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业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83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商业机构
分类号: F715.2
页数: 3
页码: 359-361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最初迭部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在临潭设立了综合贸易公司,该公司向上迭部委派了1个贸易购销小组。同年,岷县供销合作社派出工作组筹建成立了洛大购销合作组。
关键词: 迭部县 商业机构 商业管理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最初人民政府于1952年在临潭设立了综合贸易公司,该公司向上迭部委派了1个贸易购销小组。同年,岷县供销合作社派出工作组筹建成立了洛大购销合作组。
  1954年后,卓尼商店和上迭贸易购销组已在电尕、扎尕那、各子等地进行流动购销业务。1956年,卓尼县成立贸易分公司后,在电尕建立了上迭购销组(今电尕供销社驻地);在下迭区政府驻地旺藏先派出流动销售工作组,年底设立了下迭购销组(在今旺藏寺院)。
  1957年4月6日,根据自治州商业扩大会议精神,将卓尼县贸易公司上迭购销组、下迭购销组移交给卓尼县供销合作社。并于同年6月15日,由卓尼县下发“卓尼县上迭供销社”、“卓尼县下迭供销社”藏汉两文印章两枚,购销组正式更名为供销社。上迭供销社有职工7人,全年零售额为11.5万元;下迭供销社有职工7人,全年零售额为9万元。
  1958年元月1日起,全省调整商业体制,商业,供销合并,同年7月1日,卓尼供销社并入卓尼县商业局。8月1日,上、下迭基层供销社均改称商店,上迭供销社更名为卓尼县电尕寺商店;下迭供销社亦更名旺藏商店,后于1959年随行政区划,移交龙叠县管辖,改名龙叠县旺藏寺商店。
  1959年临、卓两县合并后,电尕寺商店更名为临潭县上叠商店。时有职工6人,全年零售额为45.23万元。当时,为了活跃市场及中秋节广大干部群众和驻军副食品供应的需要,经上迭公社研究决定,开办小吃部一处。同年11月中旬,上叠商店办猪场1个,并开始收购活猪。至建县前,电尕寺商店下设扎尕那、谢协寺、高杂3个分销店;龙叠县所辖下叠区有旺藏、达拉、卡坝、洛大、桑坝5个商店。都是因陋就简开办,多数商店、分销店都借用寺院经堂和民房,只有电采商店有土平房仓库10间,办公室5间,营业室3间。商品购进全凭人背畜驮。
  1962年元月建县后,在上迭商店的基础上建立了迭部县商业局。同时成立了1个三级批发站。龙叠县商业局于元月21日,向迭部商业局移交了下叠5个商店,职工23人。县商业局设有人秘股、财会股、统计股、业务股,1962年底,全系统有干部职工56人,商业机构8个:即1个三级批发站和7个基层商店。全部固定资产1.14万元,流动资金总计23.04万元。全年商品销售总额为132.95万元。
  1963年5月8日,经州商业处批准成立了迭部县民族贸易公司,与商业局合署办公,兼营批零业务。并对原有商店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民贸公司下设基层商店有:益哇商店及保合寺分销店;旺藏商店及卡坝、多儿、尼欠、麻牙、阿夏分销店;达拉商店;洛大商店及桑坝分销店。原电尕商店并入县民贸公司。同年9月25日,增设饮食服务商店,有职工8人,经营项目有理发、照像、旅馆业。
  1964年2月18日,接州商业处与文卫处联合通知,将原卫生部门领导经营的中西药品、医疗器械和医药机构,移交给商业部门统一经营,受商业、卫生部门双重领导。同年将原达拉、益哇等商店改为分销店;并增设腊子、花园两个分销店,新增分销店归洛大中心商店经营。
  1965年6月27日,州商业局拨给县民贸公司修建款6.5万元,在新址(今糖业烟酒公司)修建仓库300㎡,营业室200㎡,宿舍及办公室200㎡,11月竣工。商业局、民贸公司于1966年7月迁入新址。至此,商业系统所属机构有:民贸公司、药材公司、服务商店。民贸公司下辖洛大中心商店及所属腊子、桑坝、花园3个分销店;旺藏中心商店及所属尼傲、阿夏、多儿、达拉4个分销店;益哇、谢谢、各子3个代销店。共有职工53人,全部固定资产3.8万元,全年销售总额107.1万元,流动资金总计33.9万元。
  1968年12月6日,县商业局与民贸公司合并成立迭部县商贸革命委员会。1972年4月7日,商贸革委会分设为迭部县革命委员会商业局和迭部县革命委员会商业局民贸公司;原并入商贸革委会的饮食服务商店,分设为迭部县革命委员会商业局饮食服务公司。
  1975年3月,成立了农副公司,归商业局管辖。农副公司成立后,民贸公司将基层商店及各分销店,移交给农副公司经营。民贸公司的业务范围缩小到县城之内。年底,商业系统共有职工154人,全部固定资产53.3万元,流动资金总计:129.3万元,全年销售额489.9万元。
  1976年3月5日,成立燃料公司,归商业局主管。同年12月,成立县供销合作社,并将农副公司划归供销社经营。1977年2月24日,成立迭部县商业局食品公司。商业局时辖民贸公司、药材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燃料公司、食品公司。
  1973年,由商业局负责修建综合门市部,总投资11.17万元,建筑面积745S共13间,建成后民贸公司于1980年迁入新址,将原址房舍,全部交付食品公司使用。
  1980年5月28日,接州政府通知,从6月1日起,药材公司改由州药材公司直属。1984年元月,食品与糖烟酒分设为两个公司,但营业室,办公点都在一处。同年10月,燃料公司分设为煤炭公司和石油公司。煤炭公司归物资局管辖。石油公司于1985年6月交由省石油公司直辖。
  1986年,为加强酒类管理,成立了烟草酒类专卖管理局,与商业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到1990年底,商业局共有干部6人,内设人秘股、财会股、统计股、业务股和烟酒专卖等业务。建筑面积404㎡,占地面积1350㎡。下辖民贸、饮食服务、糖业烟酒、食品四大公司。全商业系统共有职工139人,固定资产80.9万元,流动资金80.5万元,全年商品销售总额719.7万元。全系统总建筑面积6492㎡,占地面积10105㎡,有汽车2辆。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