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技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70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科技成果
分类号: DF37
页数: 2
页码: 889—890
摘要: 科技成果主要介绍了夏河县藏药洁白丸、八味沉香散、九味石华散的整理与提高等。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技成果

内容

藏药洁白丸、八味沉香散、九味石华散的整理与提高。
  完成人夏河县藏医院旦巴,土布旦,三木旦(已去世)、王钟元、完代卡,于1976年至1978年研究整理。1988年7月获甘南藏族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成果于1977年一1978年,由国家卫生部在青、西藏召开的全国六省区《藏药标准》审稿会上通过鉴定。藏药洁白丸于1978年编入卫生部全国药典。
  春小麦综合丰产栽培试验
  1983年至1985年,夏河县王格尔塘乡下滩村试验成功。主持人辛永福、马国栋、藏宏科、漆志珍。1985年8月通过鉴定,获1985年甘肃省厅(局)级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产量指标:试验面积100亩。其中尖子田10亩,亩产500公斤,最高达600公斤;高产田20亩,亩产425公斤;丰产田70亩,亩产275公斤。
  夏河县种植业资源调査和区划
  1983年5月,夏河县农业区划种植业组,宋世娥、魏敞东、朱煜彪、王有、刘慧斌承担,1984年月完成,1986年通过农业区划委员会鉴定。1988年获甘南州科技进步一等奖。
  蚕豆套种大黄芥丰收栽培试验
  1985年,县农林站,魏中信,何世明承担,1987年完成,1988年1通过州委鉴定,同年获甘南州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实施这项栽培技术措施,使尖、高、丰产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18.8公斤、281.9公斤、247.3公斤。
  夏河县草场资源调査与区划
  1979年,由县农业区划组,樊树喜、王国胜、贡保才旦、旦增承担,于1986年5月完成,通过甘南州农业区划委员会的鉴定。1989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夏河县农业手业资源调査与综合区划
  1983年,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张瑛,吴好学、李运春主持,于1986年5月完成。并通过甘南州区划委员会鉴定,1988年获甘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
  温室蔬菜栽培试验
  1983年至1985年,县科委贾的茂承担,于1985年通过甘南州科委的鉴定。并于1988年获甘州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3年至1985年,进行温室蔬菜栽培的适应性,品种试验,蔬菜的衍接,育苗以及温室冬季保暖等研究。三年中在480平方米温室内,生产新鲜蔬菜32204斤。
  JLZ-4.8型双列指盘式搂草机
  1981年至1982年,由县农机厂杨茂华、王信华承担,于1986年通过甘南州科委鉴定,1988年获甘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良好。特别适用于甘南州类型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的搂草和翻晒作业。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