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广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69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广播
分类号: G728
页数: 14
页码: 864—877
摘要: 1951年5月,建立夏河有线广播站,编制2人,配备50瓦扩大机一部,高音喇叭3只,开展宣传工作。同时还抄收中央台、西北台、甘肃台纪录新闻,不定期印油印小报《新闻快报》,供县级领导、机关干部参阅。
关键词: 广播 夏河县

内容

一、广播电视机构
  1951年5月,建立夏河有线广播站,编制2人,配备50瓦扩大机一部,高音喇叭3只,开展宣传工作。同时还抄收中央台、西北台、甘肃台纪录新闻,不定期印油印小报《新闻快报》,供县级领导、机关干部参阅。1955年底,全县六个区署内建立了收音站,每个站有一部直流收音机,收音员由各个区署的宣传干事担任。
  1956年6月,夏河县委批准成立县广播站,每年拨经费3000.00元设站长1人,机务3人,播音员2人,配有转播机、扩音机、控制台等。同时在县城各主要地点和城郊农村,架设高音喇叭120只。1956年7月,夏河县广播平均每天播音两次共计二小时,以转播中央、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新闻和文艺节目为主,不定期的举办《夏河新闻》节目。
  1959年,建立了德乌鲁、博拉、美武三个大公社的广播站和德乌鲁师范学校、合作中学和阿一山铜矿的三个小广播站,共架设广播线路197公里,安装高、低音喇叭1277只,其中德乌鲁公社广播站基本完成了各大队、生产队的入户喇叭的安装工作。
  1961年,在调整体制和撒并机构中,县广播站被撒销,全县的广播线路、喇叭遭到严重损失,到1964年底,全县广播线路只剩下5公里,高低音喇叭也仅存拉卜楞市区的29只和附近生产队的5只。
  1965年12月,县上又批准恢复县广播站,到年底,架设广播线25杆公里,安装喇叭125只。
  1966年,全天播音时间为3小时15分,其中自办节目为1小时30分。有线广播播出《夏河新闻》、《党政指示》、《通报》、《文化知识》、《听众来信》及文艺等节目。
  1967年至1976年先后在完尕滩、下卡加、那义、清水、扎油、下巴沟、唐尕昂、达麦、加门关、麦西、博拉、美武、上卡加、麻当、阿木去呼、牙利吉、九甲、甘加等18个公社建起了广播放大站。到1976年,共架设县、乡村广播专线827杆公里(双线),发展高低音喇叭12421只,全县公社、大队、生产队通播率达到了86%、100%、99.4%;喇叭入户率到364.8%。1970年,全县20个乡实现了广播载波化;1973年,试验成功用电灯零线传输广播。
  1971年12月成立了夏河县广播事业管理局,1985年改为广播电视局,到1990年时,县广播站电视局下属科级广播站一个,乡广播放大站20个,县电视差转台一座,卫星电视地面站一座,全局人员发展到42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县80%的个(镇)建立放大站的基础上,着重于专线建设和发展电视事业。
  附夏河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一览表(一、二)。
  二、广播宣传网的形成
  1949年底夏河县广播收音站建立时,全县只有一部F142四灯收音机。
  1951年6月建立城镇有线广播站后,开始定期抄收中央、西北、甘肃台的新闻节目,用高音喇叭、办黑板报、及编油印小报《新闻快报》等形式进行传送。1953年5月,《新闻快报》办到每周二期,每周发行100余份。当时还利用群众集会进行宣传,如拉卜楞寺的正月法会,九月法会,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祖国五年来的伟大成就”、“解放台湾”、“国家制度”等材料,每天收听者有两千多人。
  1956年7月广播站建成后,仅能用专用的配套设备接收无线电广播加以转播,而且可结合县委的中心工作,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举办各种当地节目,广播宣传范围逐年扩大,宣传质量逐步提高。60〜70年代,县站将中央、省广播电台的重要节目、自办节目等经过统一编排,用同一个传输系统送至乡放大站,再传至用户,形成一个完整的宣传系统。截止1979年全县100%的乡建立了广播放大站,其中4.8%的乡放大站可接收县站节目,(其余放大夏河县广播电视事业历年发展一览表(一)夏河县广播电视事业历年发展一览表(二)站以收转上级电台节目为主,也可办本乡自办节目)无线广播的转播以中央、省调幅台为主要信号源。自办节目已具备采、编、播等节目的制作能力,在全县范围内建有通讯联络网。
  三、广播节目
  有线广播宣传节目,由转播中央、省州台节目和自办节目几大部分构成。40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的《甘肃新闻》》、《对农村广播》、《西北地方戏曲》、《全省天气预报》、《全州天气预报》、甘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等节目,始终被列为有线广播的转播节目,各个时期和每年春夏广播时间的调整,均以电台必转节目时间安排为主,或前或后播出自办节目。
  自办节目分文字节目、文艺节目两大类,文字节目又分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服务性节目三大类,各种节目相互穿插,每周各播出3~6次。
  1.新闻性节目新闻性节目一直是广播宣传的核心,是自办节目的主体。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以消息、通讯、录音报道、简讯、故事及短评等多样的形式,将全县各乡各业、各条战线、人民群众生产、工作、生活、娱乐中刚刚发生的和正发生的新闻,公诸于世。80年代,广播出的稿件中有两条消息在全省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获奖。
  2.教育性节目主要有《法制园地》、《广播讲座》等。《法制园地》节目是自1985年配合普法教育办起的,每周播出一次,每次10〜20分钟。《广播讲座》内容较多,每周播出一次,每次10〜15分钟,1989年以来播出的有“婚姻法广播讲座”、“国防教育广播讲座”、“党的政策广播讲座”、“计划生育广播讲座”等。《专题》节目,主要是学习时事政治、县委、县政府文件以及“双文明建设”、植树造林、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等为内容。
  3.服备性节目 《天气预报》、《文化与生活》等。
  《天气预报》一是转播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的“全省天气预报”,二是转播甘南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州天气预报》,三是播报本县天气预报,每天各播次一次,每次5分钟。
  《文化与生活》节目,开办于1983年4月,曾以《为您服务》、《青年之友》为节目内容播岀,每星期五、星期六播出,每次10分钟,复播二次。
  文艺节目:70〜80年代,文艺节目有了很大发展,县站每天播岀音乐和歌曲,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节目来自唱片、录音磁带及自编的藏戏、民歌、说唱等节目。四、农村有线广播网
  技术体制与网点布局农村有线广播网是县所属范围内的区域性广播,其技术体制是结合县内行政体制而设置的。它从1956年广播站建立时起开始建设,经过35年的发展,正在形成一个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以乡广播放大站为基础、专线传输为主,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相结合,因地制宜,多种形式的独立传输系统。
  建站初期,农牧区广播网传输系统的结构和传输方式,主要以利用电信线路传输为主,采用一级输体制。县站将扩音机输出120伏或240伏音频电压,降至60伏左右,通过邮电线路,直接送至电话机线路上的舌簧喇叭。喇叭与电话机之间利用搬阐进行选择切换。广播站和邮电局协商用“时分制”开展各自的业务,即一定时间开放广播,广播时间停止电话业务。从1959年起,开始架设广播专线,同时着手建立公社广播站。到年底时,建立德吾鲁(那吾乡)、博拉、美武3个公社广播站和学校、厂矿广播站3个,其中德吾鲁公社的广播站基本上完成了各个大队、生产队的入户喇叭410只,修复喇叭74只。
  1970年10月,县广播站自制了四部100千周广播载波发射机,'用晶体管收音机改装了22台载波接收机,使全县19个乡通过邮电线路,接收用载波传送的县站广播信号。
  1973年4月,县广播站白土坡电厂、县电厂等单位的协助下,利用废旧器材,制成击穿保护器,试验成功用电灯零线传送广播讯号,并在达麦乡的周曲山、达麦沟、江麻沟三个生产队、九甲乡的门乃合生产队及县级17个单位接挂喇叭104只。到1976底,一个由县到乡、乡到队、队到社员家的农村广播网已经形成。当年,全县利用专线传输广播的有8个乡56个大队394个生产队;利用电灯零线传输广播的有十三乡41个大队208个生产队,另外, 还有119个利用半导体收音机建立了小片广播网。
  五、传输系统及设施
  1.广播信号传输网路县站所属广播信号传输网路,由拉卜楞地区广播专线和县站至达麦、九甲两乡的信号专线两部构成。基本投资和建设由县广播站负担。
  县站至拉卜楞地区广播专线,从建站起就开始建设、修复和更新,全长一杆公里,沿线人口密集地区和重要地点挂高剌叭。该线路由县站固定一名线务员维护管理。广播信号专线主要用于向放大传送广播信号。1982年,县站抽调人员建成县站至九甲放大站、县站至达麦放大站19.2杆公里水泥杆广播专线,线径以φ3.0毫米(即信号通讯铁质线)铁丝为主。
  2.乡广播放大站60年代以前岀现过的公社放大站多为小片广播网形式,不属于一级广播结构,随着60年代初的机构撒并而全部消失。1966年起,全县按照二级传输体制进行规划,并开始筹建乡一级广播放大站。建站时由县站派出机线员进行机器安装调试。乡广播放大站负责全乡广播事业的规划和建设。乡放大站一般配备2名机线员。放大站的机器设备、人员工资、日常经费、设备维修由县站负责,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1990年底,全县能正常工作的站16个,占全县放大站总数的76%。
  3.有线广播技术设备1951年建立有线广播站时,广播设备有1.5千瓦汽油发电机一部,50瓦扩大机一部。1956年建站时,用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补助的5000元和县财政拨给的1000元购买了一部100瓦扩大机和一部九灯转播机。后又购置了一部5千瓦发电机,和一部无锡牌300瓦扩大机,一部远程牌转播机。1958年增添三个V500瓦扩大机二部,控制桌一台、个v250/1000A增音机一台、63B型机一部、211式、丝宝牌电唱机各一部。1967年开始,县站逐年增添、更新机房设备、节目制作及播出质量逐年提高。
  附:夏河县有线广播宣传网络示意图(一、二、三)
  夏河县广播站(乡放大台)建设情况表(一)夏河县广播站历年获奖节目、稿件目录夏河县有线广播宣传网络图(1970年前后)系统内(外)卫星地面站、差转台一览表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