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畜牧业管理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44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畜牧业管理机构
分类号: F307.3
页数: 2
页码: 343—344
摘要: 夏河县有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单位28个。其中县级5个,乡级23个。形成了县、乡、村配套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成立了夏河县畜牧兽医学会,以推动畜牧兽医学术界的横向联系和学术交流。
关键词: 管理机构 畜牧业

内容

民国23年(1934年)6月,国民政府设西北种畜场于夏河县甘坪寺。民国30年(1941年),西北兽疫防治处在夏河县分设兽医防治站。
  1951年,甘肃省农林厅在夏河县成立兽医防治工作站,1953年底移交夏河县政府,更名为甘南第一畜牧兽医工作站,承担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3县的业务工作。1956年改为夏河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1958年建立夏河县草原站。
  1988年,建立夏河县机饲总站。
  截止1990年,夏河县有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单位28个。其中县级5个,乡级23个。形成了县、乡、村配套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1984年成立夏河县畜牧兽医学会,以推动畜牧兽医学术界的横向联系和学术交流。
  一、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兽防站的前身是西北兽医防治处在夏河分设的兽医防治站。1957年根据省畜牧厅通知,成立了夏河县甘加乡畜牧兽医分站。至1962年,夏河县在博拉、科才、阿木去乎等乡成立了8大乡级站。到70年代夏河县21个乡全部成立了乡级畜牧兽医工作站,形成了一个科技服务体系。
  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兽疫防治、畜种改良、动物检疫。该站设办公室、兽医组、畜牧组、检疫组,共有职工71人,科技人员65人,占职工总数的91.55%。
  二、县草原工作站
  1958年建站。设办公室、草原保护组、调查组、牧草栽培组、牧草培育组。职工27人,其中科技人员18人。承担夏河县草原资源调査、草原改良利用、牧草育种栽培、新技术推广应用、草原科技培训等任务。下设桑科、甘加乡两处草原分站。
  1989年10月,经县政府批准,成立了草原监理所,与草原站合署办公。
  三、县机械化饲草料生产服务站:
  机饲总站是1988年由夏河县颗粒饲料厂和牧机站等单位合并后成立的。全站现有职工183人,科技人员6人,占3.2%。下设一厂三站(颗粒饲料厂、加尕滩分站、二郎滩分站、甘加分站),是一个实行企业管理的经济实体。
  主要任务是立足于抗灾保畜,每年向夏河县全部牧区提供优质补饲牧草和配混合饲料1500吨。近年来,该站已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县生物制剂厂
  成立于1986年4月。当年6月份引进“牛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技术进行试制产品。8月260,在甘肃省经济计划委员会主持下通过了专家技术鉴定,产品达到生物化学试剂标准(3000单位/毫克)。
  1989年9月,经县政府批准成立了夏河县生物制品研究所。该所和生物制剂厂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至1990年底,全厂(所)有职工10人,其中中级职称者4人,助理4人, 技术员1人。
  该厂除生产牛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外,还生产血清白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C等产品。
  五、桑科种羊场
  为县办种畜场,其主要任务是为夏河县绵羊改良提供种羊。现有职工33人。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