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80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林业
分类号: F326.274.2
页数: 42
页码: 248-289
摘要: 迭部县境地处白龙江上游的深山密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是甘肃省内的主要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48.26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8.1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3%。森林覆盖率为54.4%,乔木林覆盖率为35.9%。活立木总蓄积4670.92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3242.63万立方米,用材林中,成熟林3163.29万立方米,占97.5%,成熟林占绝对优势。
关键词: 迭部县 林业 林业经济

内容

县境地处白龙江上游的深山密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是甘肃省内的主要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全县土地总面积为48.26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8.1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3%。森林覆盖率为54.4%,乔木林覆盖率为35.9%。活立木总蓄积4670.92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3242.63万立方米,用材林中,成熟林3163.29万立方米,占97.5%,成熟林占绝对优势。
  解放前,除当地村民就近选采少量林木用于盖民房、水磨、畜棚,制作简易农具、麦架、围栏,修木桥和烧柴等民用之外,别无采伐外运先例。全境确系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闭塞的交通保全了境内原始森林的完整。
  1958年前,上、下迭森林总面积为252.31万亩。其中,大部分属部落、村庄集体所有的神林,面积有234.64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93%;寺院占有林5.05万亩,占2%;土官头人占有林12.62万亩,占5%。
  1958年7月1日,甘南州第三届一次人代会上,黄正清州长所作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宣布:森林“一律收归国有”。从此,本县森林资源始由省属林业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并先后在境内开办森工企业,使县境森林资源开始得到开发利用。1958年舟曲林业局最早在本县境内设立洛大、腊子林业经营所,当年因故停办。1962年建立磨沟经营林场(今名洛大林场)。1966年白龙江林业局又在境内设立洛大、腊子、旺藏、电尕4个林业经营所。1969年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在县境电尕乡白云村附近建立长征林业局(1971年改称迭部林业局),并先后开办益哇、安子、旺藏、达拉、阿夏5个国营林场。舟曲林业局亦相继在县境东增设水泊沟、腊子两个国营林场。从此,省属国营森工企业对境内林木开始大量采伐,通过水运、汽车将原木运销省内外,支援国家建设。
  县办林业始于1980年,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1980)94号文件批复确定本县实行“以林为主,林农牧副综合发展”的生产方针,并将多儿、尼傲、益哇、桑坝四乡境内森林资源划归本县经营。迭部林业局当年划给迭部县林业用地面积四乡合计66148公顷,有林地面积44777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22878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155.02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767.30万立方米。林地面积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23.5%,活立木蓄积量占全县活立木蓄积总量的24.7%。而用材林蓄积量只占全境用材林蓄积量的23.6%。
  县属林业经营范围划定后,遂于同年11月成立迭部县林业局,先后开办了多儿、尼傲、益哇、桑坝4个县办林场。
  1982年3至9月,州、县林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技术人员在实施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荒山荒地荒滩、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中,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批转《迭部县贯彻以林为主生产方针的报告》中划护村林的规定,按每户3亩〜5亩的标准,从国有林中给本县179个生产队(43个自然村)2343户村民,共划护村林43片,护村林面积1515.7亩,户均6.5亩;给林区257个生产队划定国有林护林责任区52片,责任区面积373.27万亩。
  1986年6月〜10月,根据1985年9月13日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保护和发展甘南林业若干问题的意见》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6年2月4日印发贯彻落实《关于保护和发展甘南林业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座谈纪要精神,“再从国有林区划出五十万亩林业用地”(包括部分护村林)的决定,迭部林业局又将花园乡的班藏山和阿夏乡的阿达黑两条沟系森林资源划给迭部县经营。总面积为5009公顷,其中有林地2240.7公顷,宜林地2204.8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1.24万立方米。
  截止1990年,县境内,省属林业企业迭部林业局下辖益哇、安子、旺藏、达拉、阿夏5个林场;舟曲林业局在本县境内设有腊子、洛大、水泊沟3个林场,1992年移交迭部林业局管辖;县属林业办有多儿、尼傲、益哇、桑坝4个林场。迭部林业局、县办林业总产值见表1.2。
  第一节林业机构
  —、省属林业机构
  (―)迭部林业局迭部林业局历任党委书记、副书记、局长、副局长及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单迭部县历年林业产值统计表1969年7月,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将下属公路工程处由文县迁至本县电尕乡白云村附近,并在此基础上改建为长征林业局,成立长征林业局革命委员会,下设政治部、保卫部、人民武装部、生产指挥部、办公室。遂将原舟曲局设立的旺藏、电尕两个林业经营所改建为益哇、安子、达拉、旺藏4个林场,归长征林业局管理。1971年增设阿夏林场。同年长征林业局改称迭部林业局。1976年局党委革委会下设11科。1978年撤销局革委会。1983年11月局党委、行政机关下设的部、委、会、室、科等机构增至19个。1986年局机关机构进一步作了调整,局党委下设:党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武装部、机关总支;群众组织有工会、团委;行政机关设:行政办公室、计划科、财务科、劳动工资科、营林科、基建科、生产调度科、文教卫生科、企业管理办公室、共建共富办公室。设立的公司有:经销公司、供应公司、贸易公司、综合服务公司。1986年9月经销公司改称经销科。1988年10月增设森林资源管理科。1989年11月成立监察科和护林防火办公室。1990年6月成立福利科。
  至1990年底,迭部林业局除上述党委、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外,下辖:益哇、安子、达拉、旺藏、阿夏5个林场和纤维板厂、建筑工程队、机修厂、兰州经销站、医院、子弟学校、贸易公司、服务公司、设计队、林区公安局、林区基层法院、林区检察院等18个科级单位。全局共有职工3748人。
  迭部林业局在外地投资经营的主要附属企业有:兰州北山林业开发经营总公司、河西经济林开发公司、甘肃省建筑材料综合市场、甘肃省林海公司、迭部林业局林海公司、兰州房地产开发公司、兰州北山园林绿化公司、兰州北山装修公司、兰州北山配件门市部;联办企业有:中林(广州)林产品联营公司、宏港化工厂(靖远)、聚胺脂厂(白银)。
  迭部林业局历任党委书记、副书记,局长、副局长及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单见表。
  1.益哇林场
  建于1969年,场址设在县城东,原经营范围包括益哇、电尕两乡境内林地。后于1980年将益哇乡境森林资源划给迭部县经营。全场下辖4个采伐工段,1个中楞场,4个木材检查站,1个司机班,1个机修班。1990年共有职工528人,其中采运工人229人;有各种机械设备40台;形成固定资产579.99万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762.77万元,累计实现利税1603.02万元。迭部林业局1969〜1990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完成税金情况统计2.旺藏林场
  建于1969年6月,场址设在旺藏乡旺藏村东,经营范围在旺藏乡境内白龙江南北林地。下辖4个采伐工段,1个制材段。1990年全场职工453人,其中采运工人251人。有各种机械设备36台(套)。截止1990年底,全场形成固定资产550.61万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42.53万元,实现利税1031.38万元。
  3.安子沟林场
  建于1969年,场址设在卡坝乡政府附近,经营范围主要在卡坝乡境内的安子沟和尼欠沟。下辖4个采伐工段,两个贮木场,1990年全场有职工499人。拥有各种机械设备38台,共形成固定资产595.04万元,累计生产木材61.45万立方米,完成工业总产值4649.38万元,实现利税1778.90万元。
  4.达拉林场
  建于1969年7月,场址设在达拉乡境内达拉河与纳考曲(河)的汇流处。经营达拉乡境内的林地。下辖4个采伐工段,1个综合加工段,1个贮木场,1990年全场有职工558人,拥有各种机动车11辆,林业生产机械26台。截止1988年底共生产木材55.12万立方米,形成固定资产840.20万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046.53万元,实现利税2249.72万元。
  5.阿夏林场
  建于1971年4月,场址设在阿夏沟口白龙江北岸迪让寺附近。经营范围主要在阿夏乡境内。下辖3个采伐工段,1个综合工段,1990年全场有职工331人,其中采运工人242人。有各种车辆及林业机械设备21台(套)。止1990年底,全场形成固定资产1100万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75.75万元,年实现利税561.27万元。
  6.纤维板厂
  该厂是1983年3月由原白云电站、制材厂、纤维板厂三家合并而成。其中,纤维板车间于1979年筹建,1984年11月竣工,设计生产能力2000m³/年,占地面积3.874公顷;制材车间于1975年建成,设计生产能力18000m³/年,占地面积8公顷;白云电站1975年建成,生产能力为1600千瓦,2000千伏安,占地面积4.06公顷。全场有职工290人,其中生产工人195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21人,技术员2人,技工11人。生产设备共有4套238台,至1990年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091.98万元。实现利税80.72万元,累计完成总产值966.91万元。主要产品为锯材、纤维板,锯材年销量13939立方米,纤维板销量1823立方米,主要销往省内。1988年纤维板质量被评为全省第一名。(二)舟曲林业局设在县境内的三个林场:(至1992年移交给迭部林业局管理)
  1.洛大林场(原称磨沟林场)
  始于1962年建立磨沟经营林场,场址位于洛大乡居当隆哇行政村(原称磨沟)附近。经营范围在洛大乡境内磨沟。下设4个采伐工段。
  2.腊子口林场
  1958年设立腊子林业经营所,1970年改建为腊子林场,以地处腊子口北侧而得名。主要经营范围在腊子乡境内。下设4个采伐工段。
  3.水泊沟林场
  建于1969年,1971年投产。场址位于花园乡水泊沟村(1982年地名普査时更名西布古)东两公里处。主要经营范围在花园乡东南。下设两个采伐工段,1个营林队,1个制材厂。
  二、县属林业机构
  迭部建县初,未设林业专管机构,有关护林防火、植树、经济林建设、民房用材管理等事宜,分别由县农牧科(局)和县计委兼管。至1980年始设林业专管机构。
  (一)迭部县林业局
  建于1980年11月29日,系县人民政府专管林业的职能局。起初政企未分,林政管理及县办林业生产经营均由县林业局统一管理。至1986年1月29日,实行政企分开,分设县林业公司。县林业局现配局长1人,副局长2人,内设一室四股:人秘办公室、财务股、营林股、林政股、公安股1990年共有职工10人,其中固定职工9人,合同工1人。县林业局主管县林业公司及其4个林场,1个林业技术推广站,2个林业派出所,3个乡级林业站,4个木材检査站。
  (二)迭部县林业公司
  于1986年1月29日成立。主要职责是,在国家林业政策和县政府的计划指导下,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林区生产建设规划,管理县属各林场的林业生产、经费、劳动工资、人事配备,统一核算公司及所属林场的原木和林产品的调拨、经营。公司配经理1人,副经理2人,内设:生产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后勤办公室;下辖4个林场。1990年全公司共有职工146人,其中固定职工44人,合同工30人,临时工66人,计划外用工6人,年平均人数为118人。有林业技术人员14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6人;大学文化程度1人,大专6人,中专17人。1989年建成四层双面林业技术服务中心楼,建筑面积2359平方米,投资45万元。
  (三)县办林场
  1.多儿林场
  建于1980年,场址位于多儿乡政府附近。主要经营多儿乡境内林地,还有花园乡的班藏山和阿夏乡的阿达黑沟两处林地。建筑面积2254平方米。主要设备有绞盘机1台,推土机1台,汽车3辆。修有林区公路2条,长20公里,桥梁2座。有职工53人。
  2.尼傲林场
  建于1980年,场址位于尼傲乡政府附近,主要经营范围在尼傲乡境内尖尼沟。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集材机1台,汽车3辆。修有林区公路2条,长25公里,桥梁5座。有职工44人。
  3.桑坝林场
  建于1988年,场址位于桑坝河与腊子河汇流处,主要经营范围在桑坝乡境内。建筑面积1058平方米。主要设备有绞盘机1台,集材机1台,接收器1套,汽车3辆。修有林区公路1条,长18公里。有职工36人。
  4.益哇林场
  建于1988年,场址位于益哇沟口,主要经营范围在益哇乡境内。建筑面积1982平方米,主要设备有绞盘机1台,集材机1台,汽车3辆。修林区公路1条,长24公里,桥梁3座。有职工43人。
  (四)林技服务机构
  1.迭部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原称服务站)
  初于1964年设立迭部县林业技术工作站,由农牧科主管。1970年改为农林、水牧工作站。1976年又改为农林工作站。1984年5月11日县政府决定成立迭部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归林业局领导。至1986年县林业公司成立后,林业技术推广站与公司为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公司经理兼林技站站长。1990年林技站有职工14人,其中林业技术人员11人。2.乡级林业站
  1989-1990年先后建立洛大、旺藏、电尕3个乡林业站。现各配3人。
  (五)森林保护、检查机构
  1.县护林防火办公室
  成立于1986年,配工作人员4人。
  2.林业派出所
  迭部县林业局电尕林业派出所建于1989年1月,所址设在电尕乡,编制5人,实配3人。管理范围包括益哇、电尕等县属林区和县境西路木材外运出口处。
  迭部县林业局代古寺林业派出所建于1989年1月。所址设在洛大乡境代古寺,编制5人,实配3人。管理范围包括多儿、花园、桑坝等县属林区和县境东路木材外运出口处。
  3.木材检查
  1982年设立多儿林场木材检查站。
  1989年增设益哇林场木材检查站和桑坝林场木材检查站。
  (六)迭部县园艺场
  建于1975年3月,场址位于电尕乡吉爱那村南。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有果园面积300亩,年产量6万公斤,产值16万元。1990年有职工35人。
  第二节森林资源
  一、森林资源调查
  对迭部林区的森林面积、木材蓄积总量、森林结构、树种及分布特征等森林资源的基本概况,国家、省、州、县林业管理部门及林业经营单位,曾先后作过数次勘查。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中央农林部洮河流域国有林区管理处主任程景皓和技师周重光,随同卓尼杨司令的武装铲烟队到迭部林区进行考察后,整理出了《白龙江上游的森林》文献资料;周重光还著有《岷县南部森林初步勘测》、《拉子里河重要林木之树杆解析》等文章。
  1960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所负责组织综合考察队,协作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兰州大学生物系、白龙江林业局及所属各林场。在白龙江流域森林最集中的中上游地区选择了3个点进行自然地理、土壤、林型、测树、育林、资源植物及主要乔、灌木生物特性等方面的综合考察。
  1974年〜1975年,甘南州森林调査队,白龙江林业管理局调査队,洮河林业局调查队,分别对所辖林区进行了“四•五”清査,完成了迭部林区森林资源调查任务,为本县林业提供了新中国建立以来较完整的森林资源数据。
  1978年,本县组织林技人员对洛大、腊子、桑坝3乡境内的野生漆树资源和储量作了调查,为以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984年8月〜1986年12月,迭部县在开展本县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工作中,八个专业组之一的林业专业调查组完成并编写了《迭部县林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报告》,对县境各地森林资源进行普遍调査的基础上,较准确地测算出全县及各乡的森林面积、木材蓄积量、森林结构、树种、分布特征、林木病虫害及生长量和消耗量等方面的数据。
  同期内(1984年〜1986年),甘南州林业勘测设计队,完成了县属林区多儿、益哇、尼傲、桑坝4个乡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査。省属企业迭部林业局与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亦于1985年〜1986年对迭部林业局经营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了二类调查。这样,进一步查清了迭部林区的森林资源以及森林的消长情况。
  1987年5月,依照甘南州农林局下达的迭部林区木本植物种类资源调査课题,县林技站偕同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师生,又一次对迭部境内白龙江两岸及各流域林地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通过数次调查,本县林区的森林面积、蓄积量、森林结构、树种和分布等情况已经基本清楚,为本区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二、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
  (―)林地面积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482573公顷(实际控制面积),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81451.8公顷,占总面积的58.3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73295.9公顷,占61.6%;疏林地7966公顷,占2.8%;灌木林地89093.1公顷,占31.67%;未成林造林地9059公顷,占3.2%;苗圃地72.7公顷,占0.03%;迹地1965.1公顷,占0.7%。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4.4%,其中乔木林覆盖率为35.9%。
  全县土地总面积中,迭部林业局经营区主要在电尕、卡坝、达拉、旺藏、阿夏等5乡范围内,土地面积为235093.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8.72%;林业用地161586.7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57.55%;有林地116311.1公顷,占67.12%;疏林地1125.8公顷,占14.13%;灌木林地38919.2公顷,占43.68%;未成林造林地2379.3公顷,占26.26%;苗圃34.4公顷,占47.3%。
  舟曲林业局设在本县境内的3个林场经营区主要在腊子、洛大、花园3乡范围内。
  县办林场所属林地面积,主要经营范围划定在益哇、尼傲、多儿、桑坝4乡和花园乡的科牙山、阿夏乡的阿达黑沟。
  (二)林木蓄积量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4670.92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3242.63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69.42%;防护林蓄积1292.29万立方米,占27.67%;疏林蓄积41.39万立方米,占0.89%;散生木蓄积94.60万立方米,占2.03%。用材林蓄积量中各龄组蓄积为:幼龄林31.53万立方米,占用材林蓄积量的0.97%;中龄林47.81万立方米,占1.47%,成熟林(含近熟、过熟)3163.29万立方米,占97.55%。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中,迭部林业局经营区活立木蓄积量为3234.83万立方米,占全县总蓄积的69.26%;用材林蓄积2367.85万立方米,占全县用材林蓄积量的73.02%;防护林蓄积832.39万立方米,占全县防护林蓄积量的64.41%;疏林蓄稅4.42万立方米,占全县疏林蓄积量的10.69%;散生木蓄积14.03万立方米,占全县散生木蓄积量的14.82%。用材林中幼龄林蓄积22.44万立方米,中龄林94.50万立方米,近熟林94.56万立方米,成熟林1116.25万立方米,过熟林1040.09万立方米。
  舟曲林业局设在本县的3个林场经营区森林蓄积和县属林场经营区的森林蓄积量,是其经营范围内诸乡森林蓄积量之和。另无统计数据。全县各乡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见表4.5。
  迭部林业局历次划给迭部县林地面积、蓄积见表6。
  1986年迭部林业局划给迭部县经营面积蓄积
  三、森林结构
  (一)林种结构
  按林种划分,有林地主要分用材林和防护林两类,其中用材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51.36%,蓄积量占71.5%;防护林面积占48.56%,蓄积量占28.5%。人工种植栽培的果木经济林,数量少,面积不足0.1%。
  (二)龄组结构
  全县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中,多系成、过熟林。用材林中幼、中林比重很小,成、过熟林占绝对优势。将全县用材林按龄组划分,幼龄林面积8.60万亩,占用材林面积的6.4%,蓄积量31.53万立方米,仅占1%,中龄林面积为5.25万亩,占3.9%,蓄积47.81万立方米,占1.5%;成过熟林面积119.67万亩,占89.7%,蓄积量3163.29万立方米,占97.5%。
  (三)树种组成 ,
  本县林区树种组成以冷杉、云杉为优势树种。冷杉最多,占全县蓄积总量的61%;云杉次之,占29%;油松占1.0%;柏树占1.6%;桦、栎、杨占7.4%;其它不足1%。树种组成形式为:冷杉占6成,云杉占3成,桦、杨、柏、油各占1成。森林的建群种趋于单一,冷杉、云杉立木度较大,形成了以冷杉、云杉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
  (四)分布特征
  海拔、坡向、地温和水分等是影响本区森林分布的主要条件。本县森林多分布在各山体的阴坡和半阴坡。且坡度陡缓有别,急坡(36°〜45°)分布最多,约占6成〜7成;陡坡次之,近2成;险坡(45°以上)占1成多;而平、迭部县各类林地面积分布统计表迭部县森林畜积量分布统计表1980年迭部林业局划给迭部县林业用地统计表
  1980年迭部林业局划给迭部县林分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统计缓、斜坡分布很少。垂宜分布带谱明显,海拔2500米以下为阔叶混交林带,2500米〜35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3600米〜3800米为高山针叶疏林,3800米〜4200米为高山灌丛和草甸地带。
  (五)森林植物区系成分
  区内森林植物区系成分主要有:北温带、东亚、泛热带、旧大陆温带、东亚至北美、热带亚洲、中国特有、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温带亚洲、地中海西亚至中亚等成分,其中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东亚成分比重较大,有的成分仅见一种或数种。区系成分充分表现出与相邻区系关系密切和过渡性特点。
  (六)森林植被类型
  按照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区内森林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落叶针叶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常绿)。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典型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竹林(温性)、常绿针叶灌丛(高寒)、常绿草叶灌丛(高寒)、落叶阔叶灌丛(高寒落叶阔叶灌丛、温性落叶阔叶灌丛)、高山草原草甸等类型。
  四、树种资源
  按中国植被区划,迭部林区属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岷山峡谷山地落叶阔叶林云冷杉林区,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向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和高寒植被区域的过渡带。因此森林植物的区系成分和树种类型都很复杂。全县林区出产的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等木本植物种类繁杂,资源丰富。据1989年县林技站和甘肃农大林学院树木组撰写的《迭部林区森林植物资源调査报告》鉴定统计,木本植物共有60科、123属、314种、21变种、1变型,其中引进栽培14种。木本植物中主要乔、灌木树种约26科、53属、140种。
  本县林区优良用材树种,主要有岷江冷杉、秦岭冷杉、巴山冷杉、紫果云杉、青抨(细叶云杉)、云杉(罗汉松、白儿松)、红杉、油松、华山松(小黄松)、冬瓜杨、铁杉、红桦、白桦、糙皮桦、色木械、华檢、兴山榆、辽东栎等。
  稀有用材树种有黄果冷杉、水曲柳、极树、白榆、旱榆和兴山榆。
  珍稀树种和重点保护树种,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连香树、水青树两种,国县属林场经营的森林面积、蓄积情况表家三级保护树种领春木、秦岭冷杉、水曲柳3种。
  另外本区有些树种经济价值较高,但因盲目利用,使之数量稀少,宜作为迭部林区稀有树种加以重点保护的有松潘叉子圆柏(俗称“檀香木")、铁杉、红杉(俗称“红桃木”)、漆树、文冠果等。
  迭部林区主要树种简介
  (一)针叶树种
  本县林区针叶树种达29种,其中以冷杉、云杉为主,还有油松、柏木和少量落叶松。
  1.冷杉属:松科,常绿乔木。树冠常为尖塔形、圆锥形,树杆高达40米,胸径达1米,耐阴性强,喜凉润气候及酸性土壤,生长慢。区内主要有秦岭冷杉、黄果冷杉、岷江冷杉、巴山冷杉。分布在海拔2600米〜3800米之间的高寒地带,常组成大片纯林,或与它树混生。冷杉是区内主要用材和迹地更新树种之一,木材蓄积量占本林区木材蓄积总量之首。可供建筑、电杆、枕木、家具等用材,亦可作造纸等原料,树皮可提炼榜胶。
  2.云杉属:松科,常绿乔木。树杆高达45米,胸径1米,常组成大面积纯林,或与其它针、阔叶树混生。耐干冷气候,在凉湿、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地上生长快,发育良好,是本区迹地更新及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主要有粗皮云杉、麦吊杉、青海云杉、油麦吊杉、大果青打、紫果云杉、青抒(细叶云杉)等。分布在海拔2400米一3000米山坡地带。木材蓄积量仅次于冷杉属。材质优良,有弹性,质稍软,是区内主要用材树种,可供飞机、机械、建筑、桥梁、家具等用材;亦是造纸的高级原料;树皮可提炼楼胶。
  3.油松: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境内普遍生长,分布在2000米〜2800米的阳坡地段,通常块状分布,组成纯林或与辽东栎、白桦、红桦混生。喜光,耐干冷气候,耐瘠薄土壤,在裸岩缝中仍能生长。深根性,侧根发达,抗风力强,树高达25米,胸径1米,木材富含松脂,耐久用。木材供建筑、桥梁、枕木、电杆等用,是国家三类商品材。树干可采割松脂,树皮可提取榜胶。
  4.柏木:柏科柏木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分布在2000米以上的阳坡地段,通常成块状分布,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喜钙。多为优良用材树种及园林绿化树种。本县林区主要产有柏木、高山柏、方枝柏(俗称绵柏)、大果圆柏,另外还有少量的香柏、刺柏(扎柏)、侧柏、圆柏、松潘叉子圆柏(俗称“檀香木")等。柏木是国家一级商品材,可供建筑、车船、家具、细木加工等用材,根、干、枝叶可蒸提芳香油。
  5.落叶松
  松科落叶松属,落叶乔木。本区主要产红杉(俗称红桃木),生长在海拔2500米〜4000米的高寒山脊、山坡,在山脊形成小片纯林,或带状嵌生于其它针阔叶混交林中。喜光、耐干寒、耐瘠薄土壤。高达50米,胸径1米,边材淡黄色,心材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材质优良,宜作本区造林和更新树种。数量少,应予保护。此外,还有引进栽培的华北落叶松。
  6.华山松(俗称小黄松)
  松科松属,常绿乔木。生长于海拔2000米〜2500米地带,常与其它针阔叶树种混生。为优质速生用材树种,种子较大,可食用或榨油,宜作为本区低山地带造林树种。但数量较少,应予保护和发展。
  (二)阔叶树种
  本县林区阔叶树种繁多,仅乔木就有70多种,其中生长比重较大,蓄积量较高的主要有山杨、白桦、红桦、栎、根、械等落叶阔叶树种。
  1.山杨
  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冠圆,树皮灰绿或灰白色,光滑,干基树皮粗糙。生长在海拔2000米〜2700米阳坡、山沟阔叶混交林中,亦有小块纯林。区内普遍生长。性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材质轻软,供造纸、建筑、火柴杆等用,树皮亦可提取榜胶。
  2.冬瓜杨
  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高达25米〜30米,胸径1米,干形通直。树皮褐色,片状剥裂。分布于2000米〜2600米山坡平缓地带及沿溪谷底,多形成小块纯林,村落附近有老树。系区内常见种。材质优良,供建筑、造纸和火柴杆等用。该树可用种子或抨插繁殖,为河谷沿岸,山口平缓冲积扇地带,土壤潮湿,不利针叶林生长发育区域的造林树种。
  3.红桦
  桦木科桦木属,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皮桔红色至紫红色,有光泽,纸质薄片分层剥裂。分布于海拔2000米〜3200米的阴坡半阳坡及山顶,自成纯林或与冷杉、油松、山杨等树混生。喜湿润、喜光、耐寒,适应环境的可塑性大,自然更新能力强。全区分布范围广。木材淡红色,坚硬、纹理细腻、结构致密,为细木加工的优良用材。
  4.白桦
  桦木科桦木属,落叶乔木。树高25米,树皮白色,纸质薄片剥裂。分布在2000米〜3000米地带,常见小块纯林或与云、冷杉、红桦、山杨等形成混交林。喜光,耐瘠薄和寒冷,自然更新能力强。全区普遍分布。是高山针叶林破坏后,形成次生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木材白色,材质类同于红桦,可供作枕木、矿柱、胶合板、火柴、细木加王等用材,树皮可提取桦木油。为特种用材需要,需保护育林,择伐经营。5.栎属
  壳斗科栎属,区内产两种:辽东栎(俗称大叶青冈),落叶乔木;檀子栎(俗称小叶青冈),半常绿小乔木,或呈灌木状。栎树高达15米,全区普遍分布,主要生长在海拔2000米〜2600米河谷、山坡或山脊,常形成纯林或与油松、山杨、白桦、华山松等组成针阔混交林。喜光,耐干旱瘠薄。材质坚重,耐腐耐用,多为阔叶类用材林的主要树种。树皮及壳斗可提取榜胶。种仁富含淀粉,可酿酒、制取工业淀粉及作饲料等用。亦是优良的薪炭材。
  6.椴树
  椴树科檢树属,落叶乔木。椴树属在本区产有华槻、少脉极、亮绿椴3种,其中华极和少脉椴为常见种。树高12米〜20米,分布在海拔1800米〜2600米的背阴湿润山坡,常见散生、混生于杂木林中,稍耐阴、耐寒,喜凉润气候。木材较软、细致,为家具、胶合板、文具等用材,树皮可供作纤维原料,花可泡制解暑饮料,或提制芳香油。
  (三)灌木
  迭部林区灌木种类比针阔叶乔木更加繁杂,据《迭部林区森林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通过采集树木标本,鉴定统计的有200余种。其中分布面广、量大的林下灌木主要有青海杜鹃、峨嵋蔷薇、茶薦子、小檗、忍冬、黄果悬钩子、箭竹、虎榛子、沙棘等。
  1.青海杜鹃也叫枇杷。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灌木,是本区所产杜鹃花属8种灌木或稀小乔木之一。高达3米。生长在海拔3000米〜4000米高山灌丛或针叶林缘。
  2.峨嵋蔷薇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生于海拔2000米〜2800米的山坡、水边、路旁灌丛或林下。喜荫凉湿润环境。花可提取芳香油,果食可食用、酿酒及药用,根皮可提取榜胶。
  3.茶藨子
  醋栗科茶藨子属,在本区共产7种、1变种。其中高山醋栗、宝兴茶藨、细枝茶藨为常见种。系落叶稀常绿灌木。生长于海拔2000米〜30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及灌丛中。可供观赏;果味酸甜,可生食、制果酱或罐头。4.小檗
  小檗科小檗属,在本区产12种1变种。灌木或稀小乔木,木质部和内皮黄色。生长在海拔2000米〜2800米的山坡灌丛、河谷岸边、路旁、林缘。多数种可供药用,根和茎含小檗碱,是制黄莲素的原料。亦可作黄色染料。
  5.忍冬
  忍冬科忍冬属,在本区产15种3变种,主要有蓝靛果、金花忍冬、葱皮忍冬、红脉忍冬等。灌木或木质藤本,稀小乔木。生长在海拔2000米〜3000米的山坡、沟谷杂木林或灌丛中。部分可供观赏,茎皮纤维可代麻用,种子可榨油。
  6.悬钩子
  蔷薇科悬钩子属,本区产6种,主要有黄果悬钩子(地莓子)、小叶悬钩子、刺悬钩子等。系落叶灌木、亚灌木,少数常绿。生长于海拔2000米〜2800米的山坡、路旁、沟谷、杂木林内或灌丛中,果酸甜可食或酿酒。根、茎、叶入药。
  7.箭竹
  禾本科箭竹属。灌木,具合轴型地下茎。秆散生,高约3米,直径约1厘米,深紫色,具明显环节。全区普遍生长。分布于海拔2000米〜3000米山坡林缘及林下或采伐迹地,常成片生长。为主要林下灌木。笋和嫩枝叶是大熊猫的食料之一。秆供编制筐篮等用具及搭置栅架之用。
  8.虎榛子
  榛科虎榛子属。灌木,高1米〜2米,常丛生。全区普遍生长。分布于海拔1900米〜2600米山坡、路旁杂木林或灌丛中,常形成单纯灌丛。喜光,耐旱。枝条供编筐篓,树皮及叶可提取榜胶。种子可榨油。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
  9.沙棘(酸刺)
  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具刺。浆果状果实近球形,桔黄色,径约0.6毫米。境内普遍生长,常生于海拔1900米〜3000米的河滩及干燥山坡;常与柳树、具鳞水柏枝等混生或形成小片单纯疏林。果可食或供酿酒,制高级饮料等用,种子入药或榨油,木材供制各种工艺品。为重要的水果品种和水土保持树种。
  五、林副产品资源
  (一)枝叶等伐区剩余物
  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采伐区剔有相当数量的枝叶等剩余物,构成本林区主要林副产品之一。伐区剩余物是由采伐剩余物、枯立木和一定数量的林下灌木、小径木等构成。据迭部林业局总体设计规划表明,用材林主伐区和低产林改造伐区剩余物实积量近年为13.85万立方米,为年伐活立木蓄积29.77万立方米的46.5%。即:每年都有占采伐总量近一半积量的伐区剩余物,是一批数量较大的林副产品。应该得到充分利用。若弃之不用或利用不充分,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伐区剩余物部分可直接做工具把、包装箱条、汽车垫木等产品的原料,其余可作为纸浆和人造板的原料。
  (二)其它林副产品
  混生于森林中,或生长在杂木林、林缘、林下的乔灌木树种,品种繁多,蕴藏着丰富的林副产品资源。每年根据省、州下达的生产指标,在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的原则下,由林业部门组织群众结合抚育、次生林改造和清林等林业生产项目,进行抬杆、把仗、杂木杆、扁担、架子车辕条等林副产品的生产。产品由林业公司统一销售,征收育林费。
  (三)毛竹
  学名箭竹,禾本科灌木。县境林区林缘、林下普遍成片生长。竹秆可供编制筐篮等用具或搭盖栅架,是发展编制业的优质而丰富的林副产品资源。
  (四)野生经济植物和菌类
  县境生长在森林、林缘、灌丛、草坡中的野生植物和食用菌类资源丰富,分布较广,且种类繁多,用途甚广,按经济价值分:可利用的淀粉植物主要有珠芽蓼、鬼灯擎、鹿葱、蕨、栎、野百合、山楂、旱生天门冬、华懈蕨等;种子可榨油的油料植物有陇寒桃(山桃)、核桃、花椒.遏兰草、播娘蒿、马兰、香茹等;可提取香料的芳香植物有千里香杜鹃、鲜松、沙棘、觅蒿、缄草、香茹、针叶树;可提制纤维的植物有箭竹、柳条、莞花、极树、马兰、杠柳、芨芨草、野棉花、祖师麻、尊麻等;可做楼胶原料的有多种针阔叶树皮枝叶和蔷薇科蓼科植物的根。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贝母、当归、大黄、赤勺、细辛、木贼、党参、白花、淫羊霍、天南星、马勃、、白蘇、秦艽、羌活、丹参、榊寄生、铁棒锤、鬼臼、竹节人参、芫花、柴胡、五加皮、百合、枇杷笋等;果实可供食用或酿酒的植物有:沙棘、忍冬、悬钩子、茶薦子、草莓等;可食用的野菜和食用菌类,主要有芥菜、蕨菜(幼苗)、野韭、山葱、遏兰草、弄菜、偏豆菜、苦菜、天门冬、木耳、猴头菌、羊肚菌、蘑菇等;还有可供化工原料的小檗、桦木、漆树等。六、林木生长量、枯损量和净生长量
  根据“四五”清查以来州、县对森林资源的消长情况调査,对县境内迭部林业局和县属林业经营范围内的森林生长、枯损进行测算,年平均活立木生长量为56.42万平方米,活立木枯损量21.35万立方米;净生长量35.07万立方米;年平均林分生长量为56.26万立方米,枯损量22.68万立方米,净生长量33.57万立方米。见表8。
  全林区近年平均木材生产量约21.9万立方米(包括计划内销售木材,计划外社会性用材消耗量、灾害性消耗量),按1立方木材实际消耗资源2.27立方米计算,则年均消耗森林蓄积49.79万立方米。消长相抵,森林资源年均消耗量超过生长量。森林资源每年约以10万立方米〜20万立方米的速度锐减。把资源减少的趋势转变为资源回升,是摆在本县林业建设上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第三节林业生产
  —、管理体制
  迭部林区林业经营管理有省办和县办两种体制,且以省办为主。1980年前,全区林业均由省属森工企业迭部林业局和舟曲林业局独家经营。1980年省政府批准本县实行“以林为主,林农牧副综合发展"的生产方针后,开始在划定的范围内创办县属森工企业,从此出现国家和地方双重经营体制。但与省办森工企业相比,县办林业比重仍然很小。
  迭部林业局自1983年企业整顿起,从解决吃“大锅饭”入手,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逐步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局对林场包利润,林场对工段包成本,工段对承包组联产计酬的办法组织生产,实行劳、酬挂钩。1984年实行局长负责制,在进行领导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通过经营方式、生产工艺、销售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向。1988年,对局属生产经营单位实行了以年度计划为标准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对施工单位实行投资包干、任务包迭部林区森林生长量统计表干、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节约分成、超支自负的办法进行管理。以此强化企业管理,改善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县办林业在1980年创办初期,由县人民政府林业局宜接经营管理,统一规划和实施所属林场的采、育、调运等项生产经营活动。1986年实行政企分设,成立迭部县林业公司后,县林业局以行政领导和林业计划、政策指导为主;林业生产及经营业务由林业公司经管。县办林业创办十年中,经营管理体制经过借鉴、调整和改进,已逐步完善。县办各林场的生产、调运、核算、经费、人事等由县林业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在经营中贯彻了以营林为主的生产方针,并注重了发展林业生产与当地群众经济利益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林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采种、育苗、造林、迹地更新、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封山育林、护林防火、采伐、装卸、林副产品的加工,留成林的加工增值等生产项目,主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群众参加劳务,增加群众收入。部分项目包给乡、村、户,与林业主管部门签订合同,实行“五定”(定地点、面积、任务、报酬、责任)一奖一罚的责任制。
  二、采伐调运
  本县林区森林资源的采伐调运,最早于1962年舟曲林业局在县境东洛大磨沟设场起,开始局部少量采伐调运。全县范围内大量采伐外运始于迭部林业局建立后的第二年,即1970年。这年采伐量突破10万立方米。此后呈逐年增大之势。1980年后又增加县办林业采运部分。至1990年前后,迭部林区年采运量近20万立方米。
  采伐林木采伐主要遵循《森林法》,《采伐更新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和1989年10月颁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中规定的“以营林为主,限额采伐"的方针,要求做到合理采伐、合理造林、合理利用。迭部林业局每年根据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下达生产任务的百分之一百五十,交局森林勘测综合设计队进行“伐区生产工艺设计",再报经林管局、省林业厅审批后,给所属林场、工段拨给伐区小号,各伐区小号完成采伐任务后,清林、营林验收合格方可拨划新的伐区小号生产任务。县林业公司所属各林场的采伐小区,每年均根据勘测设计由甘南州农林局授权县林业局颁发采伐许可证,伐后营林任务和标准亦实行验收发证制。迭部林区的采伐量虽然自1990年以来实行“限额”。然而省属企业和县办林场的采伐总量(包括各种名目的追加量)尚未严格控制在木林区生长量范围以内。
  采伐工具1973年前主要依靠弯把锯、玻璃斧等手工作业。1973年在安子沟林场二工段首次使用油锯采伐,翌年普遍使用。
  历年采伐量见表9。
  调运
  本县林区采伐的木材,近全部由林业经营单位调往外地。县内用量甚微。迭部林业局经营的木材运输,在1970年至1982年间,因道路、车辆等条件限制,主要利用白龙江河道水运至四川广元等地,每年水运量占木材生产量的50%以上,1973年达到77.36%。1982年,由于舟曲境内发生山体滑坡,江道受阻;又因白龙江上游地形复杂,流道狭窄,水流湍急,使水运木材损失严重。白龙江林业管理局(82)212号文决定停止水运。从此,本林区木材全部采用汽车运输。
  三、林业基本建设
  迭部林业局自建局以来,共修建房屋11.27万平方米,修通林区公路493.26公里,横跨白龙江大桥两座。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888万元。全局共有林业生产专用设备247台(套),其中:各种机动车辆125辆(运材车60辆),集材拖拉机36台,索道机23条,集材绞盘11台,其它52台(套),纤维板生产设备一套,一座装机容量2X800千瓦水电站一座。1987年前运材车辆全是解放牌卡车,1987年按国家规定全部进行更新,至1990年新购进 EQ—140型东风牌汽车60辆。
  在林业生产中,采、造、集、运、装、卸、归等林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1969年开办初为0,1972年为34.1%,1980年占43.4%,1985年占31.9%,1990年达69.5%。
  县属林业自1980年创办以来,县林业公司及所属4个林场共修建房屋6382平方米;逐年修通林区公路6条,长135公里,修有公路桥梁7座;主要设备有大小汽车14辆,林业生产专用设备10台(套),其中,集采拖拉机4台,索道机4台,绞盘机2台;4个林场及河日滩营林基地共有苗圃225亩。与迭部林业局相比,因开办时间短,范围小,底子薄,技术力量、生产规模和机械化程度都很低。
  迭部县林区1969年〜1990年采伐量统计表
  第四节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
  —、营林
  本县林区营林生产工作,自森工企业创办起,就得到重视。迭部林业局建立后所属5个林场先后建立5个营林工段,进行专业化育苗。局设营林科,各林场配1名〜2名营林技术员。全局至1990年共有营林工589人,其中技术人员26人,形成一支专业化营林队伍。县属林业开办以来,贯彻了“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合理采伐,综合利用”的方针,县林业公司在电尕乡河日滩建立营林基地一处,配专业技术员8人,有营林工人30人。洛大乡磨沟还涌现出个体育苗专业户。
  在抓专业营林的同时,省属及县属林业部门和各乡、场,在迹地更新、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人工改造方面,下达年度计划,完成定额任务。
  (一)选种和育苗
  省属和县办专业营林队、个体育苗专业户,在育苗树种的选择上,主要以云杉、冷杉、油松和落叶树等当地良种为主,亦有少量阔叶树种。但因本地优良树种采种困难等故,所育苗木中良种比例仍然不高。迭部林业局至1990年底,累计育苗7090.5亩,创产值911.61万元。县林业局因创办时间短,至1990年共育苗255亩。培育的苗木主要用于本县林区更新造林,很少对外地出售。在育苗中注重推广新技术,1986年,迭部林业局推行云、冷杉2年〜3年生苗木的大面积移床新技术,移床苗木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和适应环境能力普遍增强,更新造林成活率高。在移床中达拉林场的“胶皮定位移床板”移床法得到推广。1986年以来在白龙江林区营林作业质量检查评比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且受到省政府及林业厅的表彰。1988年7月,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在迭部林业局召开苗圃管理现场会,推广育苗工作经验。
  (二)更新、改造
  多年进行人工改造的主要项目有:迹地更新、幼林抚育、次生林改造(亦称低产林改造),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
  迹地更新:因本县林区采伐中采用小面积皆伐方式,故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则以人工更新为主,天然更新为辅。人工更新采用植苗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至1990年,迭部林业局累计迹地更新14.94万亩。县办林业1985年〜1990年迹地更新面积累计8427亩。
  幼林抚育:采用全面抚育和局部抚育相结合,为苗木生长创造和改善条件,促使其尽快郁闭成林。至1990年,迭部林业局幼林抚育面积累计49.32万亩;县属林业1985年〜1990年中年幼林抚育面积累计1.98万亩。
  次生林改造:一般采用综合抚育改造与砍带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改造区采用林冠下直接植苗,待苗木成活后砍除杂灌木,为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迭部林业局至1990年累计完成低产林改造面积3.03万亩。县属林业1986年至1990年完成4.415万亩。
  封山育林:自1984年开始逐年完成计划任务。迭部林业局至1990年累计完成12.39万亩。县属林业至1990年累计完成5.28万亩。
  (三)荒山造林、“四旁”植树
  除对现有森林进行人工改造之外,还把荒山宜林地造林和“四旁”植树作为本县发展森林资源,绿化环境,促进生态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荒山宜林地造林工作,主要由林业经营单位完成;四旁植树则每年春季动员全县城乡干部群众在公路旁、街道、村镇、院落、县城北山植树造林。迭部林业局1970年至1990年累计荒山造林面积达1.86万亩。县属林业经营单位和各乡1985年至1990年累计造林2.79万亩,其中国营造林4932亩,集体造林2.08万亩,个人造林1935亩。县属城乡1985年至1990年,零星、四旁植树累计达85.11万株。但因管理不善,成活率较低
  历年育苗、更新造林、育林情况统计见表10〜11。
  二、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本县林区危害森林资源的一大自然灾害。建县后在境内发现的森林病虫害主要有:冷杉尺蠖、蜗虫、松切梢小蠹虫、云杉八齿蠹虫、圆柏虎天牛、云杉球果锈病、叶斑病、真菌引起的立木腐朽病等。其中有的大面积发生,为害惨重。迭部县1985年〜1990年育苗、造林更新改造情况统计表迭部林业局历年育苗、更新造林、幼林抚育及封山育林情况统计表1977年在多儿乡洋布山发生冷杉尺蟆虫害,系食叶害虫,重则全部树叶及顶芽被吃光,使立木枯死。主要危害冷杉属。受害面积达2533公顷。至1978年8月,虫害面积扩大到2743公顷。造成林木大量枯死。相继益哇、达拉林区也发现此种虫害。迭部林业局采用“621”烟雾剂、“741”烟雾剂共78吨进行防治,效果较明显。
  1985年,沿白龙江两岸低海拔林区油松林不同程度的发生妍虫、松切梢小蠹虫危害,并伴随叶斑病。1986年后病虫害蔓延较快,受害面积扩大,病树叶片枯死,脱落,致使部分植株整个枯死。受害面积达6977.6公顷,受害油松蓄积38.74万立方米,致死木蓄积9920立方米,受害率高达82.3%。林业单位先后组织人力,一面清除致死枯立木,防止蔓延;一面采取化学防治法,用“六六六”、敌百虫、DDV、代森锌、退菌特进行防治。
  苗圃害虫主要有:地老虎、金龟子、喽姑、天牛等。苗木病害主要是立'枯病,多为猝倒型。通常采用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消灭越冬卵和杂菌类等办法进行防治。使用药物多为“六六六”、敌百虫、硫酸亚铁、波尔多液等。
  在病虫害防治中,因受地域条件差、药物紧缺等原因,给防治工作造成一定困难。药物在森林中的使用效果只能达到75%左右,苗圃达到80%。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在本县林业经营工作中仍属薄弱环节。以往主要进行了苗圃、果树和机关院落绿化树种的病虫害防治,而天然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尚未真正提到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
  三、护林防火
  历史的教训已作出沉重地告诫:森林火灾是本县林区的最大危害。尤其建县以来发生的数起重大森林火灾的严酷教训,已促使本县各级党、政组织和林业部门对护林防火工作引起重视。县政府成立护林防火指挥部及办公室。乡政府成立护林防火委员会。并参加了甘肃、四川两省岷山地区十三县护林联防组织,还与陇南地区、定西地区的岷县建立联防组织。至1990年,县境内先后建立健全的护林联防组织有:县护林防火指挥部1个,县局联防指挥部1个,乡、场联防指挥部8个,成员46人;乡护林防火委员会7个,成员41人;工段与村委会护林防火领导小组100个,成员471人;专业护林员135人,兼职护林员77人,设立护林防火及木材检查站32个,成员68人;成立义务灭火队106个,人员4126人。组建一个40人的专职森林消防中队。县、局共备有风力灭火器111台,灭火弹650个,并配有电台、对讲机、望远镜、摩托车、宣传车等灭火通讯、交通工具。
  为有效地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经1985年迭部地区(一县两局)护林防火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了《迭部地区护林防火办法》。在充实和加强各级护林防火组织的同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巡山护林、入山管理、防火检查、野外用火、定期汇报、护林奖罚、层层负责、防火值班等护林防火制度。林业部门内部还制定了防火期望台、电台岗位责任制和护林员、森林警察责任区承包制度。
  虽然护林防火引起各级组织的重视,但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原因,境内森林火灾频繁发生,1962年至1984年间,大小火灾共发生59起,其中大火灾5起,特大火灾两起。1982年11月18日,位于洛大乡境内的洛大林场代古寺楞场发生特大火灾,烧毁木料1.61万立方米,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8.51万元。1984年3月160,迭部林业局达拉林场伐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林火蔓延面积达1万多亩,成灾面积1936亩,烧毁木材28.93万立方米,使森林资源遭到惨重损失。1985年后数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林区自然保护及护林工作,1982年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80)94号文件精神,迭部林业局所属5个林场,按自然地形和行政区划,将国有林(包括新造幼林)就近承包乡村管护,与乡村签订护林责任协议书,定地段、定面积、定任务、定报酬,落实责任,一年检查一至二次,要求做到:无乱砍滥伐、无毁林开荒、无毁林搞副业、无毁坏幼树、无乱捕滥猎珍贵稀有野生动物。每年每亩付给0.05元护林报酬。县境林区因河沟两岸、森林分布上线、高山急坡以及岩石裸露地段的森林,担负着保持水土水源涵养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采伐中,根据森林保护的要求,将主山脊林带50米左右,小山脊30米左右,接连草原边缘100米,坡度在41。以上森林,划为防护林保留。
  四、林政管理
  1980年前,有关林政管理事宜主要由迭林局统管。1980年后因部分森林经营权划给本县,又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开放,林木经营渠道和范围逐步扩大,给林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改善和强化的新要求,林政管理工作始由县人民政府和迭部林业局共同承担、协作管理。
  护林责任区、护村林面积统计表
  县、局各级组织通过宣传《森林法》,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护林。1985年5月,成立迭部林区人民检察院、迭部林区基层法院和迭部林区公安局。先后设立两个林业派出所。
  1985年以来,在贯彻执行《森林法》和甘南州人民政府颁发的《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几个问题的暂行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县林区实际,先后制定和产生了一些适用于本县林业经营管理的规定、纪要和办法,使林政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先后讨论产生了《迭部县林业工作会议纪要》;制定了《关于木材管理的试行办法》,《营林工作有关问题的试行规定》,《关于严肃处理毁林案件的暂行规定》,《关于完善县属林区经营管理的试行办法》;提出了《关于发展林牧、治穷致富的初步意见》。
  五、林业科研
  县办林业共有技术人员15人,其中取得高级技术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2人。迭部林业局有各类技术人员440人,高级技术职称的11人,中级技术职称的59人,初级职称和技术员370人。
  县属林业主要科研活动及成果有:1987年起迭部县林技站在甘农大林学院师生的协助下,完成了甘南农林局下达的迭部林区木本植物种类资源调查课题,并相继完成了复查。在全境进行全面调查采集的同时,还选择苏伊亚黑和虎头山两座山峰作为森林垂直带谱的典型调查点。通过采集的570号、1500余份树木标本资料汇总鉴定,列出本林区木本植物名录,出版了《迭部树木简志》;为能保持调查成果的延续性和实用性,还建立了迭部森林植物标本室,主要保存木本植物,还补充了草本植物标本。1988年,在西北林学院植保系的协助下,开展了迭部林区林木昆虫区系调查工作,共收集本林区昆虫标本400种、2000余号;重点调查了白龙江沿岸油松虫害,确定主要原发害虫为油松切梢小蠹虫,继发害虫为黄毛小蠹和八齿小蠹等,找到了防治其扩散的办法;建立了迭部林区昆虫标本室,正在编写林区林木害虫区系和主要害虫防治方案。1988年起,还筹建了种源试验基地,占地20公顷,其中试验苗圃2.7公顷,森林植物园17.3公顷。
  迭部林业局在索道机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曾获甘肃省1987年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
  六、林业区划
  迭部县林业区划工作是1984年8月〜1987年9月,与农业、畜牧、水利等其它专业区划同时进行。经林业专业组数年艰苦努力,完成了《迭部县林业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并经省、州区划委员会验收组验收后,于1987年9月10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区划报告》在详细查清本县森林资源的时空分布及数量、质量的基础上,遵循和依据本县林区的自然条件、地域特点、水热资源、林业生产、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需求,经反复分析和论证,将本县林区划分为三个分区:
  (一)上迭水源涵养用材林区该区范围包括县境西北的电尕、益哇乡及白龙江南岸达拉乡的高吉、牙拉两个村委会,共14个村委会。土地面积15.9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3%,林业用地面积8.83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的55.4%,其中有林地5.43万公顷,灌木林地2.78万公顷,疏林地2434公顷,宜林荒山荒地56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1.5%。活立木蓄积1502.27万立方米。
  (二)下迭水土保持用材林区该区范围包括卡坝乡、尼傲乡、达拉乡的次哇村委会、多儿乡、阿夏乡、腊子乡、桑坝乡,共23个村委会。土地总面积为24.8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1.5%。林业用地面积14.33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的57.7%。灌木林地4.09万公顷,疏林地4833公顷,宜林荒山荒地103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4.3%。活立木总蓄积2513.29万立方米。
  (三)沿江水土保持经济林区该区范围包括旺藏乡、花园乡、洛大乡,共15个村委会。土地总面积7.50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5.5%。林业用地面积为4.99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66.5%。有林地面积2.50万公顷,灌木林地2.04万公顷,疏林地698公顷,宜林荒山荒地363.8公顷。森林覆盖率60.5%。活立木总蓄积655.36万立方米。
  第五节经济林建设
  一、经济林木的发展
  本县沿白龙江两岸河谷台地,气候温和,有着发展经济林木的良好条件。
  解放前,因受社会制度、经济、技术、交通、种源、销路等条件的制约,境内经济林木和果树的发展极为有限。只有地处东部河谷的洛大村、新寺、花园、迪让寺、旺藏寺院和个别农家种有少量的核桃、花椒、柿子、梨、杏等几种果树。果实仅供树主自食、待客或送礼,无销售先例。卓尼杨土司看准迭部东部沿江栽种花果的气候和水土条件,曾派人在今花园乡益高村栽种花果(故得“益高花园”之名),以期进贡土司衙门。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建县以来,县、乡各级对境内发展经济林木的自然条件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被认识,逐步把发展经济林木摆到了本县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位置。
  70年代初,花园公社(乡)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组织劳力于阿寺、班藏河坝台地上选点建造集体果园,以栽种苹果为主。数年后始见收益,曾被称为本县营造经济林的先进典型,起到了示范作用。花园苹果后来发展成为“个大、皮薄、味香、肉嫩”而享誉州内外的优良果种。
  1974年,甘南州农林局在本县旺藏乡亚日卡村东麻牙寺旧址开办“麻牙园艺场”(地名普查时改为亚日卡园艺场)。至1990年,已发展成为有职工28人,果园550亩,水果年产量110吨的水果基地。
  1975年3月13日,县革委会决定在电尕乡吉爱那村南荒坡上建立“迭部县园艺场”,作为县办经济林建设基地。主要为本县发展果树和经济林木培育树苗,同时集中营造一片果园。该厂共有职工35人,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有果园341亩,果树3500株,年产量200吨,产值达10万元。
  州县园艺场的创办,对全县发展经济林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
  1980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县、乡、村各级及城乡民众对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更加增强。沿江适宜种果树的地区,除农户联产承包集体果园外,还逐年出现了个体或联户投工投资,开辟荒坡,营造果园的专业户。城镇和乡村也出现了家庭院落零星种植果树的热潮。
  1991年,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认识本县沿江发展经济林巨大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至2000年实现沿江万亩经济林”的规划。且以每年完成40公顷的目标任务组织实施。
  二、果园面积、水果产量
  全县果园面积1978年仅有1359亩,至1990年达5447亩,12年果园总面积增长了4、倍。果园面积中,苹果园4119亩,占75.6%;梨园728亩,占13.4%。另有零星果树17369株,其中苹果树10836株,梨树5683株,桃树650株,杏树200株。
  全县水果产量,1978年总产只有27.32吨,其中:苹果21.47吨,梨5.85吨。至1990年水果总产量达434.85吨,其中:苹果375.27吨,梨35.29吨,柿子5吨,桃子5.36吨,杏子13.93吨。总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15.9倍,苹果增长了17.5倍,梨增长了6倍。
  核桃1978年全县仅产520公斤,1990年达8.24吨,增长了15.9倍。花椒1978年仅产90公斤,1990年达2.17吨,增长了24倍。
  历年果园面积,水果、林产品产量见表13-14(不包括州属麻牙园艺场面积和产量)迭部县历年营造经济林情况统计迭部县历年水果产量统计表迭部县1977年〜1990年林产品产量、商品量统计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