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代军事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65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历代军事设置
分类号: E158.942
页数: 3
页码: 746-748
摘要: 历史上,在夏河县境内周边修筑的关隘、堡寨有河州二十四关中的土门、石嘴、槐树等关,另有古城堡八角城。
关键词: 地方军事 军事设置

内容

历史上,在我县境内周边修筑的关隘、堡寨有河州二十四关中的土门、石嘴、槐树等关,另有古城堡八角城。
  1.土门关藏语称“火尔藏香告”。位于我县曲奥乡北侧10公里处,距县城拉卜楞75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02。56',北纬35°25',地处海拔高度约为2160米。土门关是由四川、青海经甘南藏区通往兰州的主要隘口,历史上依此为“关内”、“关外”、“内地、草地”、“藏区、汉区”的主要关界。土门关以南为夏河界,境内群山峻立,峡谷纵横,丛林茂密,草地坡缓滩大,水草丰茂,以北是临夏州的主要粮产基地之一。兰郎公路穿越关口。
  据《河州志》记载,土门关规模为二十四关之首,此处山高险峻,西北侧有大力加山峰余脉五山,东南隔大夏河与太子山相望,两侧高山耸立,关墙跨大夏河横卧于两山之间,形成屏障。古时为重要军事要塞,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据史料记载土门关修建于明洪武年间,由西北向东南走向两山之间夯筑土墙,长约二华里,宽六米,高九米余,十分坚固。关门就设在靠西山根处(距今兰郎公路约30米)关门南北坡是“人”字形。大约在25。〜30。之间。
  据史料记载,土门关曾建有关门、城楼。城楼为二层,雕梁画柱,雄伟奇观,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土门关被辟为藏、汉、蒙茶马互市的场所。关门早开晚闭,商旅人等出入关口“关上有驻军巡查,私茶出境,拿官治罪”,关门与城楼直到1949年以后,才被拆除。关墙外有护城壕,宽丈余,深八九尺,解放初期尚隐约可见。土门关“关墙以东到西(即从大夏河岸边到五山山腰)共长567.6米,全系黄土筑成。而残存的关墙全长只有410.6米,由三段组成,上段长132米,这一段在关门以西,也是最完好的一段。正门处残墙高10.5米,墙基残宽16.6米,残顶宽5.2米,墙基宽度与墙顶宽度从关门开始,越向上延伸越窄。中段长167.6米,残墙高6.7米,墙基残宽2.6米,残顶宽1.7米。下段(沿河段)长11米,基残宽12米,顶残宽1米。被毁去的关墙全长157米,其中一部分为兰郎公路所占,一部分为水渠所占、一部分被群众取土所毁。(见《临夏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第267页)。土门关如今虽关墙颓塌,城楼失存,但残存的关墙沿山脊蜿蜒盘旋齐上,依然呈现出当年的雄关英姿。特别是土门关以北的科托山梁、杨家沟沿等处的烽堠遗址,更为古老的关口增添雄风。
  土门关西北方与莫泥关、老鸦关为邻,东同石嘴、尕只巴、般板岭毗连。
  2.石嘴关当地人称“小关”或“石门槛”,位于土门关东侧的大夏河沿边,西与土门关隔河相望。石嘴关东侧为太子山余脉曹岭,陡峭难攀;关西大夏河,水急浪高;关南为夏河县曲奥乡地,有小路循河而上直通藏区;关北大夏河上有“龙王桥”,西连土门关。
  据《河州志》记载,石嘴关曾筑有土城墙,设有暗门,立有界碑,但今皆已被毁,遗痕无存。
  3.槐树关在明代时,汉番交界的二十四关中,其地理位置之险要莫过于槐树关,它地处太子山(亦名白石山、露骨山、大雪山、太峙山)腰地,距临夏县铁寨乡大草滩村北二华里外,是通过太子山的一座隘口。它北距临夏县双城堡约三十华里,距临夏市约七十五华里,南距夏河县卡加道乡土房大庄约五十华里,槐树关的藏语名称叫“恰干木香告”,关南有海拔高达4332米的母太子峰和4162米的公太子峰。地理坐标东经103°4',北纬35。22'。这里两峰相峙,嵯岈巍峨,雄险奇绝,军事上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槐树关地形南高北低,一泓清溪沿两山形成的峡谷汹涌北去,在双城堡附近汇入大夏河,当地人称“槐树关河”。槐树关就依山傍河,夯筑土城墙长约百米,高丈许,巍然立于这座峡口(现关墙仍在,关口无存)。两山雄奇,一关险踞,称得上森严壁垒。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和1945年,在槐树关口左侧的天然岩壁上,曾两次镌立界石:“汉番交界处”碑文和“夏河临夏两县交界处”碑文,现均遭人为破坏殆尽。
  一条通衢石道,循着两山形成的峡谷,伴着淙淙流水,穿越关隘,北起河州,南抵洮州。据《河州志》记载:“由河州入槐树关,经白石山土房(今卡加道土房),为赴洮州间道”。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闯王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自四川入洮西番地,继从槐树关出兵河州,与明将洪承畴部大战西川,不胜,退入景古城(今康乐境内),后转战于陇南等地。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河州镇兵汤彦和与回部起义军交战于双城,战败,汤彦和只带数十骑兵渡过大夏河,自槐树关逃往岷州。1928年10月24日,马仲英、马廷贤围攻临夏失利,率部七万人,由临夏入槐树关,经佐盖多玛、卓尼完冒斜藏地区,攻陷临谭、卓尼,并向岷县方向进发。
  槐树关由于处于临夏、和政、卓尼、夏河两州四县山区的交界处,因此它不但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也为当地山区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一条通道。
  4.八角城位于夏河县境内甘加滩东白石崖山下央曲河与央拉河汇流处的台地上,过去这里是甘青交通及军事要冲。
  八角城,因城筑有八个城角,中间成一空心“十"字形而得名,藏语俗称“卡尔昂”,藏文史书称作“卡尔雍仲”意为田”形城。它的城墙全长2.2公里,墙基残宽6米,残高丈余,残顶宽4米,城内占地300亩,为加强军事防御,城外挖有7米多宽的护城壕,并有护城河,还有外廓。主城门至南门外另有外城一座,城墙夯土板筑,夹棍眼(用于观察通及射孔)尚清晰可辨。据史料记载,明代时,八角城与二十四关的守军由河州镇守节制,到了清代改由总兵督隶,两朝均由参将分管各路隘口要道,中、大关守军头目为把总关防一旦有事,参将星夜调兵驰援。为防患于未然,清政府尚在关外的起台堡、保安堡、如德堡各派守备一员,兵丁百余名守御。在桥沟、八角城等地设立营训,驻兵六、七十名,均听河州副总兵调遣。八角城从建筑工艺上看,系唐代以前的建筑物,建筑设计上突破了过去方开城的格局,为我国现存古城所罕见。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

相关地名

夏河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土门关
相关专题
石嘴关
相关专题
槐树关
相关专题
八角城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