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38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质
分类号: P544
页数: 6
页码: 159—164
摘要: 夏河县全境处于秦岭一一昆仑纬向构造带,在地质上属于西秦岭地槽中的一个分支——北秦岭海西褶皱带,形成于古代志留纪以前。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剧烈的构造运动,先后发育生成祁吕弧构造、秦岭纬向构造,河西系三大褶皱构造体系及一些特殊的断裂构造地带。
关键词: 夏河县 自然地理 地质

内容

夏河县全境处于秦岭一一昆仑纬向构造带,在地质上属于西秦岭地槽中的一个分支——北秦岭海西褶皱带,形成于古代志留纪以前。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剧烈的构造运动,先后发育生成祁吕弧构造、秦岭纬向构造,河西系三大褶皱构造体系及一些特殊的断裂构造地带。地层发育亦较齐全,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皆有。因受北秦岭海西地槽型复理石碎屑岩、变质岩与地面型碳酸岩建造的岩相所控制,有片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千枚岩等变质于和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凝灰岩等沉积及第四纪次生冲积黄土。由于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不同沉积建造中,伴有岩浆活动,因此,还见有花岩、闪长岩、辉长岩等侵入体和火山喷出的玄武岩、安山岩与火山集块出露。
  一、构造
   夏河与合作一线属祁吕弧构造体系,其南部为秦岭纬向构造体系,河西则复合于祁吕系之上。
  (一)祁吕弧构造
  巴楞山复式背斜由下三迭系地层构成,宽度涉及范围为北到土门关,南麻当附近,该部由闪长岩(85°)侵入。总体展布方向北西300〜310度,两岩层倾角50〜70度。岩层挤压强烈,致使桦林、黄年一带的岩层倒转,为紧逼的复式背斜。
   扎扎滩复向斜:该部由白垩系地层构成,两翼由二迭系地层构成,宽度及范围为北到麻当,南到下王格尔塘。总体展布方向北西290-300度,两岩层倾角50〜60度。
   唐尕昂复背斜:两翼及该部全部由二迭系地层组成,宽度涉及范围为北下王格尔塘,南到卡加曼附近,总体走向北西300-320度,两翼岩层倾角 〜75度。阿米方日及阿姨山铜矿的闪长岩(85。)体的侵入与此背斜有关。
  (二)秦岭纬向构造
  主要的褶皱构造有洒易哇梁背斜,由下三迭统地层构成,总体走向为近东西方向,或者为北西两方向,两翼岩层倾角50〜70度。此外,还有横跨合作北线的多合——卓逊复背斜、洮河复背斜和规模较小的复背斜两翼次级褶皱发育,如北翼的太子山一一扎那山复向斜和南翼的阿姨山——德乌鲁复向斜。
   复向斜与复背斜接替部位还具有以压性为主,带有顺扭性质的断裂,如阿米岗——阿木去乎断裂、博拉一一足志村断裂等。断层为近东西展布,倾向北,倾角60〜70度,延伸不长,断层带宽度0.2-2米。
  (三)河西系构造
  该构造体系主要表现为巴楞山到清水的隆起带及循化、甘加的凹陷带,其隆起与凹陷带的走向大体为北西340〜350度,而主压结构面的方向为北西330-350度,倾向南西,倾角50〜60度,规模大不,延伸不远。与主压结构面相配套的两组扭性断层规模较大,产状稳定。该体系以正向叠加或负向叠回复合于祁吕弧构造体系之上。
  除上述以褶皱构造为主的三大构造体系外,尚有一些特殊断裂构造地带。
  博拉帚状构造:展布在博拉一尕秀一带,由一系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和同方向展布的第三系上新统沉积盆地构成。这些断裂不但控制了盆地沉积,而且还切割了它们。上述成份有向北东收敛、向南西撒开之势,向南西作反时针方向扭动。是在洮河复斜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叠加于其上的一种构造。
  未归属的南北向构造:主要展布在夏河年木耳一一碌曲西部一带,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一些近南北向的断裂和近南北向的上第三纪断陷盆地,如年木耳东、西两岩体东侧的南北向断裂、加威也卡西一带的南北向断裂,以及桑科、合作、达久滩等近南北向断陷盆地等。
   王格尔塘断层:此断层延长至甘坪寺一带,成绝壁悬崖。断层方向呈东北——西南,使南山系地层与石炭纪、二迭纪地层直接接触,石岩纪之石灰岩为之陷落,并使南山系地层受局部擢曲。
   二、地层
   夏河县境内地层属巴颜喀喇——秦岭地层区。以地层分布、构造、地理、岩相建造、含矿性等特征,可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两个地层分区。部分地区见有火山岩层出露。,
   (一)北秦岭地层分区第四系:明显见于大夏河流域,分为六级阶段地堆积层。
  1.砂砾石层及中、轻粉质壤土层,为六级阶地河流相堆积物。砂砾石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3~20米,上复的中、轻粉壤土层厚5~15米。
  2.砂砾石层,为五级阶地河流相堆积物,厚10〜15米。
  3.砂砾石层及轻粉质壤土层,为四级阶地河流相堆积物。砂砾石层的厚度5—30米,上复的轻粉质壤土层厚10〜20米。
  4.冰积层,分布于达麦乡的车子合附近,为漂砾、碎石,具有一定的磨圆度。
  5.砂砾石层及轻粉质壤土层,为三级阶地河流相堆积物。砂砾石层的厚度变化较大,土门关以上到上河湾附近为15〜20米,个别地段可达30〜50米,上河湾以上到桑科为5~8米。上复的轻粉质壤土层厚3~15米。
  6.马兰组黄土,厚约15〜20米,堆积于三级阶地上,并趋复于三级阶地以上的有关地貌单元。
  7.砂砾石层及轻粉质壤土层,为二、一级阶地的河流相堆积物,厚度依次分别为20〜25米、15〜20米。
  8.近代河流冲积的砂砾石层,包括河床及高低漫滩,其厚度以河段所处的地貌、构造单元不同而异。土门关以上到桑科的河段为10〜15米,支流咯河的砂砾石层厚度为8~10米。
  9.近代坡积碎石层、洪积碎石层,前者分布于沟谷及河谷两岸的坡脚地带,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10-20米;后者一般分布于沟口,厚度为20-30米。
  第三系上新统:分布于桑科、甘加、合作一带山间盆地之中,属内陆湖泊——河流相红色碎屑岩沉积。岩性为灰黄、黄褐、灰绿及砖红色中细粒砂岩、砾岩、泥岩和粘土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及石膏层,厚200〜1474米。
  下白垩统:分布在甘加、红墙、桑不昂一带,属内陆河湖相碎屑岩夹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堆集,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细砾岩,其上为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细沙岩(偶加砾岩),夹暗灰绿、暗绿、暗紫色玄武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质及安山质角砾岩,厚度大于759米,与下伏二迭、三迭系地层不整合接触。
  侏罗系:分布于前扎一带,为陆相火山堆集。岩性主要为绿灰、褐灰色英安斑岩、含石英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和凝灰质砾岩。厚度大于1100米,与下伏二迭系地层不整合接触。
   三迭系下统上部岩性段:主要分布于清水沟及甘加大山以西一带,属浅海——海陆交替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主要为青灰色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夹灰岩、泥灰岩,底部为含砾砂岩,中、上部在甘加大山以西一带夹有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凝灰岩、酸性火山角砾岩等,厚5290米,与下伏二迭系地层不整合接触。
  三迭系下统下部岩性段:主要分布于清水、白石崖、合作、拉卜楞镇一带,属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沉积,主要岩性为青灰色含钙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砂岩、粉砂岩及薄层状、透镜状灰岩,厚4612米,与下伏二迭系地层呈断层接触。
  二迭系:分布于桥沟以上,白土坡以下的大夏河谷两岸及整个咯河流域,与上伏的下三迭统地层呈断层接触。底部为青灰色的千枚状板岩及厚层的青灰〜灰黑色砂质粘土岩,出露于上河湾到唐尕昂的咯河两岸以及白土坡以下的大夏河岸,厚度达1100米;上部为青灰色砂岩、灰黑色千枚状板岩及厚层的灰岩、泥灰岩等,出露于桥沟以上到上河湾以下的大夏河两岩,厚度达900〜1000余米。
  二迭系下统:北部分布于白石崖、鲁勒儿、太子山、白石山一带,南部分布于阿米山、合作、腊利大山一带。以石炭系地层为界,为南、北两个岩相带:北带为浅灰、青灰色中〜厚层灰岩、含燧石条带或团块结晶灰岩、大理岩,顶部为淡灰色薄层石英沙岩、泥质细砂岩,向西相变为浅灰色巨厚层状灰岩或砾状灰岩;南带为黄灰、灰色粉砂质页岩夹长石钙质砂岩或互层,夹砾岩、透镜状灰岩,局部夹灰质页岩,向东以石英砂岩和板岩为主。造成这种南、北带岩性的差异,与甘加〜新堡复背斜的水下隆起形成的古地理环境不同有关。厚度大于5480米,与下伏上石炭统地层连续沉积。
  石炭系上统:分布于卡加沙格一带,上部为灰白色、肉红色巨厚层灰岩;中部为灰白色、灰带砖红色块状灰岩;下部为褐灰色石英砂岩与青灰色页岩;底部为灰褐色砾岩。厚度大于999米,与下伏中石炭统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石炭系中统:分布于乐日尕一带,以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地层为界,北带上部为灰色厚层状、块状灰岩;底部为夹少量黄褐色砾岩。南带上部为灰色灰岩;中部为砂岩、薄层状变粉砂岩与砂质板岩互层;下部为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板岩,局部类蚀变玄武岩、层凝灰岩、层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等中基性火山岩及砂岩等,厚度大于1940米,与下伏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地层呈断层接触。
  上泥盆绕〜下石炭统:分布于卡加沙格一带,上部为灰、灰黑色炭质板岩、中厚层灰岩、中厚层细粒长石英砂岩互层,夹中厚层泥质灰岩、泥炭岩、生物碎屑灰岩;中部为灰黑〜深灰色含砾板岩、硅质板岩、千枚状钙质板岩夹同色灰岩,局部见中基性火山岩及砾岩夹层;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变长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灰绿色和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和中厚层灰岩,厚度大于6876米。
  (二)南秦岭地层分区 第三系上新统:主要分布于桑科滩、达久滩、牙利吉、勒秀寺院北、加茂贡一带,属山麓相和河湖相堆积。主要岩性下部为灰黄、黄褐〜砖红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砂岩加粘土;中部为灰绿、黄褐及砖红色泥岩、粉砂岩、砂岩、粘土、砾岩、泥质砂岩夹石膏层;上部为砖红色泥岩粘土岩互层,夹石膏层及薄层灰岩,厚203-903米。与下伏所有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三迭系中新统:主要分布于南部一带,属浅海〜海陆交替相屑岩夹碳酸盐岩(局部夹火山岩)沉积。上部为灰绿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砂质板岩夹千枚岩及粉砂岩;中部为灰色砂岩夹粉砂岩、薄层灰岩及细砾岩;下部为灰色薄层状灰岩、砂岩英板岩及砾岩,本统岩性,岩相基本稳定,合作附近下部层位中,有海底喷发的安山岩类、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夹层,厚1833〜20636米。与下伏下统地层为连续沉积。
  (三)火山岩层
  夏河境内火山岩多生成于华力西期和燕山期,有火山岩与次火山岩之分。华力西晚期次安山玢岩:出露于鲁勒儿南,以长条状呈北西西向展布,面积2.65平方公里,属浅成岩枝,受断裂控制,为灰绿、绿灰、暗紫〜紫红色,有些因受强烈蚀变而呈黄褐色,斑状结构。基质具交织结构,块状构造,班晶主要为斜长石和辉石,有时含有少量角闪石,基质主要为斜长石,次为玻璃质及一些细小的暗色矿物和铁质,有时具杏仁状构造。岩石具强烈的绿泥石化、蛇纹石化、高岭土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围岩绿帘石化、蛇纹石化、大理岩化、硅化及角岩化,并有铁染现象。
  燕山期次英安斑岩:出露于前扎、挟黑建岗一带,呈脉状顺层或截层穿入于中石炭统、下二迭统、三迭系地层中,呈北西、北西西、近南北向展布,规模不大,一般宽度约1〜3米(最宽15米),长数米〜数十米(最长1500米)。呈灰白色,斑状结构,基质具霏细结构,显微地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班晶主要为奥长石,含少量黑云母,有些斑晶则由石英和斜长石组成,且绢云母化或细粒化。基质由霏细状或微显晶质长石和石英组成,并具有少许黑云母。燕山早期闪长岩:出露于平娃桥、和平桥、阿姨山、尕寺等地,一般呈岩株或岩基形状,岩相变化比较简单,中部石英增多,为灰色的石英闪长岩, 边缘石英减少,角闪石增多,为闪长岩,与围岩接触处均无蚀变现象。
  山塘火山岩:位于达麦乡山塘西南处。火山岩不整合于石炭二迭纪岩层上,分为三层:底部为玄武岩,含铁质较多,呈红褐色,无气孔,中有安山岩层,色灰具斑状结构;中部玄武岩富气孔,被深绿色物质充填,状不规则;顶部为黑色玄武岩,气孔大小不等,亦被充填。由剖面积次火山至少有三次喷发。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

相关专题

巴楞山复式背斜
相关专题
扎扎滩复向斜
相关专题
唐尕昂复背斜
相关专题
秦岭纬向构造
相关专题
河西系构造
相关专题
博拉帚状构造
相关专题
王格尔塘断层
相关专题
砂砾石层
相关专题
冰积层
相关专题
马兰组黄土
相关专题
第三系上新统
相关专题
下白垩统
相关专题
侏罗系
相关专题
二迭系
相关专题
二迭系下统
相关专题
石炭系上统
相关专题
石炭系中统
相关专题
三迭系中新统
相关专题
燕山早期闪长岩
相关专题
山塘火山岩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