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488
颗粒名称: 第六章 邮电
分类号: F603
页数: 10
页码: 452—461
摘要: 邮电主要描写了夏河县邮电发展、邮路与投递、邮政业务、夏河县内电话等。
关键词: 邮电建设 夏河县

内容

第一节邮电
  拉卜楞地区地方政权频繁更迭,历史上曾在现麻当观音沟口、土门关、桥沟、清水、甘加八角城等地设有古烽燧讯台。
  明朝在清水塘一带设有六番站,每站配有兵2名、马2匹,有1名民族官员管理。应付往来公使、传递文报。是夏河县境内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邮政设置。
  民国4年(1915年)设拉卜楞邮政代办所。民国12年(1923年)初改设为3等甲级邮局,8月拉卜楞电报局成立,与原设3等邮局合设一处。民国18年(1929年)在黑错和甘坪寺设邮政代办所,在桥沟和美武设置信柜。后均改为邮政代办所。民国29年(1940年)设清水邮政代办所。民国38年 (1949年)设完尕滩邮电所、上卡加邮政代办所、阿木去乎邮政代办所和洒索玛邮政代办所。1966年设下巴沟邮政代办所。
  1952年夏河县邮政电报局改为夏河县邮电局。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区在夏河成立,于1954年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心邮电局。次年撤销中心局,复为甘南州邮电局。1956年因州府迁址合作,州、县局分设,改为夏河县邮电局。
  1952年夏河县局辖黑错、美武、完尕滩、下卡加、清水、洒索玛、桥沟、共和、阿木去乎9个邮政代办所。1952年10月设合作邮政营业处。1953年设桑科邮政营业处。10月完尕滩邮政代办所改为邮政营业处。
  1954年夏河县邮电局的分支机构有合作支局、完尕滩、阿木去乎、博拉、清水乡邮电所。
  1958年设科才邮电所,阿木去乎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同时撤销清水邮电所。随阿姨山铜矿的开发,增设阿姨山邮电所。1967年撤销科才邮电所。1979年,阿姨山铜矿下马,随之撤销阿姨山邮电所。1980年完尕滩邮电所改升为邮电支局,阿木去乎邮电支局复降为邮电所。
  至1990年夏河县邮电局辖合作、王格尔塘两个邮电支局,阿木去乎、博拉、勒秀、佐盖曼玛乡4个邮电所。
  1966年后成立了邮电局革命委员会。1969年分设夏河县交通邮政局,夏河县电信局。1973年合并,复为夏河县邮电局。执行以省邮电管理局为主,以地方政府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至1990年底全局有干部职工69人。
  第二节邮政
  一、邮路与投递
  1940年开辟了夏河县——一条山逐日畜力班邮路。夏河县一一临夏步班
  邮路。另外,夏河县——旧临洮州有邮路一条系4日1班。于民国18年(1929年)改为间日班,距离137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将夏河——临夏逐日慢班步班邮路改升为逐日昼夜兼程步班快班邮路,1953年初改升为昼夜兼程马班邮路。7月又改为间日班汽车带运委办邮路。1953年2月开辟夏河县——青海省河南蒙旗120公里畜力邮路,双人双马12日1班。夏河县——玛曲县267公里畜力邮路,双人双马半月班。夏河完尕滩一一临潭旧城107公里邮路,为逐日步班。:1954年开辟夏河县——青海省同仁县畜力79公里邮路,为401次马班。1955年开辟夏河县一一碌曲县100公里委办汽车邮路1条,为7日3班。
  1953年4月开辟夏河县——桑科乡13公里畜力邮路,逐日马班。1961年开辟德乌鲁市——完尕滩乡自办汽车邮路34公里。至1962年底夏河县境内有自办邮路4条,共计119公里。1971年增加合作一下巴沟一条45公里县内摩托车班邮路。
  1961年甘肃省邮政运输总站下设平凉、甘南、敦煌3个分站。统一运输甘肃省各地邮件。在这期间德乌鲁市所设的跨省邮路逐渐取消。1963年开辟了甘南州——夏河县委办汽车邮路2日班68公里。后改为逐日班。这条邮路成为夏河县邮件出口经合作转往寄达各地的主要途径,至此,夏河县至甘南州内其它县、地的自办邮路全部取消。
  1956年,夏河县有农村投递路线182公里,1965年增至344公里,1983年为939公里。到1990年底,夏河县共有14条农村投递路线,单程347公里。遍及夏河县各乡镇。(见表)农村投递路线
  二、邮政业务
  新中国成立前,夏河县邮政只为办理岀售邮票、收寄平信、挂号信函、小件商包、汇兑、储金汇(类似现在的邮政储蓄)等业务和进口邮件的投递、存局候领。
  从1950年开始,各类邮政业务功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夏河县局相继办理出售邮票、收寄国内平信、挂号信、特挂;国际信函航空函件、普通包裹、快递小包、印刷品、盲人读物、明信片、机要通信、报刊发行、普通汇款、电报汇款等业务。1980年后增办集邮、报刊零售、邮政储蓄业务,办理一切进局邮件的投递业务。从1965年起部分邮电所也相继开展特挂、保价信函、国际信函、兑取电汇业务,业务功能日臻完善。第三节电话
  -、农村电话
  新中国成立前,夏河县电信事业相当落后,仅有无线电话设备,功率小,性能差。且大多专供拉卜楞保安司令部和国民党夏河县政府使用。1956年10月架通夏河县——马莲滩、完尕滩——清水乡的线路。夏河县内电话杆路共计74.2公里。线路共计142.28公里,电话机11部。
  1958年,邮电局配合夏河县政建设。新建电路夏河县——达麦乡13.3杆公里;夏河县——甘加乡25.3杆公里;完尕滩区至牙首乡一观音乡5.2杆公里;完尕滩区一龙哇乡10.4杆公里;合作——扎油乡15.3杆公里;合作 ——上卡加乡26杆公里;合作——下卡加乡13.4杆公里;合作——美仁乡17.1杆公里;合作——美武乡27.6杆公里;合作——多合乡8.5杆公里;合作——牙利吉乡22杆公里;合作——博拉区18杆公里;博拉区——下巴沟乡21杆公里;博拉区——加门关乡29杆公里;合作一阿木去乎区20杆公里;阿木去乎区一一麦西乡25杆公里;阿木去乎区——牙利吉乡15杆公里等。电话通达当时建置的7个区,33个乡镇。是年9月撤销区分建置,县内电话线路随之做了适当调整。:1965年,夏河县内电话通达17个乡和洒以昂、牙首、崖玉3个村。共计杆路296杆公里,明线线条422对公里。继而于1965年架设合作一下巴沟乡41.1公里;下巴沟乡一加门关乡12.6公里。1968年架设美仁乡——美武乡13.52公里;合作一扎油乡23.43公里;博拉乡一麦西乡24.4公里农话线路。至此,夏河县境内实现了乡乡通电话。农话线路通过支局、邮电所总机、汇接到夏河县总局并入全国电信网络,电报电话通达全国各地。
  1961年,德乌鲁市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210门,交换机实占容量58门。杆路总长度353.5公里,明线线条总长度278.5对公里。1970年,农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90H,交换机实占容量66门。杆路总长度375.5公里,明线线条总长度616.04对公里。1980年,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40门,交换机实占容量137门。杆路总长度880.8公里,其中水泥杆路108公里,明线线条总长度645对公里。1990年,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340门,已装交换机总容量340门,实占交换机容量148门。载波电话终端机12部,杆路总长度373公里,其中中继杆路157公里,水泥杆路195公里。明线线条总长度692对公里,其中中继线条长度294对公里,电缆长度1.2皮长公里。电话机总数140部,用户交换机总容量40门。形成了遍及夏河县各乡镇,汇接到全国长话网的夏河县农村电话通讯网络。
  二、夏河县内电话
  夏河县内电话起步较晩,1956年,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为50门,接入邮电局交换机的话机为43部。市话明线线条4.01对公里,市话电缆长度8.01皮长公里。到1980年,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00门,接入邮电局交换机的话机数为142部。市话明线线条14.2对公里,电缆长度达2.07皮长公里。电缆蕊线长度达92.24对公里。市话通讯网初步形成。遍及夏河县城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家庭住宅。
  1986年,市话设备由原来的200门磁石交换机更新成250门共电制交换总机。1987年,市话总机增70门,达到320门。杆路增加2.8公里;电缆增加1.3皮长公里,实占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24门,用户中断线达400对,电话话机总数达到210部。电缆长度达4.3皮长公里。1990年10月,市话交换机总容量新增220门,共电制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40门,,实占总容量达到349门。用户线对数达到450对,其中专线占5对,电话机总数达到319部, 市话杆路长度8公里,电缆长度达4.67皮长公里,长市中继线达40对。至此,基本上满足了夏河县市话通讯需求。
  三、长途电话
  1952年12月架通的夏河县——临夏县单铁线长话线路,是夏河县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条有线长途电话线路。有无线电台1部。1954年9月架通夏河县——临潭县旧城166.74杆公里铁线电路,另架维护线1条,可与阿木去乎乡及博拉乡通话。1955年初夏河县总局有无线电台4部、手摇发电机2部、30门长途交换机1部、10门长途交换机1部。可与兰州、临夏州、临潭县通话。随后架通夏河县——合作有线电路,长途电话电路有了长足发展。1962年,“甘肃省邮电管理局长途电信线各总站”改立,负责甘肃省一、二级长途电话线的维护和管理,夏河县长途有线电路并入全省长线网,具体由甘南州长途线条站维护和管理。
  1964年,夏河县只有合作——夏河县62.35对公里4.0铁线一对,长途电话经此路转往各地。1972年开通合作——夏河县单路载波电路一条。夏河县至合作的长途电话达到3条,其中有线载波1路,实线2路。1980年增加合作——夏河县有线载波电话1条。夏河县至合作长话线路达到4路。:1983年新增夏河县一一临夏州1路明线载波长话电路。1986年10月开通12路载波话端机,设备总容量达17路,其中现用15路,实占容量8路,夏河县——合作4路、夏河县——临夏州1路、夏河县——兰州1路、夏河县——合作公安局(出租)1路、夏河县——合作联络线1路。长途电话电路达8路,(未用9路)总计17路。
  1988年8月开通夏河县——合作长途半自动直拨长话电路1条。1990年,夏河县长途电话线路达到13路,全部为有线载波电路,其中半自动电路2路。载话端机总容量达到27路。夏河县——兰州3路,其中1路用于自动转报。夏河县一一临夏州1路,夏河县——合作8路,合作一夏河县1路。现用容量达15路,实占容量13路。
  1974年夏河县局增长话单路载波终端机1部。长途交换机容量100门 (磁石式)。1979年,又增1部单路载波终端机。1981年新增1部3路载话终端机1986年,增1部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30路 (JT286型)。1987年增10门长市中继线,磁石长途交换机容量达到40门。到1990年底,磁石制长途交换机容量达到50门。载话端机设备3部,其中:3路载波端机1部;12路载波端机1部;高12路载话端机1部;载波引入试验架1台;载波高频分线合1部。
  1986年7月,购建载波配套发电设备固定柴油发电机组2台、交流配电屏1面、油机转换交流配电屏1面、直流配电屏1面。蓄电池设备有:可控硅整流器4组、固定式防爆隔酸蓄电池2组、交直流电源架1台、交流变压器1台。进线设备总配线架2台。
  第四节电报
  民国12年8月(1923年)拉卜楞设立电报局。配备有无线电台1部,报务员4名。办理商电及公众电报业务。
  民国23年(1934年)5月,南京当局军政部派定拉卜楞保安司令部军用无线电台1部。可直接与南京、兰州等地通报,报务员2名。后来,司令部又购买了15瓦、10瓦两台发报机,专司军事通讯之责。是年,当时的全国经济委员会派定西北畜牧改良场(场址在夏河县甘加乡甘坪寺)无线电台1部, 专供该场与外界联系之用。
  1943年,增设黑错电报局,有无线电台设备1套。夏河县中心邮局在碌曲、郎木寺、玛曲邮政营业处设小型无线电台各1套。夏河县局有4部无线电台、手摇发电机收报机各2部。可与兰州、临夏县、临潭县通报。
  1959年当时属洮州邮电局的科才邮电所有无线电收发报机1部。1960年,为支援加尕滩开荒点,在加尕滩设邮电所1处,增无线电台1部。1962年,在阿木去乎邮电所设无线电台1部。随着农村有线电话线路开通,科才、阿木去乎、加尕滩无线电台相应撤销。到1975年,电报电路达到2路,1路无线,1路有线。无线短波发信机3部。1986年11月,开通1路夏河县——合作电传电报电路,新设电传打字机2部(收发报用)。1990年8月,夏河县电报并入全国自动转报网。到1990年底,电报电路达到3路,自动转报电路1路(夏河县——兰州),电传电路1部(夏河县——合作),无线电路1路 (夏河县——合作)。电报电传打字机4部,光电程控发报机2部,插报机1部, 三类真迹传真机2部,无线电台2部,不停电电源装置1台。并开通真迹电报(传真)。
  至此,夏河县邮电电报设备及功能进一步完善,发报时限更加缩短,如:发往西藏拉萨的电报几分钟就能转收,并发回收报信号。
  止1990年底,夏河县共设有信箱、信筒35个。其中:城市6个、农村29个。夏河县局设报刊零售亭1处。集邮点1处。设在农村的信报站4处、邮政储蓄点1处。
  第五节拉卜楞寺院、部落间的信息传递
  (一)寺院、部落之间的通信系统
  拉卜楞寺由于属寺繁多,所属部落区域广博,相距甚远,要保持联系,就要有一定的通讯组织和通信手段。故建寺后,即建立了从事文书传递的机构 ——议仓。
  议仓实际上是嘉木样大师的办公厅,是统辖全寺及属寺、部落的最高权力机构,统揽一切政治、军事大权。具体负责通信的是古觉堪布,犹如寺主嘉木样的机要秘书,负责掌管印信、拟定公文和私人信件,并负责寺院到属寺、部落和外界信件通讯的具体落实。
  拉卜楞寺对所属部落大都派有“郭哇”(头人)或“更擦布”(半农半牧区头人)。代表嘉木样和拉卜楞寺,统领该部落的一切政治、军事、司法和文化大权。所有重要事项均由郭哇依照执行拉卜楞寺的指示和规定,显然,郭哇是部落的通信指挥者。
  部落、村庄的具体通信事项,由“格尔岗吾”(帐篷领导)负责,人员不等,根据部落大小决定,这些人由郭哇和更擦布在该部落中选头面人物担任。格尔岗吾下设传令员1名(即送信人)。
  各属寺的通信一般都由属寺寺主掌管。
  通过嘉木样——议仓——郭哇、更擦布——格尔岗吾——狄德合(传令送信人)、属寺寺主。以保证政教命令、制度、规定及上层人士私人信件、各属寺、部落消息的上通下达,一个严密的组织,一套完整的通信指挥系统相为一体。
  (二)通信方式和道路
  寺院的通信一般为专人送信传令。公文及大小活佛信件,一般有寺院印制的专用信纸、信封。遇有重要信函,还要用火漆封口,并加盖印章,有的信封上还盖有海螺印(寺院的专用标记)。
  拉卜楞寺的信函,由议仓堪布厅委派专人送至指定部落、属寺。也有指派寺院附近十三庄牧民投送的。寺院内活佛的私人信件,多由十三庄牧民轮流投送。信函投至属寺、部落后,由格尔岗吾下设的传令员送至具体收件人。属寺、部落的信函也由专人投送,尤其是送往拉卜楞寺的,更多选择可靠之人专门送至,并讨回收件印信。
  拉卜楞寺遇有重大活动时,除传令员专门送消息外,也有捎口信的,由近及远,挨庄部落依次传递,尤如接力赛。拉卜楞寺同中央政府和外界的往来,由议仓堪布厅委派使者往来。
  投送信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匹,也有牦牛。都有委交任务者自备。靠人步行投送的往往是近距离间投送'
  通信的道路,多选用便道。以下是拉卜楞寺所辖部分属寺和部落的间距:
  夏河县——四川省松番:牛12站、马18站。
  夏河县——青海省循化县:牛2站、马2站。
  夏河县——青海省同仁:牛2站、马2站。
  夏河县——临夏县:牛3站、马3站。
  夏河县一一临潭县:牛4站、马4站。
  以上牛、马站距,大多是牛、马脚力一程能跑的路程,从30公里到50〜60公里不等。这是藏族计程的一种方法。
  (三)安多藏区最早的藏语编码夏河县部分年度邮政业务出口一览表
  夏河县部分年度电信业务量一览表
  敏感好学的五世嘉木样大师,经常到拉卜楞保安司令部练习收发电报,并自己编写了一本藏文电报数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他在西藏学习期间,就利用驻拉萨的蒙藏委员会办事处的电台,使用自己编写的藏文电报数码,经常和拉卜楞保安司令部联系。五世嘉木样大师自编的这套别致的藏文电报编码,是安多藏区最早的藏文电报编码。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