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历年预、决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57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历年预、决算
分类号: F810.7
页数: 2
页码: 584—585
摘要: 夏河县税捐收入由地方财政用于安排自治支出,实行地方自治财政体制,在中央和省补助下,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关键词: 财政经济 财政预算

内容

民国30年以前,无地方财政收入,因此亦无财政收支决算。民国31年财政改制,开征地方6种自治税捐,即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屠宰税、筵席税、房捐、公荒牧租。税捐收入由地方财政用于安排自治支出,实行地方自治财政体制,在中央和省补助下,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夏河县民国32年至35年自治税捐征收表;夏河县民国31年至35年财政收支预决算表)
  夏河县民国32年至民国35年自治税捐征收表
  单位:元夏河县民国31年至民国35年财政收支预决算表
  单位:元
  夏河县于1953年9月设立财政机构和总预算会计单位后,于当年开始财政预算、决算工作。历年预算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预算管理职权和收支范围的规定,参考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在每一预算年度之前编制预算草案,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开始执行。在预算年度终了后,由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下编制决算草案。
  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各项工作陷于瘫痪,资料管理混乱,使夏河县10多年的财政预、决算资料丢失。但从现存的1953年至1990年的资料来看, 除“大跃进”浮夸风影响造成个别年度决算失实外,其他年度的预算都是实事求是地把收入打足,即积极可靠,不搞没有计算根据的虚假收入,又在安排支出上坚持了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留支岀“缺口"的原则。
  1953年至1990年部分年度财政收入分类预决算数统计表
  1953年至1990年部分年度财政支出分类预决算数统计表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