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88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分类号: D624
页数: 13
页码: 502—514
摘要: 迭部自1962年建县以来,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乡(公社)人民代表大会两级代表的选举,第一届至第三届实行普选,县人代会代表均采用间接选举的方式,即先由各基层选区选出乡人代会代表,再由乡人代会选举产生县人代会代表。其中,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迭部境内原有的临潭、龙叠两县人代会代表;1979年第四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民族宗教界人士共同协商产生。从1980年底召开的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始,又恢复普选。并根据新宪法规定,县乡两级实行直接选举,即由基层选区选民一次直接选举产生乡、县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时选举人民陪审员。换届选举时,县上成立选举委员会,各选区成立选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选举工作。
关键词: 政治 政权政协 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一、选举
  迭部自1962年建县以来,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乡(公社)人民代表大会两级代表的选举,第一届至第三届实行普选,县人代会代表均采用间接选举的方式,即先由各基层选区选出乡人代会代表,再由乡人代会选举产生县人代会代表。其中,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迭部境内原有的临潭、龙叠两县人代会代表;1979年第四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民族宗教界人士共同协商产生。从1980年底召开的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始,又恢复普选。并根据新宪法规定,县乡两级实行直接选举,即由基层选区选民一次直接选举产生乡、县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时选举人民陪审员。换届选举时,县上成立选举委员会,各选区成立选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选举工作。
  (一)选区
  1980年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将全县各行业和乡村划分为61个选区,293个选民小组。各乡52个大队各划1个选区。县直机关划3个选区:县革委会及农林水牧系统为一个选区,县委各部及群财粮贸金融工交农机系统为一个选区,公检法及文卫体育广播电影中队等单位为一个选区;迭部林业局划4个选区:即白云,一场和施工队,三场和四场,二场和五场;七九二矿划两个选区:停车场汽修车队,矿机关水冶厂供电所。
  1983年底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将县直机关、各乡村和在迭省属企业划分为69个选区。县直机关3个选区:县委机关及群财粮贸金融工交农机等42个单位为一个选区,政府及文卫农林水牧35个单位为一个选区,人大机关及公检法体育广播等17个单位为一个选区;各乡以大队为单位划分60个选区;迭部林业局划为四个选区;七九二矿同上届仍划两个选区。
  1986年底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在选区划分上,根据甘肃省《选举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一个选区一般能产生一至三名代表为宜”的原则,和中办发(86)36号文件精神,将全县机关农村共划分为169个选区。其中,机关单位10个选区:即县委部门、政府部门、文教系统、卫生系统、商贸系统、工交、农林水牧、公检法邮电、四行公路段、人大政协人武部;在迭省属单位两个选区:即迭部林业局和七九二矿各设1个选区;农村大队设大选区,大选区以下共分157个小选区。
  1989年10月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将全县城乡共划为69个选区,其中,县直机关各单位同上届划为10个选区:县委机关16个单位,政府机关27个单位,文教系统10个单位,卫生系统7个单位,商贸系统14个单位,工交系统11个单位,农林水牧18个单位,公检法邮电10个单位,四行公路段9个单位,人大政协武装部3个单位各为一个选区;在迭省属企业3个选区;迭部林业局、七九二矿、舟曲林业局五六场;各乡村共划56个选区。各乡和省属单位,在大选区内按地域又划分为若干小选区。
  (二)选民
  1980年换届选举时,全县总人口为43276人,其中登记的18岁以上有选举权的选民24313人,占总人口数的56.18%。
  1983年底换届选举时,全县总人口为45003人,其中登记的18岁以上有选举权的选民25437人,占总人口数的56.52%。
  1986年底换届选举时,全县总人口为45413人,其中登记的18岁以上有选举权的选民26427人,占总人口数的58.19%。选民中男性公民14446人,女性11981人。
  1989年换届选举时,全县总人口为49307人,其中登记的18岁以上有选举权的选民28982人,占总人口数的58.78%。
  (三)人民代表
  1980年换届选举时,上级下达迭部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县代表名额110名,经各选区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当选代表110名,占下达名额的100%。乡代表名额,由县选举委员会根据《甘南藏族自治州县社选举实施细则》(草案)规定,决定分配各乡代表选举名额400名,当选400名,占分配名额的100%。
  1983年底换届选举时,上级分配给迭部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县代表名额105名,当选105名,占分配名额的100%。乡代表由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分配名额400名,当选400名,占分配名额的100%。
  1986年底换届选举时,上级分配给迭部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县代表名额105名,实际当选103名,占分配名额的98・1%。乡代表由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分配名额331名,当选331名,占分配名额的100%。并选出人民陪审员18名。
  1989年换届选举时,上级下达迭部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县代表名额100名,当选100名,当选率为100%。各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县人大常委会根据《甘肃省实施选举细则》中“按30名为基数,按人口千人增加1名代表名额的原则确定”精神,决定12个乡的代表名额为393名,当选393名,当选率100%。选出县人民法院和林区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6名。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一)迭部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962年10月22日至11月1日,在县委县人委驻地电尕寺召开了迭部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迭部建县后当年召开的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出席这次会议的22名代表,是以原临潭、龙叠两县换届选举中迭部境内选出的人民代表为基础,组成本届人民代表。其中,藏族代表12人,汉族10人;女代表4人。列席31人。会议学习了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精神和中共西北局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和审议了刘德全所作的县人委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县人委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一届人民委员会领导人和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选出县长、副县长5人。
  (二)迭部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1963年7月2日至7日,在县委、县人委驻地哇都卡召开了迭部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人民代表73人,其中:女代表15人,藏族50人。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县人委所作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了上年财政决算和当年财政预算以及发展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二届人民委员会领导人和法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构成表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选出县长、副县长4人。
  (三)迭部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1965年8月18日至25日,在县城召开了迭部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62人,其中:藏族50人,女代表19人。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强作仁所作的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了1963年、1964年财政预、决算和1965年预算安排(草案)的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19名,县长、副县长3人;选出了县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议还选出出席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名。
  翌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2月县人委因领导人受到冲击而陷于瘫痪。1968年6月15日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后,县人委职权被取代。
  (四)迭部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1979年5月1日至4日,在县城召开了迭部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180名,其中:女代表29人,藏族102人,工人11人,农牧民90人,其它劳动者6人,干部54人,:知识分子10名,人民警察1人,爱国人士5人,党员149人。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县革命委员会工作报告,并讨论通过了关于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本届县革命委员会委员21人,主任、副主任4人;选出了县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
  (五)迭部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80年12月29日至1981年1月4日在县城召开。应出席代表110人,其中:女代表7人,藏族82人,农牧民51人,工人2人,干部47人,知识分子5人,宗教界人士3人,解放军2人,党员80人。出席会议代表93人,列席代表41人。大会主席团由兰文选(藏)、包建荣(藏)等25人组成,李铭为大会秘书长;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由5人组成,议案审查委员会由6人组成。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包建荣所作的县革命委员会工作报告,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98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81年财政预算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批准几个报告的决议;大会根据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撤销了县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3人,主任、副主任3人;选举产生了迭部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6人,选举产生了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从此,正式设立迭部县人大常委会,恢复迭部县人民政府。
  第二次会议,于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96人,列席代表47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县政府工作报告,法院工作报告,检察院工作报告,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及1982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报告,1981年财政决算和198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审议了五届一次会议代表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以上几个报告的决议;补选了人大常委会委员4人,副主任1人,政府副县长1人。会议还选出出席甘南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4人。
  (六)迭部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1月4日至10日在县城举行。应出席代表105人,出席代表105人,其中:女代表20人,藏族79人,汉族24人,其他民族2人;农牧民54人,干部38人,解放军2人,工人4人,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7人;党员74人。列席代表67人,政协委员列席了会议。大会主席团由杨镇刚(藏)、李道吉(藏)等21人组成,秘书长丹智草(女、藏);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由6人组成,议案审查委员会由5人组成。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召尕次力作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李道吉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讨论通过了批准六个报告的决议;会议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5人,主任、副主任3人,县政府正、副县长4人和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
  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4月12日至16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88人,列席90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财政、国民经济等6个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批准几个报告的决议;会议补选了2名常委会委员,罢免了1名委员。
  第三次会议,于1986年4月17日至22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82人,列席会议的各部门负责人69人,特邀代表10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林区基层法院、财政、国民经济计划等7个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批准以上7个报告的决议;还听取了六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七)迭部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3月3日至7日在县城召开。应到代表103人,实际出席代表103人,其中:女代表12人;藏族79人,汉族24人;农牧民53人,干部44人,军人1人,工人2人,民主人士3人;知识分子22人,党员84人。特邀代表7人,列席会议的各部门负责人43人,政协委员39人列席了会议。大会主席团由杨镇刚(藏)、召尕次力(藏)、李道吉(藏)等19人组成,丹智草(女、藏)任大会秘书长;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和议案审查委员会各由5人组成。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召尕次力所作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李道吉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听取和审议了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检察院工作报告和林区基层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了1986年财政决算和1987年财政预算报告,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听取了六届三次会议代表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批准以上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3人,主任、副主任3人.;选举产生了本届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4人;还选出出席甘南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4名。
  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4月15日至21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00名,列席会议的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单位负责人49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法院、检察院、林区基层法院、财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报告;讨论通过了几个报告的决议;补选了一名人大常委会委员。
  第三次会议,于1989年4月17日至21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98名,县委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政协委员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财政、国民经济等报告;讨论通过了批准几个报告的决议。
  (八)迭部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2月14日至18日在县城召开。本届应出席代表100人,其中:女代表13人;藏族80人,汉族20人;农牧民45人,干部50人,工人2人,解放军1人,宗教界2人;知识分子24人;党员70人。出席代表98人;列席会议的县委县政府部门负责人55人,特邀在迭省属企业领导人和离退休老干部5人,县政协委员40人列席了大会。大会主席团由杨镇刚(藏)、召尕次力(藏)、沙拜次力(藏)等19人组成,常务主席7人。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由5人组成。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3个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几个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5人,主任、副主任5人;选举产生了本届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4人;选出了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
  (九)迭部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3月2日至7日在县城召开,应到代表100人,出席代表96名,其中:女代表10人,藏族84人,汉族16人,宗教界人士2人,农牧民45人,干部50人,党员73人,工人2人,军人1人。县委、政府部门负责人、特邀省属企业领导、老干部代表,县政协委员等列席了会议。大会主席团由贾世贵(藏)、丹智草(女、藏)、沙拜次力(藏)、王春华 (藏)、才主九(藏)、洪世忠、王曾泰、宁学义、张正中等19人组成。丹智草兼任大会秘书长。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和议案审查委员会各由5人组成。大会听取和审议了闵权政所作的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沙拜次力所作的县政府工作报告,以及财政预算、经济计划报告和法院、检察院、林区基层法院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批准以上11个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1人,主任、副主任4人;选举产生了本届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5人,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各1人;还选出了出席甘南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5人。
  三、县人大常委会机构
  根据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于1981年1月4日第五届县人代会上选举产生并正式成立了迭部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13名委员组成,兰文选(藏)当选为主任,李道吉(藏)、尕藏旦巴加措(藏)当选为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为县级常设机构,是迭部县最高权力机关。常委会下设办公室为工作机构。
  在县五届人大二次会议(1982年1月)上,补选召尕次力(藏)为副主任。1982年3月副主任李道吉调政府工作。1983年10月主任兰文选调离。
  1984年1月4日县六届人代会上,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六届人大常委会迭部县人大常委会历届领导人名单委员15人,召尕次力(藏)当选为主任,丹智草(女、藏)、东藏旦巴加措 (藏)当选为副主任。
  1987年3月7日县第七届人代会上,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3人,召尕次力(藏)连选为人大主任,丹智草(女、藏)、才主九 (藏)选为副主任。
  1990年2月18日县八届人代会上,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5人,闵权政(藏)当选为人大主任,丹智草(女、藏),才主九 (藏)、洪世忠、班代(藏)当选为副主任。
  同年7月,常委会工作机构又增设了财经委员会、法制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后又增设代表工作委员会。至此,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四委一室全部建立健全,一般由常委会驻会委员兼任主任,使人大机关的正常工作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四、提案处理
  在历届(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全县城乡人民代表均向大会提出很多涉及发展本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等方面的议案、意见和建议,经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后再由大会主席团审议通过列入提案的,转交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办理情况均由承办单位答复人民代表和人大常委会。
  1981年1月至1984年1月五届人大3年任期内,第一次会议提出提案101件,第二次会议提出75件,共176件。提案内容包括落实林业政策,划分护村林,兑现护林报酬,清理困山材,解决高山村寨人畜饮水,修筑防洪设施,架设农电线路等方面。其中部分林业政策、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已得到解决,部分已列入今后发展规划,暂无力解决的都件件向人民代表回复说明。
  1984年1月至1987年3月六届人大3年任期内,第一次会议提出提案92件,第二次会议提出94件,第三次会议提出90件,共276件。议案内容包括要求开办寄宿制学校,高寒山村农转牧,修建人畜饮水工程,以及其他基本建设,宗教、劳资等方面的提案。其中部分提案已落实办理,先后分批将县内地处高寒阴湿区的10个乡、25个村委会所属65个村民小组上报批准退农转为以牧为主。1986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已作出分期把公社学校办成寄宿制学校的规划。县藏中已建成开办。人畜饮水工程及其他部分提案也已落实办理和正在办理。
  1987年3月至1990年2月七届人大3年任期内,第一次大会提出提案116件,第二次大会提出98件,第三次大会提出69件,共283件。提案内容主要包括林、农、水电、人畜饮水、城建等方面的建设项目,还有扶贫、广播电视、文教卫生、村庄搬迁等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办理情况基本相同于以往办理的三种情况:部分已落实办理或正在办理,部分列入发展规划,暂无力办的说明理由。
  1990年2月八届一次人代会上,提出提案104件,其中已经办理26件,占.25%;正在办理14件,占13.5%;列入八五计划或十年规划的36件,占34.6%;暂无力办的28件,占26%。
  五、依法行使人大职权
  (一)监督
  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县人大常委会自设立以来,依照《组织法》的规定,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对县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林区基层法院的工作行使监督权。通过每年召开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两月召开一次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听取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报告;通过执法检查,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民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督促提案办理,处理人民来信来访等形式,实施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搞好工作。
  五届人大任期内,共召开过两次人民代表大会,22次常委会。召开代表大会期间全县人民代表共同认真审议县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县人大常委会议上,先后听取和审议了 “一府两院"关于财政、国民经济、民族教育、林业、畜牧业等15项专题汇报。
  六届人大任期内,共召开过3次人民代表大会,26次常委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依法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充分行使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人大常委会重点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对矿区污染监测、野生动植物保护、打击刑事犯罪、物价检查、食品卫生、教育、乡镇企业等方面工作情况的专题汇报16项。在审议的同时,都相应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七届人大任期内,共召开过3次人民代表大会,20次人大常委会。除历次人代会上照例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外,人大常委会增大了监督的范围,先后在20次常委会上,有侧重地听取和审议了“一府两院”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农牧业生产、计划生育、宗教活动管理、审判和执法、维护社会治安,以及贯彻《森林法》、《土地法》、《婚姻法》等情况的专题汇报37项。
  八届人大任期内,共召开了3次人民代表大会,22次常委会。常委会侧重听取和审议了《义务教育法》、《森林法》的贯彻执行情况和二五普法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医疗卫生、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汇报31项。还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12名职能局长的述职报告。
  (二)人事任免
  县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根据地方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范围,依法行使了对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法院检察院部分工作人员和常委会办事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在任免中较好地体现了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相统一的原则,县委推荐任命的干部,先由人大党组讨论统一认识后提交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凡决定或通过被任命的干部均由人大常委会颁发藏汉两文任命书,以增强其公仆意识。
  五届人大常委会共任免干部36人,其中任命31人,免职5人。
  六届人大常委会共任免72人,其中任命64人,(包括两名副县长),免职8人。
  七届人大常委会共任免65人,其中任命58人,免职7人。
  八届人大常委会共任免58人,其中任命38人,免职20人。
  (三)对重大事项的决定
  县人大常委会依照地方组织法规定,行使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决定权。1982年以来,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建议曾对本县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些重大事项,作出决议下发全县贯彻实施。
  1983年11月20日,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贯彻执行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方针的决议》。1984年3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保护珍贵稀有动物的决议》。
  1986年11月22日,作出了《关于批准迭部县城总体规划的决议》。
  1987年4月24日,作出了《关于迭部县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决议》。
  1987年9月10日,又作出了《关于迭部县农业资源调查及综合农业区划的决议》。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