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兵役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92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兵役制度
分类号: E265
页数: 2
页码: 615—616
摘要: 明、清至解放前,卓尼土司辖区内均实行一户一兵的兵马田“门兵制”。平时为民,一遇战事则听从土司衙门调遣。因迭部与卓尼衙门较远,不便于应急调兵,故很少调用。
关键词: 迭部县 兵役制度

内容

明、清至解放前,卓尼土司辖区内均实行一户一兵的兵马田“门兵制”。平时为民,一遇战事则听从土司衙门调遣。因迭部与卓尼衙门较远,不便于应急调兵,故很少调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行“志愿兵制”时期,因境内尚未解放,故无应征入伍的志愿兵。
  解放后,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草案)和(修正草案)先后颁布实施后,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1964年前因县境交通不便等原因未征集兵员。迭部从1965年起始征义务兵。兵役分现役和预备役。现役兵员年龄18岁〜22周岁,少数民族地区则放宽到25周岁。1965年〜1988年全县共应征入伍义务兵325人,其中藏族占87.3%。历年征兵人数及构成情况如表。
  迭部县历年征兵情况表
  说明:1968年后,农村兵规定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城镇兵在高中以上。
  本县历年征兵工作,在人武部和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视下进行,首先成立征兵领导小组,设立征兵办公室。每年征兵之际,都利用县内各种宣传机构和设施,在广泛宣传《兵役法》及征兵意义,进行国防教育、爱国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摸底、报名、政审、体检、审定、复查等程序确定新兵名单,发放入伍通知书。并按确定的时间举行隆重地送兵仪式,欢送新兵光荣参军服役。迭部县在历年的征兵工作中,不仅都圆满按期完成年度征兵任务,而且持续多年无退兵,1987年县人武部被甘南军分区授予12年无退兵的先进武装部。
  预备役按《兵役法》规定分一、二类。年满18岁〜30岁的基干民兵和45岁以下的退伍军人服一类预备役,30岁〜45岁的普通民兵服二类预备役。预备役不脱离生产,平时进行业余军事训练。实行只登记服现役期满后的军官和年龄在28岁以下的士兵服一类预备役,29岁〜35岁的服二类预备役。本县始于1980年第一次进行预备役登记,这次共登记复退军人182人,其中28岁以下服一类预备役的46人,29岁〜35岁服二类预备役的136人,内有技术兵62人。1983年进行了第二次预备役登记。至1989年全县共登记复退军人238人,其中服一类预备役的125人,服二类预备役的113人,内有技术兵73人。
  迭部县历年退伍军人预备役统计表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