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销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55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销售
分类号: F721.2
页数: 2
页码: 558—559
摘要: 供销系统的商品销售,包括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多采取计划供应的形式。其业务主要是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
关键词: 销售 供销社

内容

供销系统的商品销售,包括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多采取计划供应的形式。其业务主要是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主要为化肥、农药、中小农具三部分。1955年,供应的生产资料只有37种,1956年,发展到137种。1958年,生产资料销售额只有9.02万元,1960年,供应总值达89.8万元。60年代后,生产资料中均加了畜牧业用品和化肥、农药等。其中化肥供应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无人使用到供不应求的过程。1976年,供销系统供应化肥1592吨,供应农药24.9吨。1990年,生产资料类的销售额已达33.84万元,销售化肥391吨,销售中小农具3549件。
  生活资料
  生活资料的供应占供销比重的80%。50年代初,商品优先定量供应入股社员,后改为自由选购。缝纫机、自行车等紧俏商品实行计划分配。1957年以后,曾一度岀现煤油、食糖、碱面、火柴等商品的紧缺,采取给农牧民及机关工作人员发购货证购买的办法限量供应,棉布棉花等实行凭票供应。“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采取了这一办法。1979年以后,随着农牧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农牧民群众购买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废除了票、证,生活用品改为议价供应和价格放开供应。1986年,供销系统商品纯销售额达到802.23万元,其中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金额为747.2万元,供应出口商品55.03万元。(供销系统部分年度主要商品纯销售表2)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