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拉卜楞保安司令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65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拉卜楞保安司令部
分类号: E158.942
页数: 3
页码: 751-753
摘要: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第一世嘉木样大师应青海和硕特前首旗河南蒙古贝勒察汗丹津之请,在大夏河之滨的扎西旗建寺弘清,经二百七十余年的兴建,扩建发展成为安多藏区“政教合一”的中心。拉卜楞等地组建了嘉木样大师随从卫队,这就是拉卜楞地区武装力量的前身。
关键词: 地方军事 驻军

内容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第一世嘉木样大师应青海和硕特前首旗河南蒙古贝勒察汗丹津之请,在大夏河之滨的扎西旗建寺弘清,经二百七十余年的兴建,扩建发展成为安多藏区“政教合一”的中心。拉卜楞等地组建了嘉木样大师随从卫队,这就是拉卜楞地区武装力量的前身。
  1928年(民国十七年),宁海军第十一营代驻营长马仲英掀起“河湟事变”,经临夏向岷县一带进犯。为阻止和抵抗马部,拉卜楞地区在嘉木样大师随从卫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拉卜楞番兵司令部”,甘肃省代省长刘郁芬任命黄正清为番兵司令,籍以保护地方、剿办土匪。拉卜楞附近十三庄藏民500余人,快枪200余支以及设治局的保安大队100人构成了该组织的武装力量。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2月26日,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将拉卜楞番民司令部改称为“拉卜楞保安司令部”,直属甘肃省政府领导。任命黄正清为保安司令,原番民司令部机构、人员做了部分调整。军事编制为一混成旅,黄正清为少将旅长。当时机构尚未健全,兵员也仅有3000余人(包括部落民兵)。枪支2800余支(尚有部分火枪),弹药均不充足,亦无重兵器机枪等。经费方面有省政府每月拨付法币四千元,但各项开支较大,入不敷出,大部分靠拉卜楞寺院经济维持。
  二、机构
  设参谋、副官、军需、军法等处。司令部在编职员36人,每月领取粮饷, 其中32人携有家眷。拉卜楞保安司令部机构及兵简图
  三、兵力
  编制为一混成旅,旅长为少将黄正清(兼),下设3个骑兵团,1团长罗占彪,2团长黄祥,3团长邵光宇(兼)。每团有兵1121人,其中骑兵三团又设骑兵大队两个,每队兵员170人,设特务连109人;同时,成立保安大队184人,手枪队36人,共计在编兵力3862人,(不包括部落民兵),均为常备部队,由省保安司令部辖,发给粮饷。
  四、装备
  各种杂枪4360余支经费(其中包括蒋介石调拨湖北造枪360支)。各种子弹10万发(湖北支援3万发亦包括在内),100瓦无线电收发机1台(配台长1人,报务员2人,机务员1人,由国民党军政部拨派),10瓦、15瓦发电机各1部,汽油数百箱。
  五、经费
  甘肃省政府每月下拨经费4000法币(可能白洋),无法保证各项开支,每月入不敷出(电台经费及工作人员工资亦不占比例),不足部分除由嘉木样办公厅部分拨付外,用垦荒种地收入弥补。六、工作概况
  1.训练每年进行数次训练,借以提高兵员战斗力,但由于缺乏专门人员及教材,仅以当时典范令骑术、射击为训练基础并在训练科目中列有风格等内容。
  2.保境负担拉卜楞地区的保卫治安总责,奉令以保安大队代行警察职务,会同行政警察昼夜巡逻,以减少盗案为主要责任。
  3.垦植种植青稞,以拉卜楞东北荒地为主,每年种植少量青稞以增收入。同时,亦与当地官兵、僧侣参加植树,每年植树甚多,仅以1932年为例,在王府桥东南山坡植树达453株,称之为“保安树”。
  拉卜楞保安司令部自改建之起到1949年7月23日改编为民兵司令部,历经16年。在这期间,保安司令部发挥军事武装的强大威力,先后清剿了李彦虎、马虎山等散兵余匪。它做为拉卜楞地区的一支劲旅,在夏河武装史上立下了不朽功勋。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

相关地名

夏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