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356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7
页码: 1091—1097

内容

《玛曲县志》的编纂工作从1985年9月110,玛曲县人民政府根据甘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精神,成立由9人组成的“玛曲县志编纂委员会”开始的,下设办公室,由政府办公室主任王学惠兼任主任。当时,县志办确定为正科事业单位,属县政府常设机构,编制为10人,具体指导、主持全县的修志工作。但是,由于县上对修志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县志办公室一直有名无实。1987年初随着兼职主任王学惠调离玛曲,修志工作第一次处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之下。1988年3月15日,县人民政府为加强县志工作,重新调整了县志编纂委员会。是月,县人民政府任命尕尔项为县志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之后调干事1名。1989年8月随着尕尔项副主任的调离,仅有的1名干事因无所事事而调出,使县志工作第二次处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之下。可以实事求是的说,前两届编委会及其办公室,没有开展具体的工作,没有留下一页档案材料,编委会和办公室,只是参加了一些省、州有关地方史志编纂会议而已。
  1990年1月第十二届县人民政府选举产生后,县委、县政府正式将县志编修工作提上日程,任命陈忠仁为县志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具体负责县志编修工作。3月27日,县人民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县志工作,第三次调整了县志编委会。调整后的编委会由主管副县长嘉洋任主任,县委副书记代茂、县人大副主任尕考、县政协副主席尕藏久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才让贡保任副主任,具体领导全县的修志工作。从此开始,县志办公室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于5月25日拟定《玛曲县志编纂方案》及《玛曲县志编纂纲目》,6月22日县人民政府审核后以玛政发(90)61号、64号文件,正式批转全县执行,使玛曲县志的编纂工作开始艰难的启动。不久,调配干事1名。10月280,县志办针对玛曲县资料奇缺的实际和具体指导各乡村的资料收集工作,拟定印发了《各乡概况编写细目》。12月3日至7日,县志办根据各分志承写人员无从着手的实际,举办了为期5天近50人参加的“玛曲县修志人员短期培训班”,甘南州志办公室主任王俊英、副主任陈秉衡、编辑马旭、曹凤娥等同志,在途中所乘吉普车突然翻车带伤的情况下,搭班车深夜11时赶到玛曲,参加了第二天的讲课,使这期学习班圆满结束,学员受益匪浅,解决了《玛曲县志》编纂工作的燃眉之急。1991年10月28日,县志办根据修志工作的发展情况,做到及时的指导全县的编纂工作,拟定《玛曲县志・人物志》编纂方案,经县委、县政府审核后以玛政办(91)44号批转全县……虽然这样,但由于县志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刚开始时,承写各分志任务的部门、单位领导,对修志工作认识不足,再加县上无力解决经费、人员等诸多具体实际困难,县志编委会虽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县志工作,县志办公室也从《方案》、《纲目》批转开始到1992年底的3年中,除组织仅有的2人查档外,虽将60%的精力,用于督导和落实各分志的承写工作,全县修志工作仍进展缓慢。
  1993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换届运转后,为了改变修志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3月8日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将县委党史办和县政府县志办两机构合并为'玛曲县党史县志办公室'(仍保留两个印章),为正科事业单位,编制为6人,机构纳入县委部门序列。”并明确表示,党史县志办公室合并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编修县志。同时任命原党史办公室主任宁小平任党史县志办公室主任,陈忠仁为副主任。具体分工:宁小平负责党史、后勤,兼顾全盘;陈忠仁全力负责县志的编修工作。不久,县委书记旦智塔,主管副书记黄新生明确指示,“县志工作由陈忠仁负总责”,使县志编修工作焕然一新。7月10日,县委、县人民政府为更进一步加强修志工作,经县委常委会议批准,重新调整了县志编纂委员会。调整后的编委会由县委书记旦智塔、县政府县长尕考任主任,县委副书记黄新生、县政府副县长才让贡保、县人大副主任祝志荣、县政协副主席尕藏久美等任副主任,同时聘请贡保甲、扎西、罗赛、阿老、德合拉、华尔旦、嘉洋、尕藏成来为县志顾问,并成立县志编辑部,任命宁小平为总编审,陈忠仁为主编,孙继承为副主编,全面开始编写工作。使县志在县委书记旦智塔、县长尕考的亲自指导、过问下,主管副书记黄新生的具体负责下,于当年底督促完成《玛曲县志》各分志草稿。但是,由于玛曲特殊的条件,一般老干部退休后都回到内地老家安度晚年,因此,修志这项全新的工作,大多都由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业余承担。这样,上缴的各分志草稿(有的单位部门没有人承担分配的撰写任务,无法,只能落到县志办头上,比如民族、宗教等志),多数属完任务的,再加承写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所撰写的分志一般都是总结报告,有的套话、空话、解释评论连篇;有的资料缺乏,有的资料堆砌,给修志人员本来就少的县志办公室带来了巨大的困难。1994年5月6日,县委为了进一步加强县志工作和其它工作的需要,宁小平调离党史县志办公室,任命陈忠仁为主任,加紧进行县志的编修事宜。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核实、补充,从1996年3月开始,由主编陈忠仁对上缴的各分志进行第一次统稿,同年8月经过包括“双休日”加班加点的工作,玛曲历史上第一部《县志》稿终于统编完成。
  1997年1月,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了保证《县志》的印刷出版工作,鉴于一些领导离任的实际,又一次调整了县志编纂委员会。调整后的编委会仍由县委书记旦智塔(1997年1月5日〜1998年9月)、马建华(1998年9月〜)、县人民政府县长扎西(1997年1月5日〜2000年9月25日)、才智(2000年9月25日〜)任主任,副书记张毅(1997年1月5日〜1998年7月)、张正雄(1998年7月〜)、人大主任尕考、副县长才让贡保(1997年1月5日〜1998年1月)、包兴(1998年1月〜1999年7月1日)、扎西(1997年7月2日〜),县长助理李先保、政协副主席尕藏久美任副主任。紧接着县志编委会召开两次会议,决定委托旦智塔、扎西、张毅、尕考(玛曲)、李先保、孙延安、常学信、宁小平、林耀武、严和平、王永久、尕藏甲、才虎杰、雍凤兰、陈忠仁等对《县志》稿进行把关审定,县志办根据所提意见,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改。
  1998年4月《县志》样书印出后,主编陈忠仁利用40多天的时间,对《县志》稿第三次进行修改。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主编陈忠仁等对《县志》校对稿再次进行了修改和篇目的修订。9月20日至23日,《玛曲县志》稿评审会议隆重召开。省志办公室副主任郝玉屏、省志办公室市县志指导处处长陈启生、甘南州志办公室原主任王俊英,原副主任陈秉衡,副主任石为怀,甘南州委党史办公室主任赵瀚豪、省志办市县志指导处编辑何兰萍,州志办编辑马旭、敏文贵,临潭县志主编海洪涛、副主编魏宗保,卓尼县志编辑马永寿,舟曲县志总纂裴卷举、副主编韩律祖,迭部县志办公室主任张世海,碌曲县志主编梁旺俊,夏河县志副主编林跃勇,玛曲县籍在外工作的领导达茂、恒考、仁青草,县上专家嘉洋,以及县四大班子领导、县志编委会成员和修志人员70多人参加了评审会议。原定参加会议的甘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甘南州志编委会主任杨志红,因临有要事未能参加,委托州志办副主任石为怀宣读了他的重要讲话。刚上任的县委书记马建华参加了闭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对《玛曲县志》稿进行了严格、认真地评审,认为:“《玛曲县志》(送审稿)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明确,突出了民族地方特色和地方民族特色,无论是篇目设计还是结构,都有所创新,是一部成功的社会主义民族《县志》。”对此,省志办副主任郝玉屏在最后的总结讲话中从四个方面作了说明:''一是填补了玛曲县没有《县志》的历史;二是突出了民族地区特色和地区民族特色;三是《玛曲县志》在篇目设计上具有创新意义;四是整部志书观点明确,体现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州志办副主任石为怀在总结讲话时称:“《玛曲县志》稿是一部符合方志体例,集图、文、表、传、记等为一体,体现了横排纵述,略古详今的原则,突出民族地区特点和地区民族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科学性和资料性,是一部很成功的《县志》。玛曲县志办的同志在资料奇缺,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用9年时间完成这部120万字的原著,这是很不容易的,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传世之作,在玛曲县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对《玛曲县志》稿,提出了很多宝贵和忠恳的意见,并对县志主编陈忠仁提出的几个难以把握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对志稿修改达成了共识。会后,由于党史县志办和陈忠仁同志临时紧急承担了《中共玛曲县组织史资料》(续编)工作,对《县志》稿的修改一拖再拖。1999年3月初,主编陈忠仁根据评审会议的意见,执繁驭简,笔削冗赘,经过4个月加班加点和艰苦、繁重的工作,修改完成《玛曲县志》终审稿,同年8月上报甘南州人民政府终审。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到2000年8月10日才召开《玛曲县志》终审会议并通过终审。期间主编陈忠仁带领办公室人员在《县志》报州人民政府终审的同时,对志书的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复查、核对和统一。之后,主编陈忠仁对志稿进行了第六次修改。《县志》终审后,主编陈忠仁根据“终审会议”提出的9个方面的修改意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了系统的修改。同年11月7日,主编陈忠仁带领办公室工作人员余永明、尕玛达杰赴张掖河西印刷厂对《玛曲县志》稿作出版前的最后一次校改,期间主编陈忠仁经过50多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工作,对志稿的文字进行了最后的把关润色,使志稿的记述文字更符合志体。虽然这样,但心仍似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行若如履薄冰,颤颤兢兢,唯恐出现大的差错、纰漏,遗恨千古!然而怀胎十月,终须分娩,所谓丑媳妇不得不见公婆也。值此,近110万字的玛曲历史上第一部《县志》,在历十一春秋,八易其稿,二十校样书之后,终于付梓出版了。这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省、州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体修志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没有全社会的努力,不逢千载难遇这样一种盛世修志的机会,要在玛曲完成这样大的'服务当代,功垂千秋'的系统文化工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敢想象的。”虽然县志办公室克服人员少,资料奇缺,尤其是历史资料奇缺,以及县域面积广大,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各种资料难以调查、核实等重重困难;编纂人员在十一年漫长的修志岁月中,隐忍清平,寂寞书案,呕心沥血,绞尽脑汁,破典穷经,默默耕耘,做出了艰辛而巨大的努力。包括累计查档两年,查阅档案1.5万余卷,借阅翻读各类有关书籍上千册,组织工作人员下乡、外调查证资料150余次,调动各有关民族宗教界人士、有识之士、老党员、老干部参预搜集、撰写有关民族、宗教、历史、民俗等近200人次,检查、督导各专业志承写500余人次,额外承写有关单位无力撰写的分志7卷,几乎全部改写、重写了县直各部门上缴的分志稿,发行工作简报20多期等等。
  最后,我们深深地感谢县档案局(馆)、甘南州志办公室、甘南州委党史征集办公室、甘南报社、碌曲县档案馆、河曲马场、县财政局等有关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配合;衷心感谢在《县志》编纂过程中,始终给予鼓励、业务指导的省志办主任郝玉屏,甘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杨志红,玛曲县政协副主席嘉洋,省志办县志指导处处长陈启生,甘南州志办主任王俊英、副主任陈秉衡、石为怀、编辑马旭, 甘南州党史办主任赵瀚豪等领导、专家。衷心感谢给予修志工作方便及热诚帮助的夏芳(县档案馆文档人员)、王成林(河曲马场干部)、才虎杰(中共欧拉秀玛乡党委书记)、尕尔英(阿万仓小学校长)、闹日加木(木拉村大队长)、更曲乎(木拉寺活佛)、尕藏更登(欧拉年图寺寺管会负责人)、尕藏(欧拉秀玛乡教师)、宗哲(欧拉乡欧强村牧民)、阎培(齐哈玛寺院僧人)、俄项宗哲(阿万仓娘玛寺活佛)、尕日加木(齐哈玛乡牧民)、三木旦加木措(齐哈玛小学教师)、旦培(县政协秘书长)、常学信(县政协副主席)、贡保才旦(县人大副县级调研员)、索考(县扶贫办主任)、罗道合(县民族宗教局局长)、林耀武(县财政局局长)等热心人士;衷心感谢原甘南州人大主任贡卜扎西、甘南州外贸局局长恒考、甘南州旅游局副局长常铭、甘南州退休老干部李生荣、齐哈玛乡党委书记王建国、城关小学教师窦泽平等同志在《县志》图片的征集中,给予的大力而无私的支持。尤其是退居二线的贡卜扎西主任,不辞年迈高龄,高原缺氧,数次三番前来玛曲,与县志办工作人员一道深入八乡,实地为《县志》拍照,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同时对所有不能一一列名,但对编修第一部《玛曲县志》给予关注、支持、指导的领导、朋友、同仁们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编纂第一部《玛曲县志》,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修志人员少,年龄轻,专业水平有限(没有一个人经过正规培训)和资料奇缺,错漏之处实难避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志书千古事,得失后人知。虽然在编纂过程中,我们严谨体例,核实史料,但一部志书的遗漏失误,往往不是编纂者能够可以全部消除或预免的。我们希望经过大家十一年努力完成的这部志书,能够经得起岁月风雨的剥蚀考验。
  值此二十一世纪来临的前夜和成书之际,愿生活在这块富饶美丽土地上的玛曲人民,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将明天建设得更加光辉灿烂;愿我们生活的这块绿色土地,更加政通人和,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编者
  2000年12月28日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