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粮油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533
颗粒名称: 第九节 粮油加工
分类号: F307.11
页数: 11
页码: 509—519
摘要: 夏河县当地的粮食产粮少,品种少,粮油加工业发展缓慢,加工手段主要靠水磨和榨油房为主。其中榨油房的数量是微乎其微,水磨的建造遍及全县农区,牧区乡村较少。
关键词: 夏河县 粮油加工

内容

解放前,夏河县当地的粮食产粮少,品种少,粮油加工业发展缓慢,加工手段主要靠水磨和榨油房为主。其中榨油房的数量是微乎其微,水磨的建造遍及全县农区,牧区乡村较少。
  1959年,全县的粮食系统尚未建起粮油加工系统,从外地购进大部分成品粮。少部分群众自己到磨房加工,加工最普通,数额最大的是炒面。
  1970年,大搞农业机械化,磨面机、粉碎机、榨油机的数量一跃而上,据统计磨面机有26盘,粉碎机31台,榨油机27台,县粮食局也筹建了粮油加工厂。
  1982年以后,陆续在各乡镇安装磨面机、粉碎机、榨油机,还配有加工炒面的炒锅,部分利用水磨加工。
  夏河粮食产量少,县粮油加工厂以加工食油为主,生产的食油保证全县城镇居民干部供应的同时,还调往甘南州及兰州等地,食油的质量经甘肃省油品鉴定部门鉴定达到国家级食油标准。
  历年粮油征收情况
  单位:万公斤续表历年城镇居民、牧民口粮供应及各种专用粮食销售情况表
  单位:万公斤续表1
  历年城镇及各业用食油情况表
  单位:万公斤续表21976〜1980年粮油供应标准变化情况
  单位:公斤
  国家粮仓建筑容量情况历年粮油加工情况
  单位:万元续表
  城镇居民粮食定量分等分级供应标准
  单位:公斤续表
  县以下
  的牧业县以下的牧业干部由原来每月供应标准15斤提高到15.5斤
  干部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