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54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F203.9
页数: 2
页码: 536—537
摘要: 夏河县历史悠久,由于唐蕃交好,夏河地区也就成了汉藏经济交流的通道;因藏族人民嗜好饮茶,而中原需要马匹,故在唐高宗时便出现了汉、藏贸易市场一一“茶马互市”。到北宋时,正式建立市场管理机构——“茶马司”,1077年又置“群牧行司”。
关键词: 工商机构 夏河县

内容

夏河县历史悠久,由于唐蕃交好,夏河地区也就成了汉藏经济交流的通道;因藏族人民嗜好饮茶,而中原需要马匹,故在唐高宗时便出现了汉、藏贸易市场一一“茶马互市”。到北宋时,正式建立市场管理机构——“茶马司”,1077年又置“群牧行司”。形成了以马匹赶往熙州(今临洮)与河州 (今临夏)交易川茶之热潮,当时,夏河地区的土门关和博拉为“茶马互市” 交易中心,每年易茶在二万驮以上,据明食货志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尚膳太监而聂至河州,召必里卫诸族以敕谕之,诸族皆感恩意,争出马献,于是得马340匹余,以茶30万斤给之……”,并定茶易马例:上等马每匹120斤;中等马每匹70斤;下等马每匹50斤。清雍正二年(1724年)清王朝废止了 “茶马互市”制度。而设“官歇家”(官方设置之交易机构,类似店铺、商行),交易范围扩大到粮食、烟、酒、布帛、皮毛、鹿茸、麝香等,由于该机构制定了许多章程,限制极严,故成为汉、藏贸易之障碍。
  1709年青海河南蒙旗亲王察汗丹津推崇佛法,迎请嘉木样协巴回原籍,在夏河县创建拉卜楞寺后,随着寺院经济的发展,在寺附近形成了依附于它的“塔哇”村落,由于住户不断增多,便岀现了作为交易市场的“丛拉”(集市),因“丛拉”位于河南亲王辖区,故亲王规定:“丛拉”座商和客店,每年得给大僧官纳钱25串,外来行商需给王妃纳脂粉钱,每头骡子交铜线20文,每头毛驴交纳铜钱10文,出售烟酒者加一倍。此项脂粉钱由王妃献给寺院作为喇嘛僧众的“茶费”;另外,拉卜楞寺在“塔哇”设立“臬仓”专门负责“丛拉”的税收管理及民事。
  民国6年(1917年)在夏河县成立了 “拉卜楞行会”,民国7年(1918年)又成立了 “拉卜楞商务会”。1928年夏河县金融、贸易、税收、市场管理等逐渐趋于正规渠道;1937年,夏河县政府始设:夏河县商会、夏河县各业工人联合会、夏河县特种消费税务局、夏河县牲畜屠宰税局、夏河县秤放办事处(盐务局)、西北羊毛改进夏河推广站及拉卜楞民生工厂(染色、绒线呢、栽绒毯)等金融、商贸机构。据1937年统计资料,拉卜楞有大小商贾180余家。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拉卜楞“丛拉”,上有皮毛、杂货、面粉、布匹、瓷器等20多个行业。商户已达738户,80%在拉卜楞寺周围和新旧街道、铁匠昂、大院子、九层楼。除货物交易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牲畜交易,牛马与羊分开交易,牛马市场在拉寺河边上,羊市场在寺院西北3华里的唐乃合村。这些市场天天都有交易,但数量不多,主要交易时间是在拉卜楞寺定期法会期间,牲畜的交易由“昂欠”(活佛府邸)在“瓦日瓦”(经纪人类似交易员)介绍市场价和行情,周旋于买、卖双方,促进交易成功,从中抽取一定数额的拥金,当时,不论牲畜大小,一个牲畜抽取1元拥金,羊皮1张1角,牛皮1张2角。有时成交大批卖买时,一个“瓦日瓦”所获200-300银元。
  1950年5月25日成立夏河县工商科。:1951年7月成立工商联,并召开首届工商联合代表大会。
  1956年10月夏河县商业局成立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交由商业局管理。同年12月又建立工商科,与商业局分开办公。1962年5月,工商管理工作亦由商业局接管。1964年8月25日恢复夏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与物价委员会合署办公。“文革期间”,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由商业局代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夏河县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9年5月正式成立夏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合作工商所。1983年设立合作工商分局。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