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乡镇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505
颗粒名称: 第九章 乡镇企业
分类号: F276.3
页数: 5
页码: 485—489
摘要: 乡镇企业主要描写了夏河县企业管理局、企业发展、经营管理、五大行业发展概况等。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夏河县

内容

第一节机构
  1976年,夏河县始设社队企业管理局。1981年将县社队企业管理局改为夏河县农村集体企业管理局。1984年6月2日又改农村集体企业管理局为乡镇企业管理站,同年11月31日成立夏河县乡镇企业管理局。至1990年,设局长1名,副局长3名,干部7人。
  第二节企业发展
  夏河县的乡镇工业,是在农村手工业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50年代初期,全县个体手工业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并以这些人员为骨干,办起了一些手工业作坊和工厂。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将农业合作社办的工业“升级”为公社工业的同时,采取平调的办法,把手工业合作社转为公社工业。
  1962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公社和大队一般不办企业”的精神,将原有的公社企业有的拆散还债,有的转为手工业社,有的停办,使刚刚兴起的社队工业中途夭折。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停产和闹革命,大部分工厂停产,造成市场商品紧缺的局面。于是,农牧民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依靠“精兵简政”回乡技术骨干,办起了一些社队工厂,生产加工出一批批农牧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缓解了供需矛盾。
  70年代,为加快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那义、合作、完尕滩等公社办起了一批社办农机(具)修造厂,但生产发展比较缓慢。1976年,夏河县企业总数58个,从业人员497人,完成产值100万元。到1984年底,全县乡镇企业总数达71个,从业人员785人,当年完成产值389.93万元。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使部分农牧民群众从单一的农牧业生产中脱离岀来,跨进了商品经济的门槛。
  1985年至1990年,是夏河县乡镇企业巩固发展阶段,其中198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758.71万元,首次超过了全县农业产值。1986年总产值突破1000万大关。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已成为县内农村经济结构的“半壁河山”。已逐步形成了以乡办、村办、联户、个体“四轮驱动”,农业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种植、养植、商业饮食、服务、采矿十业并举的产业结构。至1990年全县已有大小企业1620个,从业人员3768人,完成总产值3052万元,总收入2668.3万元。
  第三节经营管理
  1976年以前,夏河县企业经营管理混乱,造成一些企业亏损。1976年以后,立足当地资源,发挥当地优势,采取乡办、村办、联户、个体“四个轮子” 一起转的方法,大办各种企业。
  在经营管理方面,依靠经济效益,重视科学管理,改革了混乱的管理制度,废除了 “大锅饭”,“铁饭碗”和企业干部“终身制”,大部分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改革干部委派制度为聘用制,改固定工为合同工,工资制度实行浮动制,较大规模的企业由集体负责,厂长、经理分别实行委派和承包制。在产销的关系处理上,自产自销,产销直接结合,依靠市场调节,随行就市。
  第四节五大行业发展概况
  乡镇农业
  乡镇农业企业主要以养殖、种植为主。截止1990底,全县共有乡办牧场4个,牲畜存栏数已达700头,尽管乡镇农业企业在五大行业中所占比重最小,但仍然为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社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农牧产品。
  乡镇农业企业个数由1984年1个增加到1990年的4个;从业人员1984年14人,1990年增加到20人,总产值16.40万元是1984年0.95万元的17.26倍。
  乡镇工业
  乡镇工业是乡镇企业的主体,“七•五”期间,夏河县乡镇工业产值由1984年67.81万元增加到1990年的1601.9万元。企业个数由1984年的14个增到1990年的291个。
  乡镇工业从业人数,1984年为119人,到1990年增长为870人,其中乡办工业从业人员由107人增加到529人;联户工业从业人员由1986年的25人增加到1990年的54人;个体从业人员由1986年的472人,锐减到1990年的287人。
  乡镇工业产值,1984年到1990年期间,乡办工业产值由65.16万元增加到1294.3万元;村办工业由2.56万元增加到31万元;联户工业由1985年的11.32万元增加到1990年的52.2万元;个体工业由35-26万元增加到224.4万元。.
  乡镇建筑企业
  乡镇建筑业自1984年以后发展很快,除了向国营施工企业提供劳务外, 组建了一批工程建筑队,承担着县内的民用和工业建筑工程。由于经营范围的扩大,形成了乡、村、联户和个体四个经营层次。到1986年,县境内乡镇建筑企业已发展到54个,从业人员957人,完成产值430万元,房屋竣工面积25491平方米。
  随后几年因国家实施银根紧缩政策以及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不断压缩, 县内乡镇建筑业连年递减。1990年建筑企业个数减少到17个,从业人员249人,完成产值175.4万元,房屋竣工面积8770平方米。自1986年以后,乡镇建筑企业四个层次发展逐年下降,1990年与1986年相比乡村两级企业数下降44.44%,从业人数下降72.27%,产值下降52.97%;联户企业由1986年的2个,从业人员46个,产值85.83万元,到1990年已无乡镇联户建筑企业,个体建筑企业个数下降72.09%,从业人数下降73.51%,产值下降27.75%。
  乡镇交通运输业
  乡镇交通运输业是农村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动脉。
  1990年已有乡镇交通运输业396个,从业人员623人,实现产值438.3万元,其中个体运输业就占388个,产值占55.17%。乡镇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乡镇运输业四个层次中,个体运输业发展很快。由1986年的186个企业,发展到1990年的389个,从业人员和产值逐年增长,分别由1986年的231人,产值58.11万元,增长到1990年的460人,产值241.8万元。联户企业产值由1986年的40.4万元增长到1990年的190.2万元。县内乡镇运输业主要以个体运输业为主,以联户和乡办运输为辅。
  乡镇商业饮食服务业
  解放初期,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在县城和交通要道,只有为数不多的客店、理发馆,其他商业饮食业都处于空白状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活跃起来的乡镇商业饮食服务业,已遍及城乡集镇。
  1984年以后,县内乡镇商业饮食业有了发展,截止1990年底,全县已有商业饮食服务企业906个,从业人员1918人,完成产值820万元。
  在商业饮食业四个层次中,个体企业遍及全县各乡镇和一些交通要道。1990年底,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业已达到891个,从业人员1847人,产值730.7万兀。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