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80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
分类号: S76;S725.71
页数: 10
页码: 276-285
摘要: 迭部县除对现有森林进行人工改造之外,还把荒山宜林地造林和“四旁”植树作为本县发展森林资源,绿化环境,促进生态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荒山宜林地造林工作,主要由林业经营单位完成;四旁植树则每年春季动员全县城乡干部群众在公路旁、街道、村镇、院落、县城北山植树造林。迭部林业局1970年至1990年累计荒山造林面积达1.86万亩。
关键词: 迭部县 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建设

内容

—、营林
  本县林区营林生产工作,自森工企业创办起,就得到重视。迭部林业局建立后所属5个林场先后建立5个营林工段,进行专业化育苗。局设营林科,各林场配1名〜2名营林技术员。全局至1990年共有营林工589人,其中技术人员26人,形成一支专业化营林队伍。县属林业开办以来,贯彻了“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合理采伐,综合利用”的方针,县林业公司在电采乡河日滩建立营林基地一处,配专业技术员8人,有营林工人30人。洛大乡磨沟还涌现出个体育苗专业户。
  在抓专业营林的同时,省属及县属林业部门和各乡、场,在迹地更新、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人工改造方面,下达年度计划,完成定额任务。
  (一)选种和育苗
  省属和县办专业营林队、个体育苗专业户,在育苗树种的选择上,主要以云杉、冷杉、油松和落叶树等当地良种为主,亦有少量阔叶树种。但因本地优良树种采种困难等故,所育苗木中良种比例仍然不高。迭部林业局至1990年底,累计育苗7090.5亩,创产值911.61万元。县林业局因创办时间短,至1990年共育苗255亩。培育的苗木主要用于本县林区更新造林,很少对外地出售。在育苗中注重推广新技术,1986年,迭部林业局推行云、冷杉2年〜3年生苗木的大面积移床新技术,移床苗木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和适应环境能力普遍增强,更新造林成活率高。在移床中达拉林场的“胶皮定位移床板”移床法得到推广。1986年以来在白龙江林区营林作业质量检查评比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且受到省政府及林业厅的表彰。1988年7月,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在迭部林业局召开苗圃管理现场会,推广育苗工作经验。
  (二)更新、改造
  多年进行人工改造的主要项目有:迹地更新、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亦称低产林改造),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
  迹地更新:因本县林区采伐中采用小面积皆伐方式,故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则以人工更新为主,天然更新为辅。人工更新采用植苗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至1990年,迭部林业局累计迹地更新14.94万亩。县办林业1985年〜1990年迹地更新面积累计8427亩。
  幼林抚育:采用全面抚育和局部抚育相结合,为苗木生长创造和改善条件,促使其尽快郁闭成林。至1990年,迭部林业局幼林抚育面积累计49.32万亩;县属林业1985年〜1990年中年幼林抚育面积累计1.98万亩。
  次生林改造:一般采用综合抚育改造与砍带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改造区采用林冠下直接植苗,待苗木成活后砍除杂灌木,为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迭部林业局至1990年累计完成低产林改造面积3.03万亩。县属林业1986年至1990年完成4.415万亩。
  封山育林:自1984年开始逐年完成计划任务。迭部林业局至1990年累计完成12.39万亩。县属林业至1990年累计完成5.28万亩。
  (三)荒山造林、“四旁”植树
  除对现有森林进行人工改造之外,还把荒山宜林地造林和“四旁”植树作为本县发展森林资源,绿化环境,促进生态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荒山宜林地造林工作,主要由林业经营单位完成;四旁植树则每年春季动员全县城乡干部群众在公路旁、街道、村镇、院落、县城北山植树造林。迭部林业局1970年至1990年累计荒山造林面积达1.86万亩。县属林业经营单位和各乡1985年至1990年累计造林2.79万亩,其中国营造林4932亩,集体造林2.08万亩,个人造林1935亩。县属城乡1985年至1990年,零星、四旁植树累计达85.11万株。但因管理不善,成活率较低。
  历年育苗、更新造林、育林情况统计见表10〜11。
  二、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本县林区危害森林资源的一大自然灾害。建县后在境内发现的森林病虫害主要有:冷杉尺蠖、蜗虫、松切梢小蠹虫、云杉八齿蠹虫、圆柏虎天牛、云杉球果锈病、叶斑病、真菌引起的立木腐朽病等。其中有的大面积发生,为害惨重。迭部县1985年〜1990年育苗、造林更新改造情况统计表迭部林业局历年育苗、更新造林、幼林抚育及封山育林情况统计表1977年在多儿乡洋布山发生冷杉尺蟆虫害,系食叶害虫,重则全部树叶及顶芽被吃光,使立木枯死。主要危害冷杉属。受害面积达2533公顷。至1978年8月,虫害面积扩大到2743公顷。造成林木大量枯死。相继益哇、达拉林区也发现此种虫害。迭部林业局采用“621”烟雾剂、“741”烟雾剂共78吨进行防治,效果较明显。
  1985年,沿白龙江两岸低海拔林区油松林不同程度的发生妍虫、松切梢小蠹虫危害,并伴随叶斑病。1986年后病虫害蔓延较快,受害面积扩大,病树叶片枯死,脱落,致使部分植株整个枯死。受害面积达6977.6公顷,受害油松蓄积38.74万立方米,致死木蓄积9920立方米,受害率高达82.3%。林业单位先后组织人力,一面清除致死枯立木,防止蔓延;一面采取化学防治法,用“六六六”、敌百虫、DDV、代森锌、退菌特进行防治。
  苗圃害虫主要有:地老虎、金龟子、喽姑、天牛等。苗木病害主要是立'枯病,多为猝倒型。通常采用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消灭越冬卵和杂菌类等办法进行防治。使用药物多为“六六六”、敌百虫、硫酸亚铁、波尔多液等。
  在病虫害防治中,因受地域条件差、药物紧缺等原因,给防治工作造成一定困难。药物在森林中的使用效果只能达到75%左右,苗圃达到80%。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在本县林业经营工作中仍属薄弱环节。以往主要进行了苗圃、果树和机关院落绿化树种的病虫害防治,而天然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尚未真正提到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
  三、护林防火
  历史的教训已作出沉重地告诫:森林火灾是本县林区的最大危害。尤其建县以来发生的数起重大森林火灾的严酷教训,已促使本县各级党、政组织和林业部门对护林防火工作引起重视。县政府成立护林防火指挥部及办公室。乡政府成立护林防火委员会。并参加了甘肃、四川两省岷山地区十三县护林联防组织,还与陇南地区、定西地区的岷县建立联防组织。至1990年,县境内先后建立健全的护林联防组织有:县护林防火指挥部1个,县局联防指挥部1个,乡、场联防指挥部8个,成员46人;乡护林防火委员会7个,成员41人;工段与村委会护林防火领导小组100个,成员471人;专业护林员135人,兼职护林员77人,设立护林防火及木材检查站32个,成员68人;成立义务灭火队106个,人员4126人。组建一个40人的专职森林消防中队。县、局共备有风力灭火器111台,灭火弹650个,并配有电台、对讲机、望远镜、摩托车、宣传车等灭火通讯、交通工具。
  为有效地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经1985年迭部地区(一县两局)护林防火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了《迭部地区护林防火办法》。在充实和加强各级护林防火组织的同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巡山护林、入山管理、防火检查、野外用火、定期汇报、护林奖罚、层层负责、防火值班等护林防火制度。林业部门内部还制定了防火期望台、电台岗位责任制和护林员、森林警察责任区承包制度。
  虽然护林防火引起各级组织的重视,但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原因,境内森林火灾频繁发生,1962年至1984年间,大小火灾共发生59起,其中大火灾5起,特大火灾两起。1982年11月18日,位于洛大乡境内的洛大林场代古寺楞场发生特大火灾,烧毁木料1.61万立方米,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1万元。1984年3月160,迭部林业局达拉林场伐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林火蔓延面积达1万多亩,成灾面积1936亩,烧毁木材2&93万立方米,使森林资源遭到惨重损失。1985年后数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林区自然保护及护林工作,1982年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80)94号文件精神,迭部林业局所属5个林场,按自然地形和行政区划,将国有林(包括新造幼林)就近承包乡村管护,与乡村签订护林责任协议书,定地段、定面积、定任务、定报酬,落实责任,一年检查一至二次,要求做到:无乱砍滥伐、无毁林开荒、无毁林搞副业、无毁坏幼树、无乱捕滥猎珍贵稀有野生动物。每年每亩付给0.05元护林报酬。县境林区因河沟两岸、森林分布上线、高山急坡以及岩石裸露地段的森林,担负着保持水土水源涵养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采伐中,根据森林保护的要求,将主山脊林带50米左右,小山脊30米左右,接连草原边缘100米,坡度在41。以上森林,划为防护林保留。
  四、林政管理
  1980年前,有关林政管理事宜主要由迭林局统管。1980年后因部分森林经营权划给本县,又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开放,林木经营渠道和范围逐步扩大,给林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改善和强化的新要求,林政管理工作始由县人民政府和迭部林业局共同承担、协作管理。
  护林责任区、护村林面积统计表
  县、局各级组织通过宣传《森林法》,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护林。1985年5月,成立迭部林区人民检察院、迭部林区基层法院和迭部林区公安局。先后设立两个林业派出所。
  1985年以来,在贯彻执行《森林法》和甘南州人民政府颁发的《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几个问题的暂行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县林区实际,先后制定和产生了一些适用于本县林业经营管理的规定、纪要和办法,使林政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先后讨论产生了《迭部县林业工作会议纪要》;制定了《关于木材管理的试行办法》,《营林工作有关问题的试行规定》,《关于严肃处理毁林案件的暂行规定》,《关于完善县属林区经营管理的试行办法》;提出了《关于发展林牧、治穷致富的初步意见》。
  五、林业科研
  县办林业共有技术人员15人,其中取得高级技术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2人。迭部林业局有各类技术人员440人,高级技术职称的11人,中级技术职称的59人,初级职称和技术员370人。
  县属林业主要科研活动及成果有:1987年起迭部县林技站在甘农大林学院师生的协助下,完成了甘南农林局下达的迭部林区木本植物种类资源调查课题,并相继完成了复查。在全境进行全面调查采集的同时,还选择苏伊亚黑和虎头山两座山峰作为森林垂直带谱的典型调查点。通过采集的570号、1500余份树木标本资料汇总鉴定,列出本林区木本植物名录,出版了《迭部树木简志》;为能保持调查成果的延续性和实用性,还建立了迭部森林植物标本室,主要保存木本植物,还补充了草本植物标本。1988年,在西北林学院植保系的协助下,开展了迭部林区林木昆虫区系调查工作,共收集本林区昆虫标本400种、2000余号;重点调查了白龙江沿岸油松虫害,确定主要原发害虫为油松切梢小蠹虫,继发害虫为黄毛小蠹和八齿小蠹等,找到了防治其扩散的办法;建立了迭部林区昆虫标本室,正在编写林区林木害虫区系和主要害虫防治方案。1988年起,还筹建了种源试验基地,占地20公顷,其中试验苗圃2.7公顷,森林植物园17.3公顷。
  迭部林业局在索道机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曾获甘肃省1987年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
  六、林业区划
  迭部县林业区划工作是1984年8月〜1987年9月,与农业、畜牧、水利等其它专业区划同时进行。经林业专业组数年艰苦努力,完成了《迭部县林业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并经省、州区划委员会验收组验收后,于1987年9月10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区划报告》在详细查清本县森林资源的时空分布及数量、质量的基础上,遵循和依据本县林区的自然条件、地域特点、水热资源、林业生产、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需求,经反复分析和论证,将本县林区划分为三个分区:
  (一)上迭水源涵养用材林区该区范围包括县境西北的电尕、益哇乡及白龙江南岸达拉乡的高吉、牙拉两个村委会,共14个村委会。土地面积15.9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3%,林业用地面积8.83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的55.4%,其中有林地5.43万公顷,灌木林地2.78万公顷,疏林地2434公顷,宜林荒山荒地56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1.5%。活立木蓄积1502.27万立方米。
  (二)下迭水土保持用材林区该区范围包括卡坝乡、尼傲乡、达拉乡的次哇村委会、多儿乡、阿夏乡、腊子乡、桑坝乡,共23个村委会。土地总面积为24.8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1.5%。林业用地面积14.33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的57.7%。灌木林地4.09万公顷,疏林地4833公顷,宜林荒山荒地103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4.3%。活立木总蓄积2513.29万立方米。
  (三)沿江水土保持经济林区该区范围包括旺藏乡、花园乡、洛大乡,共15个村委会。土地总面积7.50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5.5%。林业用地面积为4.99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66.5%。有林地面积2.50万公顷,灌木林地2.04万公顷,疏林地698公顷,宜林荒山荒地363.8公顷。森林覆盖率60.5%。活立木总蓄积655.36万立方米。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