托盘等都是就地取材自制而成的。还有自己编制的筛子、筐篮、背兜、簸箕等,它体现着山区人民的勤劳和创造。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户兴盖新式瓦房,有平房和楼房两种。建筑式样和内部装修均有很大改进和革新,外部结构基本采用内地汉式建筑形式,室内装修则保留了部分藏式传统习俗。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