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59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93.74
页数: 9
页码: 628-650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甘南地区夏河县的群众团体。
关键词: 政治团体 群众团体

内容

一、民国时期的群众团体
  商会
  民国7年(1918年),拉卜楞商会成立,会长为回族商人穆培宗,副会长为汉族商人曹邦华,设有特别董事会、书记,成员共21人。民国12年(1923年)牟芳志任会长。民国16年(1927年)由胡宝卿任会长。民国24年(1935年)3月26日,县商会改组。民国27年(1938年)张灵山任县商会主席。民国28年(1939年)8月,县商会改组,入会124家,分为四个同业公会。民国29年(1940年),县商会会长为杨俊德。民国30年(1941年),县商会共有职员13人,主席张崇德。民国32年(1943年)3月150,县商会改组,共有会员124人。民国35年(1946年)5月120,县商会第一次理监事联合会议在拉卜楞召开,县商会由此下设理事会、监事会,张崇德任理事长。民国38年(1949年)1月,县商会共有会员142人,职员9人,乔子庆任理事长。
  藏民文化促进会
  民国15年(1926年)5月2日,黄正清在中共党员宣侠父建议和帮助下,于兰州组织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黄正清被公推为会长。民国16年(1927年)10月,藏民文化促进会由兰州迁至拉卜楞。11月7日,该会正式成立于下塔哇,并改称“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11月8日,该会创办“拉卜楞藏民初级小学校”,黄正清任校长,首招学生69名,是为拉卜楞地方教育之始。此后,又以促进会名义在果洛、康根、康撒部落建立了3所藏民学校。民国20年(1931年),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移至县教育局办公。民国24年(1935年〉5月13日,藏民文化促进会改组,下设理事会、监事会,由黄正清任理事长,并筹建会址及附设校舍。民国25年(1936年)春,该会迁址大夏街。民国28年(1939年)5月,“拉卜楞巡回施教队”成立,隶属于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经费由教育部拨给,黄正清任队长,以推行“语文、公民、生计、康乐”教育为宗旨,在甘、青、川藏区巡回施教。该队除到各部落施诊医药、放映电影、举办展览、散发宣传品和主办藏汉文版的《夏河民报》外,还进行社会调査,征收麝香、鹿茸等土特产。民国30年(1941年),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创办“边闻通讯社”,设总务、编辑、印刷3股,编发《边闻通讯》。是年,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下设理事会、监事会,黄正清任理事长。理事会下设总务、教育、宣传3股;监事会下设稽査、审核2股。时藏民文化促进会直属于甘肃省教育厅,共有职员7人。民国32年(1943年)8月14日,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巡回施教队在促进会补行成立典礼。民国36年(1947年)10月24日,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改组,推选黄正清为会长,韩志华为总干事。
  工会
  民国25年(1936年),夏河县工会成立,主要管理手工业,向手工业者摊派税款。民国28年(1939年)1月26日,夏河县旅店商业同业工会成立。此后,又陆续成立了杂货、丝绒绸布、食店、银器、屠宰等商业同业工会。民国29年(1940年)4月28日,夏河县职业联合工会成立,设常务理事1人,候补理事2人,常务监事5人,候补监事3人,常务理事李发奎,共有会员87人。民国31年(1942年)3月12日,易名为“夏河县各业工人联合会”,共有会员94人。民国32年(1943年)11月7日,县政府下令撤销“夏河县各业工人联合会”,并重新组织。民国38年(1949年)1月,县工会共有会员113人,职员9人。设理事长1人,由会员选举产生。
  回教文化促进会
  民国28年(1939年),夏河回教文化促进会成立,共有会员27人,并附设“中阿小学”1所。民国30年(1941年),该会易名“拉卜楞回民教育促进会”,常务委员肖文俊。因无会址、无经费,实际上名存实亡。
  教育会
  民国32年(1943年)3月150,夏河县教育会成立,会员28人。是年8月,会员人数为35人。民国38年(1949年)1月,该会共有会员87人,职员9人,李育栋任理事长。
  农会
  民国32年(1943年)7月,县农会成立,共有会员394人。民国33年(1944年),卡加乡农会成立。到1946年夏,共成立了黑错、陌务、正伦、共和、清水、卡加等8个乡农会,会员493人。10月,县农会改组。民国38年 (1949年)1月,县农会共有会员526人,理事长邢培仁。
  安多青年联谊会
  1943年,吴振纲等人在拉卜楞组织了藏族青年联谊会组织,称为“安多青年联谊会”,主要活动是编唱进步歌曲,排演歌剧,在拉卜楞市场、清水、桥沟等地演讲办夜校等,宣传抗日和藏族解放。
  妇女会
  民国33年(1944年),夏河县妇女会成立,共有会员70人。1949年1月,该会共拥有会员89名,职员9人,理事长为蒋毓美即策仁拉姆。
  除上述团体外,民国时期夏河县境内还先后组建过“夏河县新生活运动会”(1935年)、“甘肃民众抗敌后援会夏河分会”(1937年)、“夏河县兵役协会”(1943年)、“夏河县小学教育研究会”(1946年)等团体。
  二、解放后的群众团体
  解放以后,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中共夏河县工委在不断加强党的政权建设的同时,广泛联系和团结各阶层人民群众,逐步建立起工会、青年团、妇联、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组织。各群众团体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按各自的章程和性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
  共产主义青年团
  夏河解放后,经中共临夏工委批准,于1949年9月23日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夏河县工作委员会。从此团工委在吴振纲书记的领导下,带领青年干部,深入城镇、牧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努力工作。1953年,团工委根据夏河县行政区划情况,先后在六个区公署配备了团干部,把原有的14个团支部发展为17个团支部,团员由1951年的52名增到120名。1955年6月,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夏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岀了青年团夏河县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会领导机构。
  1957年5月,根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精神,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夏河县工作委员会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夏河县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县委工作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工作一度处于瘫痪状态。1973年开始恢复,并召开了第六次团代会。
  1977年7月至1990年7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夏河县委员会,先后召开了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次代表大会。
  妇女联合会1949年10月20日,组建了夏河县妇女工作部。1950年1月,成立了夏河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从1953年7月至1956年12月,夏河县先后召开了两次妇女代表大会,分别选岀了夏河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第二届委员会领导机构。
  1957年7月,夏河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夏河县妇女联合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夏河县妇女联合会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各级妇女组织被迫停止工作。1972年3月4日,根据省、州妇女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县革委会政治部成立了妇联组。同年10月,在合作镇等13个公社成立了妇委会。1973年4月,召开了夏河县妇女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正式恢复了妇女组织。
  1979年4月28日至300,召开了夏河县妇女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应到194人,实到163人,其中少数民族代表113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夏河县妇女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9名和主任、副主任。
  1983年5月23日至250,召开了夏河县妇女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131人。大会期间,代表们听取和讨论了夏河县妇女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夏河县妇联第八届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出席州妇代会代表。在八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夏河县妇联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1名和主任、副主任。
  1988年6月3日,召开了夏河县妇女联合会,九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夏河县妇联第九届委员会。
  工商联
  夏河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于1951年7月。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了有效地推动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县工商联团结教育广大工商业者遵纪守法,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工商业,调整国营、私营工商业结构,实行公私合营、国营和集体合并,从而调动了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繁荣了市场。从1951年7月至1956年12月先后召开了第一、二、三、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分别选出了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副主任。
  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夏河县工商业联合会根据省工商联的指示和夏河县工商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于1957年4月29日召开了执监委联席 (扩大)会议,会上研究通过了《夏河县工商业联合会组织简则》,正式颁布了《夏河县工商业联合会章程》。1958年“镇反”运动中,县工商联一部分工作人员被打成反革命分子遭到逮捕,一部分工作人员被迫离职,机构有名无实,工作一度停顿。1962年在县委的重视下,整顿了机构,在原来的基础上,暂宣布陈俊等7人为委员,调专干1名,开展工作。“文革”期间,县工商联自行解体。
  工会
  1956年6月,建立了夏河县工会筹备委员会,胡培玉任主席,赵成棋任副主席。筹委会在县委和上级工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县内的具体情况,在市区较大的单位组建了工会组织。
  1957年至1961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夏河县工会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组建基层组织11个,工会小组43个,共有会员571人。
  1961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一般农村县不设工会”的指示精神,撤销了夏河县工会筹备委员会。
  1973年8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73)17号文件和省、州工会工作安排意见,召开了夏河县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夏河县总工会。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81名,实到66名,特邀代表23名,实到20名。在正式代表中,有少数民族代表30名,妇女代表25名。
  大会选举产生了夏河县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1名。在一届一次全委会议上选举产生常务委员7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
  1979年4月8日,召开了夏河县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代表116名,实到110名。大会选举产生了夏河县总工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选举产生了出席州工会第三届代表大会的代表。在二届一次全委会议上,选出了县总工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主席和副主席。
  1984年5月23日至25日,在县城召开了夏河县总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130名,实到118名。会议听取讨论了第二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县委副书记裴珍瑞、省总工会组织部负责人及州总工会副主席黄才玛加等分别到会讲了话。大会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岀席州工会第四届代表大会的代表。在三届一次全委会议上,听取了《认真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的报告, 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主席、副主席。
  1988年6月23日至260,在县城召开了夏河县总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108名,实到76名。会议听取了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县委副书记卓玛加,州总工会副主席王毓武到会讲了话。大会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及主席、副主席。
  贫下中农协会
  1965年夏季,夏河县贫协筹备委员会在县城召开了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夏河县贫下中农协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贫协组织受到“造反派”的冲击,机构长期瘫痪。
  1973年9月100,中共夏河县委决定恢复县贫协组织,同时召开了夏河县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岀席这次大会的代表320人,其中少数民族代表289人。大会期间,代表们总结了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开展农牧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经验,讨论了贫协工作今后的任务。大会选举产生了夏河县贫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35人;选举产生了出席甘南州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的代表。在二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9人和主任、副主任。
  1983年11月250,经中共夏河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撤销了县贫下中农协会。
  科学技术协会
  1985年,根据中共夏河县委(85)27号文件《关于成立县科学技术协会筹备领导小组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建立了夏河县科学技术协会筹备领导小组,并在九甲等6个乡(镇)建立了科普协会,有会员135人。在阿木去乎等6个乡(镇)建立了科普筹备领导小组。1986年1月,正式成立了县科学技术协会。
  1987年10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科协与政府的科委合并,归入县政府序列。
  中共夏河县历届县(市)委书记名录续表中共夏河县历届县(市)委副书记名录续表
  中共夏河县监察(纪律检查)委员会历任书记名录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