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降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迭部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78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降水
分类号: P426.6
页数: 6
页码: 141-146
摘要: 迭部县区内降水受季风影响重。由于夏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伸和印度洋暖湿气流输入等因素,四季变化甚大,暖季多,冷季少。春季平均降水量为142.7毫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2.8%;夏季降水316.8毫米,占50.6%;秋季降水为155.2毫米,占24.8%;冬季降水5.8毫米,占0.2%。
关键词: 迭部县 降水

内容

一、降水量
  (一)降水的地理分布和年变化
  本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25.5毫米。最多年为762毫米(1984年),最少年447.6毫米(1982年)。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地理分布自西向东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递减,高山多于河谷;上迭较多,中迭突减,下迭最少,常受干旱威胁。时间分布亦极不均匀,冬春干旱不雨(雪),夏秋之交往往阴雨连绵,时有暴雨和冰雹骤降成灾。这给境内农、牧、林业生产、交通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上迭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11.6毫米,最多年达753.6毫米(1978年),最少为409.9毫米(1972年);中迭地区年平均降水量465.6毫米,最多年达682.3毫米(1961年),最少339.5毫米(1969年);下迭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58.4毫米,最多年达677.5毫米(1979年),最少326.2毫米,(1969年)。从1961年〜1980年降水量的演变趋势看,中部地区趋于减少,气候变干;其他地区有增有减,变化不大。
  (二)降水的季节分配和月、旬变化
  区内降水受季风影响重。由于夏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伸和印度洋暖湿气流输入等因素,四季变化甚大,暖季多,冷季少。春季平均降水量为142.7毫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2.8%;夏季降水316.8毫米,占50.6%;秋季降水为155.2毫米,占24.8%;冬季降水5.8毫米,占0.2%。
  各月降水分布极不均匀,月际变化趋势是1月〜7月逐月增多,8月〜12月逐月减少。夏季尤其是盛夏,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伸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输入,空气转为湿润,故降水集中,7月最多,8月次之。元月和12月降水量只有1毫米〜2毫米。
  旬降水量变化与月降水量变化大致相同。以旬降水量≥15毫米作为雨季,雨季则从4月下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共183天。以旬降水量≥30毫米为汛期标准,本县汛期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至9月中旬结束,共132天。
  迭部各月平均降水量(毫米)
  (三)降水日数
  按24小时降水量≥0.1毫米为一个降水日的规定统计,上迭地区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3.9天,占年总天数的36.7%;≥5.0毫米的降水日数年平均38.9天,占年总天数的10.7%;≥10.0毫米的年平均日数19.6天,占年总天数的5.4%;≥25.0毫米的年平均日数2.8天,≥50.0毫米的降水日数年平均为0.1天,仅在个别年份的7.8两月出现。中、下迭地区降水日数明显减少,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4.8天;≥5.0毫米降水日年平均有29天;≥10.0毫米降水日数平均为12.2天;豪25.0毫米降水日数平均为0.8天;≥50.0毫米降水日数平均为0.1天,仅在个别年的7月份出现。
  最长连续降水日,上迭地区为14天,出现在1986年8月29日〜9月11日,总降水量为83.7毫米;中部地区连续降水日15天(1975年5月6日〜19日),总降水量60毫米。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冬季上迭地区长达88天,出现在1981年10月30日至1982年1月25日,入春后随降水量的增多无降水日数逐渐缩短到11〜19天。中、下迭地区冬季连续无降水日数最长达90天〜98天,春季也在20天〜30天之间。
  迭部各月各级平均降水日数
  (四)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境内一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益哇乡各子村附近,达84.9毫米。县城一日最大降水量为55.4毫米(1978年8月31日),一小时最大降水量为23.7毫米(1985年7月23日),10分钟最大降水量17.4毫米(1985年7月23日)。
  以气象上日降水量划分等级,凡24小时降水量在0.1毫米〜9.9毫米之间为小雨,10.0毫米〜24.9毫米为中雨,25.0毫米〜49.9毫米为大雨,≥50.0毫米为暴雨。出现小雨的年平均日数为114.4天,出现中雨的年平均日数为16.8天,出现大雨的年平均日数2.6天,暴雨则为0.1天,仅个别年份出现。据水保部门分析,每分钟21.0毫米的降水强度即对土壤有严重的冲刷作用。单位时间内降水愈多,危害就愈大。全境均山高坡陡,强降水对水土保持造成严重威胁。
  年内日降水量≥10毫米的第一场透雨,上迭平均日期在4月13日,最早3月13日(1979年),最迟5月80(1974年);中迭地区平均日期在5月4日,最早年份4月1日(1966年),最迟6月28日(1962年);下迭地区平均日期在4月27日,最早年份3月28日(1978年),最迟6月19日(1976年)。
  二、降雪
  (一)降雪
  上迭(西部)初雪平均开始日期为10月18日,最早年份出现在10月3日,最晚出现在11月11日;平均终雪日期为5月7日,最早年份出现在4月18日,最晚年份出现在6月5日,年平均降雪日期为197.9天,最长221天,最短175天。年平均降雪日数为34.3天,最多年份59天,最少年为18天;月分布以3月出现最多,平均为9.5天,7月〜9月无降雪。
  中迭初雪平均始日为门月11日,最早年份出现在10月20日,最晚为1月8日;平均终雪日为4月2日,最早年份为3月13日,最晚4月16日。年平均降雪期为143天,最长179天,最短77天。
  下迭初雪平均始日为11月13日,最早年份出现在10月19日,最晚1月12日;平均终雪日为3月23日,最早年份为2月18日,最晚5月6日,年平均降雪期为132天,最长210天,最短59天。
  (二)积雪
  积雪平均开始日期为11月13日,最早年份出现在10月3日,最晚出现在1月10日;终止积雪日平均出现在4月12日,最早年份出现在3月20日,最晚在5月12日;年平均积雪期为150.3天,最多年220天,最少年74天;年平均积雪日数为21天,最多年为38天,最少年10天,以3月份为最多,平均达6.4天,6月〜9月未出现积雪。最大积雪深度为15厘米,出现在1988年2月25日。
  三、干湿状况
  (一)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是表征空气中所含水汽的物理量。其表示方法除水汽压外,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迭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最大出现在9月,为77%,6月〜10月均在70%以上,12月〜4月均小于60%,最小出现在2月,为50%。湿度大小对农作物及其他植物生长有一定影响,湿度过小会造致空气干燥,加速植物叶面蒸腾,水份供应失调;过大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
  迭部各月降雪、积雪日数和初、终日期、积雪深度
  (二)蒸发量
  上迭地区年蒸发量为1525.8毫米,5月最大,为184.5毫米,12月最小,57.1毫米。中、下迭地区年蒸发量为1687.7毫米,5月最大,为203.8毫米,12月最小,67.9毫米。
  (三)湿润度
  区内各地各个时期的湿润度,取决于该处降水量及其水份支出的比值。水份支出很难直接测定,一般都用经验公式计算出的数值来表示,采用伊凡诺夫的湿润系数计算公式。

知识出处

迭部县志

《迭部县志》

出版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迭部县是甘肃省内一块富饶美丽的、熠熠生辉的绿色宝石,又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发祥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现代史上,迭部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当地进步群众和上层人士给予红军协助与接济,他们让道引路、开仓放粮,协助修复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与红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长征又在迭部留下了腊子口战役和中共中央俄界会议遗址等革命胜迹,如今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迭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工、农、林、牧业生产及交通、水电、通讯、文教、卫生、商业、城乡建设等项事业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县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在30年的开发利用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近千万立方米的优质木材,创造了近40亿元的产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迭部悠久的历史和巨变的现实,应该荣载史册,誉传后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