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92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中学教育
分类号: G63
页数: 10
页码: 633—642
摘要: 建国后至1962年建县前仍无中学教育。在这期间,迭部境内唯一的洛大小学始有数名毕业生赴岷县或舟曲县上中学。
关键词: 迭部县 教育事业 中学教育

内容

一、发展概况
  民国及以前,迭境无中学教育。
  建国后至1962年建县前仍无中学教育。在这期间,迭部境内唯一的洛大小学始有数名毕业生赴岷县或舟曲县上中学。
  1962年建县后,中学教育才被列入日程,得到重视。1962年9月,根据县政府驻地电尕小学始有毕业生等待升中学的实际需要,始于该校附设初中班,成为全县第一所戴帽中学,时有初中一年级学生14名。由甘南州文卫处调配中学教师5人。
  1966年5月21日,甘肃省教育厅报经省人民委员会于(66)甘集孙字第125号文件批复,同意于8月1日起成立迭部县中学。校址建在县城(今址),是年有学生34人,中学教师6人。1966年增设高中班。“文革”中改称东风中学。
  1967年〜1968年间,中学生参加“红卫兵”和“造反派”组织,参与政治运动,学校一度处于“停课闹革命”的状况,有的教师遭受迫害,正常的教育秩序被破坏。
  1969年1月6日,根据全县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全省学制改革的要求,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洛大小学和旺藏小学同时改为七年一贯制戴帽中迭部县小学(村学)名录学,小学戴初中帽,小学五年,初中二年。县境东部地区各小学的毕业生报考较近的洛大初中班;县境中部地区各小学的毕业生报考较近的旺藏初中班。1974年7月6日中共迭部县委决定,旺藏戴帽中学增设高中班,并改校名为迭部县第二中学;县城中学同时由东风中学改称迭部县第一中学。1976年8月,洛大戴帽中学亦增设高中班,并更名为迭部县第三中学。
  在“文革”后期至1979年间,一度受“左”的思想影响,在“念中学不出公社”的口号驱使下,超越师资、设备、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先后在多儿、桑坝、腊子、卡坝、达拉、电尕、益哇等公社驻地的7所小学增设初中班,成为戴帽中学。使全县的各类中学达到12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省属企业办2所),初中7所;47个中学班,初中班34个,高中班13个;在校中学生1542人,初中生1065人,高中生477人。中学教师111人,专任教师94人,其中县办中学只有49人,专任教师41人。大部分戴帽初中,在缺少中学教师的情况下,多由小学教师授中学课,形成“小鸡孵小鸡”的局面,其结果初中和小学两头的教学质量都受到影响,初中未教好,又耽误了小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党重视教育的新时期,迭部的民族教育事业颇受党的民族政策的厚遇,中学教育开始步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1980年秋季起,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一律免收学费和课本费;恢复农村高中学生的商品粮供应。
  1981年后,根据甘肃省《关于加强民族教育的问题和工作意见》精神,针对本县中学教育师资和经费不足的实际情况,开始对中学布局先后进行了必要地调整,摘掉了7所小学的初中班帽子,分别并入师资、设备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城、旺藏、洛大三所中学;又为了集中现有精力办好高中,提高教学质量,将原旺藏(二中)、洛大(三中)两所中学的高中部撤并到县城中学 (一中)。
  1983年,遵照党中央继承和发展悠久的藏族文化,培养各方面藏学人才的精神,本县始于县城筹建迭部县藏族中学,至1985年9月建成,并正式招生开学。成为县内第一所以藏语言授课为主的寄宿制完全中学。藏族中学除开设其他普通中学的各门课程外,重点加授藏语文课教学。
  1984年后,县文教局针对本县中学发展较快,中学生人数逐年剧增,而教师紧缺且素质较差,以及大专院校每年零星分给迭部的毕业生又供不应求,远水难解近渴的实际问题,为尽快解决中学教育中的燃眉之急,从外地招聘了12名大专或本科文化程度的中学教师,其中4人已陆续被转正。1987年后,贯彻省政府1986年10月在甘南召开的教育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并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讨论制定了《迭部县教育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后,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学着重致力于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有激励作用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抓常规管理等工作。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教育教学责任制,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加强督导评估,教学研讨,总结交流经验,健全教学档案,落实岗位考核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了中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990年,全县有完全中学4所,其中藏文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两所;有51个中学班,初中班33个,高中班18个。在校中学生共有1898人,女生862人;初中生1285人,高中生613人。当年有初中毕业生308人,高中毕业生162人;初中招生485人,高中招生232人。中学教职工共有197人,其中专任教师154人(初中93,高中61),行政人员21人,工勤人员22人。
  全县中学统计数据中,在迭省属工矿企业办的完全中学2所,21个班,初中12个,高中9个;在校生848人,女生435人,初中503人,高中345人;初中毕业生139人,高中99人;初中招生172人,高中126人。教职工有40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初中22,高中9),行政人员3人,工勤人员6人。
  二、学制与课程
  中学学制完全中学在1969年前修业年限执行六年制,初中、高中各修三年。1969年遵照毛主席“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执行省革委会决定中学修业年限缩短为四年,实行初中、高中二、二分段制。1978年9月又执行教育部统一规定,中学修业年限改为五年,按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分段。1981年秋季开始,执行甘肃省教育厅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制定的六年制教学计划,仍恢复初、高中三、三分段制。
  中学课程县内开办中学后,起初基本执行1962年省厅制定的全日制三、三制中学课程表,开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课,外语因无教师和课本而未开。1969年执行省革委会决定,增开毛泽东思想、革命文艺、军体等课,代替政治、音乐、体育。迭部县1962年-1990年中学学生一览表迭部县1990年中学学生一览表1973年后县城中学始开外语课。1978年执行部颁《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除恢复1969年前课程外,增开生理卫生课。1981年后,执行1980年部颁《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基本开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近年来高中采用文、理科侧重选修的办法。
  三、重点中学简介
  迭部县中学1966年8月建立,曾先后用“迭部县东风中学”、“迭部县第一中学”等校名。1986年改为现名。校址建在县城。是一所六年制完全中学。学校配校长1人,副校长2人,专职党支部书记1人,政教主任、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各1人。1993年有教职工63人,专任教师48人,其中中学高级(副高)教师4人,一级(中级)教师14人,二、三级教师30人。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31人。建校以来共毕业学生3361人,其中高中生1258人,初中生2076人。学校开设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课程。占地面积20667平方米,建筑面积4358平方米,建有三层单面教学楼一栋。各类教学设备器材价值23.2万元,运动场地齐全,图书8600册,有东风牌生活福利车1辆。该校先后有3名教师获国家级奖励;1986年建立健全的教师业务档案在州内推广。
  迭部县藏族中学1984年筹建,1985年9月建成并招生开学。校址建在县城。是一所以藏语言授课为主的寄宿制完全中学,采用五省区协编教材进行教学。学校配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各1人。1993年有教职工55人,专职教师4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4人,二、三级教师36人。有14个教学班,初中10个;在校学生642人。学生来源于全县农牧村和藏族职工子女。学校占地面积7470平方米,建筑面积3724平方米,建有三层单面教学楼一栋。有理化实验仪器1套,图书2049册,东风牌生活福利卡车1辆。
  四、中学名录迭部县中学名录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机构

迭部县中学
相关机构
迭部县藏族中学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