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7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2.42
页数: 6
页码: 178-183
摘要: 本文介绍迭部县境内旱灾、雹灾、水灾、涝灾、倒春寒、霜冻等自然灾害情况。
关键词: 迭部县 自然灾害

内容

一、旱灾
  县内年降水量并不算少,但由于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往往久旱成灾,其中出现旱情最多的为夏初旱,其次是伏旱和春旱。
  1961年元月以来,因受干旱等三年自然灾害的侵袭,饥疫等故,卡坝、麻牙、电尕等乡群众中出现了不少干瘦、浮肿、腹泻等病情,并有人死亡。
  1962年,全县播种面积8.82万亩,受旱成灾0.4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9%。受灾最重的是电尕乡,受灾面积2575亩,旺藏乡受灾1124亩,尼傲乡受灾827亩。1969年,县境大面积受旱灾。
  1979年,全县受灾面积为32,458亩。
  1981年,县内从上年冬至当年5月未降雨,持续春旱严重威胁农作物苗期生长;5月以后反而连降40天的连阴雨,影响抽穗灌浆;7月份又出现严重伏旱;8月再遭连阴雨。年内两旱三涝,使庄稼遭受严重灾害。河谷川地受害尤甚。全县受灾面积达58,756亩,其中:受害3一4成者23,520亩,5—6成者20,789亩,7—8成者10,821亩。
  1982年6月下旬至7月初,下迭麻牙等公社持续干旱,农作物均受灾减产。
  二、雹灾
  冰雹是本县危害农作物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几乎每年都有部分乡村遭受不同程度的雹灾。建县前雹灾情况无资料,本志摘列建县以来历年主要雹灾简况。
  1962年,全县受雹灾面积1480亩,减产粮食66,012公斤。
  1963年9月9日晚,益哇乡突降冰雹20分钟,至第二天落地雹层尚存一寸厚。
  是年,全县受雹灾面积172亩,减产粮食62997公斤。
  1964年,全县受雹灾面积2615亩。
  1966年,全县受雹灾面积2847亩。
  1968年7月8日,多儿、益哇、电尕、桑坝、花园等乡受到冰雹袭击,受灾面积1623亩,减产粮食30.75万斤,油料5000余斤。其中花园乡最重,6个生产队受灾面积1179亩。减产粮食21.01万斤。多儿然子傲队降雹大如鸡蛋,层厚过寸,201亩农作物颗粒未收。
  1968年8月6日〜17日,麻牙、电尕乡部分生产队遭受冰雹袭击,至八月底,全县共受雹灾面积9280亩,造成年减产129.79万斤。
  1969年7月9日,洛大公社黑扎大队北赛生产队惨遭雹灾,受灾148亩,减产3.22万斤;7月22日下午,多儿公社北部,5队又遭雹灾,受灾2617亩,平均受灾程度70%,减产32.23万斤;7月23日,麻牙公社高日卡、年拉尼坝两队再遭冰雹袭击,受灾743亩。
  1981年7月23日下午,尼傲公社尖尼大队牛拉卡生产队遭受雹灾,受灾面积211亩,其中88亩绝收。1983年9月2日下午4时,多儿公社尼藏队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20分钟,落地冰雹层厚过寸,受灾面积470亩,平均受灾程度达70%。
  1983年9月16日下午8时,电尕公社吾子大队祖西队遭受雹灾,受灾面积86亩,减产1.96万斤。
  1983年,益哇、花园等公社部分生产队遭受雹灾,受灾面积1187亩,减产粮食4.75万斤。
  1984年8月20、26、28日,腊子、洛大、益哇等乡连续遭受特大雹雨袭击。20日降雹持续33分钟.雹粒大如蚕豆,个别大如核桃。受灾面积2892亩。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省、州政府,请解决救济款25万元,救济粮40万斤,大豆籽种10万斤。
  1984年8月21日 ,腊子乡达拉5村遭冰雹袭击,受灾面积958亩,损失粮食16.82万斤,油籽8700斤。
  1985年6.月6日晚20时10分,本县益哇、电尕、卡坝、达拉、多儿、阿夏等乡同遭冰雹及洪水袭击。暴雨迅猛、雹如鸡蛋,10分钟后大地变白、洪水四溢。农作物被打成麻状。全县共受灾1.4万多亩,减产120多万斤。洪水冲坏农田40亩;冲塌公路300米;县苗圃、苹果园果实被打落、击伤甚重。
  1986年6月24日至7月23日,全县农作物遭受两次冰雹袭击,使桑坝乡6村,尼傲乡3村,达拉乡4村,益哇乡7村,共20个自然村受灾。受灾面积6678亩,减产75.95万斤。
  三、水灾
  县内山高谷深河床低,故不存在河水泛滥成灾之可能性。水患主要来自暴雨后山洪所致。区内因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异常,5月〜9月,常有暴雨发作。中、小者,一般不会成灾;然数年间,突遇特大暴雨,瞬息之间恶云翻滚,暴雨倾盆,山洪爆发,冲毁民房、农田、道路,造成灾难。
  1981年,阿夏沟阿达黑河坝新建的迭部林业局阿夏林场房舍、桥梁及生产队新修农田被山洪冲毁。林场场址被迫迁至沟口。
  1979年,电尕乡霍日滩、达拉乡岗领河坝等新修的水平梯田被洪水冲毁。
  1981年阿夏乡原驻地遭洪水及背山滚石袭击。此后,乡政府驻地被迫迁入今址。1984年6月4日,洛大乡11个生产队遭受暴雨及洪水袭击,其中洛大村18户民房被山洪冲坏,程度严重者4户;6处10亩果园被冲毁;10座水磨引水渠被冲毁23华里,冲塌磨房3座;部分农田及庄稼被冲淹,成灾面积798亩,减产13万斤。6月28日,该村又降大暴雨,被洪水冲塌民房13间,院内进水淹漫房舍30户。
  1985年7月23日,电东乡境及县城突降暴雨,谢谢寺道班果园,道路被泥石流压埋,县城部分单位院、舍进水,个别房屋被北山洪水冲毁,并致死1人。
  四、涝灾
  连阴雨易形成雨涝,导致农作物生育机能受阻,减产成灾。县境雨涝天气年均达7.6次之多。
  1967年7、8两月,连降阴雨数十天,县城职工宿舍普遍漏雨无法居住。庄稼在场架上发霉,减产成灾。
  1973年,县内连续27天出现连阴雨天气。
  1983年3月〜6月,由于阴雨伴随低温天气,先后历时120余天,严重影响冬、春播作物的正常生长,全县成灾面积达14.556亩,减产粮食47.44万斤。
  1984年6月19日〜8月14日内连降阴雨34天,给全县农、林、牧业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粮食作物受灾2.98万亩,其中虫灾310亩,水毁61亩,楞坎倒塌压毁430亩,涝灾7503亩,共计减产321万斤。造成公路塌方44处,冲毁路基8公里,桥梁15处,地方道路61公里;泡塌民房22户75间,畜棚158间;多儿乡布后、阿夏乡西居、麻牙乡尼巴、电东乡祖西、花园乡卡坝路等村有滑坡现象,使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危胁。全县受灾损失达99.51万元。
  五、倒春寒
  在农作物生长季内气温突降到农作物所能忍受的下限温度而发生的一种低温天气,主要表现为持续低温和倒春寒,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据气象资料统计除1975和1979年外,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低温出现。1976年是危害最大的一次强低温,秋杂粮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倒春寒是指春季气候反常,后期反比前期低,持续两旬以上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低0.8℃以上的低温天气。县内1978年和1981年出现的倒春寒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其中1978年造成小麦减产2成〜3成。1983年3月〜6月连阴雨伴随低温,亦造成全县成灾面积1.46万亩.减产47.44万斤的严重灾害。
  六、霜冻
  霜冻是本县危害农作物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县霜灾主要分布于高山区,尤以地处县境南、北边缘一带的高山低温乡村受害更甚。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霜冻灾情。
  1962年,腊子、卡坝、多儿等乡都程度不同的受到霜灾,尤以高山地区的冬小麦和春小麦受害为甚。
  1968年10月20日~23日,卡坝公社尼欠、安子两队连续落霜,蚕豆全受霜害,受灾面积1032亩,减产15万斤。
  是年,尼傲公社尖尼大队霜冻面积1177亩,受灾粮食不仅收成低,且颗粒干瘪、色绿、味苦,无法食用。
  1980年,全县益哇、卡坝、达拉、多儿、桑坝等公社受霜灾面积共3418亩,其中桑坝最重,受灾面积达1500亩。
  1983年9月至10月,全县10个公社62个生产队的7600亩蚕豆遭受程度不同的霜冻,成灾面积2758亩,减产粮食49.6万斤。其中益哇公社扎尕那大队4个生产队20亩蚕豆杀伤程度达60%。
  七、雪灾
  县内南北缘海拔较高的农牧区,间或出现大雪封冻之年,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农作物主要怕4、5月出苗后的春雪和9、10月份的秋雪冻压;牧业最忌大封山,牧畜多日无处觅食,造成大量死损。
  1968年10月8日,桑坝公社班藏大队降雪尺余,造成全社秋作物遭雪压未熟有917亩,减产32,106斤。
  1982年3月〜5月,境内连降大雪,5月11日又降暴雨,造致全县农作物受害成灾5905亩;各类大牲畜死损1,665头(匹),山绵羊死损3,520只。1983年9月初,益哇公社扎尕那大队连日降雪不晴,危害大豆不能按期成熟。10月6日至8日又连降大雪,使720亩大豆减产60%。
  1988年3月,因初春连降几场大雪,造成全县大牲畜死亡1556头(匹),羊死亡8924只的严重损失。
  第三节其它灾异
  —、地震
  公元839年(唐开成四年)碌曲一带(北纬34°5',东经102°5')地震,“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饥,疫死者相枕籍。割、廓间夜闻輦鼓声,人相惊。”
  《汇编》按:据《贤者喜宴》及一些藏史记载,此次地震是吐蕃末代赞普郎达玛(即达磨赞普)被刺身死之年。《新唐书•吐蕃传》载:“会昌二年赞普死”。疑此次地震发生于会昌二年(842年)。
  1483年5月10日(明成化十九年四月)丙寅,洮州、岷州地震。
  1485年5月16日(明成化二十一年闰四月癸末),陕西兰、河、洮、岷四州、巩昌府、固原卫俱地震有声。
  1486年10月9日(明成化二十二年九月甲寅),陕西岷州地震,有声如雷。
  1487年3月7日(明成化二十三年二月癸末),陕西洮州地震,有声如雷。
  1507年11月16日(明正德二年十月壬午),洮州地震。
  1511年8月20日(明正德六年秋七月乙亥),陕西成县、礼县、洮州、四川绵州俱地震。
  1534年3月(明嘉靖十三年闫三月),洮、岷地震,从正东方向来正西方去。
  1555年4月19日,(明嘉靖三十四年三月癸亥),陕西西固城地震。
  1573年1月10日(明隆庆六年十二月已末),陕西巩昌府地震,岷州尤甚,声响如雷,城墙楼台,官民房屋,十倒八九,压死人畜不计其数,东南西北四城圮其三,地裂涌红水。经十余日渐止。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

相关事件

1962年迭部县雹灾
相关事件
1963年益哇乡雹灾
相关事件
1963年迭部县雹灾
相关事件
1964年迭部县雹灾
相关事件
1966年迭部县雹灾
相关事件
1984年洛大乡11...
相关事件
1983年迭部县10...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