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油供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85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粮油供销
分类号: F713
页数: 6
页码: 400-405
摘要: 迭部县境自1957年建立粮油供销业务机构(粮站)以来,根据国家发布的粮油统购统销政策,把粮食作为一类物资进行管理,实行计划供应,调剂余缺, 以保证人民生活基本需要。
关键词: 迭部县 粮油供销

内容

县境自1957年建立粮油供销业务机构(粮站)以来,根据国家发布的粮油统购统销政策,把粮食作为一类物资进行管理,实行计划供应,调剂余缺, 以保证人民生活基本需要。
  一、城镇定量供应
  迭部地区自1957年上、下迭相继建立粮站以来,开始执行1955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市镇粮油定量供应暂行办法”的命令,对公务人员、驻军的口粮实行定量供应。当年城镇供应人口1215人,供应量30万斤,油4千斤。1962年建县后,县粮食部门根据粮食政策,对本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等单位的职工及城镇居民、儿童,按其劳动强度、年龄大小实行工种定量供应。是年,全县供应城镇人口有1419人,年供应量56万斤,油8400斤。1969年以来因县内新建迭部林业局、国营七九二矿等单位,城镇供应人口剧增,至1973年城镇人口增至12686人,比1962年增长8.94倍;年供应量达522万斤,增长8.32倍。1980年4月甘肃省对原工种粮作了合理调整,重新制订了《甘肃省市镇粮食定量标准规定》,此标准执行至1990年未变(附表4)。食油供应,1982年前每人每月按200克定量供应,1982年4月起增至250克,除定量供应外,按有关食油供应政策由粮食局核定,对高空、井下、接触有毒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分等(甲:750克、乙:500克、丙250克)实行劳动保健补助;对县、.乡级人代会、党代会实行会议补助(人均第天10克);对国庆、春节、伊斯兰教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实行节日补助(人均200克)。1980年供应人口12649人,供应量636万斤,油8.77万斤。1990年全县城镇供应人口14988人,年供应719万斤,油12.76万斤。(历年供应量附表2、3)。
  城镇供应价格,一直实行长江流域的统销价,至1990年未变。
  二、农村销售
  向农村销售粮食的主要形式有返销粮、奖售粮、牧民口粮,和农村户口的初、高中学生、寄宿制小学生的口粮供应,其中返销粮、牧民口粮、学生口粮的销售量所占比例较大。返销粮(亦称回销粮),是根据国家粮食政策对农村灾民、缺粮户、五保户等通过生产自救仍无力解决基本口粮的,由国家返销救剂粮。回销办法是由队(村)、乡(社)按灾情逐级上报县粮食局审批后,指定粮站每天每人按400克到500克的标准实施供应。这是本县农村销售的主要形式,建县以来大部分年份都有一定数量的返销粮。
  奖售粮是国家为了鼓励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对售缴农副产品的集体或个人按规定奖售的粮食。本县主要对出售药材、畜产品者进行奖售。(历年奖售数量附表2)。农村户口的中小学生口粮供应,“文革”前曾对农村中学高中生供应商品粮,后停止供应;1980年2月根据省州有关民族政策,不仅恢复了农村高中学生口粮供应,还增加了农村初中学生和寄宿制小学生的口粮供应。(历年供应量附表2)。牧民口粮系指1984年以来,本县根据省州批准先后有部分生产队由农业队转为牧业为主的队,从1986年起向牧民供应商品粮,价格实行比例价,略高于城镇供应价。本县农业因山地多,产量低,自然灾害频繁,加之部分自然村先后退农转牧以及农村销售项目的增加,使境内农村粮食不能自给的问题逐渐明显。建县以来,1977年前农村征购总数大于销售总数;而1978年后则农村销售数大于征购数,而且比例逐年增大,1990年全县农村销售434万斤,是同年农村征购数36.4万斤的11.9倍。
  三、工商行业用粮和议价销售
  县内酿造、副食加工、饮食服务等行业的用粮,建县以来历年均根据各业生产计划所需量,由用粮单位编报计划送粮食局核批后,凭证供应,招待所、单位食堂一般在开业初由粮食部闩批给一定数量的周转粮。(历年供应量见城镇供应“其它”栏)01979年以来随着个体饭馆的开办,私营工商户和各类基建工地外地劳工人数的增加,社会用粮需求量增大,遂于1982年起在本县粮食供销业务中增加了议价销售。:1985年以来食油亦增加议价销售。(历年议价粮油销售量见表2、3)其中最多的1988年议价销售粮食达198万斤,油24.88万斤。
  四、饲料供应
  饲料供应的对象主要是:骡、马、狗。建县前后,因境内多数乡村不通汽车,交通不便,干部职工往返需役用牲口,县、乡级很多单位都养有一定数量的骡马,随交通业的发展而逐渐减少;物资、公安等单位还豢养看门狗和警犬。供应办法由单位申报,粮食部门核批后凭证供应。供应品种主要有玉米、蚕豆、碗豆、杂色大豆、土面等。定量标准:牲口每匹每月30公斤。狗每只每月10公斤。1990年全县共供应骡马9匹,狗3只。
  五、粮油票证
  1962年建县以来,在粮油供应中实行票证管理。粮票,是购买粮食及制成品、饲料的凭证,是在国内或省内流通使用的购粮无价证券。县内使用的有:全国通用粮票、甘肃省地方粮票、军用粮票、军用甘肃省地方价购票;1975年县内曾实行过工种补差粮票,1985年停用销毁。购粮证,是县内实行定量供应中向用户核发的购粮凭证。先后实行的有:城镇居民供应证,牧民口粮供应证、机关团体供应证,工商行业供应证,饲料供应证等。这些购粮证均根据公安、乡政府等户籍单位核定的户口本或计划报告由粮食局按户统一发给购粮本,凭证到指定粮站购粮。
  各类城乡统一销售的粮油价格,均按照上级粮食部门历次下达的变价指示执行。(见表6)
  迭部县历年粮食供销情况统计
  迭部县历年油脂收购、销售量统计表(折油品)
  迭部县粮食定量分等分级供应标准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