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夏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38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地理
分类号: P942.42
页数: 13
页码: 159—171
摘要: 夏河县全境处于秦岭一一昆仑纬向构造带,在地质上属于西秦岭地槽中的一个分支——北秦岭海西褶皱带,形成于古代志留纪以前。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剧烈的构造运动,先后发育生成祁吕弧构造、秦岭纬向构造,河西系三大褶皱构造体系及一些特殊的断裂构造地带。
关键词: 夏河县 自然地理

内容

第一节地质
  夏河县全境处于秦岭一一昆仑纬向构造带,在地质上属于西秦岭地槽中的一个分支——北秦岭海西褶皱带,形成于古代志留纪以前。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剧烈的构造运动,先后发育生成祁吕弧构造、秦岭纬向构造,河西系三大褶皱构造体系及一些特殊的断裂构造地带。地层发育亦较齐全,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皆有。因受北秦岭海西地槽型复理石碎屑岩、变质岩与地面型碳酸岩建造的岩相所控制,有片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千枚岩等变质于和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凝灰岩等沉积及第四纪次生冲积黄土。由于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不同沉积建造中,伴有岩浆活动,因此,还见有花岩、闪长岩、辉长岩等侵入体和火山喷出的玄武岩、安山岩与火山集块出露。
  一、构造
   夏河与合作一线属祁吕弧构造体系,其南部为秦岭纬向构造体系,河西则复合于祁吕系之上。
  (一)祁吕弧构造
  巴楞山复式背斜由下三迭系地层构成,宽度涉及范围为北到土门关,南麻当附近,该部由闪长岩(85°)侵入。总体展布方向北西300〜310度,两岩层倾角50〜70度。岩层挤压强烈,致使桦林、黄年一带的岩层倒转,为紧逼的复式背斜。
   扎扎滩复向斜:该部由白垩系地层构成,两翼由二迭系地层构成,宽度及范围为北到麻当,南到下王格尔塘。总体展布方向北西290-300度,两岩层倾角50〜60度。
   唐尕昂复背斜:两翼及该部全部由二迭系地层组成,宽度涉及范围为北下王格尔塘,南到卡加曼附近,总体走向北西300-320度,两翼岩层倾角 〜75度。阿米方日及阿姨山铜矿的闪长岩(85。)体的侵入与此背斜有关。
  (二)秦岭纬向构造
  主要的褶皱构造有洒易哇梁背斜,由下三迭统地层构成,总体走向为近东西方向,或者为北西两方向,两翼岩层倾角50〜70度。此外,还有横跨合作北线的多合——卓逊复背斜、洮河复背斜和规模较小的复背斜两翼次级褶皱发育,如北翼的太子山一一扎那山复向斜和南翼的阿姨山——德乌鲁复向斜。
   复向斜与复背斜接替部位还具有以压性为主,带有顺扭性质的断裂,如阿米岗——阿木去乎断裂、博拉一一足志村断裂等。断层为近东西展布,倾向北,倾角60〜70度,延伸不长,断层带宽度0.2-2米。
  (三)河西系构造
  该构造体系主要表现为巴楞山到清水的隆起带及循化、甘加的凹陷带,其隆起与凹陷带的走向大体为北西340〜350度,而主压结构面的方向为北西330-350度,倾向南西,倾角50〜60度,规模大不,延伸不远。与主压结构面相配套的两组扭性断层规模较大,产状稳定。该体系以正向叠加或负向叠回复合于祁吕弧构造体系之上。
  除上述以褶皱构造为主的三大构造体系外,尚有一些特殊断裂构造地带。
  博拉帚状构造:展布在博拉一尕秀一带,由一系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和同方向展布的第三系上新统沉积盆地构成。这些断裂不但控制了盆地沉积,而且还切割了它们。上述成份有向北东收敛、向南西撒开之势,向南西作反时针方向扭动。是在洮河复斜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叠加于其上的一种构造。
  未归属的南北向构造:主要展布在夏河年木耳一一碌曲西部一带,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一些近南北向的断裂和近南北向的上第三纪断陷盆地,如年木耳东、西两岩体东侧的南北向断裂、加威也卡西一带的南北向断裂,以及桑科、合作、达久滩等近南北向断陷盆地等。
   王格尔塘断层:此断层延长至甘坪寺一带,成绝壁悬崖。断层方向呈东北——西南,使南山系地层与石炭纪、二迭纪地层直接接触,石岩纪之石灰岩为之陷落,并使南山系地层受局部擢曲。
   二、地层
   夏河县境内地层属巴颜喀喇——秦岭地层区。以地层分布、构造、地理、岩相建造、含矿性等特征,可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两个地层分区。部分地区见有火山岩层出露。,
   (一)北秦岭地层分区第四系:明显见于大夏河流域,分为六级阶段地堆积层。
  1.砂砾石层及中、轻粉质壤土层,为六级阶地河流相堆积物。砂砾石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3~20米,上复的中、轻粉壤土层厚5~15米。
  2.砂砾石层,为五级阶地河流相堆积物,厚10〜15米。
  3.砂砾石层及轻粉质壤土层,为四级阶地河流相堆积物。砂砾石层的厚度5—30米,上复的轻粉质壤土层厚10〜20米。
  4.冰积层,分布于达麦乡的车子合附近,为漂砾、碎石,具有一定的磨圆度。
  5.砂砾石层及轻粉质壤土层,为三级阶地河流相堆积物。砂砾石层的厚度变化较大,土门关以上到上河湾附近为15〜20米,个别地段可达30〜50米,上河湾以上到桑科为5~8米。上复的轻粉质壤土层厚3~15米。
  6.马兰组黄土,厚约15〜20米,堆积于三级阶地上,并趋复于三级阶地以上的有关地貌单元。
  7.砂砾石层及轻粉质壤土层,为二、一级阶地的河流相堆积物,厚度依次分别为20〜25米、15〜20米。
  8.近代河流冲积的砂砾石层,包括河床及高低漫滩,其厚度以河段所处的地貌、构造单元不同而异。土门关以上到桑科的河段为10〜15米,支流咯河的砂砾石层厚度为8~10米。
  9.近代坡积碎石层、洪积碎石层,前者分布于沟谷及河谷两岸的坡脚地带,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10-20米;后者一般分布于沟口,厚度为20-30米。
  第三系上新统:分布于桑科、甘加、合作一带山间盆地之中,属内陆湖泊——河流相红色碎屑岩沉积。岩性为灰黄、黄褐、灰绿及砖红色中细粒砂岩、砾岩、泥岩和粘土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及石膏层,厚200〜1474米。
  下白垩统:分布在甘加、红墙、桑不昂一带,属内陆河湖相碎屑岩夹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堆集,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细砾岩,其上为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细沙岩(偶加砾岩),夹暗灰绿、暗绿、暗紫色玄武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质及安山质角砾岩,厚度大于759米,与下伏二迭、三迭系地层不整合接触。
  侏罗系:分布于前扎一带,为陆相火山堆集。岩性主要为绿灰、褐灰色英安斑岩、含石英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和凝灰质砾岩。厚度大于1100米,与下伏二迭系地层不整合接触。
   三迭系下统上部岩性段:主要分布于清水沟及甘加大山以西一带,属浅海——海陆交替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主要为青灰色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夹灰岩、泥灰岩,底部为含砾砂岩,中、上部在甘加大山以西一带夹有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凝灰岩、酸性火山角砾岩等,厚5290米,与下伏二迭系地层不整合接触。
  三迭系下统下部岩性段:主要分布于清水、白石崖、合作、拉卜楞镇一带,属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沉积,主要岩性为青灰色含钙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砂岩、粉砂岩及薄层状、透镜状灰岩,厚4612米,与下伏二迭系地层呈断层接触。
  二迭系:分布于桥沟以上,白土坡以下的大夏河谷两岸及整个咯河流域,与上伏的下三迭统地层呈断层接触。底部为青灰色的千枚状板岩及厚层的青灰〜灰黑色砂质粘土岩,出露于上河湾到唐尕昂的咯河两岸以及白土坡以下的大夏河岸,厚度达1100米;上部为青灰色砂岩、灰黑色千枚状板岩及厚层的灰岩、泥灰岩等,出露于桥沟以上到上河湾以下的大夏河两岩,厚度达900〜1000余米。
  二迭系下统:北部分布于白石崖、鲁勒儿、太子山、白石山一带,南部分布于阿米山、合作、腊利大山一带。以石炭系地层为界,为南、北两个岩相带:北带为浅灰、青灰色中〜厚层灰岩、含燧石条带或团块结晶灰岩、大理岩,顶部为淡灰色薄层石英沙岩、泥质细砂岩,向西相变为浅灰色巨厚层状灰岩或砾状灰岩;南带为黄灰、灰色粉砂质页岩夹长石钙质砂岩或互层,夹砾岩、透镜状灰岩,局部夹灰质页岩,向东以石英砂岩和板岩为主。造成这种南、北带岩性的差异,与甘加〜新堡复背斜的水下隆起形成的古地理环境不同有关。厚度大于5480米,与下伏上石炭统地层连续沉积。
  石炭系上统:分布于卡加沙格一带,上部为灰白色、肉红色巨厚层灰岩;中部为灰白色、灰带砖红色块状灰岩;下部为褐灰色石英砂岩与青灰色页岩;底部为灰褐色砾岩。厚度大于999米,与下伏中石炭统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石炭系中统:分布于乐日尕一带,以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地层为界,北带上部为灰色厚层状、块状灰岩;底部为夹少量黄褐色砾岩。南带上部为灰色灰岩;中部为砂岩、薄层状变粉砂岩与砂质板岩互层;下部为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板岩,局部类蚀变玄武岩、层凝灰岩、层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等中基性火山岩及砂岩等,厚度大于1940米,与下伏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地层呈断层接触。
  上泥盆绕〜下石炭统:分布于卡加沙格一带,上部为灰、灰黑色炭质板岩、中厚层灰岩、中厚层细粒长石英砂岩互层,夹中厚层泥质灰岩、泥炭岩、生物碎屑灰岩;中部为灰黑〜深灰色含砾板岩、硅质板岩、千枚状钙质板岩夹同色灰岩,局部见中基性火山岩及砾岩夹层;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变长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灰绿色和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和中厚层灰岩,厚度大于6876米。
  (二)南秦岭地层分区 第三系上新统:主要分布于桑科滩、达久滩、牙利吉、勒秀寺院北、加茂贡一带,属山麓相和河湖相堆积。主要岩性下部为灰黄、黄褐〜砖红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砂岩加粘土;中部为灰绿、黄褐及砖红色泥岩、粉砂岩、砂岩、粘土、砾岩、泥质砂岩夹石膏层;上部为砖红色泥岩粘土岩互层,夹石膏层及薄层灰岩,厚203-903米。与下伏所有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三迭系中新统:主要分布于南部一带,属浅海〜海陆交替相屑岩夹碳酸盐岩(局部夹火山岩)沉积。上部为灰绿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砂质板岩夹千枚岩及粉砂岩;中部为灰色砂岩夹粉砂岩、薄层灰岩及细砾岩;下部为灰色薄层状灰岩、砂岩英板岩及砾岩,本统岩性,岩相基本稳定,合作附近下部层位中,有海底喷发的安山岩类、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夹层,厚1833〜20636米。与下伏下统地层为连续沉积。
  (三)火山岩层
  夏河境内火山岩多生成于华力西期和燕山期,有火山岩与次火山岩之分。华力西晚期次安山玢岩:出露于鲁勒儿南,以长条状呈北西西向展布,面积2.65平方公里,属浅成岩枝,受断裂控制,为灰绿、绿灰、暗紫〜紫红色,有些因受强烈蚀变而呈黄褐色,斑状结构。基质具交织结构,块状构造,班晶主要为斜长石和辉石,有时含有少量角闪石,基质主要为斜长石,次为玻璃质及一些细小的暗色矿物和铁质,有时具杏仁状构造。岩石具强烈的绿泥石化、蛇纹石化、高岭土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围岩绿帘石化、蛇纹石化、大理岩化、硅化及角岩化,并有铁染现象。
  燕山期次英安斑岩:出露于前扎、挟黑建岗一带,呈脉状顺层或截层穿入于中石炭统、下二迭统、三迭系地层中,呈北西、北西西、近南北向展布,规模不大,一般宽度约1〜3米(最宽15米),长数米〜数十米(最长1500米)。呈灰白色,斑状结构,基质具霏细结构,显微地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班晶主要为奥长石,含少量黑云母,有些斑晶则由石英和斜长石组成,且绢云母化或细粒化。基质由霏细状或微显晶质长石和石英组成,并具有少许黑云母。燕山早期闪长岩:出露于平娃桥、和平桥、阿姨山、尕寺等地,一般呈岩株或岩基形状,岩相变化比较简单,中部石英增多,为灰色的石英闪长岩, 边缘石英减少,角闪石增多,为闪长岩,与围岩接触处均无蚀变现象。
  山塘火山岩:位于达麦乡山塘西南处。火山岩不整合于石炭二迭纪岩层上,分为三层:底部为玄武岩,含铁质较多,呈红褐色,无气孔,中有安山岩层,色灰具斑状结构;中部玄武岩富气孔,被深绿色物质充填,状不规则;顶部为黑色玄武岩,气孔大小不等,亦被充填。由剖面积次火山至少有三次喷发。
  第二节地貌
  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处于甘南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以土门关为界,以北为黄土高原,以南为明显的高原地貌。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3000-4200米之间,总的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部倾斜,最高点为甘加达尔加山主峰,海拔4636米,最低点在夏(河)临(夏)交界处的土门关一带,海拔2200米。境内既有高山雪峰,又有河谷流川;既有高原湖泊,又有草原牧场。以夏河县地貌特点,可分为山原区、高山峡谷区、夷平面区三大地貌单元。
   甘加、桑科、科才山原区:其界线大致在甘加——阿木去乎一线以西,是积石、西倾山原区的一部分,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5,海拔高度在3000〜4200米之间,一般河流侵蚀切割轻微,切割深度400-500米,地形起伏变化缓慢,沿河展布,低山环抱,山岭峰线齐平,地面坦荡,在山体之间形成许多大片滩地,诸如甘加滩、桑科滩、达久滩、擦卡滩、克其合滩、苦水滩、加尕滩、二郎滩等。这些地区水草丰茂,呈现出一片草原地貌景观,是夏河县良好的天然牧场。
   大夏河、洮河高山峡谷区:位于洮河、博拉河、大夏河、格河、扎油河等流经地区,其界线大致在甘加——阿木去乎一线以东,佐盖曼玛——猪咀山一线以西,是迭岷高原峡谷区的一部分,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这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下,山川相间,重峦迭峰,沟壑纵横,露岩峋嶙,山体破碎,侵蚀较为严重。由于地处山原区的边缘部分,流水对其强烈的切割和冲刷,使本区相对高差甚大,一般在近千米以上,高者可达1500米左右。沟谷中多有流水,河流湍急。河谷窄狭处,两岸岩石裸露,河底隆石林立。该区植被良好,为大夏河、洮河森林分布区。由于暖气流沿大夏河和洮河河谷进入,河层沿岸和阶地适宜种植农作物,山体阴坡及沟层坡面亦可放牧,故该区也为半农半牧区。
  佐盖多玛、佐盖曼玛夷平面:位于佐盖曼玛以东、猪咀山以西的广大地区。除东北、东南边界有太子山和腊利大山外,其余是由闪长花岗岩为基岩的广大夷平面,海拔在3000〜40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1/10左右。沟谷宽浅,切割微弱,水丰草盛,植被良好,亦是夏河县主要的天然牧场之一。
  一、山脉
  夏河县境内山脉属横贯中原大地的秦岭山系西端之余脉。主要有北秦岭西延的小积石山脉(阿尼念卿)和西秦岭西延的西侵山支脉。小积石山脉呈东南一西北走向;西倾山支脉呈西南——东北走向。两条主山脉又蜿蜒辐射出许多褶皱山带,北面有达里加山、巴楞山;东面有太子山、猪咀山、威当山;西面有完青卡;西北面有多拉卡山、羌则山、大日合卡;东南面有腊利大山;中部有扎油梁等。属于上述诸山分支的大山还有达加勒、阿米方日、桑多卡、阿米公洪、加威也卡等,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形成了层峦叠嶂,峰线齐平,群山环抱,万岭竞秀的壮观景象。绵延境围的山脉和耸立境内的高峰,它们既是本县与外邻的分界线,又是大夏河流域和洮河流域的分水岭。此外,还有千姿百态、景色各异的许多名山。
  达里加山:位于甘加乡境内,东连曲奥巴楞山(海拔4080米),与太子山一脉相承,是夏河县与青海省循化县的界山。主峰座落在甘加著名的白石崖夷平面上,海拔4636米,为夏河第一高峰。雪线以上山势陡峻、岩石裸露,常年积雪,气候无常,雪线以下植被良好,繁花似锦,山中生长有多种优质牧草和名贵药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山中5个形状各异的高山平湖更是引人入胜。
  太子山:西愈土门关,沿卡加道、佐盖多玛进入卓尼县和临潭县,绵亘数百里,是夏河县与临夏州的天然分界线。主峰为卡加道乡境内的母太子山(阿乃玛玛),海拔4332米,为夏河境内第二高峰,北可望河州城,南抵合作镇,西与甘加达里加山对峙,东与卓尼白石山相连。属同一山脉的还有公太子山(海拔4162米)、猪咀山(海拔4304米)、阿尼威当山(海拔4062米)等,均呈西北——东南走向。太子山景色壮观,山势巍峨,群峰突起,顶颠入云,白雪皑皑,正如清人王宏诗曰:“寒雪经年积翠微,群峰高并白云齐,天连西北昆仑远,势接东南秦华低。”太子山资源丰富,南北山麓,遍布丛林,雪线附近为针叶林带,以下渐次为针、阔叶混杂林带,夏日一片葱茏,秋季红叶满山,与山颠白云、白雪相映生辉。山野间栖息着金钱豹、梅花鹿、崖羊、山徐、香獐、野猪、狼、狐、雪鸡、马鸡、柳鸡等珍贵动物,并产雪莲花等名贵药材。矿藏有金、铜、锡等,整个山体为取用不竭的石灰石原料,北麓小关一带有大理石矿。
  腊利大山:位于县境东部佐盖多玛、佐盖曼玛夷平面,为太子山左支余脉,是本县与卓尼县的界山。整条山脉呈东西走向,主峰冬日阿,海拔3802米。山势不高,呈丘陵状,水源充沛牧草优良,为佐盖多玛、佐盖曼玛两乡之夏季牧场。 完青卡:位于夏河县科才乡,属西倾山支脉,从碌曲县挺入,延伸至青海泽库县,为甘、青界山。山体魁伟,属典型的高山草地型。高峻部分,有古冰川地形遗迹。主峰克其合杂,海拔4395.9米。
  大日合卡:位于夏河县桑科乡,属西倾山支脉,为甘、青省界。地下水比较丰富,北麓为大夏河发源地。主峰阿热加德合,海拔4270.9米。
  阿姨山:位于夏河县王格尔塘乡大夏河畔,海拔3698米。山体轻盈秀丽,如亭亭玉立之少女。山上遍布杉、杨、灌木,葱郁滴翠,矿产以铜为主,伴生有金、银、钨、铁、铋、硫等。
  阿米方日、阿米亚日:二山雄居于麻当乡和王格尔塘乡之间,海拔分别是4004米和3958米,与阿姨山遥遥相望。海拔3500米以下为森林覆盖,植被良好,以上则水土流失严重,基岩裸露,呈现灰白色。阿米亚日山脚下的 “达尔藏”湖是夏河县风景优美的游览佳境。
  九甲山:以“阿米九干”和“甲莫”二山合称,位于夏河县九甲乡来周村后,海拔3401米,山势险峻,断壁绝崖,奇峰迭出,松柏苍翠。谷底和崖顶绿树间,时而显露出红墙黄瓦,相传为拉卜楞寺高僧静修处,“文革”中遭到破坏,但山上的松林保护完好,景色秀丽,仍为附近僧俗群众朝拜、郊游的胜地。
  卧象山:位于县郊西北隅,海拔3408米,山体酷似一头卧象,头西尾东,拉卜楞寺环建其怀抱之下,山与寺珠联璧合,浑然一体。“象身”前半部青草丛生,后半部则较稀疏,呈银灰色土石山脊。山头上建有“塔尔哇泽日绰”(静修寺),相传为三世嘉木样所建,每年四月“娘乃节”,许多藏族妇女口念 “六字真言”,登山祈祷。
  大林棵:位于县城东西南,海拔3410米,为拉卜楞风景林区,山势上陡下缓,呈二阶台状。山上松林茂密,郁郁葱葱,四季苍翠,与对面拉卜楞寺的金瓦红墙辉映。林木面积为1200亩,均为纯云杉,是由第一世嘉木样在1709年建寺之时倡导栽植,后世寺主精心管护和不断扩大而成。据《甘肃省夏河县志略》(张其旳)载:“拉卜楞寺对山有人造云杉林,该林为百余年前寺中喇嘛所植。査我国云杉除天然林外,殆无人工造林,拉卜楞实具有开创之意义。”1957年8月,一场特大雹灾将中心一片林木砸毁,形成林间空地,近年来由寺僧和机关职工多次上山补植,幼苗茁壮成长。
  小林棵:位于王府对面,毗连大林棵,海拔3500米。1940年,五世嘉木样规定三千寺僧每人每年植树50株的任务,历时7年,成林400亩,始称 “小林棵”。由于林密草茂,苔绿菇鲜,四季游人不绝。正面坡上建有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晒佛台,每年正月十三晒佛节,拉卜楞寺全体出动,由总法台率领,抬着锦织的巨大佛像,铺于台面,举行盛大的展佛仪式,届时,僧俗香客争相朝拜,盛况空前。
  曼达拉山:位于县城河南,海拔3050米,坡势陡峭,是县级机关单位职工开展登山运动的主要活动地点。山坡阳、阴面植被区别明显,阳面砂土覆盖,芨草稀疏;阴面土质肥沃,野灌遍布,间有小片松林生长。1985年,曼达拉山被列入县城“南山造林工程”的重点绿化区,栽植各种云杉数万株。山较为平坦,牧草青青,“人民公社化”时曾被开垦为农田,现已弃耕还牧。山顶上还有静修寺迹一处,民国17年(1928年),马仲英率部侵扰拉卜楞时将该寺烧毁,成为一片瓦砾残垣。 觉姆山:屹立于县城河北,海拔3212米,因山顶有一尼姑小庵而得名。山体中部突凸,两边合陷一条深槽,上半部由于常年雨水冲涮,植物不存,片岩和砂岩裸露,下半部为深达数丈的黄土覆盖。拉卜楞镇民居依山修建,鳞次栉比。
  第三节河流
  夏河县境内河流纵横,溪泉遍布,北、西部为大夏河水系,南、东部为洮河水系,众多河流汇入黄河,是黄河上游流域之重要支流。
  大夏河、洮河两大干流及其十余条支流,构成了夏河县密集的网状水系。每平方公里平均产水量为18.9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占全省的5.5%;绝大部分地区的河水为淡水,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矿化度在150〜300毫克/升之间,平均总硬度为3.55毫克当量/升,平均离子总量为2946毫克/升,PH值7.2〜7.8,属弱碱性金属类水。水的类型为HCO3-Ca²⁺、HCO3-Ca²⁺〓型。大部分地区的河缺碘,全县范围内缺氧,其他水质符合人畜饮水质量标准。由于水源丰富,落差较大,水利电力开发前景可观,是夏河县工、农、牧、渔、副诸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水利资源。
  一、大夏河水系
  1.大夏河干流
  大夏河,古之“漓水”,藏语称“桑曲”,发源于夏河县西南部甘青边界之大日合卡山,流经夏河县桑科乡、九甲乡、拉卜楞镇、达麦乡、王格尔塘乡、麻当乡、曲奥乡等6乡1镇,横贯夏河县城。一路汇集多哇河、咯河、央曲河、清水河等支流后于土门关处出境,流至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莲花乡,汇入刘家峡黄河水库。
  大夏河干流总长176公里,过境长度为85.3公里,是县境内最长的河流。据测,大夏河年平均径流量为3.12立方米,历年平均流量为9.89立方米/秒,历年实测最大流量40立方米/秒,最小1.6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2.9万吨,年侵蚀模数为467吨/公里。因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大夏河流量近年来呈明显减少趋势。大夏河集水面积为1692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540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3以上。县境内的大夏河干流属中、上游。上游自河源至桑科草地,约50公里,由于坡平谷广,水流缓慢,中游自桑科到土门关,长度85.3公里,由于流经地区沿程构造与岩性的不一致,构成了宽谷与峡沟相间的地貌特征。在抗冲力较低处往往形成河漫滩,在较坚硬岩石地段,有三迭系火成岩出露,往往束水成峡,河床比降很大,中有急流险滩,河底岩石隆立,水势汹涌,湍流奔泄。河谷虽经水流的常年侵蚀切割和洪流的冲刷,沟槽趋于变深降低,但两岸植被良好,林木秀丽,风景宜人。中游之间落差为82米,平均坡降9.6%;下游自土门关至黄河入口处,约40公里,中经土地肥沃的临夏平原,流速平缓实为临夏地区农业灌溉、人畜饮水之命脉。
  历史上,大夏河因上游暴雨成灾,洪水泛滥,几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进行综合治理,兴修水利,筑堤建坝,现已成为造福地方、造福沿岸居民的一条水系河流。
  2.大夏河一级支流
  多哇河:发源于青海省同仁县境东南部达布热,到夏河县桑科沟口,全长55公里,流域面积751平方公里(本县境内流域面积8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格河:发源于夏河县佐盖多玛乡腊利大山,全长70公里,流经佐盖多玛、佐盖曼玛、卡加道、卡加曼、唐尕昂、王格尔塘等6乡,流域面积1539.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8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75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流量222立方米/秒(1964年8月8日),最小流量1-59立方米/秒(1963年1月),多年平均输沙量70.4万吨,年平均侵蚀模数为467吨/公里,于王格尔塘乡完夏公路零公里处汇入大夏河,是大夏河的一条支流。
  甘加河:发源于甘加乡西部甘青边界群乌雷更山,全长57公里,流经甘加、麻当两乡,流域面积1124.9平方公里,推算年径流量1.47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4.67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为2.5万瓦。于麻当乡前汇入大夏河。
  清水河:发源于本县甘加乡达里加山麓,全长23公里,流经甘加、曲奥两乡,集水面积111.4平方公里,实测年径流量0.22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70立方米/秒。于曲奥乡前汇入大夏河。
  3.大夏河二级支流
  扎油河:发源于夏河县扎油乡扎油沟,全长40公里,集水面积512.8平方公里,于唐尕昂山卡岭沟口汇入咯河。
  合作河:发源于夏河县那吾乡麦日代,全长27公里,集水面积221.2平方公里,实测年流量0.23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74立方米/秒,在下扎油洒索玛与扎油河相汇后流入咯河。
  美武河:发源于夏河县佐盖曼玛乡,推算其年径流量0.23亿立米,年平均流量0.74立方米/秒。汇集岗岔河、德乌鲁河后于卡加曼乡新集处汇入咯河。
  二、洮河水系
  1.洮河干流
  洮河,藏语称“碌曲”,是甘肃境内黄河流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西倾山和它的支脉李恰如山南麓的代富桑草原,从碌曲县阿拉乡与本县勒秀乡交界处进入县境,流经本县东南部勒秀,加茂贡两乡。洗河干流在县境内长约50公里,落差160米,流域面积7311平方公里,实测年径流量17.9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56.6立方米/秒,实测量大洪流量1100立方米/秒(1978年9月6日),最小流量19.7立方米/秒(1966年2月),多年平均输沙量47.4万吨,年侵蚀模数为64.9吨/公里。洮河进入夏河县勒秀乡境后,河面陡然变窄,形成四大河湾。最后从加茂贡乡塔扎村出境入卓尼县。洮河两岸气候湿润,植被良好,斑块状森林覆盖面积较大,形成亦林、亦牧、亦农,水利电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南部山地牧林区。
  2.洮河一级支流
  科才河:发源于夏河县科才乡完青卡,县境内全长45公里,集水面积1289.6平方公里,推算年径流量3.0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9.7立方米/秒。从科才乡出境后入碌曲县,在红科地区汇入洮河。
  博拉河:发源于夏河县牙利吉乡加威也卡山东侧山麓,流经牙利吉、阿木去乎、博拉、勒秀4乡,全长80公里,集水面积1695平方公里,实测年径流量3.8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2.1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洪流量220立方米/秒(1978年9月7日),最小流量1.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4.2万吨,年侵蚀模数为143吨/公里。于勒秀乡府处汇入洮河,是夏河县汇入洮河的最大支流。
  3.洮河二级支流
  麦西河:为博拉河支流,发源于吉仓乡兰电沟,全长34公里,集水面积32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75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2.38立方米/秒。于勒秀乡少地村处汇入博拉河。
   附:夏河县水系图
  夏河县水系图
  三、湖泊
  湖泊,藏语叫“措”。夏河县境内有大小湖泊6个,总面积约0.14平方公里,均属高山淡水湖,甘加乡境内4个,分别称达里加雍措(翠湖)、措洛力、措尔更措;麻当乡境内1个,称曹卡措;王格尔塘乡境内1个,称达尔藏措。其中,达里加翠湖和达尔藏湖最为驰名,环境恬静,风景秀丽,并有许多美妙的神话传说,藏族群众奉为“圣湖”,常临湖滨插箭祭湖。
  (一)达里加翠湖
  达里加翠湖位于甘加乡海拔4600多米的达里加山腰石堆之中,为“达里加五山池”中之主湖,系火山口堰积型湖,水面积210亩,湖深未测,水味淡而无味,未见大主物生长。湖水呈绿,风和日丽之时,湖面平静无波,远远望去,犹如镶嵌在碧绿草山上的一面明镜。据当地群众讲,在湖边若高声疾呼,刹那间便会乌云翻滚,云雾弥漫,狂风骤起,电闪雷鸣,下起暴雨或冰雹,湖水也会随之沸腾,卷起涌浪,拍石击岸。据研究,这是由于声波的震荡破坏了高山逆温层气流运动的相对稳定而产生的一种奇异气候现象。湖面由火成砾岩围成,呈椭圆形,似锅底状,湖偏北边缘上有一人工开凿痕迹,此为"文革”中临夏积石山农民企图放水寻宝之举。湖无明显进水口,但湖围山体外侧,从东、北、南三个方向有三股泉水潜泻而出,分别流向临夏、循化、清水地区。哗哗水声,远处可闻。此湖以高、深、险、神而著称,人迹罕至。
  (二)达尔藏湖
  达尔藏湖位于王格尔塘乡达尔藏沟内,距县城约30公里。《安多政教史》载称:雅日山右侧之达藏玉措湖,被人们称道为藏区的“碧玉曼遮湖”。湖面海拔约3000米,湖深未测,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窄不一,最宽处百余米,水面积约40余亩,呈不规则葫芦形,北边山沟中一条小溪穿过草地灌丛,蜿蜒曲折,流入湖中,恰似一条葫芦藤系。据观察,湖的形成是由强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和大量泥石流倾泄堰塞而致。达尔藏村横墁处渗出的一条涓流似为湖水出口。湖水清澈冰凉,无色无味,间有大量小虾和蛙类繁衍,湖面有10来只黄鸭逐水划波,不时有牧牛前来湖边饮水。无风时湖面平静如画,水天一色,起风时则波光粼粼,连漪绰绰,充满生气和活力。湖的周围松柏参天,藤罗柳绕,树林里栖息着雉、蓝马鸡、金钱豹等珍稀野生动物,岸边灌丛中横卧块块奇形怪状的花岗巨岩,间有绿毯般的小块草坪。东部边缘上6座“拉卜则”(插箭台)和刻有佛经佛像的“嘛呢”堆、煨桑台错落排列,春夏季节,黄、白色的“篇麻”(蔷薇科植物)花和鲜红色的野杜鹃花开遍山野,各种雀鸟鸣叫不息,一片鸟语花香。
  达尔藏湖地貌独特,湖光山色诱人,环境宁静优美,地理位置靠近县城和公路,实为夏河县重要的旅游资源。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

相关专题

巴楞山复式背斜
相关专题
扎扎滩复向斜
相关专题
唐尕昂复背斜
相关专题
秦岭纬向构造
相关专题
河西系构造
相关专题
博拉帚状构造
相关专题
王格尔塘断层
相关专题
砂砾石层
相关专题
冰积层
相关专题
马兰组黄土
相关专题
第三系上新统
相关专题
下白垩统
相关专题
侏罗系
相关专题
二迭系
相关专题
二迭系下统
相关专题
石炭系上统
相关专题
石炭系中统
相关专题
三迭系中新统
相关专题
燕山早期闪长岩
相关专题
山塘火山岩
相关专题

相关实物

大夏河
相关实物
多哇河
相关实物
格河
相关实物
甘加河
相关实物
清水河
相关实物
扎油河
相关实物
合作河
相关实物
美武河
相关实物
洮河
相关实物
科才河
相关实物
博拉河
相关实物
麦西河
相关实物
达里加翠湖
相关实物
达尔藏湖
相关实物
达里加山
相关实物
太子山
相关实物
腊利大山
相关实物
完青卡
相关实物
大日合卡
相关实物
阿姨山
相关实物
阿米方日
相关实物
阿米亚日
相关实物
九甲山
相关实物
卧象山
相关实物
大林棵
相关实物
小林棵
相关实物
曼达拉山
相关实物
觉姆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