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发展概况
一、管理机构
建县初,有关社队企业管理事务由县计委和农牧科统管。1976年8月,根据中共甘南州委(76)99号《关于组建迭部县社队企业管理局》的通知精神,正式成立迭部县社队企业管理局。1983年12月12日撤销社队企业管理局,改设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站,仍为科级建制,归县农牧局领导,承担全县农村多种经营的管理事务。1984年6月18日更名为迭部县乡镇企业管理站,隶属关系和管理范围未变。1985年1月16日又更名为迭部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并升格为县政府专管全县乡镇企业的职能机构。管理范围扩大,除乡镇企业外,还将村办联营和个体企业也纳入管理范围之内。乡镇局内设人秘股、计财股、企管股,1990年有职工11人。
二、乡镇企业的起步与发展
本县乡镇企业最早产生于6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初称社队企业。1960年洛大公社在赵藏河坝村创办境内第一个砖瓦厂,后迁至洛大村东。1964年电尕乡创办了射协砖瓦厂。此后,为增加公社收益,强调多种经营,大办“五小工业”。1969年后电尕等公社陆续办起小水电站、把杖厂、单车运输等社队企业。60年代创办的社队企业堪称县境乡镇企业的起步,多为土法上马,手工操作,规模小,产值低。
1976年曾一度出现大办社队企业的“热潮”,有些在不具备主客观条件的情况下,一哄而上。是年全县共办有社队企业79个,从业549人,总产值达57.5万元。1979年后,国民经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农村推行包产到户。对社队企业也相应地做了调整,对一些因缺乏论证,盲目创办,原料无保证,产品无销路,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关、停了一批。全县社队企业从1976年的79家减少到1981年的35家。1981至1984年间,伴随农村体制改革,关于乡镇企业的方向和如何稳步发展问题,一度认识模糊,使乡镇企业的发展进程出现低谷,徘徊不前,总产值由1981年的207万元跌至1983年的130万元。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报告》的通知下发后,将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把发展乡镇企业提到“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的位置,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85年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又把发展乡镇企业提到“振兴甘肃经济的突破口”的位置,进一步解决了发展乡镇企业的指导思想。本县在贯彻执行中,通过“清左、放宽、搞活”,“思想放开、经营放开、资源放开、流通放开、引进放开”等措施,逐步放宽政策,打破旧条框的束缚,开关撤卡,在发展乡镇企业的信贷、税收以及简化审批手续等方面都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方便。同年8月,省、州决定将国营林业生产单位的统配材提留百分之二十分配给当地乡镇企业进行加工。这对本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全县当年分得原木指标26,200立方米。为能适应加工需要,全县在原有的4个木材加工企业的基础上新建9个乡办木材综合加工厂。是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512万元,登上了新的台阶,比上年增长三倍。乡镇企业数、从业人数均有大幅度增加。使全县乡镇企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1985年至1990年,乡镇企业出现了新的飞跃。在大力发展木材加工的同时,还相继建起了一些联营和服务性企业。1985年6月组建起迭部县乡镇企业供销公司。1986年5月,为能给乡村个体汽车运输户提供服务,提高运输能力,组建了迭部县汽车联营运输公司,拥有汽车72辆。同年,联合三个建筑工程队组建了迭部县建筑建材公司;又与11个乡联营组建迭部县饮料厂。私营和个体联营企业也有一定发展,其中发展较快的是个体运输户、小卖部、小旅店:饭馆、粮油加工等。为了适应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领导,1987年全县各乡均成立乡镇经济联合委员会,简称“乡经委”,属乡人民政府主管乡镇企业的管理机构。在集体积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能增强发展后劲,利用积累资金增加和改善企业设备的同时,还投资创办新建企业。仅1987至1988两年,乡镇企业共投资用于增加固定资产的资金达135万元;完成新建和扩建项目18个。其中1988年完成新建扩建项目5项,投资117万元。三年中,在国家的扶持下,乡镇企业共自筹投入资金112万元(占总投资239万元的47%),建成小水电站4座,装机容量1150千瓦。四年为乡镇企业培训管理人员147人,其中财务人员78人,管理人员30人,技术人员39人。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于1987年登上了1000万元的新台阶。
至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数增加到523家,从业人员2944人,其中乡办54家,从业1296人;村办25家,从业140人;联户办7家,从业904人;个体437家,从业604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923.8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9个乡的产值超过百万元,电尕乡最高,达445万元。企业数、从业人员,分别比1985年增长89.5%和72.67%;总产值比85年增长3.75倍,比1978年增长36.3倍。
迭部县乡镇企业历年发展情况统计
第二节管理与分配
—、管理体制
迭部乡镇企业体制主要有:乡办集体企业,村办集体企业,私营个体企业,多种形式的联营企业等四种。
乡办集体企业是用本乡集体资金或以乡政府名义贷款创办的。企业的资产为全乡集体所有,由乡政府主管,生产计划、收益分配、固定资产购置和转让都必须经乡政府批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事安排均由乡政府负责。乡办企业是全县乡镇企业的骨干,创办时间较长,规模较大,资力较雄厚。1985年乡办企业总收入为544.68万元,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72%;拥有固定资产249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88%。到1988年,乡办企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总产值仍占绝对优势,交纳税金71.45万元,占乡镇企业全部税金的71.5%;实现利润总额306万元,占75.5%;并全年上交乡政府的社会性支出42万元,占95%。1990年乡办企业产值达1337.2万元,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69.5%。
村办集体企业是由村(原大队或自然村)集体资金创办的,企业的所有权归村民集体,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由主办的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决定。1990年村办企业产值89.2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4.6%
个体企业是农牧民个人投资创办的,其资产收益均归经营者个人所有。1990年个体企业产值达361.9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18.8%。
联营企业是1988年后为了疏通产供销渠道,加强行业间的联合,增强发展势头而出现的。其中多数是以县乡镇企业局为主,联合乡、村、个体企业和国营单位共同投资联办的集体性联营企业。固定资产有的归联营单位所有(如建筑工程队),有的归联营者个人所有(如汽车联营运输公司的汽车),公司只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有的入股投入资金,固定资产归厂家所有,投资各方按比例分红。1990年联营企业产值135.5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
在生产管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生产关节均由厂里统一安排工人上班,月终付给劳动工资。如水电站、集体性运输等企业;2.有的小企业无法调配专门管理人员,只好由乡政府兼管经营和财务,如运输单车、放牧场、小电站等;3.有的乡办牧场则全由放牧员自管,年终按当年产仔率及成活比例分成;4.有的企业,生产活计承包给外地民工,企业只负责成品销售,如砖瓦厂、少数木材加工厂、煤矿等;5.有的则将生产和销售全部承包给包工头,企业主只提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如建筑工程队、服务社、部分电站等。
二、行业
乡镇企业的经营范围逐年扩大,实为多种经营、五业并举,从事的行业门类主要有:
农业企业有以果园为主的种植业,以牧场为主的养殖业。1985年有8家,1990年发展到19家(乡办3、村办16),从业人员48人,产值为13.3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0.69%。
工业企业主要有木材加工业,小水电、运输、制香、织毯、粮油加工酿酒等业。1985年有68家,1990年发展到115家(乡办30、村办6、联户4、个体75),从业人数1126人,年产值980.9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1%。
建筑业主要有建筑工程队和生产砖瓦、石灰的建材厂。1990年有5家(乡办4、联户1),从业人数1181人,年产值186万元,占9.67%。
运输业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1985年有39家,1990年发展到289家(乡办8、村办3、联户1、个体277),从业人数346人,年产值368.7万元,占19.17%
商业饮食业主要有小卖铺、饭馆,食醋、糕点、豆腐、罐头等食品加工,卖酿皮、凉粉、馒头、大饼等饮食业。1990年有73家(乡办7、联户1、个体65)、从业人数190人,年产值374.9万元,占19.49%。
服务业有旅馆、缝纫、理发、洗澡、照像以及汽车、自行车、钟表等各种修理业。1990年共有22家(乡办2、个体20),从业人数53人。
三、收益分配
乡镇企业在收益分配上,贯彻国家和省州有关政策规定,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历年收益分配情况如表:
迭部县乡镇企业历年收益分配情况
个体联营企业收入分配情况
四、产品与销售
县内乡镇企业随着设备、技术、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向城乡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1984年本县乡镇企业的产品主要有7种:发电104万度,生产原煤1700吨,砖200万块,粮食加工30万斤,原木加工1500立方米,锯材400立方米,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菜牛75头。至1988年乡镇企业的主要产品发展到29种。增加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木器制品、包装箱、电圆木、備矿石、沙棘饮料、蕨菜加工、蜂窝煤等。县城基建所需机砖、机瓦、石灰、水泥预制板等建筑材料主要靠乡镇企业提供;锯材、木制家具、包装箱、磚矿石、沙棘饮料、盐渍蕨菜等产品,远销国内外。乡镇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表:
迭部县乡镇企业1985年〜1990年主要产品产量统计
第三节重点企业
一、电尕乡纺织配件厂
1970年1月由电尕公社创建,国家扶持无息贷款3.7万元,1971年建成投产。初建于根古村,1984年迁至今址拉路村。产品以生产木质工具把杖为主,当年产值4000元。1979年产值达4.7万元。1980年后增置部分生产设备,并引进纺织配件生产技术,产品从此引销兰州、河北、江苏等地。1981年产值达11万元。后又增加包装箱、马槽等产品,1984年产值增至16万元。1985年将20%的统配材留给乡镇企业加工的政策实施后,当年供给该厂加工统配材原木3750立方米(原来每年只供200一400立方米加工材料),原材料猛增,厂内增设车木、细木、锯材等五个生产车间,新增木质家具等产品,当年产值猛增至48万元,总收入59万元,交纳税金3.5万元,返还群众利润10万元。从1985年起生产得到较快发展„1988年共有职工22人,固定资产净值21万元。总收入142万元,交纳税金8万元,实现利润41万元,其中上交利润35万元。1990年产值达166万元(90年不变价),固定资产原值45万元。
二、电尕乡协协建材厂(砖瓦厂)
1964年1月由电尕公社创办,厂址位于县城东15公里的协协村附近,占地面积15亩。初为土法上马,手工操作,土窑烧制。年产量较低。1984年投资11万元(其中无息贷款7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改土窑为砖箍窑,生产力由年产300万块增至720万块。1985年实际生产169万块,年产值8万元,总收入14万元。1990年全厂有固定管理人员4人。生产项目由外地民工承包。拥有固定资产30万元,24门轮窑一座,制砖机一台(日产量3万块),制瓦机一台,大型运输工具5台(辆)。年产值35万元。
三、益哇乡亚安煤矿
厂址位于益哇乡亚安村附近。1977年始由益哇公社建矿采煤,当年采煤600吨,1981年停办。1984年恢复,有职工18人,1985年由省地质队勘探查明系无烟煤,热量5380卡/克,贮藏量为12.63万吨。1985年产煤1000吨,销往本县、舟曲、武都等地。1986年扩建蜂窝煤加工厂,1988年产原煤1192吨,总收入3万元。蜂窝煤加工289吨,收入1.7万元。1990年原煤产值4万元,蜂窝煤加工产值13万元。
四、卡坝乡木材综合加工厂
1977年3月由卡坝公社创办,厂址在公社驻地卡坝寺,占地4亩,起初每年统配50立方米~200立方米的木材为原料,加工各类包装箱。1985年分给统配材2750立方米。生产量骤增,在兰州设立加工点,进行半成品续加工和销售。当年生产包装箱1800个,方木1500立方米,并销售原木,年产值达20万元,总收入45万元,纳税4万元,纯利润4.6万元。共有固定职工12人,临时工48人。固定资产13万元。1988年总产值达52万元,总收入62万元,纳税3万元,实现利润9.5万元。1990年产值33万元。
五、腊子口水电站
腊子乡腊子口水电站建在天险腊子口第二道隘口处。系1979年国家投资82.6万元所建。装机容量2X200千瓦,主要供应全乡9村和腊子林场用电。有电工9人,固定资产82万元。1990年产值18万元。
六、旺藏水电站
旺藏电站,于1979国家投资80万元修建,1981年建成使用,装机容量200X2千瓦。厂址位于旺藏乡东旺藏沟。主要供给本乡12个自然村和迭部林业局旺藏林场、阿夏林场、州属麻牙园艺场和乡级各单位。1985年总收入4.8万元,共有职工15人,固定资产80万元。1990年产值9万元。
七、尼傲乡地毯厂
创建于1986年。1990年产值42万元。
全县各乡办木材加工厂中,1990年总产值上百万元的有:洛大乡木材加工厂,尼傲乡木材加工厂,旺藏乡木材加工厂,腊子口乡木材加工厂;总产值上50万元的有:益哇、多儿、达拉、桑坝等4乡木材加工厂。但这些加工厂多以销售原木为主,固定产品很少或无固定产品,产值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