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油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84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粮油机构
分类号: F717.5
页数: 3
页码: 394-396
摘要: 迭部境内古代粮食购销及管理情况无史料。明、清至民国,迭境大部分地区久属卓尼杨土司世袭领地,故无官办粮食管理机构,亦无官府田赋之征。辖民只向土司衙门纳粮进贡,土司衙门曾先后在迭境设有尖尼、崔古、然闹、知子等4个粮仓,分别集中收贮附近旗民纳贡之粮,仓官由旗长或总管兼任。下迭洛大、腊子地区,清雍正前后分别属黄(舟曲黑峪)、赵(岷县多纳)二土司辖地,辖民亦向土司纳贡;光绪之后归岷州(县)直属时,则由乡、保等地方官逼民直接向官府纳粮,亦无官办粮管机构。解放初,随着国家干部的分批派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驻,为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问题,1957年舟曲县在洛大村东设立洛大粮站;1958年舟曲县又在旺藏寺设立旺藏粮站;同年,卓尼县在电东寺设立电东粮站。
关键词: 迭部县 粮油管理 粮油机构

内容

一、建县前的粮食机构
  迭部境内古代粮食购销及管理情况无史料。明、清至民国,迭境大部分地区久属卓尼杨土司世袭领地,故无官办粮食管理机构,亦无官府田赋之征。辖民只向土司衙门纳粮进贡,土司衙门曾先后在迭境设有尖尼、崔古、然闹、知子等4个粮仓,分别集中收贮附近旗民纳贡之粮,仓官由旗长或总管兼任。下迭洛大、腊子地区,清雍正前后分别属黄(舟曲黑峪)、赵(岷县多纳)二土司辖地,辖民亦向土司纳贡;光绪之后归岷州(县)直属时,则由乡、保等地方官逼民直接向官府纳粮,亦无官办粮管机构。
  解放初,随着国家干部的分批派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驻,为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问题,1957年舟曲县在洛大村东设立洛大粮站;1958年舟曲县又在旺藏寺设立旺藏粮站;同年,卓尼县在电尕寺设立电尕粮站。
  二、县粮食局
  1962年1月迭部建县后,于当年8月成立迭部县粮食科。遂从临潭县接管了电尕粮站;从舟曲县接管了旺藏粮站和洛大粮站。粮食科成立初,只配3人,科长1人,干事2人,始设会计、调运、收购、储存、销售等项业务,全县粮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16人,全部固定资产2.8万元,年销售额38万元。1963年粮食科办公处随县政府机关迁至电尕乡附近的驻军营房。1965年8月迁至今址,是年全县粮食系统有职工45人,固定资产7.98万元,年销售额30万元。1966年“文革”期间,粮食科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6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粮食组,原科室干部只留1人,其余被下放到各粮站。1972年在迭部林业局驻地成立白云粮站。1973年2月成立粮食局,配局长1人,干部5人,粮食系统时有职工59人,固定资产达18.6万元,年销售额93.7万元。1977年8月,为方便国营七九二矿机关职工的粮油供给,在其驻地成立电尕第二粮站。1982年增设议价业务。1985年建立花园粮站(阿夏沟口)。1990年11月在县城兴迭街南建成一幢三层带帽双面粮油供销综合楼,总投资49万元,建筑面积1184㎡。
  1990年粮食局设有人秘、计财、调运、定购、储存、销售、议价等七项业务,未设股,有职工10人。县城和基层先后共设有洛大、旺藏、电尕、电尕第二、白云、花园六个粮站;全粮食系统共有职工78人,固定资产125万元,总建筑面积8463㎡,占地面积35亩,年销售总额达291万元。
  三、基层粮站
  洛大粮站
  1957年建立,属舟曲县粮食科管辖,站址初设洛大村东(今水运处驻地)民房内,有职工7人,水磨一盘,雇用临时性磨面工2人。1962年随行政区划移交迭部县粮食科管理。1964年由省粮食局拨款3万元,在洛大村东(今址)新建砖木结构的粮库一栋,面积273㎡,库容量500吨,新建办公室和职工宿舍17间,1965年迁入新址,时有职工9人。1970年钢磨取代水磨。1974年再建砖木结构的粮库一栋面积273㎡,库容量500吨,是年取消粮食加工业,有固定资产8万元,年销售额19.8万元。该站建立以来一直负责舟曲林业局洛大、腊子林场和洛大、腊子、桑坝等乡的职工、牧民口粮供应及征购入库业务。1990年,全站共有职工10人,设有会计、调运、收购、储存、销售等项业务,有固定资产11万元,年销售额56万元,建筑面积1090㎡,占地面积8亩。
  旺藏粮站
  1958年建立,属舟曲县粮食科管辖,站址设在旺藏寺院内,粮库及职工宿舍均系寺院经堂及僧房,有职工4人,水磨两盘。1962年移交迭部县粮食科管理,职工增至5人。1970年钢磨取代水磨。1974年取消粮油加工业。1980年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以来,为清退所占寺院用房,1981年〜1982年省粮食局先后拨款14万元,在旺藏乡政府驻地西北处选址新建砖木结构的粮库两栋,面积788㎡,库容量1500吨,办公室及职工宿舍13间。当年9月,旺藏粮站由寺院迁至今址。该站建立以来一直负责迭林局旺藏林场、旺藏、达拉、卡坝、尼傲等乡的职工、牧民口粮和征购入库业务,1990年,全站共有职工12人,设有会计、调运、收购、储存、销售等项业务,有固定资产16万元,年销售额43万元,建筑总面积1310㎡,占地面积8亩。电尕粮站
  1958年建立,属卓尼县粮食科管辖。站址设在电尕下寺,有职工2人,水磨一盘,雇用临时性磨面工2人。当时主要供应电尕驻军和上迭区干部职工口粮。1959年临(潭)、卓(尼)两县合并后,交由临潭县粮食科管辖。1962年随行政区划划归迭部县粮食科管辖。1963年站址由电尕下寺迁至电尕乡政府驻地路南河滩处原驻军面粉加工厂旧房内。1965年由省粮食局拨款3万元,就地新建土木结构的粮库一栋,面积273㎡。库容量500吨。是年,粮站职工增至10人。1968年又建成土木结构的粮库一栋,库面积249㎡。库容量500吨。1970年再建土木结构的粮库一栋,面积273㎡,容量500吨,建成粮站营业室5间,是年钢磨代替水磨。1971年投资9万元新建土木结构的粮库三栋,总面积为849㎡。库容量1700吨。1974年取消粮食加工。该站自建县以来一宜承担县城、电尕、益哇等地的城镇人口及牧民口粮供应和征购入库业务,是县内业务量最大的粮站。1990年全站共有职工有20人,设有会计、调运、收购、储存、销售等项业务,有固定资产33万元,年销量99万元,总建筑面积5543㎡,占地面积15亩。
  电尕第二粮站
  1977年建立,主要供应国营七九二矿,所用房屋由矿提供,房产权亦归其所有。该站粮油经营及人事均属县粮食局管理,1990年有职工7人,设有会计、调运、销售、储存等项业务,年销售额33万元。
  白云粮站
  1972年建立,站址设在迭部林业局驻地白云,为林业局专设粮站.所需粮库、办公室及职工宿舍均由林业局修建,房屋产权亦归其所有,站内粮油业务经营及人事均属县粮食局管理。1990年有职工9人,设有会计、调运、储存、销售等项业务,年销售额33万元。
  花园粮站
  1985年建成,站址建在花园乡境内的多儿沟口白龙江桥南,建有砖木结构的粮库一栋,面积273㎡,库容量500吨,办公室和职工宿舍10间。该站主要供应迭部林业局阿夏林场和花园、多儿、阿夏等乡的职工、牧民口粮及征购入库。1990年全站有职工9人,设有会计、调运、收购、储存、销售等项业务,有固定资产8万元,年销售额27万元,建筑面积520㎡,占地面积4亩。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机构

迭部县粮食科
相关机构
迭部县粮食局
相关机构
洛大粮站
相关机构
旺藏粮站
相关机构
电尕粮站
相关机构
电尕第二粮站
相关机构
白云粮站
相关机构
花园粮站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