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7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业机构
分类号: F306
页数: 4
页码: 190-193
摘要: 民国时期,境内没有设置农业专门管理机构。解放初期,区内农业按行政辖属关系先后分别归卓尼、岷县、临潭、龙叠等县农业行政部门主管。1962年建县后县人民政府设农牧科,管理本县农、水、牧和园艺、森林保护等项行政业务。后随着水电局和林业局的成立,两项业务先后分出。1973年改称农牧局至今。1990年配局长1人,副局长2人,有职工9人,在畜牧兽医中心办公楼办公。农牧局下属农牧事业服务单位有: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公司、良种繁殖场、农业广播学校、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腊子种畜场、达拉牧场等7个单位。
关键词: 迭部县 农业机构 农业管理

内容

一、农业行政管理机构
  民国时期,境内没有设置农业专门管理机构。
  解放初期,区内农业按行政辖属关系先后分别归卓尼、岷县、临潭、龙叠等县农业行政部门主管。
  1962年建县后县人民政府设农牧科,管理本县农、水、牧和园艺、森林保护等项行政业务。1968年改为农牧组,隶属于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后随着水电局和林业局的成立,两项业务先后分出。1973年改称农牧局至今。1990年配局长1人,副局长2人,有职工9人,在畜牧兽医中心办公楼办公。农牧局下属农牧事业服务单位有: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公司、良种繁殖场、农业广播学校、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腊子种畜场、达拉牧场等7个单位。
  二、农业服务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站
  1964年2月成立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配农技工作人员2人,负责全县农业技术和良种推广工作。1967年9月改称农业技术工作站,并新建办公室11间、242平方米,职工宿舍14间、238平方米。1968年9月5日与畜牧兽医、水电合并为“农三站”。1972年8月单独分设为农林工作站,主管全县农业技术和林业技术(经济林)的推广服务工作。1976年12月改为农科所,并划给实验基地100亩。1984年5月林业技术推广站分出另设,遂改名农业技术推广站至今。1990年共有职工22人,其中: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2人,技术员3人;主要建筑有化验室、资料室、办公室、库房、职工宿舍等,建筑面积为418平方米;有农技周转金3万元。农技站负责全县农业科技推广,并经销农药及器械。
  种子公司
  1972年3月成立县种子站,站址设在电尕乡境恰告村北,有职工4人,负责调运、经销良种,向县内推广。1977年3月与县良种场合并,一套人马,两个牌子。1978年11月又与良种场分设,成立县种子公司。1982年11月公司驻址迁至哇都卡(电尕乡政府驻地附近)。1990年有职工8人,其中:农艺师1人;建筑面积628平方米,内有种籽仓库2个、300平方米;固定资产6.77万元,周转金14万元;当年调购良种16.75万公斤,销售14.21万公斤;推广良种面积达6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80%。
  良种场
  1973年3月,利用原国营电尕农场四队的土地和人员开办县良种场,隶属于电尕农场。初配行政管理干部1名、技术员1名、农工29人,有耕地200余亩。1977年2月与电尕农场分设,单独成立县良种场,时有职工60人,其中农工54人;有耕地740亩。同年11月电尕农场撤销,有52名职工调到良种场。1988年新建办公室12间、264平方米,种籽仓库2幢、410平方米,饲料、面粉加工车间5间、95平方米,职工宿舍55间、1078平方米。主要器械有:轮胎拖拉机3台,链轨拖拉机2台,农用汽车2辆,播种机、精选机、扬场机、饲料粉碎机、中小型脱粒机各1部。1990年有职工67人,其中技术员2人;年产值12万元,良种播种面积562.4亩,总产8.9万公斤,销售5.5万公斤,良种供应到全县11个乡36个村委会。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迭部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于1984年11月成立,归县政府农牧局主管,业务由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指导。该校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广播电视进行远距离教学的一所成人业余中等专业学校。主要为本县农村培养一批合格的应用型中级专门人才和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劳动者。1992年4月被省教委(92)44号文件纳入全省成人中等教育管理序列。生源主要招收初、高中毕业的回乡和城镇待业青年,多层次多规格开办教学班,中专班学制3年,农村应用技术短期培训班学制为一年、半年、三个月不等。已先后开设《农业技术推广》、《财务会计》两个专业4个班,在校生67人,先后共培养中专毕业生20人,农村应用初级技术人员148人。学校配专职副校长1人,专职教师3人、职工1人。学校设在县农牧局综合楼上。现有教室和办公室各两间,职工宿舍3间有3米板状地面卫星及其接受机、彩电、录放像机各一台,专业教学录像带215盘,录音带382盘。
  三、国营农场
  1958年,卓尼县组织一些政治运动中被处理干部和社会闲散人员,在今电尕乡政府驻地西开办上迭农场。
  1959年根据省农垦局统一部署,为集中安排河南支边青年,临潭县农垦局派干部在电尕寺筹建电尕农场;龙叠县农垦局在今洛大乡境内开办洛大农场。
  电尕农场:1959年筹建初场址设在电尕寺,无农工。1960年2月将原临潭冶力关农场和迭部上迭、电尕三个农场迁并为电尕农场,场址由电尕寺下迁至今七九二汽修厂处。建场初共有职工545人,其中河南支边青年467人,其他78人,脱产干部17人;共设5个连、15个排、45个班;有耕地2207亩,其中水浇地1300亩;房屋建筑面积2844平方米,大、中型拖拉机、播种机各1台,双轮双锋犁3部。是年底,将县农牧科下属麻牙果园亦划归电尕农场经营。1966年5月,根据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省农垦局《关于二十四个国营农场牧场领导管理体制改变的报告》的有关精神,将国营电尕农场移交给迭部县管理。1969年后,随着国营七九二矿、迭部林业局及县级各单位的新建,该场大量土地被征用。1974年7月州农林局又将场属麻牙果园800亩划去开办州属麻牙园艺场。电尕农场耕地大面积减少,粮食不能自给,并连年亏损。据此,经县革委会报经甘南州革委会批准,于1977年11月撤销电尕农场。在处理遗留问题中,将建场时的72名正式工分别安置到县办良种场和园艺场;将建场后陆续投亲靠友等进场的临时工共82户、344人,划归电尕乡单独成立蔬菜生产大队,分4个生产队种植蔬菜。
  洛大农场:建于1959年底,场址设在洛大乡新寺。时归龙叠县农垦局管辖。下分新寺、麻牙(寺)、瓜咱(今舟曲境)三个耕作区。全场共有土地4110亩,职工851人,其中干部21人,工人723人,家属26人,小孩8人。后将部分职工调往舟曲林业局。因时遇三年自然灾害期,多数支边青年迫于困境成群离场回原籍。有少数人被公路段等单位吸收为工人。洛大农场遂人空自散。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相关专题

电尕农场
相关专题
洛大农场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