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桥梁 涵洞 隧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83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桥梁 涵洞 隧道
分类号: U44;U45
页数: 4
页码: 339-342
摘要: 迭部境内自1956年始修公路以来,先后在干线、县乡公路跨越的白龙江和主要河(沟)上共修筑各种公路桥梁51座,总长1290.59米,涵洞172道,长1432.48米,隧道1处。其中干线公路(省道)桥梁34座,长916.75米,均为永久式;涵洞127道,长1120.38米;隧道1处(腊子八隆隧道),长81米、宽7米、高4.2米。县、乡公路桥梁17座,长373.84米,永久式10座,长284.59米,半永久式1座,长6.1米,临时式7座,长67.25米;涵洞45道、长312.1米,永久式39道,长287.9米,临时式6道、长24.2米。
关键词: 桥梁 涵洞 隧道

内容

迭部境内自1956年始修公路以来,先后在干线、县乡公路跨越的白龙江和主要河(沟)上共修筑各种公路桥梁51座,总长1290.59米,涵洞172道,长1432.48米,隧道1处。其中干线公路(省道)桥梁34座,长916.75米,均为永久式;涵洞127道,长1120.38米;隧道1处(腊子八隆隧道),长81米、宽7米、高4.2米。县、乡公路桥梁17座,长373.84米,永久式10座,长284.59米,半永久式1座,长6.1米,临时式7座,长67.25米;涵洞45道、长312.1米,永久式39道,长287.9米,临时式6道、长24.2米。
  —、公路桥
  在历年建桥中,1968年前所建桥梁因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紧缺,除少数重要桥梁建成永久式石拱桥,其余均建成半永久式石墩木面桥或临时性木桩基础简易桥。1969年后改建和新建的桥梁,均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永久式曲拱桥或石拱桥。各类公路桥梁列表(2),其中主要桥梁简介如下:
  洛大桥:位于洛大村西两郎公路79.5公里处,是两郎公路在县境跨越白龙江的第一座桥梁。初于1960年6月由龙叠县洛电公路指挥部建成,系1孔净跨18米的半永久式石墩木拱桥,桥长29米,净宽4.6米,高22米,投资3.9万元,荷载汽一13,拖一60,已使用30年之久。1991年,甘南州公路总段又在原址下移百米两岸公路对宜处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1孔净跨40米的永久式钢混双曲拱桥。反修桥(代古寺桥):位于县境洛大乡代古寺村西两郎公路88.9公里处,是两郎公路在县境跨江桥之二。初由龙叠县洛电公路指挥部于1960年3月6日建成,系浆砌片石桥台八字撑木架梁,1孔净跨19米,桥面宽4.5米,全长34.5米。1969年代旺公路指挥部改建为1孔净跨20.07米,长32米,净宽5.95米,高8.15米的石拱桥,取名反修桥。浆砌片石重力式桥台,荷载汽一13,拖—60。
  水泊沟1号桥:位于花园乡东两郎公路96.3公里处,是两郎公路在县境跨江桥之三。初于1960年3月由龙叠县修建洛电公路指挥部所建,系1孔净跨20.5米,桥长23.8米,桥面净宽4.5米的木笼片石桥台八字撑木架桥。1969年代旺公路指挥部从新改建为1孔净跨30米,长46米,净宽7米,高11.32米的永久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浆砌片石V形桥台。荷载汽一13,拖 —60。
  水泊沟2号桥:位于花园乡东两郎公路97.3公里处,是县境跨江桥之四。初于1960年3月洛大公路指挥部与1号桥同时所建,系1孔净跨17米,桥长22.4米,桥面净宽4.5米的木笼片石桥台八字撑木架桥。1969年仍由代旺公路指挥部从新改建为1孔净跨20米,全长34.9米,净宽7米,高5.89米的永久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浆砌片石V形桥台。荷载汽一13,拖一60。
  长征桥:以当年红军长征曾经此地而命名。位于旺藏乡东两郎公路122.3公里处,是此道在县境跨江桥之五。系1968年7月代旺公路指挥部新建的1孔净跨20米,长47米,净宽6.25米,高30米的永久式浆砌料石拱桥。基础为1米钢筋混凝土底座直接置于基岩上,浆砌料石V形桥台。设计荷载汽一15, 拖一80。
  达拉沟口桥(藏语称扎拜桑巴,意为汉藏桥):位于卡坝乡东两郎公路137.5公里处,是县境跨江桥之六。初于1959年修洛电公路时建成木架桥。1964年改建为石台木面桥。1979年10月迭部县公路段又改建为1孔净跨9米,全长22.1米,净宽6.54米,高15米的钢筋混凝土工形梁桥,浆砌料石U 形桥台,设计荷载汽一15,拖一80,造价3万元。
  卡坝桥:位于卡坝乡驻地,两郎公路139.4公里处。原系横跨安子河的木便桥。1960年元月由临潭修建洛电公路指挥部建成公路木拱桥,1962年7月被洪水冲毁。1964年7月重建为1孔净跨15米的石台上承式木桁架桥。1977年由甘南公路总段工程队改建为永久式石拱桥,长36.4米,桥面净宽7米,高10.9米,浆砌片石V形桥台,片石混凝土底板直接浇注在基岩上,造价15.92万元,设计荷载汽一15,拖一80。跃进桥:位于县城西郊电尕乡驻地,两郎公路171.6公里处,跨越哇巴河公路桥。原系1957年修江电公路时所建木架桥。1970年由甘南公路总段改建为1孔净跨20米、全长36米的永久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高7.44米,净宽6米,片石混凝土实体基础深4.06米,片石混凝土轻型桥台。造价12.3万元。
  益哇沟口桥:位于县境西益哇沟口、两郎公路175.1公里处,跨越益哇河公路桥。原系1965年迭部公路段修建的木桩基础木排架桥。1978年10月由甘南公路总段工程队改建为1孔净跨20米的永久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全长31.6米,桥面净宽7米,桥高4.32米,下部构造为浆砌片石V形桥台,浆砌片石基础深4.71米,造价18.20万元。
  九道沟桥(即格热沟):位于县境西北腊子乡岷代公路43.4公里处,是这条干线公路伸入县境后跨越的第一道桥梁。是1972年10月岷代公路腊子口指挥部新建的1孔净跨12米的永久式钢筋混凝土 T形梁桥,全长24米,净宽7米,高6.74米,片石混凝土实体基础深3米,片石混凝土桥台,设计荷载汽 —13,拖一60。
  腊子桥:位于腊子口南、岷代公路62.1公里处,跨越支东沟(河)的桥梁。亦是1972年10月岷代公路甘南指挥部新建的一座1孔净跨15米的永久式浆砌片石拱桥,全长29.3米,净宽7米,高10.6米,浆砌片石V形桥台直接置于基岩上,设计荷载汽一13,拖一60。
  康多桥:位于腊子乡驻地康多村,岷代公路64.7公里处,跨越康多沟 (河)。是岷代公路甘南指挥部1972年10月新建的1孔净跨15米的永久式浆砌片石拱桥,全长29.4米,净宽7米,高6.8米,浆砌片石重力式桥台宜接置于基岩上,设计荷载汽一13,拖一60。
  尖藏桥:位于洛大乡尖藏村北,岷代公路70公里处,南北横跨腊子河。是岷代公路甘南指挥部1972年10月新建的1孔净跨15米的永久式浆砌片石拱桥,全长27.4米,净宽7米,高11.9米,浆砌片石重力式桥台直接置于基岩上,设计荷载汽一13,拖一60。代古寺桥:位于洛大乡代古村东、岷代公路终点即与两郎公路交接处北侧,是岷代公路在县境唯一横跨白龙江的重要公路桥,成为本县南北公路交通的咽喉。系岷代公路甘南指挥部于1972年12月新建的一座1孔净跨30米的永久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全长47.2米,净宽7米,高25米,浆砌片石重力式桥台长7.9米,宽&6米,高14.24米直接置于基岩上,设计荷载汽一13,拖一60。建桥施工中采用了无支架整体吊装工艺。
  二、木桥吊桥
  面对县境各地山高谷窄、河岸高峻的地形特征,濒临河沟居住的山村,自古以来就有集体修桥的优良传统,集收益村落(或一村)公众之力修筑木笼基座板面伸臂木梁桥供人畜通行,这是境内藏族人民传世久远的群体公德。全县现有的伸臂木桥中,虽然大部分是解放后改建的,但多数都是在旧址上拆旧建新。至1990年全境共有供人畜通行的伸臂木梁桥或石墩木面桥近百座。
  1983年以来,为解决部分山村或河沟通行不便的困难,由县地方道路或乡镇企业筹集资金,先后在白龙江和深沟小河上建起钢混基座、板面钢索吊桥5座。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作品

洛大桥
相关作品
反修桥
相关作品
水泊沟1号桥
相关作品
水泊沟2号桥
相关作品
长征桥
相关作品
达拉沟口桥
相关作品
卡坝桥
相关作品
跃进桥
相关作品
益哇沟口桥
相关作品
九道沟桥
相关作品
腊子桥
相关作品
康多桥
相关作品
尖藏桥
相关作品
代古寺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