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拉卜楞寺的六大学院的文化传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71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拉卜楞寺的六大学院的文化传授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7
页码: 906-922
摘要: 藏传佛教格鲁派最主要的特点是它有计划、成系统的教学,这一点是宗喀巴多年以来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根据他的佛学体系制定出来的。首先无论显密,都必须以严守戒律为基础,所以戒律为第一要义。
关键词: 拉卜楞寺 文化传授

内容

藏传佛教格鲁派最主要的特点是它有计划、成系统的教学,这一点是宗喀巴多年以来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根据他的佛学体系制定出来的。首先无论显密,都必须以严守戒律为基础,所以戒律为第一要义。学显宗需通晓代表佛教史上几个阶段和各方面的几部经典,因此黄教规定的《现观庄严论》、《入中论》、《量释论》、《戒经》、《俱舍论》,为格鲁派僧众必学的五部大论。学显之后进而学密,又必须遵循一定程序,系统地学习四部密续的经释,结合“修行”以求“验证”,不许专修那一密法而不顾其余。这样一个成系统的学习过程,在黄教寺院中自然会形成一套教学程序和教学组织,如先学那一部经,后学那一部经,每部经要学多长时间需学多少年才算学成。
  拉卜楞寺有六大学院一闻思学院、续部下院、续部上院、时轮学院、喜金刚学院、医学院,下面就各学院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闻思学院
  在拉卜楞寺,闻思学院规模最大,学级之多,年限之长,修课立繁,为其他学院所不及,最盛时僧人达三千人之多,闻思学院主习显宗一切规章教律,系仿效拉萨哲蚌寺郭莽扎仓,以研究三藏(即论藏、律藏、经藏),三学(即戒律、禅定、胜慧)及四大教义(即毗婆沙、经部师、唯识师、中观宗)为主,通过背诵、师授、辩论的形式,达到通晓五大论一《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俱舍论》、《戒律论》为要旨,因此,它的内容包括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和戒律五大部,五大部为僧侣必修课程,学级共分13个,一般得15年才能学习完12个级,第13个级,期限无定。
  集类、因明部:全部学程为5年,5年共分5个学级。1至4年级为集类,五年级为因明。所谓集类,是五大论的启蒙课程,所谓因明,即佛家逻辑和认识论。
  般若部:学程为四年,四年分为四个学级。所谓般若,意为智慧,主要内容着重阐明证得解脱的方法。
  中观部:学程二年,二年分两个学级。所谓中观论,系佛教宗派之一,它取佛家常说的“断见”和“常见”两种见解的中间观点,即不断不常折衷观点,所以又叫中观派,内容着重阐明一个信徒从发菩提心,直到佛果功德完成为止。
  俱舍部:学程为四年。所谓俱舍,意为对法藏论,包括“颂”及“论”两种,颂分八品,即界、业、世间、根、惑、圣贤、定、智。初二品为解脱世间和出世间所共之法,次三品为流传轮回的因果次第,后三品为证得解脱的方法。
  戒律部:学程无一定。所谓戒学,义即调伏之意,学习理论后,以修行持戒为主的学部。
  闻思学院的学习主法是背诵与辩论相结合,除背诵外,常以辩论为主要形式。辩论分为三种:第一种在讲经院进行,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又分三种情况,一是本级僧侣互相问答,答辩者一至二人,提问者不限,二是答辩者,二人到上级班去辩论,由上级僧侣提问;三是答辩者二人到下级班去辩论,由下级级长或学习优秀者提问,其他僧侣也可发问。
  第二种是每年四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四日举行的辨论大赛,寺主嘉木样活佛亲自参加主持,闻思学院高僧和僧侣全部参加,答辨者为五年级至十二年级的僧侣,提问者为各级级长,有地位的活佛及推选出的优秀僧侣。辨论程序,由级长、活佛、优秀僧侣依次提问,答辨者由各级轮流,谁懂谁答,辩论时,辩论者树立一种观点,提岀一系列维护这种观点的正确论据,提问者拍掌高呼,挥舞念珠,姿态傲慢,大有压到对方之势,在辩论中如答错时,僧众则手背相击,呼喊“嚓嚓嚓”。答辨者答不出来,或提问者提不出问题时,全体僧众则鸣掌高呼“噢呼呼”喝倒彩以示讥讽。如答辨者或提问者得胜时,僧众随时给以喝彩,表示赞赏。胜者兴高彩烈,趾高气扬,败者心灰意冷,羞惭难堪,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全场情绪热烈,气氛高张。第三种“磋朗”意为法会的辩论,在七月法会和重大的喜庆日子里,在大经堂举行,由两人行走答辨。一人行中排道中,一人发问,一人答辨,经过一个阶段后,则倒过来由后者问,前者答辨,辩论者是僧侣中的优秀者,两旁也可帮助提问者提出疑难问题。
  闻思学院的学位分三个等级一 “然卷巴” “尕仁巴”、“多仁巴”。
  “多仁巴”是闻思学院的最高学位,考僧必须是俱舍部毕业者,“多仁巴”学位的考试非常严格,必须为:1.俱舍部学僧,.经法台观察、了解,在学僧中选派“多仁巴”候考人,常为一百二十人左右,也有个别学僧想考取“多仁巴”从中周旋而被法台选派者,但必须具有学问,才能如愿。闻思学院有规定,无故缺课一次,罚金一两,经法台选中者的“多仁巴”候考人只有遵法守规,埋头苦学,迎接考试。2.“多仁巴”在正式考试一日前,由嘉木样预考一次,令其背诵五部大论经之《根本论》合格者才能参加考试。3.考试临期,考生要设宴五天,凡本院六年级以上的学员都被邀请,一次大约需银元三百至八百元左右。4.“多仁巴”候考人参加考试,只有一次机会凡考试不及格者和自愿退出的候考人,终生再无考取“多仁巴”的机会。
  “多仁巴”考试科目,为五部大论,全寺每年录取两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正月十七至二十一日,因俱舍部毕业的人数多,而“多仁巴”录取名额太少,所以考取“多仁巴”实在不易,取得“多仁巴”学位者,可派为活佛的经师或属寺的活佛。
  格鲁派根本经典一一《菩提道第次论》
  从拉卜楞寺六大学院的修习进程可看岀,不论是显宗学院的僧侣,还是密宗学院的僧侣,都要学习宗格巴大师著的《菩提道次第论》,《菩提道次第论》是格鲁派佛教的根本经典。
  《菩提道次第论》是按“三士道”(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由浅入深的进程,总摄佛教的要义,故名“菩提道次第论”。
  本论的依据,如本书的开头所说:“总依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别依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灯论》。”
  本书的结构,是根据《菩提道灯论》所说的“三十道”的次第而组织的,其中“下士道”指脱离三恶趣,升入天善趣的法门;“中士道”指解脱三有轮回,断烦恼证涅的法门;“上士道”,指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证大菩提果的法门。
  在三士道之前,先说修三士道基础有二:一、亲近善知识,二、思维人身难得。书中说的“亲近善知识”是趣入佛法的基础,趣入佛法后,“思维有暇圆满的人身难得",用以激励自己,起大精进,修学佛法,所修学的就是“三士道”。
  “下士道”应当先修皈依三宝,深信因果,止恶修善,以期远离恶趣。然后进修“中士道”,先思维生死总别过患(总谓三苦、六苦、八苦等),进而研究三界生死的起因,发起断除一切烦恼和有漏业的决心,精勤修学戒定慧三学,由此出离三界生死。再进一步修“上士道”为救一切众生,成就无上佛果,由此发起菩提心,求受菩萨戒,学习六度成熟自身,修学四摄成熟有情。三士道,是修不修密乘的人都要修的,故称为“共同道”,在修共同道的基础上,可进而修密乘诸道。
  《菩提道次第论》的主要内容以三种要道为纲,三种要道:一、出离心,二、菩提心,三、清静见。
  一、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的心,也名“求解脱心”。先思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息灭贪求现世五欲的心;再思惟业果不虚,生死众生苦和三有流转道理,一心趣求涅槃妙乐。
  二、菩提心,就是为欲度一切有情生死苦,志求证得无上菩提心。以出离心为基础,进一步思惟一切有情,长期沉溺生死大海,于此深发慈悲心,为救拔有情出离生死,求大菩提,就是发起大菩提心。由此进修六度四摄,经三阿僧祗劫,圆满福智资粮,乃至证得三身四智的大菩提果。
  三、清净见,也称为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道见"。一切法依缘生,本来没有独立的自性。若对于自性法,执以为有,就是“增益执”,也叫做“有见”或“常见”。又一切法虽无自性,但依一定因缘而生,并非全无。若认为“诸法既无自性就该完全什么都没有”,所见所闻都是错乱,这是“损减执”,也叫做“无见”或“断见”。“断”、“常”二见,偏于一边,都不合理,所以又叫做“边见”。“中道见”,既不执诸法为实有,也不认为实无而否认它的存在,如实了知“诸法依因缘而有,故无自信”,不堕“常边”;也知诸法既依因缘而有,就不堕“断边”。由此见解,不堕二边,故名“中道”。依此中道见破除无始以来的无明实执,即是修学定慧,断除一切烦恼,出离生死的根本,所以清净见是大小乘一切道的根本。
  修此见法,先以“四理”或“七相”,观察所执的“我”缘生,无自性而通达我空。再以“四理”或“四生”等义,观察所执的实法缘生,无自性而通达法空。四理就是:一、认识所破的“我”;二、决定“我”与“五蕴”,或一或异,二者必居其一;三、认识“我”与“五蕴”是一的不合理;四、认识“我”与“五蕴”是异的不合理。七相就是:一(“我”与“五蕴”是一)、异(“我”与“五蕴”是异)、能依(“我”依五蕴)、所依(“五蕴” 依“我”)、具有(“我”有“五蕴”)、支聚(“五蕴”合聚为“我”)、形状 (“五蕴”组合的形式为“我”)。从这七方面,认识执我的不合理。四生就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破四生的道理,本论引中观诸论广说)。通过上述破“我”、破“法”的道理,了知无始妄执的“我”及“实法”空,再详细推察缘起道理,得知诸法虽无自性而有缘起因之果。由见诸法因果缘起,就能破除,内心实执,了达诸法实无自性,才是得了中道见。
  全部《菩提道次第论》。以此三种要道为主要内容。
  拉卜楞寺的密宗院,包括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
  续部下院
  续部下院,主供密宗集密、怖畏九首(大威德)、大自在(胜乐)、三大金刚、六臂护法、法王护法。续部下院设三个年级。
  初级:要求学员必须背诵《怖畏九首金刚经》、《六臂护法经》、《法王护法经》、《集密经》、《大自在经》、《续部经》等。升级时,必须背诵《大自在生起与圆满次第经》、《集密生起与圆满次第经》、《怖畏九首金刚生起与圆满次第经》三部中之一部,才可以升入中级。
  中级:要求学员必须背诵《集密自入经》、《烧坛经》、《续部经》、《佛赞》八十卷,并要学会用彩色细沙制造坛城。在升高级时,必须背诵《四注合解经》。
  高级:依据《生起与圆满次第经》中规定的程序进行修行。每年农历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通过密宗教义的辩论考试,取得“俄仁巴”学位,每年只限一人。
  续部下院教规比较严格,僧人必须按《密宗道次第广论》所示的主向,遵循一定的程序,结合修规,以求证验。必须经过发誓保证,才能传续;对于不堪传法者,往往只作一般的传授。密宗戒律繁多,本院尤甚,如,僧人身不能着绸缎,袈裟不迭披,食不能饱腹,外出必须持锡杖,走路不准扬头等。本院主要学习密宗教义,广授法师之灌顶,教化善根弟子入密宗金刚后,立于成立解脱之道。
  续部上院
  续部上院,主奉集密、怖畏九首、大自在三大金刚和六臂护法。主要学习密宗,受法师之灌顶口决,研究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修行密宗真谛。
  喜金刚学院
  喜金刚学院,主奉喜金刚、金刚手大轮、虚空瑜伽诸佛。主要研究密宗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兼修天文、历算、藏文文法、正草书法、音乐、法舞、彩砂绘制坛城、捏造施食等。
  密宗经典——《密宗道次第广论》
  《密乘道次第广论》是略称,具名《胜者遍主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乘扼要论》,是宗喀巴大师在西藏渥贡贾山下慈氏寺著,它是概论密乘四部教法而以无上瑜伽为重点的格鲁派密宗经典。本论阐述以显密经论为依据,包括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
  —、事部
  事部修行分十支仪轨:1.修行处所,包括:先于房中所修,出沐浴、入佛堂法,著新衣入座、加持供物,守护自身及其处所修法。2.咒真实。3.我真实。4.念诵真实。5.住火静虑。6.住声静虑。7.声后静虑。8.修咒仪轨。9.护摩仪轨——修成就及事业时所作。10.灌顶仪轨——受菩萨戒、受华曼、水冠三种灌顶,为成熟修道之器。
  以上1为预备仪轨,2、3、4称为“三真实”,5、6、7称为“三静虑”,为事部修行的主体(正行)。三真实、三静虑既是修行的内容,又是修行的方法,互相包摄。三静虑又称为“静虑真实”这样就成为“四真实”了。“三真实”称之为“有念诵静虑”,将“三静虑”称之为“不待念诵静虑”。前者通过念诵咒语,观想咒字,逐一观想“文天”(真实天、声天、字天、色天、相天)。不待念诵静虑,则观想本尊心间烈火炽热,其中月轮,上列咒,闭气合修,心住火中(住火定);再观察从自心间月轮咒,所有咒文,自发声响,如同振铃,此声长住(住声定);思察分析咒音,任其逐渐微细,最后住于无分别中,是为声后解脱静虑。
  二、行部
  行部修法主要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有相瑜伽中又分内、外四支念诵两种。所谓四支者:1.自依所支,明白观想自生或面生起本尊之相。2.他所依支,观想正前生起本尊及其伴侣。3.专注心支,专注观修月轮相。4.专住声支,专注观修月轮上面自然发声的咒文。无相瑜伽依中观理论而修,在有相瑜伽修本尊天身而入于定的基础上,空有双俱,显现如幻本尊天身,并行种种观察(止观双修)。
  三、瑜伽部
  按密宗说法,如按瑜伽部勤奋学习,可历三世而成佛。瑜伽部即依五现证、四印等修习。
  “五现证”:通过诵咒、修止观,从观察而证菩提,获大圆镜智,得不动佛体;从发大菩提心证菩提,获平生性智,得宝生佛体;从坚固金刚现证菩提,获成就所智,得不空成就体;从一切如来定现证菩提,获法界体性,得毗卢遮那佛体。
  “四印”:“身”大印、“意”誓印(三昧耶印)、“语”法印、“作”业印。“身”大印——依毗卢遮那等诸尊色身之相,明了观想,自为各尊之身,从而消阿赖耶识客尘迷乱,现见自性大圆镜智,证佛自性身。“意”誓印一观各尊标识之相,消除污染意中客尘迷乱,现见平等性智,证佛异熟身。“语”法印 ——观诸尊说法六十种声音,现为字想,消除意识客尘迷乱,现见妙观察智,证佛受用身。“作”业印一消除由耳鼻舌身而起的色声香味触五识中一切迷乱, 现见成就所作智,证佛变化身。
  四、无上瑜伽部
  无上瑜伽部包括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两部分。
  1.生起次第其主要修持方法有三等持(正见)。即初合等持、坛场最胜等持、事业最胜等持。初合等持观想主尊双身无二结合,化现坛场诸尊。坛场最胜等持观想由主尊双身菩得化现,坛场中诸尊均已齐全,各安方位,应有尽有,故名坛场最胜。事业最胜等持则指坛场圆满生起之后,观想诸尊净化刹土之行,等同如来妙行,故名事业最胜。
  如何观想本尊生起?观想莲座上端,从梵文字母韵母生起月轮,声母生起日轮,就中生起本尊手帜,标以种子,从此放敛光明融合月满,而后生起本尊全貌。此名五我现觉生次:月轮表从大圆镜智现觉,日轮表从平等性智现觉,种子、手帜表从妙观察智现觉,圆满融合表从成所作智现觉,本尊全貌表从法界体性现觉。
  在观想本尊时有粗分、细分两种生起次第。以本尊全部身形为对境进行修习叫粗分;以本尊所持某一标帜形象为对境,修习微细金刚定的为细分。
  生起次第瑜伽中包含“净”、“圆”、“熟”三种要素:随顺生死而修“三有”(生有、中有、死有)“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相,净除治三界贪著为“净”;随顺涅磐而修三三摩地刹土、本尊等相,生起可以觉醒的殊胜功能,,使果位三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功德圆满具备于基础之中为“圆”。如此“净” “圆”亦为摄持金刚身中风、脉、明点,生起修习圆满次第的成熟因,是为“熟”。
  2.圆满次第圆满次第即以风、脉、明点的修持而求得果。
  脉:人身上总有7200脉,最主要的有左、中、右三脉,因其性动,故名为“风”。明点,指精液,存在于体内脉道之中,约束保持体内精白的物质及其方法叫实体明点。脉、风、明点三者互相依存,脉如居宅,精如财宝,风心为主人。
  圆满次第的修持,主要是风瑜伽和火瑜伽。
  风瑜伽:敛风之法,通过金刚念诵(一种引气归脉的方法)起“语远离”,缘心为镜起“心远离”,依自加持起幻化身(身远离)。
  “语远离”,指修三明点之心风于鼻、心、会阴等三尖端,使风内渗,以生起四空。
  “心远离”修微细点于下门,吸纳风息,渗入中脉,以生起空乐无别的殊胜四喜。“身远离”,修微细点于下门,吸纳风息,渗于半脉,以生起俱生之融化乐。
  火瑜伽,或名拙火定。止观集中坚守脉、风、明点,以使脐中年形(形如倒竖的梵文字母短阿字一以此代表体内极细持命风)光炽热暖,此炽热火于脐轮处从中脉向上提升,遍诸毛孔毛端直至顶轮,此时全身就会发暖生乐,身心愉快,脐火湾化顶门中菩提(明点),使之下降遍满全身,依此引四喜证德,于此之后当起天身(谓天神那样的身体)一即“本尊身”。
   医学院
  医学院于1847年建成后,二世嘉木样从闻思学院抽调了一部分僧侣,亲自授课《四部医典》,制定本院的规章制度。医学院是专门研究医疗技术及药物学的,学僧除了一般僧人必须学习的宗教职业经籍外,主要学习《四部医典》、《晶珠本草》及《月王药珍》等。《四部医典》是吐蕃时藏医玉妥•元旦贡布所著,是一部集藏医、汉医和印度医学三方面医疗的理论,并加以选择自成系统的藏医学典籍。它的第一部分为总则部,完整系统地罗列了藏医理论体系的纲目,并用大树主干、枝叶来说明,医学院内墙壁上绘有这种图解。每棵树的主干分枝叶、叶片、花果均有定数,代表具体条目,附以文字说明,条理清晰。第二部为舒述部,系统地讲述生理、病理、药物、配方及治疗原则等。第三部为密诀部,论述各种疾病的分类及治疗等。第四部为后续部,论述诊断、制剂、药物炮制、针灸、外科手术等。《晶珠草木》是一部比较著名的药物学教材,它记载的药物有二千多种,临床常用的有四、五百种。
  医学院的主要活动有:
  1.传授每年2月21日开始,从高级班僧侣中选出优秀者8人,作为老师,到初、中级班传授知识。将初级班分为甲、乙两班,甲班传授《外读根本经》及验小便、针灸、刺血等技术;乙班传授藏医根本理论系统的树图解经及《四洲》、《集释》等。中级也分为甲乙两班,甲班传授内外科诊断法、人体的构造以及藏药的配方等技术;乙班传授人体的形成、病因等知识,直至农历4月29日结束。接着由本院僧官和老藏医进行考试,11月由本院法台给僧众讲解《菩提道次第广论》。
  2.采药每年农历4月下旬,由中、初级班僧侣外出采药3天。回寺后,由高级僧侣采取的花、叶标本讲授药物的生长情况,并使学僧认识药物生长初期的花、叶生态情况。农历6月上旬,全院僧众外出采药14天,根据采提的药物枝干和花标本,使学僧认识药物生长中期的生态情况。8月全体僧侣外出采药3天,主要根据药物生长晚期的果实、枝干及根茎的标本,识别其生态变化和药物性质等。
  3.制药农历7月下旬,全院僧侣开始制药。成药有散、丸、膏3种。制成后于8月间,根据本院教规,由全体僧侣诵经7天,祝愿各药灵验。诵经后,将所制的药品,分发给各院僧侣,以便应用。
  藏医的特点
  藏医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四部医典》上,《四部医典》的内容即为:
  《四部医典》共有四部,第一部《总则本》共有六章,有彩色挂图四幅,它概括介绍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一般知识。第二部《论述本》,共三十一章,有彩色挂图三十五幅,详细介绍人体生理解剖、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卫生保健知识、药物性能、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第三部《密诀本》,共九十二章,有彩色挂图十六幅,专门论述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四部《后序本》,共十八章,有彩色挂图二十四幅,介绍脉诊和尿诊,各种方剂的配方、功效和用途,以及外治疗法等。
  《四部医典》内容很广,归纳起来有6个方面:(一)基础理论,(二)生理和解剖,(三)诊断疾病的方法,(四)治疗疾病的原则,(五)预防和治病, (六)药物。'
  基础理论。藏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大因素:“龙”、“赤巴”、“瓦干”;7大物质基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大便、小便及汗。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上述三者保持相互协调,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
  “龙”译成汉语是气,它的功用是主呼吸、肢体的活动、血液循环、五官的感觉、大小便的排泄,帮助分解食物并输送饮食精微等。
  “赤巴”译成汉语是“火”,它的功用主要是产生热能并维持体温,增强胃的功能,使人知饥渴,能消化,长气色,壮“睡觉”,生“智慧”。
  “瓦干”译成汉语是“水和土”,它的功用主要是磨碎食物、增加胃液,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司味觉,供人以营养和输送体液,保持水分,长肌肉,润皮肤,调节人的胖瘦,使睡眠正常,性情温和等。
  龙、赤巴、瓦干虽各有功能,但并非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协调统一进行活动。
  病理方面:“龙”属风、属气,遍布身体各部,其性善易变,可乱寒热,助其发展。近“赤巴”则助热,近“瓦干”则助寒,故“龙”为病之总根。“赤巴”属火,乱则身如火焚;位属于下,但火盛则炎于上,故“赤巴”为一切热性病之根。“瓦干”属土、属水,质重性寒,乱则寒盛,能灭人体正火; 其位属于上,寒盛时水可注于下,故“瓦干”为一切寒性病之源。
  诊断方面。藏医诊断,强调正确的方法和方向,常用病性、病状诊断法。包括四个方面:1.诊察纲要,指“龙”、“赤巴“、“瓦干”三邪的表现及它们的盛衰、紊乱和积起的一系列病象表现。2.诊察对象,包括五官(眼、耳、鼻、舌、身)、五域(形、声、臭、味、触)和五废(痰、泻下物、呕吐物、尿、液)。3.诊察途径,了解疾病发生的地理环境、天时气候、形体特性、年龄、昼夜何时、饮食情况、居住条件、劳作情况。4.诊察方法,即望、切、问。
  治病的原则:藏医治病包括饮食、起居、内服药物、外治等四个方面。在内服药物方面,亦是根据“寒者温之”,“热者寒之”的原则。因此,藏药方剂均有寒性和热性之分。由于各种疾病具有不同的特点,治病时还应根据药物的性味,特别是药物的效能,针对病性而选择用药外,还要注意下述九种特殊的治疗原则:1.诊断没有把握时,好比猫捉老鼠,要仔细观察,然后确定诊断;2.诊断确定后,如有把握治疗,则应公开向病人说明情况,有办法治疗;3.病人用药后,如病情未见好转,要象训野马似的,掌握规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4.对大病或重病,应当采用药物为主积极治疗,这好比同敌人作战,要采取歼灭战的方法;5.对小病和轻病,宜采用调节饮食,注意起居以及药物或外治等治疗措施,而以饮食起居调理为主,正如上楼梯一样,逐步加以解决;6.对久病患者,应仔细了解病人过去用药的历史,认真分析用药是否恰当,看准了后再给予治疗;7.对单一的病,果断地采取治疗措施,以免并发其它疾病;8.有两种以上的病同时存在时,则应该分其轻重主次,哪种病重就先治哪种病;9.医生要全面考虑病人各方面的因素,方能确定用药的剂量,正如用牛和羊驮运货物一样,要区别对待,不能强求一样,对疾病恢复阶段应当注意善后调理,以防复发。
  药物方面。按其来源分为矿物、植物、动物三类;按其药物形状和药用部分,分为珍宝、石类、土类、木类、芳香、草木、全草、动物八类;按其功能可分为广谱清热、清赤巴、治血分病和血分骨髓传染病、肺病、龙病和兼热病症、热性培根病、培根性龙病、黄水病及杀虫灭菌、止泻、利水、解毒、催吐、泻下、引类十八类。
  药物的性味功能,可分为六味、八性、十七功能。六味是甘、酸、咸、芳、辛、涩。这六味的疗效功能,按顺序,前渐小,后渐大。八性是重、腻、凉、钝、轻、粗、热、锐。十七功能是柔、重、温、腻、固、寒、钝、凉、软、稀、淡、燥、热、轻、锐、糙、动。药物十七功能,可制伏疾病的二十种特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重克锐,凉克热,软克硬,稀克腻与粗,燥克泄与温,淡克实,热克寒,轻克重,锐克钝,粗克柔,动克固。
  时轮学院
  本院除学习修观有关的时轮密乘外,着重对时轮天文历算进行学习研究。十一世纪,《时轮经》传入西藏,被译成藏文,随即产生了以《时轮经》为基础的“理论派”和“作用派”两大历算学派。
  《时轮经派历算精要》,是现代派时轮历书的基本教材,它主要的依据是《日光论》、《白琉璃论》,主要包括:三种日概念、日月位置的推算、日月食的预报。
  时轮学院是根据《时轮金刚》的理论及到香巴拉理想国去的进程而进行学习和修观的学院,主奉时轮金刚、毗卢庶那佛、证菩提佛及怖畏金刚、六臂法王、骡子天王、财宝王大护法,主要研究密宗大乘、天文历算、声明、语法、诗词、书法、绘坛等。该学院也分三个年级。
  初级:必须背诵《妙吉祥名号经》、《无上供养经》、《佛赞》、《满足心愿经》、《普济经简释》。能背诵上述经者,可升中级班。
  中级:背诵《时轮金刚经》、《证菩提经》,学会彩色细砂绘制时轮金刚坛城、普济佛坛城、证普提佛坛城。升高级时必须背诵《时轮金刚生起圆满次第经》。
  高级:学习声明、诗词、.天文历算、梵文和藏文的正草书法,研究时轮金刚和怖畏金刚的生起与圆满次第道,广授灌顶,修行禅坐,以求成果。
  时轮院经典——《时轮派历算精要》
  拉卜愣寺时轮学院以《时轮派历算精要》为教材,据拉卜愣寺历算学家三智布先生介绍,《时轮派算精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在时轮历中,引进了三种日的概念,除“太阳日”以外,其它两种日在世界各类历书中是很少见的。
  “太阳日”是从今天天明至明天天明,为一完整的太阳日。也就是太阳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这是一般历书常用的日的概念。
  “太阴日”是月亮运行月的白分或黑分弧长的十五分之一的时间为度,称为“太阴日”。即月亮圆缺一次所行弧长的三十分之一的时间长度为一平太阴日。由于月亮运行有快有慢,所以同一个月内的各个太阳日或是不同月内的各个太阳日的实际长度都是不等的。
  “宫日”是太阳通过一宫的时间长度的三十分之一,也即是太阳在恒星间运行一周正好为360个宫日。则每个宫日中,太阳所行的弧长为圆周长的三百六十分之一。
  时轮历有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每天分为60时,每时分为60分,每分分为6秒。时轮历中的秒,相当于成年人呼吸一次所需的时间间隔。因此,时轮历中的时、分、秒分别等于国际通用的24分24秒。
  时轮历中也有独特的弧度单位,它将黄道大圆分为27等分,称为宿,相当于27宿中各宿所占的弧长。每宿又分为60度,每度分为60分,每分为6秒。因此,周天为1620°,即时轮历4。30’等于国际通用的1°。。。。。。。
  这是时轮历中很重要的基本算式,但是,这三种日之间的关系不能直接求得。朔望月的长度和恒星的长度是可以直接测量的。《时轮派历算精要》所给出朔望月数值:理论派为29日31时50分480/707秒,以小数表示为29.530587日;作用派为29.530556日。恒年长度:理论派为3654975/18382,以小数表示为365.2706451日;作用派为365,258765日,因为一朔望月为30太阳日,一恒星年为360宫日,这三种日的关系就可以近似地从上面公式求得一太阳周期 (即恒星年)为:
  一太阳周期=360宫日=365.2706451太阳日
  =371.076923太阴日(即3711/13)每个太阴日内,太阳平均所行弧长(日行度)为:
  同样,也能求出月亮、太阳对于太阴日和宫日的日行度。
  一、日月位置的推算
  时轮历历元,即积年、积月、积日和日月五星位置的起算点。历元有远距历元和近距历元两类。远距历元即汉历中常说的上元积年,近距历元即汉历中的截元。时轮历中的远距历元要求日、月、五星等行度都处于零的起始时刻,这个起点并被认为有神圣意义;担由于有极大的积年值,运算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在实际推算中往往使用近距历元。
  1.太阳位置的推算分四步进行一为求积月,就是所求日的月初向前距历元时的总积月数。《时轮派历算精要》的历是公元1927年。积年值等于所求年的公历纪元年数1927年之差数。有了积年之后,只要知道闰周,积月数就容易求出。时轮历的闰周是65年中高设24闰,即每32个半月设一个闰。设Y为积年,A为年初以来至所求日的前一个月为止的积月数,则计算积月的方法如下:
  式中分母65表示闰周,常数60表示历元时有闰余60分,乘67/65表示每个月积累的闰余二分。积满65分为一个闰月。二为求太阳的平方位(平黄经)。积月乘每月日数与所求日的日期相加,然后乘以每日太阳的行度,就能得到太阳的平方位,时轮历对此稍有改变,是分别以太阳每日行度和每月行度直接与日期数和积月数分别相乘,然后再相加求得,道理是完全一样的。在时轮历中,计算太阳,月亮的运动时,都是以太阳日为依据的,周天除以周日,即得到太阳每天的行度,它的三十倍即每月的行度。《时轮派历算精要》所用的日行度为0宿4。21’分43/67。三为求因太阳不均匀运动而引起的方位改正值。先用太阳的平黄经减掉远地点黄经6宿45。,再除以宫度(135°)得到宫数。由宫数查得盈缩积,为到该宫宫首前为止,太阳实际多行或少行的度数。平黄经除以宫度后新得的余数,表示太阳距该宫宫首的平黄经,它除以宫度(135°)以后与该宫太阳实行与平行之差数(损益率)相乘,即为太阳距该宫首这段弧长内太阳实行比平行多行或少行的度数。四为求太阳的真黄经。以求得的太阳平黄经加上太阳实际比平行多行或少行的改正值,即得太阳的真黄经。
  2.月亮位置的推算 《时轮派历算精要》推算月亮的黄经时,是用太阳位置的推算方法,首先算岀该日太阳的真黄经,由于每个太阳日中,月亮比太阳多行54度(月亮每个月内比太阳多行一周1620°,则每日多行为1620°÷30=54。),它与该月的日期数相乘,即为从朔日起到该日止月亮比太阳多行的度数。它与太阳的黄经相加,即为该日月亮的黄经。
  以上求得的太阳或月亮的真黄经,是对于某太阳日结束时刻而言。
  二、五星位置的推算
  五星位置的推算分六步进行。
  1.求入历以来的积日数
  2.求五星距白羊宫首的日数设D为积日,d为历元时各行星已过白羊宫首的日数。此日数火星为39,木星为2091, 土星为2055,水星为.24.94, 金星为129.2。则五星距白羊宫首的日数可由下式求得:
  (D+d)4÷周期=商+余数
  式中的余数便是各曜离开白羊宫首的日数。五星的恒星周期(太阳日)为: 水星87.92,金星224.7,火星687,木星4332, 土星10766。
  3.求五星本身行的平黄经由五星的恒星周期可求得日行度,以五星距白羊宫首的日数与五星的日行度相乘,便得到五星本身行的平黄经。
  4.求太阳的平黄经由下式(积日D+A)÷太阳恒星周期一商和余数余数即为太阳距白羊宫首的日数,它乘以太阳的日行度,即为太阳的平黄经,它也是内行星的迟行平黄经。这里的A=6220155/18382,它乘以太阳的日行度,即为历元时太阳的平黄经。
  5.求五星的迟行定数即求三外星的本身行平黄经和内行星的迟行平黄经(即太阳的平黄经),减去各曜的远地点黄经,火星9宿30。,木星12宿0°,金星6宿0。,土星18宿0。,再除以宫度(131°),其整数商为宫序,商余为该行星距所在宫宫首的度数。以与求太阳改正值相类似的方法,分加以所求得的宫序査五星迟行盈缩数表,可得盈缩积。以商余乘相应项,便得盈缩积的尾数。此二数与外行星本身行的平黄经或内行星的视差平位移相加,便得五星的迟定行数。
  6.求外行星的视差移动和内行星的本身行的视差位移分别以太阳平黄经减去外行星的迟行定数,和以内行星的本身行平黄经减去太阳的平黄经, 减后的余数以宿位表示,即为宿序。以宿序直接査疾行盈缩数表,可得疾行盈缩积,宿余与相应项相乘,便得盈缩积的尾数。此二数与五星的迟行定数相加减,便得到各曜的疾行定数,也即是该时刻的行星视位置的真黄经。
  关于该时轮中的会合周期问题,从疾行盈缩数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太阳与行星相合时宿差为0,地球与行星分别处于太阳的两边。这时行星的视差移动值为0,但视差移动的速度达到极大。当宿差增加时,外行星开始岀现于太阳的西边,这时候的视差移动值为正值,并且逐渐增加,它在恒星背景上的运动表现为顺序。时轮历称这个阶段的运动叫做“快行”,黎明时出现在东方。当宿差(即疾行序数)处于10左右时,视差移动的正值大到极大,视差移动的速度为零,这时,地球处在太阳、地球、行星构成的直角顶点的位置,自此以后,视差移动的速度为负值。随后不久,当视差移动的速度与行星本身行的、速度相抵消时,行星在恒星背景上处于停留状态,天文学上称为“留”。留以后,视差运动的负速度继续增加,则视差移动的累积值逐渐减小。当宿差达到14时,太阳与行星相对,即行星与地球处于太阳的同一边,天文学上称为“冲”;这个阶段在时轮历中称为“慢行”,黎明时岀现南方。冲日时,视差移动累积数为0,但视差移动的负速度达到极大。自此以后,行星继续逆行,但逆运动速度不断减小,至袖差移动速度与行星本身行相消时,再次产生留的现象,随后不久,视差移动速度再次为0,而视差移动的累积值达到负极大。这个阶段,时轮历称为“曲行”,黎明时出现在西方。自此以后,视差移动速度再次变为正值,视差移动的负积值也不断减小,最后视差移动速度达到极大,视差移动的累积值为0,行星与太阳再次相合,这个阶段,时轮历中称为“跃行”,黎明时出现在北方。这就是完成了一次疾行周期。对于内行星的运动情况,也与此完全类似,只是它们首先岀现在太阳的东边,达到东大距后不久,就开始逆行与太阳下合。下合以后继续逆行至西大距,然后顺至上合,完成疾行一周。
  由此可以看岀,时轮历已经掌握了较准确的推算五星运动的原理和方法,已能准确地将五星的视运动分解成行星的自身运动与固地球公转而引起的视差移动的合运动。它的推算方法是较为合理的。它使用的是代数方法。因此,与汉历传统的方法较为接近。它能够准确地解释和预报五星的各种视运动现象,发及各个运动阶段的运动快慢的变化,包括顺行、留、逆行等现象。因此,这种所使用的恒星周期的数值完全一致。
  由于时轮历中有三种日的概念,在推算五星运动时,往往同时用三种日推算,可以起到复核作用。
  三、日月食的预报
  时轮历在推算日月食时,首先引进了一个假想的天体罗睺。罗睺与其它天体一样,有自己的运动周期。只是它有数无像,反向运动。历轮中使用的罗睺运动周期为230个太阴月,即6900个太阳日运动一周(合2792.04太阳日)。罗睺的所在方位改以黄经表示,即以周长二十七宿相减,所得结果在时轮历中称“罗睺头”,与罗候头相对的部位称“罗睺尾”。罗睺头、罗睺尾相当于天文学上的黄白升交点和降交点。太阳运动的轨道称黄道,月亮运动的轨道称白道,它们并不在天球的同一个大圆上,而是斜交成西方度5°9’的夹角。而太阳、月亮的视直经大约都是半度左右,所以,只有当日月相遇时距黄白升交点、降交点的黄经差小于10余度时才会发生交食。但是在时轮中,尚未出现过区分黄白二道的明确概念。因此,并未意识到日、月食是由于地球,月亮的掩盖,而认为是罗睺所起的作用,当太阳或月亮与罗睺头、尾相遇时,则挡住了太阳或月亮的光,便产生了日、月食。罗睺虽然是虚构的,但比较形象和直观。
  推算日月食时,先由积月除以罗睺周期,余数化为日,推算月食时加十五日,推算日食时加三十日乘以罗睺日行度,便得到该日罗睺距白羊宫首反向的位置,以27宿相减,便可得到罗睺头的数值,从而也可得到罗睺尾的数值。然后再利用求太阳、月亮真黄经的方法,求出太阳、月亮的黄经,以太阳、月亮的黄经与罗睺头、尾中最为接近的数值相减,差数便为判断有无交食的依据。
  时轮历判断月食是否入食数值,《日光论》规定月食限值为50。,以表示111'。就是说,当月亮出现在罗睺头、尾前后11°1’的范围,必定有月食发生。
  判断日食,比较复杂。理论派根据长期观测经验,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才有日食发生:1.太阳与罗睺头的黄经差有50。以下;2.罗睺头与太阳的黄经差在8。以下;3.罗睺尾与太阳的黄经差有40。以下。但这种判断并非完全可靠。
  关于日月食甚发生时刻的预报,对时轮历来说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这是利用太阳日计算日月食的一个优点。因为按时轮历规定:当白月完结时,就是第十五个太阳日结束的时刻,这时日月黄经正好相差半周。所以,月食永远发生在第十五太阳日结束时刻。因此,推算月食食甚的时刻,只需求出第十三个太阳日结束时刻即得。当黑月完结时,也就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的太阳日结束时刻,为日月同经的时刻,如有日食,则为日甚时刻,这是时轮历常用的方法。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

相关地名

夏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