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方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43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方言
分类号: H172.2
页数: 35
页码: 292—326
摘要: 夏河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县份,全县百分之六十以上人口运用藏语,近百分之四十的汉、回及其他民族用汉语。鉴此,重点叙述藏语方言,兼而简介汉语方言。
关键词: 夏河县 方言

内容

夏河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县份,全县百分之六十以上人口运用藏语,近百分之四十的汉、回及其他民族用汉语。鉴此,重点叙述藏语方言,兼而简介汉语方言。
  夏河藏语(常以拉卜楞话为代表,下同)属于安多方言中的半农半牧区话。其主要特点是:发音准确,与书面文字的拼读法基本相符;语法明确,与藏文文法的规律相近;词汇丰富,且与正字法基本相同;普遍运用谚语,尤其是民间中老年人的发言或交谈,始终用生动的谚语贯通,而且用得巧妙、恰当;词汇中仍保留着文字厘订前的古藏语;县内各地(大至可分南北两片方言区),除在语音、语调等方面略有不同外,没有根本性的差异,因而交谈起来不受任何区域障碍。所有这些跟其他地区的藏语方言相比较,夏河话具有自身的优点。
  居住在县境内的汉、回族,大多数是从临夏迁入,纯操临夏口音,一部分是从内地到此工作者及其后代,也受临夏方言的影响,逐渐变乡音为临夏口音。临夏方言的地方特点很多,但限于篇幅,这里只将地方语音、语汇两方面作一简介。
  第一节藏语方言
  下面以拉卜楞话为代表,介绍夏河藏语的音系、词汇和语法的基本面貌(用国际音标标音,下同)。
  一、语音
  1.声母系统
  三十八个辅音单辅音声母有二十八个,举例如下:复辅音声母有二十八个,举例如下:
  浊音b、d、g、dz、dz、z、z、不能单独做第一音节的声母,只与前置辅音n或h-起构成复音声母。从语音的历史演变看,古藏语有极为丰富的复辅音,现已有很大简化。前置鼻音n来自与古浊基本辅音结合的前置字〓
  〓前置鼻音与基本辅音结合时,其实际读音与基本辅音的发音部位相同。前置音h读音轻微,它与浊的基本辅音组合时,实际读音接近〓这两个前置音与基本辅音结合得很紧。复辅音hw和kw(后者只出现在第二音节)里的w仅起圆唇作用,实际为u。〓只出现在第二音节,来自〓和〓,现作为B的变体。例如:〓 (白杨),〓(羊羔)。x¹¹出现在第二音节中变读为〓。如:〓 (信封)
  2.韵母系统单元音韵母有六个:i、e、a、〓、o、u。举例如下:
  带辅音韵尾的韵母有二十五个,列表如下:
  分别举例如下: [op]Lop〓 (学会)[ot]jot(有)
   [ok]tok〓(窄)[om]tom〓 (熊,债)
   [og]〓(少)[wo]〓(丢失)
  元音不分长短,没有复元音。有七个单辅音可以作韵尾,即P、t、k、m、n、9、z。a在韵尾作p、t、n、k、z之前实际读〓;a在韵尾、k、〓之前实际读作e,〓在韵尾k之前实际读〓。各塞音韵尾都没有除阻。k韵尾元音〓之后实际读作同部位的清擦音x;在元音a、o之后实际读作小舌清擦音x。古辅音韵尾原有九个,出于语音的历史演变,如今已减少成七个。
  3.音节结构
  这是指辅音、元音的结合形式。夏河话可出现六种音节结构形式,最少由一个音素组成,最多由四个音素组成。见下表:
   二、词汇
  藏语的词汇由三方面组成:第一是藏语的固有词,包括基本词汇的核心和大量基本词汇。这一部分大多数是单音词以及词根加构词后缀构成的词,也包括由两个词根构成的复合词。第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的新词,包括解放后产生的大量现代新词语,其中有些还进入了基本词汇。近数十年来产生的新词语,其使用的范围和频率常因使用者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而不同。第三是外来词。既有历史上的外来词,也有新的外来词。下面以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如下:1.根据音节的多少,可分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单音节词:〓(眼睛)〓(山)〓(水)〓(走)
   多音节词:〓(夏季)
   hka—Lak〓(四肢)
   〓—ma—〓(魔术师)
   〓—〓—〓—〓(弯弯曲曲)
  2.按词的不同结构形式,可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1)单纯词一一属于这一类的词多数是单音词和双音词,三个音节以上的词较少。
   如:〓 (牙齿)hta〓(马)
   kha—ta〓 (乌鸦)〓—〓(藏红花)
   〓a—ma—jon〓(非天神)Da—La〓(惊叹词)
   (2)合成词——又可分两类:一类是由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类由两个词根复合而成的。
   第一类合成词中,可以作为构词前缀的只有a〓主要构成一些表示亲属称谓的词。
   如:a—ma〓(母亲)a—〓(父亲)
   a〓 (舅父)a—hga〓 (哥哥)
   可以作构词后缀的比较多,如药〓等外,其余显然是受词根韵尾的同化从〓演变而来的。带这些后缀的大多数是名词和形容词。如:
   [ma]tsi—ma〓(抄本)
   [mo]〓—mo〓(图画)
   [ka]〓—ka〓(春天)
   [tcha]Lak—tcha〓 (工具)
   [wa]tgat—〓(铃子) [tcan]jon—tan—gan〓 (有知识的)
   [pa]kot—pa〓(办法)
   [wa]tga—wa〓 (船手)
   [wo]hwa—wo〓(英雄)[ywa]khok—wa〓(腹腔)
   [po]thet—po〓 (破烂)
   [za]nga—za〓 (铁匠)
   [zo]she—zo〓(黄色)
   后缀〓和〓在一部分指人或其他动物的名词中有表示自然性别的词汇意
  义。如:
   ma na—ma〓(媳妇)
   hak (母猪)
   mo ndzok—〓(牧女)hdzo—mo〓(犏雌牛)
   在藏文里表示“小”义的〓和〓,在口语中有语音变化。如:
   〓—〓 (羊羔)〓 (细桶子)
   〓hti (马驹)〓si (小桶子)
   第二类合成词,两个词根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以下几种:联合关系:〓 (家庭)〓(大小)
   偏正关系:wa—hka〓 (羊毛线)hd〓一nak〓(小肠)主谓关系:〓(羞耻)
   sha —ngu〓 (地震)支配关系:〓 (熟人)
   hgo一〓 (门卫) 另有一些是通过支配关系构成的动词。如:〓等在书面文中都是多义动词,而口语中已消失了其实际词义,常常只作构成动词的附加成份。如:
   〓(帮助)〓(教育)。
  3.敬语词——部分名词、动词和人称代词里有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这是藏语词汇的一个特点。在夏河话里现今使用得并不普遍,但对自己所敬重的人和社会地位较高者,或比较特殊的场合以及书面语中为了表示尊敬和礼貌,仍然使用一些习惯用的敬语词。如:
  三、语法
  藏语主要以虚词和词序表达句子成分的各种关系,当加了虚词后,词序也比较灵活。动词有时、态和式的语法范畴,以屈折变化和虚词表示。
  1.词类——根据藏语词的形态句法功能和意义,可以分名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动词、副词、助词、连词和叹词九类。现将主要的几类简述如下:
   (1)名词
   在指人或其他动物的名词后可以加〓 (实为〓—〓之缩读),或hzo〓表示多数。如:hge—hgan—tcho〓(老师们),zo—dak——〓(那些动物)。
   如果名词后面带有数词或表数量的形容词时不再加〓或〓。
   名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可直接作主语和涉事宾语,若与有关的各种结构助词配合可作施事主语、受事宾语、定语和状语。
  (2)代词
  1)人称代词一一有单数和复述的区别。第一人称复数可分包括式和排他式。第二、第三人称可分敬语和非敬语。第三人称单数自然性别上也不同。列表如下:
  2)疑问代词——常用的有〓(为什么)〓(多少;怎样)。〓什么)、〓(怎么)〓 (谁)、〓(哪)、〓(何时)、〓 (多少?)等。其中指人的〓和指事物、地点的〓可以重叠,表示数量增多或范围扩大。如:〓〓(哪些人)、〓 (哪些)。
  (3)形容词
  1)从词的结构上看,除常见的复合形容词外,还有如下几种:
   带单——后缀的:
   〓(漂亮)
   〓(黑色)〓(湿的)
   〓 (主要的)〓(细的)
   〓(红色)〓(缓缓)
   〓 〓(凉的)
   词根重叠的形容词:
   〓—(少的)
   〓(短短)〓(花花)
   〓—(凸凸)
   带叠音后缀的形容词:
   〓(黑洞洞)〓(红彤彤)〓(亮闪闪)四字格联绵形容词:
   〓(破破烂烂)〓(花花绿绿)
  2)形容词可以重叠,以增强词义,表示事物的性质程度加强加深。如:
   〓(很红很红)〓(很高很高)〓(四四方方)(4)数量词
  1)数词——藏语数词是十进位的。十一至十九之间的数目是十位数直接同个位数连用,成相加的关系。例如:(十九)。其中十位数的韵母发生音变的有〓 (十五)、〓(十八),其余的十位数都读成(十)。
  三十至九十的整数是个位数放在十位数的前面,成相乘的关系。例如:〓(三十)〓(四十)……〓(九十)。这些十的倍数后面常和〓(整)连用。
  从二十一到二十九,三十一至三十九,……九十一到九十九等字,在十位数和个位数之间要加一个连接成分。从二十一至二十九之间用〓,三十一到三十九之间用〓,以后依次是〓。表日期时,不加此类连接成分。如:〓(二十四日)或简称〓(廿四)。
  表示二百以上的百位数是相乘的关系,个位数在前,百位数在后。例如:〓(二百)、〓(三百)……。百位数后面如有尾数或当中有空位,在百位数的后面需要加一个连词(和)。例如:
   〓(一百四十二),〓(二百零五)。
   序数第二开始是在基数的后面加〓。例如:〓(第二)、〓(第三)……。只有“第一”说成〓——〓。
   表示倍数的词是〓,加在数词的后面,如:〓(两倍)、〓(三倍)。
   关于分数的表示法,是分母在前,分子在后,在分母和分子之间加〓例如:“四分之一”说成〓,“五分之二”说成h〓。
  如果分数前有整数时,在整数后要加〓(和)然后再说分数。
  概数是把邻近的两个数词连在一起。例如:(五六个),或者在数词后加〓(左右)〓(余)。如:〓(二十左右),〓(三十余)。
  2)量词——用得比较普遍的有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例如:
  (度)、〓(拃)、(指)、〓(里)、(一马跑程)、〓(一箭射程);〓(合十升)、〓(升)、〓(斗)、〓(斤)、〓(两)、〓(钱)、〓(分),还有借用量词,如:〓(尺)、〓(寸)等。动量词常用的有〓和〓都是表示“.次”、“趟”、“遍”、“回”的意思。
  (5)动词
  历史上藏语动词有比较丰富的内部屈折变化。在现代藏语里,内部屈折已有不同程度的简化。作为一种语法表达方式往往不能单独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需要同添加附加成分和意义比较虚化的动词并存并用。
  1)判断动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其否定形式是〓,多用于第一人称,含有确定语气。另一种是〓,其否定形式是〓,多用于第二、三人称,表示一般语气。
  2)存在动词只有一种形式,即〓,表示存在和领有的意义,其否定形式是〓,多用于第一人称。在第二、三人称是〓和〓。
  3)有自主动词和不自主动词的区别,如:
   自主动词不自主动词
   〓(看)〓(看见)
   〓(听)〓(找见)
   〓 (找)〓(听见)〓(想)〓(想起)
   自主动词有命令式,不自主动词没有。不自主动词在数量上要比自主动词少。
  4)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前者作谓语时带受事宾语,后者作谓语时不带受事宾语。及物动词如:〓(看)、〓(吃)、〓(唸)、〓(知)等。不及物动词如:〓(去)、〓(来)、〓(逃跑)、〓(死亡)等。由及物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主语要加表示施动的结构助语。不及物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主语不加该类助词。
  5)使动态动词与自动态动词:前者所表示出来的动作。通常可以使其宾语产生一相应的动作或变化。后者是表示主语自身的动作或变化。使动动词和自动动词在文字或现代语音上往往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内部屈折变化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
   使动态动词
   〓 (煮、熬)
   〓 (转)
  自动态动词 〓(熟、沸)〓(转)
  〓 (扶起)
  〓(起立)
  〓(改)〓 (办)
  〓(变)
  〓(成功)
  所有的使动词都是自主动词和及物动词。在自动动词中既有自主的,也有不自主的;既有及物的也有不及物的。
  6)动词词根的“时” “式”变化:“时”是指以动词的屈折变化表示动作的完成和未完成的意义。传统的语法书上把这种屈折变化称为“三时” 〓的变化。藏文中动词的这种屈折变化最多有现在时、未来时和过去时三种形式。在现今口语里,这种屈折变化已有简化,至多只有两种形式。藏文中的未来时和现在时在口语里已合并为一种形式。它们只是有别于过去时。
   “式”是指以动词的屈折变化表示陈述式和命令式的意义。在藏文中 “三时”再加上“式”最多的有四种形式,然而在现今口语里至多有三种。现分别举例如下: 三种形式
  一种形式的,如:〓(等候),〓(煮熬)等。这些动词词根在语法形式上已经看不出“时”“式”的区别了。动词在句子中表示陈述语气时,还必须添加语气助词。
  7)助动词——加在主要动词之后,补充说明动作的能愿趋向、状态、时间等意义。表能愿的助动词有〓 (会)、〓(能)、〓 (能)、〓 (要)、〓(可以)等。表趋向、状态、时间等的助词有〓(趋于)、〓 (完)、〓(呆着)、〓。〓(曾经)、〓(该)等。
  (6)助词
  1)结构助词——加在词或词组的后面,表示词与词或句子成份之间的各种结构关系的一种虚词。相当于传统藏文文法所说的口转声〓。夏河话里一部分结构助词的形式,是按需要添加助词的词或词组的末尾音节不同的韵尾通过内部屈折变化来表示的。如果是辅音收尾就使用独立音节的结构助词。在时结构助词的内部屈折在使用的条件上并不十分严格,该用内部屈折的也常常可以使用结构助语。根据语法功能的不同,将结构助词分述于下:
  甲、表领属关系的助词(藏文上为〓)一一词的形式按名词性定语末尾音节的韵尾分别使用交替变化或独立音节。这类助词还可表示限制的关系。
  凡韵母是元音a、e、e、o就用交替变化a—i、e—i、ei—、o—u。例如:
   a—dzi一ca—〓(父亲的帽子)
   ndi—na〓(这个的名称)
   shok—ku—Lak—(蒙族习俗)
   a—tgei—ham〓(姐姐的靴子)
   凡韵母是元音u、i和带辅音韵尾的均加独立音节〓 (另有变音〓)例如:
   〓(蛇的皮)
   〓(布的衬衣)
   〓(虎的斑纹)
   〓(老师的书)
  乙、表示及物动词谓语句的主语(藏文上为〓)一使用形式与表领属关系的助词相同。这类助词还能表示动作的方式,所用的工具及原因,也可表示事物的比较。例如:
   〓(我拾到了一支钢笔)
   〓(我不能用手抓)〓(今天比昨天冷)等。
   丙、表示行为对象、动作进行的趋向、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事物的领有的助词(藏文上为〓或〓)——词的形式随前一音节的元音和辅音韵尾不同而变化。凡是元音收尾要表示上述这些意义,有的元音保持原形,有的通过内部屈折来表示。凡是以不同的辅音作韵尾的,分别用独立音节。列表如下:丁、表示事物依存处所的助词(藏文上为〓)——它只有一个形式,不论前面音节的韵尾如何,一律加〓,如:〓 —〓—〓(教室里有很多学生)
  〓(当时他在桑科)。
   戊、表示从由的助词(藏文上为〓——使用形式与表领属关系的助词相同。如:〓(你从哪里来?)〓(我从西宁来的)。
  2)语气助词
  甲)疑问语气助词——常见的是〓,附于句子的末尾语调上扬。如:
  〓(信写完了吗?)〓(下午你要去吗?)
  乙)命令语气助词——常用的是〓,附于命令式动词之后。如:
   〓(来!)2.句子的基本结构
  (1)主要句子成分的次序
  1)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如果有宾语,由宾语在主语后,谓语前。通常的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假如有两个宾语,简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
  2)修饰语和被修饰语的次序有两种情况:
  如形容词、数量词、指示代词作修饰语时,直接加在被修饰语之后;如名词或人称代词作修饰语时,加在被修饰语之前,常用表领属关系的助词连接。
  (2)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
  1)并列复句
   表示连贯关系——分句之间的连词常随前面动词(过去时)的韵尾而相应地变化。列表如下:
   表示选择关系一使用的连词是〓(或者)或〓(要不、不然)。常在各分句的 前面各用一个,有时只在后一分句之首单用。如:
   〓 (要不你去,要不我走)
   选择关系的复句也有不用连词而用疑问语气表示的。前一分句的语调由低到高,后一分句由高到低。
   表示进展关系——常用的连词是〓(不止……而且……), 置于前一分句的末尾,后一分句中常用(也)或ta〓)前后呼应。如:(他不但会
   藏文,而且还会汉文)。
  2)主从复句
   表示转折关系——常用的连词是〓或〓)(虽然……但是……),置于前一分句的末尾。如 (他有学问,但不骄傲)。表示假设关系一常用的连词是(你若不去,我也不去)。 表示因果关系一常用的连词是〓表“因为……所以……”“因此”“因而”等义。这类连词既可用在前一分句的末尾,也可用在后一分句之首。用在后一分句时,在连词前需要〓。如:〓 (因为他是牧民,所以懂得牧业情况)。
  四、县境内部藏话上的差异 县内的藏话相互都能通话,只有较小的差异。词汇方面,牧区(科才、甘加、桑科)畜牧业的词语较丰富;农区(或林区)农业生产方面的词语较繁多。城镇、交通干线附近及大夏河沿岸汉语借词较多。语法方面,只有少量的关联词语略有不同,现将语音方面的一些特点简述如下:
   城关的藏话里没有韵母〓即〓,在口语中都变成〓和〓。如:
  〓(来!)〓(可以)〓(喝)〓(来)合作、那吾附近的藏话里没有舌面鼻音n藏文上的”〓等在口语中都变成na〓。如:〓(鱼肉)〓(竹子) 阿木去乎、牙利吉附近的藏话里没有舌根鼻韵尾〓,藏文上的后加字。〓一般脱落,有的元音也起了相应的变化。如:
  (自己)(长)〓 (少) 〓 (上面)。
  五、夏河语与西藏语的差异
  夏河语和西藏语都是从古藏语一脉相传下来的,它们的共同点是主要的,差别明显地表现在语音上。现将拉卜楞话和拉萨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主要特点分述如下;
  (一)语音方面
  1.夏河话有较多的复辅音声母,有两个前置辅者:n、h。拉萨话声系统较单纯,没有复辅音声母。列表如下:
  2.夏河话里的声调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主要通过复辅音、清浊音和辅音韵尾区别词义。拉萨话有声调通过语音的高低,升降曲折区别词义、并且还能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
  3.夏河话里塞音、塞擦音和部分擦音都是清浊对立,拉萨话里没有这些浊音声母。例如:4.夏河话里送气清擦音〓和〓在拉萨话里分别读成sa和〓。例如:
  5.拉萨话里有舌面中塞音GGh,夏河话里没有。例如:
  6.拉萨话里有复元音iu,au夏河话里没有复元音。如:
  7.拉萨话里有鼻化元音,夏河话里没有。例如:(二)词汇方面
  历史上来源相同的词占大多数,在构词方法上也基本一致。虽然在语音上有较大差异,但大部分有对应规律。两地词汇上的不同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分别用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事物或概念。例如:
  2.词形来源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又不同或不完全相同。例如:
  3.由于使用借词和固有词的差别造成的方言词。如:(三)语法方面
  两地在语法上差异不大。一般是同一语法范畴,都使用相同的语法式表达。只是所用的语法成份略有不同。有些语法表达方式在两地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夏河话里的动词保留较多的屈折变化形式。在拉萨话里一部分自动动词和使动动词是用不同的声调来表示。例如:
  夏河话里,形容词表示“级”的差别都用副词。拉萨话是在形容词词根加不同的附加成份表示普通、较高和最高三个级别。
  例如:
  夏河话里表示疑问的句子,既可以用疑问语气助词附在句子末尾又可以在谓语中心词之前用疑问副词e〓(书面语为〓)。拉萨话里只用一种加在动词后的疑问语气助词〓 (吗?),根据它前面音节韵尾的不同,另有〓两个变体。如:拉萨话〓 (你是老师吗?)夏河话即〓。
  六、夏河话与安多其他地区藏话的差异
  (一)语音方面
  1・整个安多方言复辅音声母都较多,但分布不平衡。夏河话里的复辅音比牧区话要少,只有二十九个。玛曲、泽库等牧区话都在六、七十以上,最多的如道孚、祁连阿力克等地达百余个。复辅音中能作前置辅音的,夏河话里只有n、h两个,在牧区话里一般有八九个,即p、m、n、〓、w、s、z、h、y复辅音的结合形式,在夏河话里只有二合的,牧区话里还有少量三合复辅音。如:
  2.夏河话里鼻辅音清浊不对立,但有些地区鼻辅音能单独作声母,有的还能带前置辅音。
   例如:
  3.夏河话里只有一套舌面塞擦音,但在同仁、泽库、刚察等地区的藏话里舌面塞擦音分前、中两套。例如:4.夏河话里有六个单元音:i、e、a、e、o、u。但青海东部农区藏话,如化隆、乐都等地有〓。从藏文上看,相互都有对应规律。
  5.夏河话里有七个辅音韵尾:p、t、k、m、n〓、z,略少于牧区话而多于农区话。牧区话如祁连阿力克等地多一个L。农区话如乐都、化隆、循化、尖扎等地只有k、1、n、〓、z等三至五个辅音韵尾。
   (二)词汇方面
  安多方言内部各地区在词汇系统上共性是主要的,但各土语之间也还有若干差别。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形同音不同,尽管语音对应规律很明显。例如夏河话将〓(毛)、(换)分别说成〓泽库则说成〓和〓。有的是同音不同义。例如:〓,在夏河义为父亲,在青海部分地区是“哥哥”义。有的纯属独特的方言词。如:
  另有一部分是各地借词和固有词使用的不同造成词上的差异。如夏河将“蘑菇"、“抽屉”、“信封”分别说成〓、〓,乐都话说成、〓,后者全为借汉语词。
  (三)语法方面
  语法范畴及其结构类型基本相同,只是在一些语法形式和使用范围上略有差异。
  1.代词的复数形式不尽相同。如:2.安多方言里,动词“时” “式”的形态变化较其他方言为丰富,然而比起藏文已有不少简化。牧区话里部分动词有三种形式,在夏河话里只有两种。如:
  牧区话里部分动词有两种形式,在夏河话里只有一种。如:
  3.表示从由的结构助词,夏河话里常用〓(变音为〓、〓),青海不少地区说成ni或〓。
  4.表示“和”、“与”义的连词,夏河话里常用同其他地区有所不同。例如:
  七、保留使用的古藏语
  夏河话里的古藏语词随处可见,语音形式还大体保留着古藏语的面貌。如现代书面语里写作〓(人)、(名)、〓(火)、〓(眼睛)、〓,(咽)等这些字仍然带有九世纪“文字厘订”以前具有下加字〓的语音成分。从八、九世纪的碑文及敦煌千佛洞的古藏文手卷中也是有据可查,当时的书写形式都带下加字〓。还有〓(发)〓(肿)、〓(怕);〓 (鹰)、〓 (生铁),〓(血);〓(小麦)、〓(走),〓(敌)等词的书面形式都是下加字〓而口语中发下加字〓的音。
   另外,如〓说成Lap—后一音节基字〓及下加字〓分别是两个音素,保留着古藏语语音的痕迹。又如:〓说成hop—〓。
   有些古藏语词在别的方言里已不再使用,在夏河话里还继续用的,如 〓 (凶手、肮脏)。
  八、新词的增加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由于社会的不断前进,工农业、科学、文化的发展,新词得到迅速增加,语言的词汇愈加丰富。特别是近十年来产生的现代词,其中一部分已为广大群众所常用。这类词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固有词。就整体而言,它们已成为藏语词汇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词大多是从书面语进入口语的,因此使用的范围和频率同使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有密切关系。有些新词只在有文化的人中间使用,新词的出现一般有两个来源。
   运用藏语中原有的材科和构词规则造新词,最常见的构词法有两种:
  1.派生法——加后缀〓等。如:〓(模范)〓(资本家);〓(司机)、〓(战士)、〓(劳动者)〓(干部)、〓(指挥员)、〓(科学家)。
  2.复合法——词根加词根通过一定的关系构成新词。如;〓(阶级)、〓(培养)、〓(教育)、〓(铁路)、〓(革命)
  (二)借词——从别的民族语言里借词,也是增加新词,丰富本民族语言词汇的一种办法。新借词几乎全部来自汉语,其中绝大多数属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方面的术语。借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全借——将原词的语音和词义一起借用,即音译。如:〓(主席)、〓(书记)、〓(中央)、〓(委员)、等等。
  2.半借——半音译半意译,如:〓(马列主义)、〓(委员会)、〓(亚洲)、〓(公里)等等。
  部分新词存在着两种形式,即并存并用的现象,群众口语里常使用汉语借词,而书面语上用意译词。例如:
  九、融汇的外来词
  由于各民族历史上长期地互相接触联系,在社会生活及宗教文化等方面频繁的交往,自古以来各个语言里都有不少外来词。夏河话里早期的外来词来源是多方面的。如:
   来自梵语的〓(珍珠)、〓(莲花)、〓(藏红花)、〓(樟脑)、〓(经卷)、〓(狮子)、〓(檀香)等等。
   来自回鹘语的如:〓(火印)、〓(丝)等。
   来自阿拉伯语的如:〓(白酒)等。
   来自蒙古语的如:〓 (蒙古包的圆顶天窗)、〓(剪刀)、〓 (裕裢 )等。
  来自汉语的如:〓(钟)、〓(铜钱)、〓(毛笔)、〓 (桌子)、〓 (链枷)、〓(芥籽)等。
  十、谚语 藏语里有极其丰富的谚语,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口语性强,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内容上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谛。谚语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两个短句。谚语是语言词汇整体的一部分,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可以增加语言持鲜明性和生动性。文学语言中常用它们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藏族谚语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有关于农牧业生产的,有内涵富有哲理教育人的;有属于生活方面的知识。总之,很多很多,但限于篇幅,在此只例举一二:第二节藏文
  藏文是藏语的书面形式。据史书记载,藏文是公元七世纪中叶,蕃王松赞岗布(〓)的文臣童米桑布扎(〓)根据吐蕃语言的特点,参照梵文的“兰札”、“乌尔都”(〓)字体创制的。
  藏文是以三十个字母(〓)和四个元音符号(〓)组成的拼音文字。藏文有单独一个字母能表意思的词,如:〓(意为“口”)、〓(意为“双”)、〓(意为“茶”)、〓(意为“鱼”)等;也有两个或几个字母重叠组成的词,如:〓(名词,意为“酒”)、(形容词、意为“白”)、〓(动词,意为“编排”,完成式),其文字结构分别称“基字”(〓)、“前置字”(〓)、“头置字”(〓)、“系足字”(〓)、“元音”(〓)、“后置字”(〓)、“又后置字”(〓)。
  藏文自左至右横行书写,词以音节为单位,不能分写,音节之间用分字点“•”(〓)隔开,作为分音节的符号。文章之首用“云头符”(〓),楷书用〓,行书用(〓)起头。短语和句子结尾用一条垂直线(〓)表示;章节段落结尾和诗律句尾用双垂直线“II”(〓)表示;全文结束用四条垂直线表示。“〓”(〓藏文书写形式有“有头字”(〓)和“无头字”(〓)两种,有头字相当于正楷,也就是印刷体,从木板印刷到铅字排印都是这种字体;无头字内分多种字体,包罗行、草和艺术等字体,使用于纪录、缮抄、匾牌、书信等方面,也有一些手抄本书籍是用这种字体书写的。
  藏文自创制以来,曾经有过几次厘订,就是把文字与口语差距较大而写读不便的进行改订规范。其中影响较大的便是公元九世纪,在当政者的支持下,由噶、焦、祥(〓)三大译师主持厘订。经过厘订后的藏文,严格按正字法和语法写读,使其更趋于规范化。历史上藏文曾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医药、历史、文学、天文、历算、工艺等领域,它创造了无比丰富的典籍宝库,对于藏族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节汉、回族方言居住在县境内的汉、回族,大多数是从临夏迁入,纯操临夏口音。一部分是从内地到这里工作者及其后代,也受临夏方言的影响,逐渐变乡音为临夏口音。临夏方言的地方特点很多,在此只以地方语音、地方语汇两方面简要介绍如下:
   一、地方语音
   书(shu)读作fu水(shui)读作fery
   拴(shuan)读fan说(shuo)读作fo
   我(w6)读作e脚(jiao)读作(jue)
   他(ta)读作(jie)女(nu)读作mi
   儿(erer)读作ei回族读作eou
   下、吓(xia)读作ha瞎(xia)读作ha
   咸(xian)读作han鞋(xie)读作hai
   苍(xiang)读作hang安鞍(an)读作nan
   眼(yan)读作nian脸(lian)读作nian
   回族通常把(di)音读作ji音(ti音发作q音
   如:地(di)读作ji电(dian)读作jian
   跌(die)读作钉(ding)读作jing
   梯(ti)读作qi,天(tian)读作qian亭(ting)读作qing
   贴(tie)读作qie
   钱(qian)汉族读作qie回族读作qia。
   二、地方语汇
  1.称谓方言
   祖父称阿你爷,祖母称阿奶。外祖父称外(wei)爷,外祖母称外(w ei)奶,父亲称阿大,母亲称阿娘或阿妈,回族称阿纳(nd)伯父称大大
  (也是父辈年长者的通称),叔叔称爸爸,婶婶称尕娘。舅舅称阿舅,舅妈称舅母,回族称妗(jin)子。姑妈称娘娘,姨妈称姨娘。回族称大姨为阿姨纳(na),称小姨为阿姨格(ge)。兄长称阿哥,回族称嫂子新姐。姐姐称阿姐,妹妹称一尕妹。男子孩称尕娃,女孩称丫头、尕姑娘,回族称尕妮哈 (ganiha)。婴儿称尕月娃。僧侣称阿克(借用藏语)。
  2.衣食住行方言
   A、衣物名称方言
   棉衣曰主腰,回族曰裹腿
   皮裘曰皮袄(na0),腰带曰系(卩腰。
   围巾曰围脖,衬衣曰汗袷 (ta)
   背心曰汗衫,裤衩曰衬裤
   有裆裤曰档档裤,无裆裤曰衩衩裤。
   雨鞋曰泥鞋,拖鞋曰撒鞋 (sahai)
   自制靴子曰罗提。
   B、食物名称方言:
   青稞曰青稞(kuo),小麦曰麦子
   玉米曰包谷,油籽曰芥(gai)子
   粗粮曰杂粮,细粮(小麦粉)曰白面
   炒面(炒青稞粉)曰糌粑(借用藏语)
   干酪素曰曲拉(借用藏语)
   提取酥油后奶水曰达拉(借用藏语)
   酸乳曰窝奶,烙饼曰锅盔
   杏子曰黑,土豆曰洋芋。
   C、住房名称方言
   角(ge)楼一一庭院侧面的小楼房
   毡房——牧民居住的帐篷
   卧篷——在牧场或田间地头临时搭起的草篷
   煨炕——用树叶杂草或兽粪熏热的土炕
   厨房曰灶伙,锅台曰锅头。
  3.人体部位名称的方言
   头颅曰多罗(duoluo)
   颈项曰板颈(banjin)
   胸脯曰康子(kangzi)
   乳房曰奶头(natou)肾脏曰腰子(yaozi)
  腋下曰各肘洼(gezhouwa)
  膝盖曰叩膝盖(kexigai)
  脸曰念劳(nianlao)
  眼睛曰念睛(manjing)
  下颌曰下巴(haba)
  肋骨曰肋巴(lei ba)。
  4.动物名称方言
  牲畜曰头够(tougou)
  驴曰尕驴(gala)
  母驴曰草驴(caolu)
  公驴曰交驴(jiaolu)
  母马曰骒马(kuoma)
  公马曰〓马(shanma)
  种公马曰二马(eima)
  山羊曰古鹿(guiu)
  中华盼鼠曰瞎老 (halao)
  旱獭曰獭拉 (tala)
  狐狸曰野狐(yiehu)
  麝曰香子(xiangzi)
  雌麝曰牙香(caoxiang)
  雄麝曰牙香 (yia xta ng)
  老鼠曰老出(laoxhu)
  猫曰猫娃(maowa)
  秃鹫曰古叉(gucha)
  喜鹊曰野乔(yicqiao)
  麻雀曰麻乔 (maqiao)
  鸽子曰脖鸽(buoge)
  鹌鹑曰嘎拉鸡(galaji)
  乌鸦曰老洼(laowa)
  猫头鹰曰夜猫子(jiemaozi)
  雉鸡曰野鸡(yieji)布谷鸟曰八谷吹(baguchui)
   鹦鹉曰鹦哥(yin)或八哥(bage)
   青蛙曰赖肚蛙(laiduwa)
   蛤蟆曰赖蛤蟆 (laihama)
   蝌蝌曰蛤蟆咕嘟(homogudu)
   大鲵曰娃娃鱼 (wawayu)
   蜥蜴曰蛇变牛 (she bion niu)
   蜘蛛曰肘肘(zhouzhou)
   蚯蚓曰曲膳(qushan)。
  5.植物名称方言
   芨芨草曰西西草 (xixicao)
   黄柽柳曰捎(bianmashao,麻为藏语)
   苏录(藏语,属蔷薇科,生长在高寒阴湿地带,夏天开紫色小花。在牧区常用于引火)
   人参果曰蕨麻(借用藏语)。
  6.褒贬词方言
   A、褒意:赞劲(zanjing)形容能干
   干散(gansan)表示很好,也谓呱呱叫(guaguajiao)
   麻利——形容利索
   B、贬意:干旦(gandan)表示无能
   麻达(mada)——表示不好办.
   恰皮(qiapi)一指吝啬之人
   半脸(nian)汉——形容痴呆、愚蠢。
  7.农用工具名称方言
   犁杆曰杠子(gangzi)
   锄头曰镢头(jue tou)
   臃布(yongdu)骡马架车时套在胫项的衬填物
   夹板(jiaban)架车用具
   鞦板(qiuban)架车用具。
  8.家具名称方言
   铜、铝锅曰罗锅(luoguo)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