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大战事及军事事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90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重大战事及军事事件
分类号: E296.9
页数: 6
页码: 595—656
摘要: 迭部县境在秦汉以前,羌、戎土著诸部之间的争斗,以及其他军事冲突定不可免。
关键词: 迭部县 军事事件

内容

第一节历代战事
  县境在秦汉以前,羌、戎土著诸部之间的争斗,以及其他军事冲突定不可免,但史书无详载。
  三国时,从蜀汉建兴六年(227年)蜀相诸葛亮伐魏攻取阴平后,魏、蜀争战即在境内及境东、北一带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蜀将姜维曾一度以迭境沓中为据点,伺机北进攻魏。蜀汉延熙十年(247年),雍、凉羌胡叛魏降蜀,姜维趁接应之机出兵败魏雍州刺史郭淮于洮西,攻占洮阳(卓尼境内)、候和(临潭境)二戍。延熙十一年(248年)姜维出石营(卓尼境),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漒川之成重山筑城,攻破羌保质。魏将夏侯霸追维于沓中。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维攻雍州,于依曲筑二城(今岷县境)令李韶驻守,并召令羌人攻邻近郡县。魏将陈泰、郭淮截姜维归路,进军洮水,收复洮阳、候和,迫使姜维退还沓中。延熙十六年(253年)姜维率兵由县境越光盖山出卡车沟屯兵石营。蜀汉景耀五年(262年)八月,姜维攻洮阳与魏将邓艾战于候和败退沓中。翌年(263年)秋九月,魏将邓艾、钟会、诸葛绪、师纂五路伐蜀。魏征西将军邓艾统兵3万自狄道(今临洮)入迭攻取沓中、甘松,并向南进军经阴平入蜀攻陷成都,蜀亡。
  西晋至东晋十六国时,吐谷浑与东晋十六国之间的战争和内部争斗在境内外频繁发生。东晋咸和五年(330年)县境被前凉张骏夺取。东晋太元十年(385年)又被西秦乞伏国仁占领。至十六国后期争夺愈烈,战事连年,得失无常。东晋义熙十三年(416年)西秦乞伏炽磐攻占漒川,进驻沓中。
  南北朝时,吐谷浑、西秦、北魏、西魏、北周以及仇池国、宕昌国之间的争夺战又在县境及周围先后持续100多年。至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北周战败吐谷浑并将其西逐至洮西和迭部以南一带,开始在境内置州设县,筑城驻守,战争遂减。隋初,境内仍较安定。至开皇十五年(595年),内附党项始又侵扰西北边郡,叠州附近党项部亦“时有翻叛”,遂引发叠州总管慕容三藏率兵讨伐的战争。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廷腐败,军力日衰,吐谷浑趁机起兵攻隋,境内战事再起。大业五年(609年)吐谷浑进攻洮、旭、叠三州,同年四月,吐谷浑攻陷芳州城。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岷山(含今白龙江及洮河上游地区)羌酋钟利俗拥众2万投薛举,陇西之地尽归薛举。
  唐朝统一全国后,县境成为边防重镇。唐军与境西、南的吐谷浑、党项、吐蕃之间的战争时起时伏,接连不断。唐武德五年(622年),吐谷浑进攻洮、旭、叠三州,被岷州总管李长卿率兵击败。八月,吐谷浑又袭击岷州,总管李长卿战败,唐廷诏益州行台右仆射窦轨、渭州刺史且洛生增援。武德六年(623年)四月,吐谷浑攻陷芳州(今达拉沟口),刺史房当树逃奔松州,进而又攻洮、岷二州。武德七年(624年)七月,吐谷浑进攻叠州,并攻陷合川(今县城驻地)。是年,唐军进讨吐谷浑又收复叠州地,复置叠州,武德八年(625年)吐谷浑再次袭扰叠州,唐廷遗扶州刺史蒋善合救之。贞观三年(629年)吐谷浑威逼松州,被迫暂移松州治于境内芳州长乐城(今达拉沟口)。贞观八年(634年),唐廷诏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度诸军,并突厥、契芯之众大举征讨吐谷浑。翌年(635年)李靖等分兵进击吐谷浑。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行军于阔水(今达拉河上游),违约袭掠党项羌酋长拓跋赤辞部,获牛羊数千头,激怒群羌。拓跋赤辞寻机报复,遂于狼道峡(今境内洛大村西石峡)凭险伏击,大败道彦军,死伤数万,道彦退保松州。唐廷因此降罪李道彦:“减死徙边”。此后,拓跋赤辞在唐廷恩威相济的怀柔安边之策的促使下,受岷州都督刘师的招诱而内附,被唐廷授予西戎州都督。是年,唐军大败吐谷浑。境内战事遂减,出现短暂的安定。
  唐时,吐蕃亦日益强盛,并向东扩张。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五月,吐蕃大破吐谷浑。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唐王室宗女)率残部数千帐弃国奔凉州,请徙居内地,吐谷浑即为吐蕃所灭。至唐高宗上元起迭部境内又成为唐蕃相争的主要战场,战事迭起。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吐蕃进攻叠州,破密恭、丹岭(今卡坝乡境)二县,攻克芳州。旋又被唐军收复。仪凤元年(676年)吐蕃又两次袭扰芳、叠二州。武则天天册万岁元年(695年)七月,吐番袭击洮州,唐以王孝杰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率兵抵御。翌年(696年)二月,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今临潭县境),吐蕃大败唐军,孝杰被唐廷废为庶人,师德贬为原州员外司马。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玄宗遗使与吐蕃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立碑为界,相约皆罢守备,以利耕牧。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叛唐后,唐西北防军东撤讨伐叛军,吐蕃趁机大举进攻甘、青一带,从此唐蕃之间又展开了数十年的拉锯战。境内深受兵燹之苦。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八月,吐蕃攻占境内合川及怀道(舟曲境)、武都等郡。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十一月,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败吐蕃于芳州及黑水堡。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洮、岷、叠、宕等诸州全境陷于吐蕃。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唐、蕃再次会盟。吐蕃可黎可足赞普与唐穆宗永崇甥舅之好。从此唐、蕃战争遂停,边境稍安。
   北宋时,熙宁六年(1073年)宋王朝发动熙河之役,秦凤经略使王韶率大军征西,收复洮、岷、叠、宕诸州地。
  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汗国伐蜀,太宗窝阔台汗次子阔端遣兵攻克白龙江流域诸地。蒙古汗国宪宗三年(1252年)九月,忽必烈征云南,兵分三路入滇,兀良合台由西道,诸王抄合由东道,忽必烈亲率中道蒙军经由县境“忒刺”(今达拉沟)南进。
  元代境内无重大战事。
  明初,境内番族头目与明廷边兵之间反叛与征剿的战争相持十余年。据明史载:洪武十二年(1382年)夏,境内蕃羌部叛明,岷州卫指挥使马烨率西安五十卫步骑2万抵叠州城讨伐,获其首领夕拉谷奴及五千余众,遂归附相安。洪武十九年(1386年)洮州底古族头目南秀节随马烽又一次征讨叠州反叛,并功授本卫千户所百户。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十一月,宕昌土司马珍随马烨征讨叠州反叛中战死,其子马进良袭父职。在征剿反叛巩固边防的同时,明王朝还对边境番族实行了恩威兼施的怀柔政策,使境内出现了较长时期相安无战事的安定局面。对境内发生的劫掠事件,明廷亦采取了“务在事妥民安”的慎重政策。正统二年(1437年)洮州都督佥事李达等上奏朝廷:叠州答刺等族番人,往来潜路劫掠,请调兵剿捕。明帝敕文李达:“若即调官兵剿捕,不无伤害良善,尔等宜宣布恩威,令其各安生业,若仍出没抢掠・即相机擒捕•将贼首监候且奏,务在事妥民安,毋因而激变,庶称委任。” 由于这种息事宁人的安边之策奉行不渝,在整个明王朝统治的200多年间,境内除部落之间的小型纠纷外,无重大战事发生。
  清代,对番族仍然沿用明朝有效的抚慰政策。土司辖区实行有限的军政自治,故境内重大战事较少。据《清实录》等史记载.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叠部发生劫掠道路事件,清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派河州副将岳超龙率兵进剿,攻取41寨・剿服37寨,使境内遭兵燹之苦。嘉庆二年(1797年),叠部万余人受四川白莲教起义之影响,起事反清。清官员朱尔汉通过当地宗教首领晓喻众人,使事态得以平息。同治四年(1865年)临洮民团“黑头勇”乘战乱之机强行开采洛大金矿,曾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4月,县境与四川交界之达拉、罩子沟等处民众沟通四川包座双寨、甲借等寨起事反清。松潘总兵夏毓秀率兵剿抚。
  清时卓尼土司以巩固其统治地位为目的,亦对迭部地区数次出兵,进行收复或剿息反叛的军事行动,康熙十四年(1675年),第九任土司杨朝梁承袭父职后即出兵收复了迭部部分部落。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第十任土司杨威再次出兵收复迭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第十一任土司杨汝松率兵剿抚了迭部腊子等19族的反叛,头目根哈等48人投诚归附。
  民国初,美国传教士进入甘南一带,修建教堂、搜集情报、盗窃珍贵文物,激起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民国四年(1915年)九月,叠部民众聚众捣毁洮阴录巴寺福音堂,民国政府以为“惹成外交巨案”,遂令甘肃总督派洮州厅振武军统领姚秉义剿办,姚秉义会同卓尼土司杨积庆、临潭土司咎天锡各率本部兵马入迭镇压,迫使起事民众“投诚,退回赃物”。民国十年(1921年)6月,电尕地区民众奋起反对洋人在当地建立教堂,拒绝给洋人做工,并将所建教堂烧毁。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北上经过迭部。1936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经过迭部。
  民国后期,在国府内政部禁烟委员会的指令下,岷县专署和卓尼设治局曾对迭部采取了数次武装禁烟(鸦片)的军事行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5日,内政部烟毒检查团团员赵大昌、岷县专署副司令杨海等会同卓尼土司杨复兴及卓尼设治局科长施光宇等率藏兵入迭武力查铲烟毒。省保安二团还派机炮中队随同配合,先后历时三个月。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卓尼设治局又会同土司衙门,派团长雷兆祥、杨景华,设治局民政科长李宗宪等率民兵和政警二百余骑入迭禁烟。其间多力禾旗总管亳久次力因阻碍禁烟而被枪杀。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7月,卓尼保安司令部接岷县专署指令,先派哇巴旗长陈世禄劝民铲烟遭抵制后,司令杨复兴亲率参谋长刘济清、团长雷兆祥、杨景华、安绪嗣及藏兵千人入迭武装禁烟,岷县专署派视察员随军同行。在进入哇巴沟时遭到烟民设防阻击,武装禁烟队动用了六O炮和机枪。其余途经电尕、卡坝、达拉沟口、旺藏等地时,均通过和谈达成铲缴烟毒协议。同年2月,境内黑多、道藏、查布、黑乍、赵藏、岔局、拉尕山、录巴、崔古山等村群众,开展了抗粮抗税斗争,于当月14日聚集千余人阻击了保安第四团。
  解放战争时期,境内于1949年9月和平解放。
  第二节剿匪
  解放初期,在西北解放战争中被人民解放军围歼或击溃而疲于逃命的国民党败兵之将和残渣余孽,不甘心彻底覆灭的下场,逃窜到青海、甘南、川北交界的深山林牧区,相互串通,纠集为股匪。并直接与台湾联系,得到台湾的空投支持,又聚集当地潜伏的反动分子、伪军政人员、惯匪、烟贩等,到处造谣惑众、煽动群众,出没于深山密林,伺机抢劫财物、破坏设施,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直接危害本地社会治安。
  1952年,以马良、马硕卿、马元祥、马德福、敏海峰等为首的反革命武装组织,得到台湾国民党的空投支持,并委任马元祥、马德富为“反共救国军”102路正副司令,马良为103路司令,马硕卿、敏海峰、敏胜德为“反共突击军独立第七纵队”正副司令,刘华初为“第九纵队”司令。其中,马良、敏海峰股匪聚集1300余匪徒出没于碌曲、迭部一带。匪首马良还以甘、川、青三省“中国反苏抗共青年仁义救国军”司令的反动头衔,领三路匪徒,马海山为第一路司令,闵生德为第二路司令,马八个为第三路司令。11月18日马匪得到台湾3次空投特务10余名,“60”炮1门,机枪10挺、卡宾枪80余支、电台两部和弹药、物资等。是年3月,逃窜到甘川交界及迭部一带的原国民党青海省府参议敏海峰,被窜据川西的股匪“川康青边区游击司令”傅秉勋委任为“川甘青边区反共突击军直属第七纵队"司令。敏匪纠集匪徒390余人,曾一度流窜到县境达拉沟那盖一带。6月,曾于1949年扶郿战役后逃窜到迭部一带的原国民党鲁大昌部营长、蒋云台部政治处处长边仙桥股匪,偷袭我洛大乡人民政府,杀害乡长,抢去长枪8支,骡马5匹,人民币900万元(折现币900元)。8月,百余名匪徒又包围电尕寺院,威逼寺主僧格出兵阻击西北军政委员会甘南藏族访问团来上迭地区慰问。僧格不但未答应匪徒的无理要求,还号召当地群众制止了匪徒的暴行,使其阴谋未能得逞。
  1953年1月13日,边仙桥股匪派其匪团长杨卿率匪徒80余人,在腊子口偷袭我公安十一团20名武警战士,武警战士牺牲4人,伤1人。是年,边仙桥股匪共400余人,被匪首马良收编为第九纵队,并委任边匪为“纵队司令”。逃窜到境内的股匪还有:丁儿利一股6人,冯霞波一股40多人。
  对国民党匪特烧杀抢劫的反动暴行,甘南各族人民深恶痛绝,随即开展了政治瓦解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剿匪斗争。1953年1月,西北军区甘青剿匪指挥部在甘南夏河县成立。彭绍辉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委。3月28日,剿匪指挥部下令,由公安十一团和西北军区骑一团组成左路纵队,十一团团长吴作启和骑一团政委慕明君指挥,驻剿、游剿窜据在上迭部至若尔盖一带的边仙桥、敏海峰股匪。在各族人民的积极配合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队有力地打击和剿灭了潜逃于境内外的各股匪特。马、边、敏等各股匪徒最终都没有逃脱惩罚,匪首马良被活捉。6月初,敏海峰在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下交械投降。6月14日,边匪被人民解放军进剿部队追捕击毙。至此,剿匪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逃窜到迭部一带的国民党残匪被全部歼灭。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元祥
相关人物
马德富
相关人物
马硕卿
相关人物
敏海峰
相关人物
敏胜德
相关人物
杨卿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