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8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252
页数: 8
页码: 494—501
摘要: 本节主要讲述了迭部县的群众团体,介绍了迭部县的青少年组织,妇女联合会,职工工会和其它群众组织的内容。
关键词: 迭部县志 政党群团 群众团体

内容

一、青少年组织
  (一)共青团机构及历届团代会
  迭部建县前的区、乡青年团工作由区乡党委兼管。
  1962年建县后,在中共迭部县委的领导下开始筹建共青团组织机构。同年7月17日至20日,在县政府驻地电尕寺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0人。会议听取和通过了《团结全县青年,艰苦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迭部县第一届委员会,选出委员9人,常委5人。书记暂空,至1963年5月由上级任命。从此,共青团迭部县委正式成立,成为全县青年团组织的常设领导机构,并正式开展团的工作。
  迭部县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64年5月15日至21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56人,列席4人。会议听取和通过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成长,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迭部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1人,常委5人,书记1人。“文革”中因受冲击而于1967年停止工作。1968年县革委会成立后,由县革委会政治部下设的群工组取代团县委的工作。1970年12月恢复团县委,1971年5月〜1972年底,先后恢复了全县13个基层团委。
  迭部县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73年3月15日至19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06人,红卫兵列席代表5人,会议听取了《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成长》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迭部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7人,常委7人,书记、副书记3人。并选出了出席共青团甘南州第四届代表大会的代表26人,省代表4人。
  迭部县第四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78年7月19日至21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10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上届团县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迭部县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人,常委7人,书记、副书记各1人。选出出席甘南州第五届团代会代表24人。
  迭部县第五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82年6月9日至12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25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上届团县委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迭部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人,常委7人,书记、副书记各1人。
  迭部县第六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86年7月3日至5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82人,列席17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上届团县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迭部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1人,候补委员2人,常委7人,书记、副书记各1人;选出出席甘南州第七届团代会代表24人。
  迭部县第七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989年8月5日至7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00人,列席5人,特邀(含少先队)代表8人。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上届团县委题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迭部县第七届委员会委员21人,候补委员2人,常委7人,书记、副书记各1人。
  (二)共青团工作
  建县以来,共青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内,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先后开展了既有青年特点,又富有时代特征的活动。
  建县初期,团县委和基层团组织,组织和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三大”革命运动的同时,在青年中广泛进行革命传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开展学习雷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并抓紧组建团的基层组织,扩大团的队伍。
  1970年团县委恢复工作后,在全县掀起的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中,全县建立了以团员和青年为主体的突击队44个,其中花园公社水泊沟大队的铁姑娘队曾受到共青团县、州委的表彰。还结合当时党的政治活动,兴办夜校,开展学理论、学文化活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和各项团的活动进一步趋于正常。是年,全县共有团委12个,团总支1个,团支部77个,团员1698人。各级共青团组织,先后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了植树种草,鼓励致富,学习雷锋、张海迪模范事迹,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即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活动。组织青少年积极参加“文明礼貌月”,参加植树,做好人好事,拥军优属,无偿服务,献爱心等活动。1985年洛大乡青年张跃九因带头创办林木苗圃成绩突出,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绿化祖国突击手“。1990年通过对全县团的基层组织和团员进行整顿和民主评议后分类排队,全县108个团支部中一类支部由原来74个增至82个;1395名团员中合格团员989人,占70.8%,基本合格280人,占20%,不合格的126人,占9%。发展新团员150名,推荐入党的优秀团员16名。
  (三)少年先锋队组织
  1962年团县委成立后,协同教育部门负责在全县各小学组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根据队员人数,县城小学和农村各学区设大队,班级或小学设中队,中队以下设小队,中队配有辅导员,由教师兼任。少先队有队章、队旗、队歌,少先队员戴红领巾,队干部佩带臂章。1966年“文革”开始后,“红小兵”取代少先队。
  1978年8月,根据共青团甘肃省委《关于恢复少先队名称的决定》精神,从新恢复组建少先队,至1980年全县共建少先队组织179个,队员1875人,几个年份团组织、团员概况表辅导员111名。1980年以来,少先队组织继承和发扬我国少年儿童运动的光荣传统,以增进少儿身心健康为目的,先后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争三好”活动,当年,团县委表彰了涌现出的优秀少先队员55名,优秀辅导员18名。后又开展了“五讲四美”,文明讲话、礼貌待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我为队旗添光彩”、学赖宁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至1990年,全县有少年儿童4965人,少先队员2214人,辅导员54名,先后有33名优秀少儿受到共青团甘南州委的表彰,有7名队员被评为全省学赖宁的先进个人,电尕一校被团省委评为“红旗少先大队”。
  二、妇女联合会
  (-)妇联机构及历届妇女代表会
  1962年6月20日至22日 ,在原县政府驻地电尕寺召开了迭部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参加代表39人,其中有担任公社正副主任、大队干部、生产队长、机关干部中的妇女代表,还有农场、部队的家属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一届妇女联合会委员9人,副主任1人。从此,迭部县妇联机构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
  迭部县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66年5月3日至5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82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第一届妇女联合会的工作报告;讨论了妇女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了县第二届妇女联合会委员和副主任。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县委机构遭受冲击后妇联组织名存实亡,停止活动。1968年县革委会成立后被政治部下设的群工组代替。1972年全县各级妇女组织经过整顿后从新恢复,12个公社和各大队的妇代会、生产队妇女小组逐步成立。
  县第三次妇代会在全县各级妇女组织恢复健全的基础上,于1973年4月28日至30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40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上届妇联工作报告;会议选出了迭部县第三届妇女联合会委员23人,常委9人,主任、副主任3人。
  县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79年6月10日至12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50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上届妇联的工作报告;会议在总结6年妇女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县各族妇女团结起来,为实现新时期的崇高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会议选举产生了迭部县第四届妇女联合会委员21人,常委9人,主任、副主任3人。
  县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83年5月26日至2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50人。会议听取了上届县妇联工作报告,讨论了如何开创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局面;选出了迭部县第五届妇女联合会委员17人,常委9人,主任、副主任3人。
  县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88年5月26日至2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89人。会议听取了县妇联五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以党的十三大精神为指针,围绕如何强化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探讨妇女组织深化改革的问题。会议选出了迭部县第六届妇女联合会委员17人,常委7人,主任、副主任各1人。
  (二)妇女工作解放后,特别是经过1958年反封建斗争以后,广大妇女得到翻身解放,妇女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建立以来,在组织、宣传和动员广大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
  建县初期,配合司法部门广泛深入地宣传新的婚姻制度,揭露批判封建婚姻的种种罪孽,提倡婚姻自主、自由恋爱,宣传与男子同工同酬的社会主义分配政策,为保护和提高妇女的地位作了大量的工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县各级妇女组织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妇女在婚姻、家庭、社会以及入学、就业、选干等方面的平等地位,县妇联和基层妇代会紧密配合有关部门,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妇女工作政策,做好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和少年儿童工作。全县城乡妇女,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的日益增多,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1980年以来全县各条战线的妇女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人物,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名,全国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名;被评为全省“三八红旗手”2名,五好家庭2户,五好个人1名,先进个人1名。电尕乡拉路村委会主任道杰草,于1983年9月参加全国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达拉乡妇女专干杨扎东,于1988年9月光荣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妇女代表大会。
  三、职工工会
  (一)工会机构及历届职工代表会
  建县初,县内没有工会组织。“文革”中,曾于1968年成立“职(工)代表会”。1973年,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恢复工会组织的通知》精神,开始组建迭部县总工会。同年,11月7日至12日在县城召开了迭部县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4人。选举产生并正式成立了迭部县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选出委员15人,主席、副主席3人。
  1979年3月21日至23日,在县城召开了迭部县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0人。会议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总工会九大会议精神,批判了林彪“四人帮”破坏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罪行;总结了上届工会工作;选举产生了迭部县总工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9人,常委5人,主席、副主席3人。
  1984年6月28日至30日,在县城召开了第三次工会代表大会,出席代表70人,会议听取了上届工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迭部县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1人,常委5人,主席、副主席2人。
  1987年11月1日至4日,在县城召开了第四次工会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4人。会议听取了上届工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迭部县总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1人,常委5人,副主席1人。
  全县现有基层工会组织81个,其中党政机关职工工会25个,事业单位工会19个,企业单位工会16个;共有会员2095人。
  四、其它群众组织
  (一)贫下中农协会
  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贫农、下中农自愿组织的群众性阶级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组织条例(草案)》精神,于1965年元月15日至24日在县城召开了迭部县第一次劳动农牧民(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22人。会议经过充分协商,选举成立了迭部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选出委员12人,主任、副主任3人;并选出了出席甘肃省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代表5人。从此,产生并成立县贫协机构。
  1966年1月31日至2月6日,在县城召开了县第二次劳动农牧民(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32人。会议选举产生了迭部县贫下中农协会第二届委员会。“文革”中又称“农代会”,与“职(工)代会”、“红代会",统称为“三代会”。1968年9月,在“工人阶级、贫下中农管理上层建筑”的口号下,组织工人和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成立“贫管会”管理学校。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方告结束。
  1973年,对全县贫代会组织普遍进行整顿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基层各级贫下中农组织,49个大队建立贫协会,253个生产队建立贫协小组。同年9月22日至26日,在县城召开了县第三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35人。会议选举产生了迭部县贫下中农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35人,常委9人,主任、副主任3人(不脱产1人)。
  1977年10月10日至14日,在县城召开了县第四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3人。选举产生了迭部县贫下中农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7人,常委3人,主席1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剥削阶级的消失,作为阶级组织的贫下中农协会遂于1982年被撤销。
  (二)个体劳动者协会
  个体劳动者协会,是个体工商业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迭部原无此组织。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整体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在个体工商业经营者不断增多的情势下,于1984年8月12日至14日,召开了全县第一次个体劳动者代表会,出席代表19人。会议选举产生并正式成立了迭部县第一届个体劳动者协会,选出委员7人,主任、副主任各1人。同年10月,又根据个体工商业在全县的分布情况,增设了白云、旺藏、代古寺3个基层分会。分会设委员7人,主任、副主任3人。并按行业的性质分为16个行业小组。
  1987年8月20日至220,召开了全县第二次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7人。会议根据省工商、劳协(87)003号文件精神,改协会主任制为会长制,选岀会长、副会长3人,委员9人。并决定在县城增设第一、二两个分会。
  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以来,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省、州协会文件,号召全会个体劳动者以“劳协”章程为原则,贯彻党的工商业政策,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优质服务,文明经商。开展“三好竞赛“。1985年12月召开了全县先进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表彰先进个人18人,决定出席省先进表彰大会1人。至1988年底全县共有会员213名。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